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改造我们的学习》课件 【知识精研提升】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2.1《改造我们的学习》课件 【知识精研提升】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2.1《改造我们的学习》课件 【知识精研提升】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2.1《改造我们的学习》课件 【知识精研提升】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2.1《改造我们的学习》课件 【知识精研提升】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

1.筛选并整合文章相关信息,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2.学习本文论证思路的严谨性和作者分析问题的方法。

3.理解朴素的语言、生动的修辞对论证的作用。【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并理解本文重要语句的含意,以及准确、鲜明、生

动的语言特色。。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本文“三段式”论证结构的特有形式。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及其他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风。【教学重难点】重点:

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难点:

掌握文章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天安门水晶棺内。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写作背景】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虽然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但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思想尚未肃清,仍然存在着党风不正、学风不正和文风不正的问题。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

1941年初,中共中央集中在延安的120多名高级干部学习马列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5月19日,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严肃地提出了党内反对主观主义的斗争任务。同年七八月间,党中央号召全党加强调查研究,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性锻炼。这是全党整风的预备阶段。

【题解】

课文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它既揭示了论题,又点明了课文的中心论点。从课文题目来看,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彻底改变学风方面的问题。“改造”在这里有“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的意思,它包含“改”(改变)和“造”(创造)两个语素,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我们”是指全党的同志们,特别是党的干部;“学习”是指全党同志的学习,特别是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读课文理脉络文章自然分成了四部分,请给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第一部分,进步和成绩(理论和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第二部分,缺点(理论和实际脱离的三大缺点)。第三部分,两种对立的态度(两种不同学风的比较)。第四部分,具体建议(转变学风的具体提议)。本文符合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如按“三段式”来划分,应该是怎样的形式呢?引论——前言(提出中心论点)本论——第一、二、三部分(具体论证)结论——第四部分(结论)

作者的逻辑思路可以用上面几个句子里的3个词儿来概括:“主张”——“理由”——“提议”引论部分提出了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主张”;本论部分(包括文中的一、二、三)阐明提出这一主张的“理由”;结论部分(文中的四)关于改造学风的几项“提议”。提出论点改造学习制度和方法分析问题回顾历史,肯定成绩指出缺点,总结危害研究现状:一知半解研究历史:漆黑一团研究国际:不会运用比较两种对立态度主观主义马克思主义态度解决问题研究周围环境:系统周密研究中国史:分工合作研究马列主义:灵活全面标出各段关键句,划出结构框架图,说明论证结构层进式对照式并列式深

究合作探究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进步和成绩)回顾历史经验,说明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重要性,正面论述改造我们的学习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一部分分为几个层次?本节共分四层。第1句为一层,概括党的二十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况;第2句为二层,概括党的认识得到提高与丰富;第3句至第6句为第三层,概叙党探索救国之路取得的成绩;第7句为四层,肯定党的成绩。本段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例证法:在提出论点之后,作者便概述了二十年来党对马列主义的认识、学习和发展的历程等概括性的事例作论据。合作探究第二部分这一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缺点)指出在学习中存在的三个方面的缺点,从反面论证必须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部分分为几个层次?先总说“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接着分析缺点的三大表现——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用;再分析存在这些缺点的根源的三种典型——“想当然”发号施令、不懂历史、理论和实际分离。本段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例证法:在论证“还有很大缺点”时,列举了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理论三个方面“极坏的作风”,用概括性的事例来论证。在论证主观主义学风使“理论和实际分离”时,则列举了“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在延安学了,到富县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等典型事例加以证明,使论证充分有力。对比论证:文章第一部分谈成绩是从正面来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性,而文章的第二部分谈缺点则是从反面来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必要性,这是一种对比。比喻论证:“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比喻不作调查研究,凭主观去毫无目的地开展工作;“漆黑一团”比喻对中国古代史,近百年历史一无所知;“消化不了”比喻对马列主义不知深入理解,不领会精神实质。合作探究第三部分这一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两种对立的态度)把两种对立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进一步论证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统一的学风。这一部分分为几个层次?先提出这一部分的分论点“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的讲一下”;接着具体分析“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本段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对比论证引证法:如为了强调客观实际的重要性,作者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在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时,作者则引用了斯大林关于“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的论述,从而增强了论证效果。“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修辞手法:从句式上看,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从内容上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从“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多义性上看,运用了双关(表面上是描写外在形态,实际上是描写思想作风)的修辞手法;

从芦苇、竹笋的拟人化上看,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这副对子讽刺了只会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徒有虚名,而无实学的主观主义者。第三部分第16段中的对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形象地讽刺了哪类人?

不能。“改进”“改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改造”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

“改造”的程度重于“改进”“改善”,反映出毛泽东对当时的学风极为不满,对教条主义深恶痛绝,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用“改造”表明程度深,范围广,希望彻底改变学风,否则革命事业就难以前进。就全文来看,能否将本文题目“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改造”替换为“改进”或“改善”?【主旨】

本文深刻地批判了理论与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的学风,精辟地阐明了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号召全党必须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必须注重研究现状、注重研究历史、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任务。【品读课文·艺术特色/写作特点】体会论述类文章政论文的写作特点

(1)思路清晰,针对性强。

文章按照引论(开头的一句话)——本论(第一至第三部分)——结论(第四部分)结构全文。本论部分中,每一部分的内在思路也非常清晰,如第二部分对缺点的阐述,按照摆现象——析危害——作总结的思路论述,既有针对性,又层层深入。(2)综合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和对比论证法。

例证有概述的和具体的,如第一部分中关于二十年来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认识的叙述,是概述性的;第二部分中教哲学的、教经济学的、教政治学的等事例,是具体的。

引证主要是引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有关名言。

第三部分把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加以对比论证。(3)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准确主要体现在运用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如“日益”“一般地说”等;

鲜明主要体现在对主观主义的危害和实质的揭示方面;

生动体现在使用了很多口语、成语和文言词语,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随文渗透】政论文

政论文是以政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论述文。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论述政治问题的,自然是政论文;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社会论文、思想论文,也可以归入政论文;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