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经济贸易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影响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主要地理因素地理位置地域范围和面积原有经济基础自然资源气象与气候人口与民族交通运输与邮电通讯其它ﻫ第一节自然环境与国际贸易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等多种要素,是一国经济贸易活动的基础.它包括一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环境对各国:产业结构、进出口结构、进出口商品流向一、地理位置条件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其对国际经贸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其中,经济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与其相邻的具有经济意义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1、优越的海陆位置是贸易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交流的难易。1。1沿海、海滨、背山面向平原、扼重要海峡、临世界海上航道等,皆为形成贸易中心的优良位置。1.2国土面积大、海陆兼备且海岸线长的国家具有优越的海运条件,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1.3内陆国家则需要借助于别国的港口进行海上贸易运输。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发展和贸易交往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内陆国家只有取得通畅的出海口才有发展经济、繁荣贸易的现实可能。例如:南美洲的玻利维亚;非洲的赞比亚.2、纬度位置的差异,体现了由于太阳辐射绝对量的不同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分异,从而直接影响了世界许多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生产以及贸易的构成和流向.各地纬度位置不同,导致水热资源不同,会影响到农牧业产品种类的差别。中纬度地区¡ª世界四大文明古国¡ª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北美洲五大湖地区与大西洋沿岸地区、西欧地区和亚洲日本的¡°三湾一海¡±地区以及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经度位置的差异,是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各地间产生时差的直接原因。二、地形条件地形的差别和地势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工农业及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对外贸易商品构成及地理流向.1。广阔的平原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地形的平坦,有利于排灌系统的建设和机耕,是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基地。如,世界粮食贸易中,五大粮食出口国皆得平原之利。2.沿海平原地区有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基建费用和运费3。河流与湖泊不仅为农业的发展带来甘露,更为居于内陆的经济体更广阔的发展:莱茵河、多瑙河(流经最多国家的河流)4.高山地带火山地震频繁,地热资源丰富:冰岛5。独特的地形发展旅游业:喀斯特地形—-—石林、桂林6.山地、高原、丘陵地区有利于发展林业、畜牧业、采矿业等。中美地形条件的比较国别美国中国国土面积936万平方公里960万平方公里地形条件平原占2∕3山地、丘陵、高原占2∕3耕地面积约28亿亩约15亿亩垦殖系数23%10.35%牧场利用率82%63%(其中50%需要改造)三、气候条件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而工业原料的橡胶、剑麻、椰子、丁香以及咖啡、可可等饮料作物则完全产于热带地区.人类自身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气温和降水.1、世界气候类型的多样性、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和时间变化的季节性,是世界农作物的生长也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从而影响了国际贸易中大宗农产品的构成和地理流向。2。气候的差异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从而影响国际贸易中农产品的价格。3。气候的差异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习惯,因此影响了消费品的种类与数量。例如,生活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居民,多需要富含脂肪和热量的食品和羽绒、裘皮等服装;而生活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居民,则多需要清淡食品、防暑药品和降温空调等设备。4.灾害性气候,如台风、霜冻,特别是旱、涝灾害大、出现次数多,会影响世界工农业产品供应量和价格的波动。灾害性的气候,如水、旱、风灾,常常使工农业减产,交通中断,从而影响了国际贸易中工农业产品供应数量、价格和履约的时间。5。气候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6.对人类适宜的气候,也可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法国南部蔚蓝色的海岸,夏威夷旖旎的热带风光,马尔代夫美丽的海滩,中国三亚秀美的海边等地;7。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世界各国的港口有的可全年通航,有的则冬季封冻,船舶不能停靠。北半球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部分地带已经伸入寒冷的北极圈范围内,因而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沿岸的一些位处高纬度的港口,秋冬季节气温太低,洋面封冰,致使不少港口一年中有半年因航船无法运行而被迫停用,严重影响了沿岸国家的对外贸易。8.全球气候变化,往往给国际经济、贸易以冲击,因为气候可以影响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产量,由此产生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了粮食的交易.1972年,由于气候异常,南美秘鲁沙丁鱼的捕获量减少2/3,致使当作饲料的鱼粉锐减。与此同时,印度和西非的花生,前苏联的向日葵等,也因天旱而大量减产,致使能当饲料的大豆价格成倍上涨,由此引起了世界饲料与谷物市场的供求矛盾和国际贸易活动范围的扩大。重视气象和气候条件的观测与分析,特别是较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的观测研究,了解气候变化态势,熟悉气候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从中掌握世界市场动向,以便主动地采取措施,提高进出口贸易,已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政府和经贸界人士的一项基础工作。四、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储量、质量及资源的地区组合是影响采矿业生产与分布的重要因素,也是世界矿产品贸易的先决条件。由于矿产分布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和不均衡性,不仅为世界矿产品的贸易提供了必要性及货源,而且影响到商品流向。(一)世界能源的生产、消费和贸易1.能源生产与消耗的结构及变化特征1。1能源资源结构从能源储量来看,全球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资源结构.1.2能源生产结构:指一次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产品、核电)产品生产总量中各种一次能源产品生产产量所占的比例。煤炭和石油是现代能源中最主要的两大能源。表6。1各国能源工业生产状况资源状况煤、油、气生产全面发展以煤炭生产为主以石油、天然气生产为主水力资源利用率高核能利用多各种资源能源都缺少国家美国、俄罗斯等中国、印度、南非、澳大利亚、波兰等中东各地国、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瑞典、瑞士、巴西、加拿大等法国日本等1.3能源消费结构1.3.120世纪以来,世纪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总趋势看,煤炭比重下降,石油的比重70年代前迅速上升,70年代后有所下降,太热情呢水能、核能的比重在稳步增长。到目前为止,是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的结构。1.3.2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各能源的平均消费水平
2006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各能源的平均消费水平(%)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能水能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各能源的平均消费水平(%)35。823.728.45.86。3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国家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水力等总计美国40.424。424。48.12.8100加拿大30。72710.76.924.6100法国35.315.5538。95.3100俄罗斯18.255.21655.6100中国21.1369。70.75.5100表2。62009年世界十大石油消费国排名及消费量国家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德国巴西沙特阿拉伯韩国加拿大消费量885440222135130.4118105104.21031022.世界能源的基本态势2.1世界能源资源的基本特征2.1。1能源资源分布1)煤炭世界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是: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东半球多于西半球.由于煤炭价值低、运量大、运输成本高,所以煤炭一般是就地生产、就地消费,贸易量较少,产煤大国一般就是消费大国。煤炭资源分布:ﻫ表2。1世界煤炭分布很不均衡从不同尺度看从地区看从国家看从储量大的国家的煤质看,优质煤比重煤炭分布状况北半球占80%以上美国27.10%南非、波兰100%俄罗斯17。30%印度97.40%中国12.60%哈萨克斯坦90%中国54.30%澳大利亚49.20%乌克兰47.70%俄罗斯45.50%美国45.10%表2.4世界主要储煤国国家全世界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德国波兰印度尼西亚乌克兰产量(亿吨)48。3149.93.63。42.52。22。11.610.83占世界总额比重(%)10029217。575.24.54。33。32.11.72)石油和天然气4.2。1石油的储藏和生产:集中于北半球.主要集中于六大储油区:中东地区:65.4%中南美洲:9。4%欧洲及独联体:9.3%非洲:7。4%北美洲:4。8%亚太地区:3.7%2。1.2资源开采保证年限1)煤炭静态保证年限(根据1995年消费量计算)为228年;2)石油静态特征年限为46年;3)天然气静态保证年限为63年;2.2世界能源生产的空间格局变化2。2。1影响资源开发的因素1)资源因素2)自然地理条件3)人文因素:经济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地区的社会精进发展水平2.2。2世界能源生产的空间格局演变随着对已知能源的长期开发和新能源的不断发现,其生产区域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1)煤炭生产中心的转移由西欧到美国的转移由美国向俄罗斯的转移煤炭生产区域形成多极中心:2)世界石油工业中心的变动与转移美国是石油工业的中心向中东地区和俄罗斯等地区转移:目前世界储量最大的六个国家: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委内瑞拉2。3世界能源的利用与消费特征2。3.1能源消费量从1973年到2002年,世界能源消费量增长了55。7%,其中,中东、亚太、中南美洲和非洲增长真快.2.3。2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消费量最多,呈现出煤炭、天然气、水电、核电以及风能、太阳能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多样性。表6。21950~2005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能源种类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和核能消费比重变化(%)62.3~27。825。2~36.410。8~23.51.6~12.32。3。3能源消费水平的区域差异扩大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高,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量低。能源消费结构中,发达国家以石油、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消费为主,且生活用能比重大;发展中国家以煤炭消费为主,生活用能比重小。2.3.4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增长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表2。5世界主要煤炭消费大国(2005年)国家世界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德国南非波兰消费量(亿吨)22.76。635。531。80。980.80。80.6占世界总额比重(%)10027.723.17.54.13。53.42.42.4世界能源发展态势预测2.4。1一次能源消费量将大幅增加,其中化石燃料将仍居支配地位石油在当今时代大可左右世界局势。石油供需前景的不确定性、供需和储量分布的不平衡性、油价波动的不稳定性,导致石油市场一直陷于脆弱的平衡状态并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法国石油研究所所长阿佩尔说:“当前石油供应安全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石油需求不断增长使现有资源产量难以满足;二是矿物能源迟早要枯竭,目前没有替代能源担当石油的角色;三是无节制地使用石油已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2。4.2中国是未来能源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国家2.4。3地区间能源贸易量增加,石油进口国的进口依赖程度增大3、世界能源贸易表6.3世界能源进出口贸易类型分布贸易类型主要出口主要进口产量大、消费量更大国家和地区中东地区、西非和北非地区、中南美地区、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欧地区、东欧地区、日本等美国、中国表6.4世界各国和地区能源输出输入状况输出和输入输出输入石油天然气煤炭石油、天然气煤炭国家和地区中东、西非、北非、墨西哥等俄罗斯、加拿大、阿尔及利亚、挪威、荷兰、印度尼西亚等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尼西亚、中国、美国等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等日本、韩国等石油消费的来源方向:西欧石油进口来源:俄罗斯及周边地区、中东、北非美国石油进口来源:加拿大、墨西哥、委内瑞拉、非洲、欧洲北海、俄罗斯、亚太地区、中东中、日、韩三国石油进口来源:中东(二)世界矿产资源1.矿产资源分布格局1。1大部分矿产资源集中在少数国家不同国家矿种储量的世界排名国家第一前3前5美国4种10种6种俄罗斯3种9中5种中国8种6种6种加拿大3种6中6种澳大利亚6种8种5种1.2探明储量处于动态变化中大多数矿产已证实储量可供利用20年至40年。从静态储量看,世界铁矿石、锰、铜、铬铁矿的保证程度分别为157年、61年、24年、148年。1.3矿产品贸易呈现全球化趋势矿产资源跨国勘探、开发,矿产品跨国加工和销售,矿业公司跨国购并和上市,矿业资金跨国流动,大型矿产勘查和开发项目多国多公司联合投资以及矿业信息国际共享。全球矿业公司的大规模联合和兼并,使得全球矿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跨国矿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角逐中主宰了矿业市场和矿产品价格。2。矿产资源的生产与消费格局矿产资源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或者主要丰富的国家;矿产资源消费则表现为:占世界人口不到1/4的发达国家,消耗着全球3/4的矿产资源,而占全世界人口多达3/4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矿产消费量的比例却不到1/4.2.1发达国家矿产资源生产和消费比重大发达国家工业化程度高,矿产资源总体消耗量大。2.1.1以美国、俄罗斯为代表,既是矿产资源生产大国,又是矿产资源消费大国。2。1.2一日本、德国为代表,总计矿产资源极度缺乏,而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又特别大。2.1。3以澳大利亚、加拿大为代表,矿产生产量大于国内需求。从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矿产资源的生产和消费仍然主导着全世界矿产资源市场和消费的格局。2.2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生产量和消费量呈上升趋势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的兴起阶段,在传统工业基础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双重挑战下,仍难以摆脱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模式,矿产资源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创汇资源.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生产和消费的持续增长,使世界矿产业的发展重心向发展中国家倾斜。2.3消耗量增幅呈下降趋势1970年至今,金属矿产品的消耗进入了最缓慢的时期,原因:工业发达国家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工业价格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型材料的涌现和非金属的再利用3.世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态势3.1矿产业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2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对世界矿产业的垄断主要表现在矿产资源勘探、劳务、技术等要素全球化重组,矿产资源贸易日趋国际化,一个国家、地区的矿产资源被跨国公司或不同国家、地区合作开发的数量与规模在不断扩大.在全球精进一体化的形势下,目前,全球主要的矿山都已经被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控制或占有,而且,今后还将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4。未来全球矿产资源开发的热点区域加拿大安大略省、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西澳大利亚州、智利(铜)、蒙古(铜、煤、铁、金)、巴西。(二)世界钢铁工业生产分布和贸易1、钢铁工业生产分布2、钢材消费3、钢铁工业产品贸易综上所述,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促进及限制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然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在逐渐减少。第二节人文环境与国际贸易人文环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与周围社会人文诸因素之间的联系,包括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历史、政治及风俗习惯等。人文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准则.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产、生活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越来越小,而受人文因素的制约却越来越大。一、国家类型(一)按综合国力划分,或政治经济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划分1。超级大国,或称为第一世界---美国2.发达国家,或称为第二世界:北美加拿大;西欧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瑞士、瑞典、芬兰、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等;大洋洲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G7: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人口仅占世界的11%,但GDP占世界的65%。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最初主要讨论经济问题。随着国际形势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首脑会议除讨论经济问题外,世界重大的政治问题也列入了议程。近几年,八国集团首脑会议除讨论有关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外,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也成为会议的议题。3.发展中国家,或称为第三世界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0%,人口占世界的80%,或资源丰富,或位置重要,人口众多、潜力强大.一些发展中国家石油、热带经济作物以及稀有矿物资源非常丰富.3.1原料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文莱等,特点是收入颇高。3.2新兴工业化国家:巴西、墨西哥、韩国、新加坡,人均收入中等;3。3正在转型(正在腾飞)的国家:中国;3。4极端贫穷的国家: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孟加拉国、柬埔寨等亚洲国家;世界上最穷的十个国家: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布隆迪、刚果、尼日尔、尼泊尔、几内亚比绍共和国、莫桑比克、乍得、马达加斯加.(二)各种类型国家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1.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由于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占绝对优势,他们仍然利用自己垄断地位力图维持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谋取单方面利益。表现在:1.1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制定和推行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条约和协议,如反对轻者制裁,重者军事干涉.1.2通过贷款附加种种政治和经济条件,以达到干涉其内政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1.3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某些条款,对内加强立法,加强管理贸易;对外推行贸易自由化,使其产品顺利打入发展中国家市场.1.4经济组建地区性组织,对内实行一体化,对外实行贸易保护。1.5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实行单边主义,对自己有利的就实行,不利的就拒绝。2.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新形势下,加强合作,对加速发展和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应变能力以迎接全球化和自由化的挑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发展中国家在平等、团结、互补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合作,使其经济融于世界经济。应采取的措施:2.1在国内采取经济保护,并对外国企业进行监督、限制、大力发展自己的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本国自然资源行使主权。2.2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争取主动权,采取一致的行动,打破国际垄断资本对世界市场和价格的垄断,从而保证其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取得重要成果。2。3要求国际金融组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基金,放宽贷款的条件,从而使其国际货币金融制度得到改革。2.4要求联合国及国际组织减免其债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大的帮助。2。5发展中国家组成地区性经贸集团,以保护地区资源、稳定能源和原材料的产品价格,保护本国市场,提高本地产品的竞争力。二、人口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人是市场需求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人口的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的迁移与地区构成等因素综合起来构成影响一个国家市场容量的基本因素。(一)人口现状1。人口的数量及其分布90%人口居住在占陆地总面积10%的土地上;南北半球、沿海与内地、高原与平原人口分布不平衡;三大人口密集区:东亚、南亚以及东南亚西欧:利物浦—-汉堡—-巴塞尔-—巴黎这一四边形范围内6亿多人口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亚洲占全世界人口的58%、非洲占10。5%、美洲占14%、欧洲占17%、大洋洲占0。5%;中国:13印度:10。65美国:2。91印度尼西亚:2.15巴西:1.77巴基斯坦:1。48俄罗斯:1.43孟加拉国:1。38尼日利亚:1。36日本:1.27墨西哥:1.032。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增长过快世界人口第1个10亿用了近100万年的时间(1830年);第2个10亿用了100余年时间(1830-1930年);第3个10亿用了30年(1930—1960年);第4个10亿用了15年时间(1960—1975年);第5个10亿用了12年(1975-1987年);第6个10亿用了12年(1987—1999年);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98亿.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年份1650180019301960197519871999人口数量/亿5.45102030405060所用年数/年—150130301512123.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不断增加2005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其中,发达国家在73%以上,发展中国家在32%。目前,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已有20座。世界大城市人口发展趋势(单位:百万)城市1985年2005年东京18.822.2墨西哥17.327.2圣保罗15.925纽约15.618.2上海11.817.8加尔各答1116.5布宜诺斯艾利斯10.914。2里约热内卢10.414.3伦敦10.411.5首尔10.314.8孟买10.118洛杉矶1012超过1000万的还有:新德里、雅加达、达卡、卡拉奇、大阪-神户、开罗、拉各斯、北京、马尼拉、莫斯科。城市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就业困难、交通拥挤、污染加剧等社会问题.4.人口增长很不平衡4.1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增长率在1%以下,从2000年的12亿,50年后预计会维持在12亿的水平上,其中,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都人口下降,出现了负增长。4.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1988年为2。1%,从2000年的48亿,50年后预计增为78亿。两个增长最快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上贫穷人口最多的地区:南亚:贫穷人口在1987——2005年增加了5000万,达到6亿;非洲:贫穷人口在1987-—2003年增加了6500万,达到3.5亿;5.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老龄化”:根据联合国的规定,65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者为老龄化国家或城市。根据联合国的分析:21世纪为老龄化时代.(二)人口因素对国际经贸的影响人口聚集的地方,对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消费品的需求巨大,从而带动一系列产业活动的发生,从而使该地区积极参与世界经贸活动,以至繁荣。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1。1人口数量1.1。1从供给方面分析人口数量大、密度大的地区和国家必然劳动力丰富,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1.1。2从需求方面分析人口众多,必然对商品需求量大,导致市场容量大。经济水平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比较,人口总量直接影响到消费水平并制约消费结构.因为在社会消费资料总量确定的前提下,平均消费水平与人口总量及增长速度成反比。1。2人口素质:指人口文化教育水平、劳动技能、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综合体现。1。2。1作为生产者,较高的人口素质有利于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供给世界各国档次高、质量好、附加值高的产品,从而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1。2。2作为消费者,人口素质高的地区,其购买需求侧重产品的质量好、科技含量高,对新产品的鉴别能力及接受能力强,购买时理性程度高,追求智力投资,讲究革新,追求形象完美、包装高雅、造型新颖,总之,购买价值观念已上升到商品的艺术层次上。相反,人口素质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消费水平一般停留在基本生活用品水平上,追求坚固耐用等。1.3人口的结构: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1。3。1.人口的年龄及性别构成不同,决定着购买动机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层次及各种特殊的消费群体,于是,产生了各种特殊的细分商品市场。1。3.2.职业结构会影响出口商品的构成:三个产业劳动力结构的不同,说明了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层次高低,出口商品构成就不同。1.4人口迁移及地区构成1.4。1.世界人口大规模迁移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影响重大。人口迁移导致人口地区构成复杂化,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外籍人口聚集在一起,导致对商品需求的多样化,使该地区贸易商品构成发生变化。1。4.2.有些地区因人口迁入、劳动力大增,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的迁入,会加速本地区经济贸易发展。反之,会该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二、民族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民族的数量、构成、传统、特性以及他们间的相互关系等,也会影响社会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布局和经济贸易活动等方面。大大小小民族近3000个,各民族的数量差异很大,人口分布极不均匀:据统计:1亿以上人口的民族有7个、一千万以上人口的民族60多个,一百万以上人口的民族有200个,十万以上500多个;汉族人数最多,超过18亿;南美洲火地岛上的阿拉卡卢夫人和雅马纳人数最少;世界主要民族分布
世界上的许多民族,各自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等,在生产、生活和消费等诸方面有其特殊的要求,以至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产活动和贸易活动。同一地区的不同国家,有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心理素质、共同的经济生活,这些对当地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和经济贸易集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促进该地区的经济起飞、贸易扩大是非常有利的。三、语言对国际经贸的影响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一个国家(地区)文化的缩影。语言与一个民族的生活、文化、社会、政治及经济贸易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语种繁多,分类复杂。从语言的亲属关系的远近可把语言划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组或方言。世界主要语系以及地理分布概况如下:另外,一些独立语言:日语、朝鲜语、越南语、巴斯克语、啊伊努语。多语言国家:比利时:南部瓦隆人讲法语、北部弗拉芒人讲弗拉芒语;加拿大:法语与英语被作为官方语言非洲:多语言国家,因民族与部族矛盾,往往使用原宗主国的语言作为官方语言瑞士:有四种官方语言四、宗教文化对国家经贸的影响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人们的生活习惯、经济、文化、政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世界性的宗教一般指佛教(形成的时间最早)、伊斯兰教(教派最复杂,而且自成体系并有很强的势力)、基督教(人数最多,势力范围最广,宗教势力最强).宗教定义神学家的定义:是人与神的关系和交往。泰勒的定义:对精神体(超自然体)的信仰。赫。斯宾塞的定义:人们对超人类力量的信仰;弗雷泽的定义:是人们向所认为高过于人的权力作出讨好与求和,这种权力被信奉为主宰大自然和人类生活者。布莱德雷的定义:是人生对善的追求;迈克塔格特宣称宗教是人追求与宇宙和谐的一种感情;主要宗教的分布区佛教:分布于东亚、东南亚;伊斯兰教:分布于亚非欧美等洲以西南亚和东南亚最多;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南亚、澳洲;罗马天主教:欧洲大部分新教:英国、北爱尔兰中部、荷兰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芬兰、德国天主教:拉丁美洲到目前为止,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南非、大洋洲等地,是世界上信奉者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中罗马天主教信奉者又最多。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以及美洲,其中信奉者以西南亚与东南亚最多.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一)佛教佛教是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它产生于B。C。6世纪至5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王国王子释迦牟尼创立。B.C。6世纪中叶至B。C.4世纪中叶统称为原始佛教;B.C.4世纪中叶分裂,称十八部、二十部,后称部派佛教;A.C。1世纪大乘教兴起于印度南部,以前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称为小乘教。A.C。2世纪,佛教向古印度境外传播,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在许多国家形成各具民族特色的教派。大乘教(又称北传佛教),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而传入中国西藏及中国内蒙古、西伯利亚及蒙古等地是大乘教的另一分支,称喇嘛教。小乘教(又称南传佛教),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以及中国泰族地区.(佛教在泰国、柬埔寨、缅甸等国作为国教,对其社会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均有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欧美各国也有佛教流传.佛教注意头是神圣的,脚是低下的,不可随便摸头,不可用脚指东西僧侣不吃荤腥,荤指大蒜等气味浓烈,刺激性强的东西,腥指鱼和肉等食品佛像是神圣的,佛寺历来被教徒视为清净的圣地,注意整洁.历史上到山门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严禁带一切荤腥的东西入寺东南亚的僧侣过午不食、不予不取(二)基督教A.C.1--2世纪形成于罗马帝国,后流传到东南殴一带;A。C.10世纪前后几乎传播到整个欧洲,后又传播到美洲和大洋洲各国;1054年,基督教分成东正教和天主教;16世纪时,脱离天主教的各派系统称为新教,即基督教。1、天主教,又称”罗马公教“.主要分布在南欧、西欧进而拉丁美洲,亚洲以天主教国教的国家是菲律宾。2、东正教,也称”正教“。主要分布在东欧和东南欧各国。3、新教-—基督教(俗称耶稣教),主要分布于英国、美国、德国、瑞士、北欧各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基督教的重要礼仪是进行洗礼和圣餐等圣事.斋期为星期五和圣诞节的前一天(七礼:圣洗、坚持、告解、圣体、终傅、神品和婚配)(三)伊斯兰教产生于A.C.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西部A.C.7世纪30年代初分支成为半岛的统治宗教8世纪初发展为跨欧、亚、非三洲的世界性宗教伊斯兰是和平和顺从的意思,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被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北非、西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约有信徒9亿左右,占世界人口的18。5%.逊尼派的人数最多,占穆斯林的80%什叶派在也门、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伊朗影响很深伊斯兰教注意:全国禁止张贴偶像除了不吃猪肉之外,所有和猪有关的图形、字样都为其禁忌大熊猫形态如猪,也为禁忌每年9月为斋月,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因此商贸活动较为冷淡斋月过后,众人朝圣,可有效利用之,与之贸易(四)在国际商务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宗教节日的销售时间1)佛教的主要节日佛诞节。5月中旬月圆日(农历四月十五日)汉族佛教地区,主要举行佛诞日、观音诞日等泰国佛历新年有宋干节(4月13日盂兰盆节,源于中国佛教仪式,后传入日本佛寺2)伊斯兰教主要节日开斋节与古尔邦节、圣纪节并称伊斯兰教三大节日3)基督教主要节日圣诞节复活节2、重视某些宗教的消费习惯及特殊的生活方式。3、注意宗教禁忌印度教禁吃牛肉、伊斯兰教禁食猪肉;主在6日内创造了天地万物,第七天休息6天工作、周日休息制度;犹太教主张“多产、丰收”、天主教不允许“堕胎”等生育观念;伊斯兰教重食牛羊肉、忌食猪肉;印度教敬奉神牛,只准饮其乳,不可食其肉藏族、门巴族信奉喇嘛教,视火为圣洁之神,只有上层喇嘛等实行火葬;鄂温克、俄罗斯、赫哲等信奉萨满教,认为天是死者奔赴之年,将死者葬于树,以与天接近宗教景观基督教堂:分两类型罗马天主教教堂:神的信所,圣坛是举行重要宗教仪式的场所。教堂高大、豪华、庄严,分布于社区中心;新教徒教堂:教徒门集中进行礼拜的地方。教堂较小、装饰简朴建筑风格:罗马式、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兰清真寺是教徒集体集会作礼拜的地方,而不是圣所;采用横向建筑,大殿进深小而面宽.大殿前三面有回廊,向院子敞开。具浑圆穹顶和有小亭子的尖而高耸的塔(阿訇授课、召唤教徒礼拜用)佛教寺庙寺观:分为以佛塔为主和以佛殿为主两大类型:佛塔为主:以一座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其周围环绕方形广庭和回廊门殿;佛殿为主:采用传统宅邸的多进庭院式布局,以前厅为大殿,以后堂为佛堂。有的佛寺常在中轴线两侧另建若干庭院。石窟:印度石窟无佛像、中国石窟雕有大量的佛像。五、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促进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更新,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变革.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的差异,实际上是人们掌握科学技术多少的差异,生产力的不发达,就是科学技术的不发达。1。市场扩大: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国内市场狭小的国家,只得以抢占国外市场,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的办法寻找出路。2.科技进步使各个国家与地区间的国际竞争日趋复杂和激烈。3.科技促进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更新,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变革。3。1科学技术是一种¡°创造性毁灭力量¡±,它的发展既能使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同时对传统产业和产品又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其在国际间的经贸活动中的作用有日益增大趋势.3.2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必然会带来一场革命。例如,转基因技术.3。3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已从单纯的有形贸易,逐步发展扩大到无形贸易这一重要领域,科学技术即是这一领域里的重要“成员”。六、环境质量对国际经贸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工农业发展,往往会出现工业废渣、废气和废水的大量排放,大量农药、化肥的不科学使用等情况,使大气、土壤、水域等受到污染,地理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或者变坏,个别地区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产和经贸活动,导致工农业生产萎缩,经贸活动受挫。国际贸易中,对进出口货物的种类、品种、质地、规格以及安全性等的要求日趋严格,假如进口商品所含杂质超过规定标准,就经常会出现要求退货或索赔的情况。土地都被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所污染,85%的湖泊富营养化。豆角要打13种农药,茄子要打4种,山药要经过25次64种农药处理。我国家有24种剧毒农药,今年(2011年)被禁14种。现在很多农药都是使用灌根法,所以不管怎样洗都是洗不干净的。食品添加剂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地球现在所面临的九大危机:1.全球气候变暖.2。海洋酸化。3.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更加稀薄。4.淡水枯竭.5.物种灭绝.6.氮氧循环失衡。7。土地匮乏。8.大气污染。9。核辐射.七、政治因素的影响政治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最活跃的因素,涉及面更为广泛、影响程度更加深刻。事实证明,战争或和平的环境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常常是决定性的.政治环境不仅包括各国的社会性质和政治体制,该国执政党的基本政策,当前乃至以后政府的稳定性,甚至还包括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外交关系和发展趋势,以及各国所参加的政治经济组织等。因此,企业在从事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时,首先必须重视该国的政治环境。(一)政府类型政府在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两类:1.参与者2.规范者(二)政党制度1.两党制2。多党制3。一党制(三)政局稳定性1.政权更迭率2.暴力事件出现率3.文化分裂4.宗教冲突(四)政治干预常用的干预措施有:1。税收政策2.进口政策3。外汇管制(五)国际关系一般而言,一个国家加入国际性组织越多,则其受法律规章的束缚也越大,与其他国家关系也越密切.第三节经济环境与国际贸易经济环境包括很多因素,如一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其分布,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特点等等。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该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直接影响该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一、经济发展水平由于世界各国和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体制运行机制不同,各国经济水平也是不相同的,但研究一个全面体现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是个难度很大的课题。目前常从几个方面来反映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GDP表2.52008年世界各国或地区GDP排名(居前20位)单位:亿美元序号国家或地区GDP序号国家或地区GDP1美国13980011韩国99202日本5290012巴西93403中国3370013印度92804德国3280014墨西哥88505英国2570015荷兰75606法国2520016澳大利亚74607意大利2090017比利时44708西班牙1410018瑞典44709加拿大1360019瑞士431010俄罗斯1140020中国台湾3980GDP能够全面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通过对各国GDP的水平高低、增长速度、部门构成和地区差别的情况进行分析,就可大体了解一国的经济实力,这也直接决定了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二)人均国民收入(GNI)人均国民收入的多少,基本上反映着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决定各国的购买能力。世行按照人均GNI的高低,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类。2008年的标准为:低收入国家:¥935以下中等收入国家:936~11455下中等:936~3705上中等:3706~11455高收入国家:11456以上。表2.82007年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均GNI比较国家或地区人均GNI国家或地区人均GNI国家或地区人均GNI国家或地区人均GNI挪威76450克罗地亚10460阿尔巴尼亚3620尼日利亚930卢森堡75880波兰9840秘鲁3450越南790瑞士59880墨西哥8340泰国3400肯尼亚680美国46040俄罗斯7560乌克兰2550老挝580英国42740委内瑞拉7320中国2360柬埔寨540加拿大39420马来西亚6540印度尼西亚1650孟加拉470德国38860巴西5910菲律宾1620坦桑尼亚400法国38500南非5760埃及1580卢旺达320日本37670不巴拿马5510喀麦隆1050利比里亚150澳大利亚35960牙买加3710印度950布隆迪110高收入:11456以上上中等收入:3706~11455下中等收入:936~3805低收入:935以下(三)经济发展周期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里,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判断整体经济处于哪一个阶段的主要依据是一个国家的投资规模、工业产量、销售量、资本借贷量、物价水平、利息率、利润率与就业率等经济指标的变动。应正确识别各国整体国民经济处于哪个阶段,预测经济循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律失常病人试题及答案
- 计划安排大学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路径考试试题及答案
- 智能电池组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展望试题及答案
- 游戏主播笔试题及答案
- 遥感物理试题及答案高中
- 提高安全意识2025年建筑施工安全试题及答案
- 职业认知2025年商务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分析试题及答案
- 音乐基础考核试题及答案
- 武汉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物业财务知识培训课件
- 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 泌尿外科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9
- 2024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及其应用(原卷版 )
- 2025-2030年中国废铝行业前景规划及投资决策建议研究报告
- 中期妊娠引产的护理
- 《摄影基础知识讲座》课件
- 全屋硬装 工具-版本信息 v2-2021041课件讲解
- 东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 少先队队员知识考核试题参考(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