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诊断_第1页
中医护理诊断_第2页
中医护理诊断_第3页
中医护理诊断_第4页
中医护理诊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护理诊疗

●第一章●内科急症护理计划(注:每节的大点是护理诊疗/问题项目,小点是有关因素。)第一节高热高热多因感受六淫之邪或内伤饮食引发,以体温超出39以上为重要症状。多见于西医学的多个急性感染性疾患、胶原性疾病、中暑等。1、体温升高⑴与外邪犯肺,肺卫失宣有关。⑵与邪毒炽盛,正邪相搏有关。⑶与热毒炽盛,壅结肠腑有关。⑷与瘀血内阻,久而化热有关。2、舒适的变化:烦渴多饮⑴与热盛伤津,气阴两伤有关。⑵与汗出过多,津液损伤有关。3、体液局限性与邪热熏蒸,耗伤津液有关。4、有口腔粘膜变化的危险⑴与热盛伤津,口舌干燥有关。⑵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5、有外伤的危险与邪热炽盛,引动肝火而致痉厥有关。6、自理缺点⑴与患病卧床,活动受限有关。⑵与体虚乏力有关。7、焦虑⑴与起病急,缺少心理准备有关。⑵与疾病痛苦有关。8、有复感外邪的危险与病后体虚,卫外不固有关。9、知识缺少与病人及家眷缺少饮食调护知识有关。第二节神昏神昏多因感受时邪疫毒或热邪内扰、痰湿内阻所致,以神志含糊、不省人事为特性。多见于西医学的多个急性感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脑血管病等。1、有窒息的危险⑴与呕吐物或痰液阻塞有关。⑵与呼吸中枢衰竭有关。2、有外伤的危险⑴与昏迷有关。⑵与躁动不安有关。3、体液局限性⑴与不能经口摄入有关。⑵与高热、出血、腹泻有关。4、自理缺点与神志不清无自理能力有关。5、口腔粘膜变化⑴与用口呼吸有关。⑵与禁食24小时以上有关。⑶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6、便秘⑴与液体摄入量局限性有关。⑵与长久卧床,肠蠕动减慢有关。⑶与胃肠热盛,津液耗伤有关。7、排便失禁⑴与排便意识减少有关。⑵与神经肌肉功效障碍有关。⑶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有关。8、排尿异常:尿潴留⑴与感染、外伤、疾病或水肿引发的尿道压力增高有关。⑵与输尿管结石有关。⑶与疼痛有关。9、排尿异常:尿失禁⑴与感觉障碍,对尿意不能及时做出反映有关。⑵与感染、神经功效紊乱使排尿无法预测有关。10、有皮肤受损的危险⑴与长久卧床有关。⑵与二便失禁有关。11、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⑴与长久卧床,缺少锻炼有关。⑵与肝阴局限性,筋脉失养有关。12、潜在并发症:坠积性肺炎⑴与长久卧床,气血运行不畅有关。⑵与外邪上犯,肺失肃降有关。13、潜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⑴与二便失禁有关。⑵与局部不洁有关。第三节中风中风多因脏腑功效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跌仆努力而致气血逆乱,造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所致。以忽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为主症。相称于西医学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等病。1、自理缺点⑴与肢体活动不利有关。⑵与医源性限制有关。2、清理呼吸道低效⑴与神志昏迷,咳嗽反射削弱有关。⑵与湿热内蕴,痰涎壅盛有关。3、体温升高与中枢性发热有关。4、便秘⑴与胃肠积热,传导失常有关。⑵与血虚津亏,肠道失养有关。5、排尿异常:尿潴留⑴与感觉障碍,对尿意不能及时做出反映有关。⑵与膀胱过分充盈,膀胱括约肌无力有关。6、排尿异常:尿失禁⑴与感觉障碍,对尿意不能及时做出反映有关。⑵与神经功效紊乱使排尿无法控制有关。7、焦虑⑴与环境及日常生活方式变化有关。⑵与起病忽然,紧张预后有关。⑶与经济拮据或紧张无人照顾有关。8、睡眠型态紊乱⑴与肝阳上亢,心神失宁有关。⑵与痰热扰心,神不守舍有关。⑶与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有关。9、语言沟通障碍⑴与舌路瘀阻有关。⑵与痰阻舌窍有关。10、吞咽困难⑴与神经肌肉损伤有关。⑵与神志不清有关。11、有外伤的危险⑴与神志不清有关。⑵与肢体协调能力减少有关。12、有误吸的危险⑴与意识障碍有关。⑵与吞咽困难有关。13、有口腔粘膜受损的危险⑴与用口呼吸有关。⑵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14、有皮肤受损的危险与久病卧床,气血运行不畅有关。15、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⑴与风痰阻络有关。⑵与筋脉失养有关。16、潜在并发症:脑疝⑴与颅内压增高有关。⑵与阴虚阳亢,风痰上冲,上蒙清窍有关。17、潜在并发症:坠积性肺炎⑴与长久卧床,气血运行不畅有关。⑵与外邪上犯,肺失肃降有关。18、潜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⑴与二便失禁有关。⑵与局部不洁有关。19、有复中的危险⑴与七情刺激有关。⑵与饮食不节有关。⑶与活动过多有关。⑷与血压持续升高有关。第四节中暑中暑多因酷暑高温引发,以头晕汗出、心慌泛恶,甚则高热肢厥、神昏抽搐为特性。相称于西医学的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和日射病等。1、体温升高⑴与长时间暴露在炎热环境中有关。⑵与感受暑热毒邪,邪正相搏有关。2、体液局限性⑴与暑热内盛,耗伤津液有关。⑵与高热代谢需要量增加有关。3、舒适的变化:头痛头昏、胸脘痞闷、呕恶⑴与暑热夹湿,内阻中焦,清阳不升有关。4、有高热惊厥的危险⑴与暑热炽盛,引动肝风有关。⑵与风火相煽,闭塞清窍有关。5、潜在并发症:休克⑴与禀赋局限性,素体虚弱有关。⑵与暑热耗气伤津,气阴欲脱有关。6、知识缺少⑴与缺少指导有关。⑵与缺少中暑的防止知识有关。第五节血证血证多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情志过极、劳倦过分、久病或热病之后损伤脉络而致,以咳血、衄血、便血或尿等多个出血症为重要临床体现。多见于西医学的多个急、慢性疾病引发的出血,如呼吸系统的咳血,消化系统的呕血、便血,泌尿系统的尿血等。1、有血脱的危险与出血量大或重复出血,血损气耗,气随血脱有关。2、有窒息的危险与大量咳血或呕血,血阻气道有关。3、体液局限性⑴与液体摄入局限性有关。⑵与活动性液体丢失有关。4、自理缺点⑴与体虚乏力有关。⑵与卧床,活动受限有关。5、恐惧、焦虑⑴与出血过多,危及生命有关。⑵与对疾病认识局限性,紧张预后有关。6、知识缺少⑴与病人及家眷缺少本病的调养知识有关。⑵与缺少对本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有关。第六节痛证痛证多因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饮食不节或急性创伤引发,以不同程度的疼痛为主证。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性感染性疾患、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梗塞、外科急腹症、急性创伤、癌症晚期等。1、疼痛⑴与多个急慢性炎症有关。⑵与气滞血瘀性疾病有关。⑶与多个外科急腹症有关。⑷与外伤有关。⑸与癌肿浸淫有关。2、焦虑、恐惧⑴与对疾病认识局限性,对治疗、预后缺少信心有关。⑵与面临致残或死亡有关。⑶与环境陌生,日常生活习惯发生变化有关。⑷与激烈疼痛,难以耐受有关。3、睡眠型态紊乱⑴与疼痛有关。⑵与环境变化有关。⑶与焦虑、恐惧有关。4、躯体移动障碍⑴与疼痛、不舒适有关。⑵与跌仆损伤,气血瘀阻有关。⑶与医源性限制有关。5、自理缺点⑴与疼痛不适有关。⑵与体力不支有关。⑶与医源性限制有关。6、有休克的危险⑴与激烈疼痛有关。⑵与急性创伤有关。⑶与大量失血有关。⑷与中毒有关。7、有外伤的危险⑴与剧痛难耐有关。⑵与烦躁不安有关。⑶与疼痛性休克有关。第七节暴泻暴泄多由感受外邪、疫毒或饮食不节、劳倦过分而致,以忽然腹泻、暴迫下注如水、腹痛肠鸣为特性,相称于西医学的急性肠炎、食物中毒、胃肠功效紊乱、过敏性急性腹泻等。1、体液局限性⑴与暴泻有关。⑵与液体摄入量局限性有关。2、排便异常:腹泻⑴与感受外邪或疫毒之邪有关。⑵与湿热下注有关。⑶与脾虚泄泻有关。⑷与饮食不节有关。3、脾胃功效受损:纳差、腹胀⑴与湿阻中焦,胃失和降有关。⑵与食滞中焦,气机不畅有关。⑶与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有关。4、体温升高⑴与外邪袭表,卫阳不固有关。⑵与感染有关。5、舒适的变化:肛门灼痛与腹泻次数过多有关。6、活动无耐力⑴与腹泻屡屡,体虚乏力有关。⑵与进食过少,气血局限性有关。7、恐惧、焦虑⑴与起病忽然,对疾病缺少认识有关。⑵与病情危重,紧张预后有关。8、有休克的危险与暴泻而致阴伤气脱有关。9、知识缺少与病人及家眷缺少自我保健知识有关。第八节厥脱厥脱属于厥证中的虚证,厥证多因体质因素、情志因素、暴感外邪造成气机逆乱引发,以忽然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重要临床体现。厥脱除含有厥证重要症状外,兼见面白声微、口开手撒、汗出如珠、脉细微等。相称于西医学多个因素造成的休克。1、有窒息的危险与痰液或呕吐物阻塞气道有关。2、有外伤的危险⑴与昏厥有关⑵与意识障碍有关。⑶与无力/疲乏有关。3、恐惧、焦虑⑴与死亡的威胁有关。⑵与特有的恐惧有关。⑶与起病急,无心理准备有关。⑷与对疾病认识局限性,对治疗缺少信心有关。⑸与面临致残有关。4、自理缺点⑴与昏厥有关。⑵与体虚乏力有关。5、知识缺少与病人及家眷对本证的饮食调护知识缺少有关。第九节中药中毒凡中药使用不当而产生毒副作用,造成毒攻脏腑,甚至亡阴亡阳,造成病人遭受多个痛苦及毒害,均属中毒。如鸟头类、马钱子、巴豆、蟾酥中毒等。1、脾胃功效失调: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与毒物滞留胃肠道有关。2、有休克的危险⑴与中毒有关。⑵与疼痛有关。⑶与失血有关。⑷与感染有关。3、有呼吸衰竭的危险⑴与重度中毒,呼吸肌麻痹有关。⑵与呈休克状态,呼吸急促有关。4、有循环衰竭的危险与重度中毒,心功效受损有关。5、有窒息的危险⑴与痰阻气道有关。⑵与毒物呛入有关。6、有外伤的危险⑴与意识障碍有关。⑵与疲乏/无力有关。7、口腔粘膜变化⑴与毒物损伤有关。⑵与用口呼吸有关。⑶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8、自理缺点⑴与意识障碍有关。⑵与疼痛不适有关。9、恐惧、焦虑、消极⑴与死亡威胁有关。⑵与医院环境刺激有关。⑶与疾病困扰有关。⑷与自尊心受挫有关。10、知识缺少与缺少中医中药知识有关。●第二章●内科护理计划第一节风温风温是由于风热病邪犯肺,热壅肺气,肺失清肃所致。以发热、咳嗽、胸痛为重要临床体现。相称于西医学急性肺部炎性病变。1、体温升高:壮热⑴与素体阳盛复感风热之邪有关。⑵与邪热炽盛有关。2、舒适变化:咳嗽、胸痛与邪热壅肺、气机不畅有关。3、活动无耐力⑴与高热有关。⑵与正虚有关。4、便秘⑴与热结肠腑,通降失常有关。⑵与热盛伤津,肠燥失于传输有关。5、有口腔粘膜变化的危险⑴与患病时机体抗病能力减少有关。⑵与口腔不洁有关。6、有痰阻气道的危险⑴与痰粘稠难咯有关。⑵与正气虚弱,咯痰无力有关。7、故意外损伤的危险⑴与高热神昏有关。⑵与正虚阳脱有关。⑶与高热惊厥有关。第二节湿温湿温是因湿热病邪,阻遏脾胃,壅滞肠道所致。以身热不扬,头重身困,胸痞腹胀,苔腻脉缓等为主的症的肠道疾病。多见于西医学伤寒、副伤寒。1、体温升高与外感湿热之邪,热入卫气营血有关。2、活动无耐力⑴与发热、头重身困有关。⑵与久病体虚有关。⑶与睡眠局限性有关。3、焦虑⑴与久病不愈,对疾病认识局限性有关。⑵与环境和日常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关。⑶与经济或工作压力等因素有关。4、知识缺少与初次生病,缺少对疾病的认识有关。5、潜在并发症:肠热下血(肠出血、肠穿孔)⑴与邪热入营,迫血下行有关。⑵与饮食不当,肠道受限有关。6、潜在并发症:神昏与热入心营,扰乱心神有关。第三节感冒感冒是外感风邪,客于肺卫而致的外感疾病。临床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头身痛为重要临床体现。想当于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1、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卫阳被遏有关。2、疼痛:头身痛与外感风寒、暑湿,清阳不展、络脉失和有关。3、舒适变化:咳嗽、咽痒⑴与外邪犯肺、肺失宣降有关。⑵与烟尘异味刺激气道有关。4、舒适变化:鼻塞与外邪袭表,肺气失宣,邪毒留滞鼻窍有关。第四节内伤发热内伤发热是由于情志、饮食失调、劳倦、久病或素体阴虚等造成的脏腑功效失调、气血阴阳亏虚引发的发热。临床体现为低热,少数可出现高热,也有仅仅自觉身热、五心烦热而体温正常者。多见于西医学功效性发热、肿瘤、内分泌病、血液病、结核病、结缔组织病、慢性感染等。1、体温升高⑴与肝气不舒、郁而化火有关。⑵与饮食不节、湿热内蕴有关。⑶与阴虚内热有关。2、舒适变化:头晕⑴与阴血虚少,不能荣养清窍有关。⑵与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有关。⑶与久病体虚有关。3、焦虑⑴与阴虚火旺,上扰心神有关。⑵与久病难愈,思虑预后有关。⑶与病情重复有关。4、活动无耐力⑴与气血亏虚不能充养形体有关。⑵与脾虚失运、形体失养有关。⑶与久病体弱、疲乏无力有关。第五节咳嗽咳嗽是由于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重要临床体现。多见于西医学急、慢性支气管炎。1、舒适变化:咳剧不得卧与咳嗽激烈、屡屡发作有关。2、疼痛:咽痛、胸痛⑴与燥热犯肺或肺热津伤,肺失清润有关。⑵与剧咳、频咳,损伤肺气,气机不畅有关。⑶与外邪入里,邪阻肺络有关。3、体温升高⑴与内燥外客,卫表不和有关。⑵与外邪犯肺,热壅肺气有关。⑶与内伤久咳,阴虚火旺有关。4、清理呼吸道低效⑴与痰多粘稠难咯有关。⑵与肺气虚弱,咳痰无力有关。⑶与病人未掌握有效的咳痰办法有关。5、焦虑⑴与久咳难愈,信心局限性有关。⑵与缺少自我调护知识有关。⑶与咳嗽影响夜间休息有关。6、有咯血的危险⑴与邪热亢盛、肺络受伤有关。⑵与阴虚火旺、灼伤肺络有关。⑶与咳剧损伤肺络有关。7、潜在并发症:肺部肿瘤⑴与病程日久,邪毒蕴肺有关。⑵与素体虚弱,抗病力低下有关。第六节哮喘哮喘多由于先天禀赋局限性,宿痰内伏于肺,又因饮食、情志、劳倦,再感六淫之邪气而发。以发作时喉间哮喘鸣有声,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喘息不得卧为重要临床体现。多见于西医学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等。1、舒适变化:胸憋、喘促不得卧⑴与外邪伤肺,痰阻气道有关。⑵与禀赋局限性或久病肾虚,肾不纳气有关。⑶与接触致敏物质,引发过敏有关。2、体温升高⑴与复感外邪,肺卫失和有关。⑵与痰热蕴肺,肺失肃降有关。3、清理呼吸道低效⑴与外邪袭肺,痰液过多有关。⑵与脾虚湿盛,痰液粘稠有关。⑶与年老体虚,咳痰无力有关。4、活动无耐力⑴与久病体弱有关。⑵与年老体虚、正气局限性有关。5、焦虑、消极⑴与对疾病认识局限性、病情迁延不愈、紧张预后有关。⑵与疾病重复发作、失去信心有关。6、有痰阻气道的危险⑴与哮喘发作、气道受阻有关。⑵与年老体弱、咳嗽无力有关。⑶与痰液粘稠、咳痰不爽有关。第七节悬饮悬饮多指由于肺气局限性,外邪乘虚侵袭,肺失宣通,胸络郁滞,气不布津,以致饮停胸胁,出现咳唾胸胁引痛,或见胁肋饱满。相称于西医学渗出性胸膜炎。1、呼吸困难与饮停胸胁、上迫肺气有关。2、舒适变化:胸闷、胸痛⑴与饮停胸胁、肺失宣降有关。⑵与气滞血瘀、络气不和有关。3、体温升高⑴与时邪外袭、郁滞少阳,枢机不和有关。⑵与水饮化热、壅阻肺气有关。⑶与久病伤阴、虚热内蕴有关。4、忧虑、恐惧⑴与缺少对疾病的认识有关。⑵与久病不愈有关。5、自理缺点⑴与饮停胸胁,气喘息促有关。⑵与逐水或胸穿后,正气耗伤有关。⑶与久病阴伤有关。6、有外感的危险与病后体虚、卫外不固、外邪易袭有关。第八节肺痈肺痈是由风热邪毒蕴滞于肺,热壅血瘀,血腐化脓而成。临床以发热、胸痛、咳吐腥臭脓血痰为重要症状的肺化脓症。相称于西医学之肺脓肿。1、体温升高:恶寒发热⑴与邪热犯肺,卫表不和有关。⑵与热毒内盛,邪正交争有关。⑶与肺阴耗伤,虚热内灼有关。2、疼痛:胸痛⑴与热毒壅肺,气血壅滞有关。⑵与脓毒蕴肺,肺气不利有关。3、活动无耐力⑴与邪热由表入里,热毒炽盛有关。⑵与肺失肃降,咳嗽胸痛有关。⑶与气虚乏力或邪盛正虚有关。4、恐惧⑴与咯脓血痰,顾虑预后有关。⑵与高热不退有关。5、有窒息的危险⑴与咯大量脓血痰有关。⑵与排痰不畅,痰涌气道有关。⑶与气虚喘促,呼吸不利有关。第九节肺痨肺痨是由于感染“痨虫”所致的肺部慢性消耗性传染性疾患。可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等主症。相称于西医学之肺结核。1、舒适变化:咳嗽⑴与阴虚肺燥,肺失滋润有关。⑵与肺肾阴亏,虚火内灼有关。2、疼痛:胸痛⑴与痨虫蚀肺,肺络损伤有关。⑵与情志不遂,肝肺络脉不和有关。⑶与咳嗽激烈有关。3、知识缺少与初次患病,平时极少接触有关知识有关。4、体温升高⑴与肺痨活动期有关。⑵与阴虚内热有关。5、潜在并发症:血脱与大咯血有关。6、有窒息的危险⑴与大咯血有关。⑵与误吸有关。第十节肺胀肺胀是多个慢性肺系疾患重复发作,迁廷不愈,造成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疾病。临床以胸中胀满,痰涎壅盛,喘咳上气,动则尤甚,重者面色、唇发绀,心悸,浮肿为重要体现,相称于西医学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1、舒适变化:咳喘⑴与外邪侵肺,肺气不宣有关。⑵与痰饮停肺,肺气上逆有关。⑶与肺肾两虚,受纳无权有关。2、呼吸困难⑴与气滞血瘀,气机不畅有关。⑵与外感寒邪,卫阳被遏有关。⑶与缺氧有关。3、体温升高⑴与外感六淫疫疬之邪有关。⑵与痰浊内阻,痰热壅肺有关。4、活动无耐力⑴与呼吸困难有关。⑵与年老体弱有关。⑶与气虚动则咳喘加重有关。5、知识缺少⑴与接触医学书刊和有关知识少有关。⑵与缺少健康指导有关。6、清理呼吸道低效⑴与痰热壅肺,阻塞气道有关。⑵与肺气虚弱,咳痰无力有关。第十一节胃脘痛胃脘痛又称胃痛,多因外感寒邪、忧思郁怒、饮食不节、劳倦过分、损伤脾胃之气所致。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常伴有嗳气、吞酸、呕吐等为重要临床体现。多见于西医学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1、疼痛:胃脘痛⑴与寒邪客胃、胃失和降有关。⑵与食滞胃脘、运化失常有关。⑶与情志不畅、胃气郁滞有关。⑷与劳倦太过、胃气不和有关。⑸与久病伤阴、胃失濡养有关。2、舒适的变化:嗳气吞酸、恶心呕吐⑴与脾胃素虚、运化失常有关。⑵与宿食内停、胃气上逆有关。⑶与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有关。3、脾胃功效失调:纳呆与素体阳虚、胃失温养有关。4、活动无耐力与营养缺少、身体虚弱有关。5、忧虑⑴与缺少医学知识有关。⑵与久病求愈心切有关。6、潜在并发症:胃出血和胃穿孔⑴与饮食不节、胃络受损有关。⑵与暴怒伤肝、肝不藏血有关。第十二节噎膈噎膈多因忧思郁怒、酒食所伤或年老久病所致。是指饮食吞咽受阻、梗噎难下,或食下即吐为重要临床体现的病证。多见于西医学食道癌、喷门痉挛、食道憩室、食道神经官能症及食道炎等。1、吞咽困难⑴与气血瘀滞、升降不利有关。⑵与饮酒嗜辛、痰热互结有关。⑶与忧思恼怒、痰气交阻有关⑷与食道器质性病变有关。2、便秘⑴与津液亏耗,肠腑失濡有关。⑵与瘀血蓄结,腑气不通有关。3、睡眠型态紊乱:夜寐不安⑴与胸膈痞满、疼痛有关。⑵与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有关。⑶与忧思久虑,心肾失交有关。4、消极、绝望⑴与久病不愈,失去信心有关。⑵与不能忍受疾病折磨有关⑶与已知诊疗,求生无望有关。⑷与预感或感觉到求生无望有关。5、活动无耐力⑴与气血耗损,肢体无力有关。⑵与久病体虚有关。⑶与惧怕疼痛,不肯多动有关。6、有静脉炎的危险⑴与化疗药品刺激、渗出有关。⑵与体虚毒邪侵袭有关。⑶与导管在静脉内放置时间过长,引发血管内膜化学性炎症有关。7、有褥疮的危险⑴与长久卧床,血运不畅有关。⑵与营养不良,肌肤局部抵抗力差有关。⑶与久病气血两虚,毒蕴肌肤有关。8、有窒息的危险与吞食困难有关。与喂食不当有关。与误吸有关。第十三节呕吐呕吐多因骤感寒凉、暴饮暴食、劳倦过分、情志刺激等所致。以胃内容物从口而出的病证。多见于西医学急性胃炎、幽门痉挛、胆囊炎、肝炎、胰腺炎以及某些急性传染病或颅脑疾患等疾病。1、脾胃功效失调:恶心、呕吐⑴与外邪犯胃、浊气上逆有关。⑵与饮食停滞、胃气上逆有关。⑶与脾胃虚寒、运化失健有关。⑷与胃阴局限性、胃失濡养有关。⑸与痰饮内阻、胃气不降有关。2、舒适变化:胃脘胀满与积滞内阻,气机不利有关。3、脾胃功效失调:嗳气、反酸⑴与食滞内阻、浊气上逆有关。⑵与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有关。4、焦虑、恐惧⑴与久病重复、求愈心切有关。⑵与发病忽然、缺少对的认识有关。⑶与病情恶化、求生无望有关。5、活动无耐力与久病体虚、倦怠无力有关。与长久卧床、正气耗伤有关。与情志所伤、心神受扰有关。6、有窒息的危险与误吸有关。7、潜在并发症:脱水与频繁呕吐、耗伤津液有关。第十四节痢疾痢疾多因外感湿热疫毒,饮食不节,损伤胃肠所致。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重要临床体现的肠道传染病。相称于西医学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1、疼痛:腹痛、里急后重⑴与外感湿热、疫毒之气,客于肠胃有关。⑵与过食肥甘厚味,误食馊腐不洁之物,积于肠胃有关。2、体温升高:壮热与感受疫毒之邪、热盛伤津有关。3、舒适变化:肛门灼痛与肛周炎症、分泌物刺激有关。4、脾胃功效失调:呃逆不食与脾胃气虚、和降失常有关。与湿热中阻、运化失常有关。5、焦虑:⑴与慢性痢疾经常复发有关。⑵与紧张肠道恶性病变有关。6、活动无耐力⑴与高热有关。⑵与久病体虚、乏力有关。7、潜在并发症:厥脱与热毒内陷营血有关。第十五节泄泻泄泻多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情志不遂、脏腑虚弱等而致,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水样便为临床重要体现。多见于西医学急性肠炎、肠结核、肠功效紊乱、结肠过敏等。1、疼痛:腹痛⑴与寒湿暑热侵袭肠胃有关。⑵与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有关。⑶与饮食不节、传导失司有关。⑷与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胃有关。2、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湿邪、内袭肠胃、表里同病有。3、脾胃功效失调:纳呆⑴与寒湿困脾、运化失职有关。⑵与湿热困脾、运化失常有关。⑶与久病脾虚、运化无力有关。4、舒适变化;肛门灼痛、瘙痒⑴与肛周皮肤护理欠缺有关。⑵与肛周皮肤潮湿湿疹有关。5、忧虑⑴与病情重复发作有关。⑵与缺少治疗信心有关。6、活动无耐力⑴与暴泻伤正,久病体虚有关。⑵与久泻伤阴,脾虚失运有关。7、有脱肛的危险与频泻、久泻、中气下陷有关。8、潜在并发症:脱水、虚脱⑴与泄泻日久、津枯液耗有关。⑵与暴泻不止、耗阴损阳有关。第十六节便秘便秘多因热病伤阴、久病气虚、气阴局限性、津亏血少或燥热内结、腑气不畅所致。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为重要临床症状。常指习惯性便秘。便秘可见于西医学多个急、慢性疾病。1、舒适变化:腹胀、腹痛⑴与嗜食辛热酒浆,肠腑热盛有关。⑵与饮水过少,或热病津伤,肠燥便结有关。⑶与情志失和,气机郁闭,通降失常有关。⑷与忍便,破坏了肠蠕动规律有关。⑸与腹部或会阴部手术后,恐惧伤口疼痛有关。2、无力排便⑴与久卧气虚,大肠传输无力有关。⑵与年老、久病、气血两虚、大肠传输不利有关。3、有临厕虚脱的危险⑴与久病、年迈、正气虚衰有关。⑵与严重贫血、血虚眩晕有关。4、有肛裂、脱肛的危险⑴与大便干结粗硬排出困难有关。⑵与临厕努责,损伤肛门组织有关。⑶与便秘日久,长时间蹲厕,中气虚弱有关。第十七节黄疸黄疸多由感受湿热病邪,肝胆气机受阻,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所致。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重要临床体现,其中以目睛黄染为重要特性。多见于西医学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石症等肝胆系统疾病。1、体温升高⑴与外感湿热之邪有关。⑵与热毒炽盛有关。2、舒适变化:脘腹胀满⑴与湿热中阻、脾失健运有关。⑵与缺少饮食调护知识有关。3、脾胃功效失调:恶心呕吐、口苦⑴与湿热蕴中、胃气上逆有关。⑵与湿困中焦、浊邪上逆有关。4、排便异常:便秘与燥热内结、肠失传导有关。5、排便异常:便溏与湿困脾胃、运化失健有关。6、活动无耐力⑴与阳气亏虚、气血局限性有关。⑵与神疲乏力有关。7、舒适变化:皮肤瘙痒与肝经湿热、熏蒸肌肤有关。8、忧虑、消极⑴与忽然患病、缺少心理准备有关。⑵与病情严重、失去治疗信心有关。⑶与对疾病认识局限性、紧张预后不良有关。9、潜在并发症:急黄与热毒内陷有关。第十八节膨胀膨胀多由于肝病或蛊虫病日久,或长久嗜酒,或内有症积、痨、癌等疾病而致。以腹胀大如鼓,肤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性。多见于西医学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腹腔肿瘤等引发的腹水阶段。1、舒适变化:腹胀痞满⑴与蛊毒感染,肝脾失调,水邪内停有关。⑵与酒食不节、情志刺激、肝郁脾虚有关。2、脾胃功效失调:纳呆⑴与气滞湿阻、脾失健运有关。⑵与情志所伤,肝脾不和有关。3、舒适变化;皮肤瘙痒⑴与湿浊毒气,熏蒸肌肤有关。⑵与胆红素水平增高有关。4、鼻衄、齿衄⑴与湿热内蕴、血络受损有关。⑵与肝阴局限性、虚火灼络有关。5、忧虑、恐惧⑴与久病求愈心切有关。⑵与对疾病认识局限性,惧怕癌变有关。⑶与久病不愈,缺少治疗的信心有关。6、自理缺点⑴与久病卧床、正气亏乏有关。⑵与腹大胀满、动作困难有关。7、有发生褥疮的危险⑴与卧床日久,气滞血瘀有关。⑵与久病正气亏虚,抗病力低有关。8、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⑴与阴虚火旺、灼伤血络有关。⑵与饮食不当,损伤脉络有关。⑶与暴怒伤肝,肝不藏血有关。9、潜在并发症:肝昏迷与水邪湿毒、蒙闭心包有关。第十九节水肿水肿多因外感风邪、感受水湿、皮肤疮毒、饮食劳倦内伤所致。以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发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重要临床体现。多见于西医学肾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内分泌失调等。1、排泄异常:尿少、浮肿⑴与外感风邪、热毒壅肺有关。⑵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有关。2、脾胃功效失调:恶心呕吐与浊邪上逆、胃失和降有关。3、脾胃功效失调:纳呆⑴与脾失运化、水湿内蕴有关。⑵与对治疗饮食不适应有关。⑶与缺少肾病饮食知识有关。4、舒适变化:心悸、气促与水气凌心有关。5、忧虑、恐惧⑴与病情严重,失去治疗信心有关。⑵与病情重复,紧张预后有关。6、自理缺点与高度水肿活动受限有关。与病情加重活动困难有关。与久病体虚乏力有关。7、有皮肤破损的危险⑴与水气泛滥与肌肤,皮肤菲薄有关。⑵与营养缺少,肌肤抵抗力差有关。⑶与长久卧床,血运不畅有关。⑷与久病气血两虚,肌肤失养有关。8、潜在并发症:肾衰与脾胃功效衰败有关。第二十节肾衰肾衰多因暴病及肾,损伤肾气,或肾病日久所致。以急起少尿甚少或无尿、继而多尿,并/或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口中尿味等为重要临床体现的疾病。相称于西医学尿毒症,涉及多个泌尿系疾病引发的慢性肾功效衰竭,及休克、溺水、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急性中毒等疾病引发的急性肾功效衰竭。1、脾胃功效受损:恶心、呕吐与浊邪上逆,胃失和降有关。2、舒适变化:头痛、眩晕与肾虚肝旺,血压高有关。3、舒适变化:皮肤瘙痒与湿浊邪毒,泛滥肌肤有关。4、口臭⑴与湿浊中阻,浊邪上泛有关。⑵与口腔清洁不良有关。5、消极绝望与病情严重,疗效不满意,失去治疗信心有关。6、自理缺点⑴与病情较重,需要卧床有关。⑵与病至晚期,正气极度衰弱有关。7、潜在并发症:出血⑴与浊邪久郁伤络有关。⑵与阴虚火旺灼络有关。⑶与热邪入营动血有关。8、有褥疮、感染、意外损伤的危险⑴与久卧病床有关。⑵与神昏有关。⑶与久病正气虚衰,邪毒乘虚而入有关。第二十一节淋证淋证多因下焦感受湿热之邪或年老久病,多育肾虚,劳倦伤脾或郁怒伤肝而湿热互结所致。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肠拘急,或痛引腰腹为重要临床体现。多见于西医学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肾结核、前列腺炎、以及膀胱癌等。1、排尿异常:尿频急、灼痛与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有关。2、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湿热内蕴,邪正交争有关。3、疼痛:腰酸、腰痛⑴与湿热蕴结,结石内停有关。⑵与肾虚精亏,腰府失养病有关。4、忧虑、恐惧⑴与重复发作、缺少信心有关。⑵与惧怕做手术有关。5、活动无耐力⑴与身体虚弱,活动量减少有关。⑵与做外科结石手术有关。6、有重复发作的危险⑴与治疗不彻底有关。⑵与会阴不洁有关。7、潜在并发症:水肿、尿毒症⑴与久病脾肾气虚有关。⑵与水湿泛溢肌肤有关。第二十二节癃闭癃闭多因嗜食酒浆、过食肥甘或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所致的排尿困难,甚至闭塞不通的病症。以小便不利、点滴而出;或小便不通、欲解不得为重要临床体现。相称于西医学尿潴留。1、舒适变化:小便不通,少腹急满⑴与饮食不节,湿热蕴结膀胱有关。⑵与热邪伤肺,通调失常有关。⑶与年迈久病,肾阳局限性,膀胱气化不利有关。⑷情志所伤,肝失疏泄有关。⑸与尿路阻塞,小便不利有关。⑹与腹部、会阴部手术后,惧怕伤口疼痛而忍尿有关。2、舒适变化:烦热渴饮⑴与膀胱湿热,尿路感染有关。⑵与饮食辛热,热注下焦有关。⑶与外感热邪,邪热壅肺有关。3、焦虑⑴与排尿困难,腹部胀痛不适有关。⑵与紧张预后有关。第二十三节消渴消渴是由禀赋局限性,阴虚燥热所致。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为重要症状。口渴多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馊一为下消,统称消渴,涉及西医的糖尿病、尿崩症。1、饮食失调:口渴多饮,多食善饥⑴与燥热炽盛、耗伤津液有关。⑵与胃热炽盛,消耗水谷有关。⑶与精微损耗太过,肌肉无以充养分有关。⑷与胰岛素分泌局限性有关。2、排尿异常:尿频量多⑴与肾阴局限性,肾气失固有关。⑵与缺少食疗知识有关。3、知识缺少⑴与不理解有关药品知识有关。⑵与缺少健康宣传教育有关。4、忧虑、恐惧⑴与对疾病认识局限性有关。⑵与怕出现多个并发症有关。⑶与疾病久治不愈有关。5、自理缺点⑴与伴有并发症(中风、白内障、水肿、坏疽等)有关。⑵与酸中毒有关。6、有皮肤感染的危险⑴与肌肤失养分、外邪入侵有关。⑵与高血糖有关。⑶与末梢血液循环不良有关。7、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⑴与用降糖药不当有关。⑵与过分节食有关。8、潜在并发症:眼科合并症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⑵糖尿病性白内障⑶糖尿病性虹膜睫状体炎。9、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昏迷⑴与阴伤及阳、阴韵阳亡有关。⑵与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合适减量有关。⑶与饮食不当或感染有关。⑷与应激如创伤、手术、妊娠、分娩有关。第二十四节心悸心悸多由于禀赋局限性,久病体虚,失血过多,情志刺激而造成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所致。以心跳异常、自觉心慌悸动不安为重要临床症状。多见于西医学心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甲状腺功效亢进等。1、舒适变化:心悸动不安⑴与心虚胆怯,突发惊恐、巨响、临危等刺激有关。⑵与心阳局限性,心功效不全有关。⑶与严重贫血,心血亏虚有关。2、焦虑、恐惧⑴与频发心悸,忧虑预后有关。⑵与心悸较重,伴有并发症有关。⑶与缺少心理卫生知识,不能合理调适有关。3、舒适变化:喘促不得卧与心阳不振,心力衰竭有关。4、活动无耐力⑴与心阳不振,心力衰竭有关。⑵与脉结代,心律失常有关。⑶与年迈体弱,长久卧床有关5、潜在并发症:心阳暴脱与心阳虚衰,伴有严重心功效不全有关。第二十五节眩晕眩晕多由于素体虚弱、久病体虚、气血亏虚,或情志伤肝、房劳伤肾而造成的风阳上扰、痰瘀内阻、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重要临床体现。多见于西医学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体动脉系统血管病,以及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贫血等。1、舒适变化:头晕目眩⑴与素体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高血压病、梅尼埃病有关。⑵与暴怒伤肝、风阳上扰有关。⑶与偏食脾虚、气血局限性、脑髓失养有关。⑷与颈椎病变、脑失血荣有关。2、心烦、易怒⑴与情志刺激有关。⑵与肝阳上亢有关。3、脾胃功效受损:恶心呕吐⑴与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有关。⑵与痰浊中阻,胃气不降有关。4、自理缺点与头晕目眩、动作失衡、行为受限有关。5、有跌仆的危险⑴与头晕目眩,动作失衡有关。⑵与肝阳上亢,又遇情志刺激,肝风暴动有关。6、潜在并发症:中风与肝旺之体,情志过极,风阳痰火中络中脏有关。第二十六节不寐不寐多由于思虑过分,久病体虚、气血局限性、阴阳失调,或饮食不节、胃中食滞所致,也可因环境噪音的影响。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难以入睡、睡而易醒、醒后难眠、甚至彻夜不眠为重要体现。相称于西医学失眠。1、睡眠型态紊乱:入睡难、夜寐不安、醒而难寐、寐而易要醒。⑴与环境影响(噪音、异味、强光刺激)有关。⑵与卧具不适有关。⑶与心绪不宁(思虑、哀愁)有关。⑷与舒适变化(疼痛、咳嗽、呼吸困难、脘腹胀满)及排泄异常(便溺频多)有关。⑸与气血阴阳失调(气血局限性,心失所养;阴虚火旺,心神不宁;肝郁火旺,扰动心神)有关。2、焦虑、烦躁⑴与不寐日久有关。⑵与阴虚火旺心烦有关。3、舒适变化:头晕、头痛与睡眠局限性有关。第二十七节痉证痉证多由于外感实邪热盛伤津,或素体阴亏、或亡血、或过汗而阴津耗竭所致。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重要临床体现。多见于西医学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癫痫、破伤风、脑肿瘤、脑血管病以及高热惊厥。1、项背强直、四肢抽搐⑴与外感实邪,壅滞脉络有关。⑵与高热伤津,筋脉失养有关。⑶与素体阴亏,或误治阴伤有关。2、有发生意外损伤(舌伤、外伤、骨折)的危险⑴与痉证发作不能自控有关。⑵与防护失当有关。3、有窒息的危险⑴与神昏造成分泌物误吸或舌根后坠有关。⑵与喉痉挛有关。第二十八节痿病痿病多由于外感邪热,或过食辛热、酒浆,或久病、体虚,气血津液局限性而致经脉失养所致。以肢体软弱无力、经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重要体现。多见于西医学周边性神经病变、脊髓病变、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周边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脊髓空洞症、脊髓压迫症等。1、体温升高⑴与湿热之邪犯肺有关。⑵与外感湿邪、湿热郁蒸有关。2、躯体移动障碍:筋肌痿软无力⑴与热伤阴津、气血不运、筋失濡养有关。⑵与脾胃亏虚、精微不济、筋肌失荣有关。⑶与肝肾精亏,髓枯精痿有关。3、吞咽困难与筋肌痿软、咽喉部肌肉无力有关。4、自理缺点⑴与肌筋痿软无力,行动困难有关。⑵与发热有关。5、消极⑴与筋肌痿软无力,生活不便,需要照顾有关。⑵与病情较重,疗效不明显,预后不佳有关。⑶与缺少亲友的关爱及心理支持有关。6、有发生褥疮的危险⑴与筋肌无力,久卧病床有关。⑵与正气亏虚,抗病力低有关。7、有误吸的危险⑴与咽喉部、面部及呼吸肌痿弱无力有关。⑵与吞咽困难有关。⑶与喂食不得法有关。8、有呼吸困难的危险⑴与呼吸肌痿弱无力有关。⑵与误吸有关。9、有营养不良的危险⑴与咀嚼、吞咽困难,进食量过少有关。⑵与药品副作用造成食欲减少有关。⑶与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有关。10、有废用综合证的危险⑴与筋肌痿软、无力活动有关。⑵与重度营养不良有关。⑶与长久卧床、肢体废用有关。第二十九节痹证痹证多因正气局限性,感受风、寒、湿、热邪所致。以全身关节和肌肉呈游走性红、肿、重着、酸楚、疼痛或晨僵为重要临床体现。相称于西医学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1、疼痛:关节肿痛⑴与风寒湿热、痹阻筋骨有关。⑵与素体虚弱、卫阳不固有关。2、体温升高与风湿蕴热,营卫失调有关。3、焦虑、消极⑴与病人对疾病缺少对的认识有关。⑵与病程长,紧张预后不良有关。4、躯体移动障碍与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有关。5、潜在并发症:心悸与风湿热邪、内舍于心有关。6、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肌肉萎缩⑴与风湿痹阻经脉、气血运行失畅有关。⑵与长久卧床、气滞血瘀、脉络不通有关。⑶与邪阻经脉、筋肌失养有关。⑷与久病气血阴精亏损有关。⑸与缺少功效锻炼不得法有关。第三十节疟疾疟疾是由于感受疟邪而引发的传染病,临床以寒战壮热、头痛烦渴、汗后热退、休作有时为重要特性。根据休作时间分为每日疟、间日疟、三日疟。西医学亦称作疟疾。1、体温升高:寒热往来与疟邪侵入,伏于半表半里,邪正相争有关。2、舒适变化:壮热烦渴⑴与疟毒发作有关。⑵与素体阳盛,复感疟邪,邪正相争有关。3、有脱水的危险⑴与高热有关。⑵与汗出过多有关。⑶与补充水分不及时有关。4、有汗后感邪的危险⑴与汗后腠理不密有关。⑵与缺少保健知识有关。5、潜在并发症:神昏与疫毒疟邪侵袭(瘴疟),心神被蒙有关。●第三章●儿科护理计划第一节麻疹麻疹是因外感麻毒时邪引发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全身充满红疹为重要临床体现。1、知识缺少与患儿家眷对本病防护知识缺少有关。2、体温升高⑴与麻毒之邪侵犯肺卫,肺气失宣有关。⑵与麻毒之邪入侵气分,肺卫热盛有关。3、舒适的变化:咳嗽、流涕、目赤畏光与毒邪犯肺、卫表失和、肺气失宣有关。4、组织完整性受损与邪毒扩肺及脾,肺胃热盛,与气血相搏,从肌肤透发出皮疹有关。5、潜在并发症:肺炎⑴与麻毒炽盛,正气不支,无力托邪于外有关。⑵与复感外邪,化火内陷入里有关。6、潜在并发症:喉炎与体质虚弱或调护不当,邪毒循经上攻咽喉有关。第二节水痘水痘是因感染水痘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为特性。1、知识缺少与患儿家眷对本病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缺少有关。2、体温升高与毒邪侵犯肺脾而致肺卫失和有关。3、焦虑、恐惧⑴与离开父母/环境变化有关。⑵与皮肤瘙痒有关。4、组织完整性受损与邪毒与内湿相搏,透发于肌肤而致皮疹有关。5、有感染的危险⑴与毒热炽盛,疱疹稠密而致破溃有关。⑵与皮肤不洁或搔抓,而致疱疹破溃有关。第三节痄腮痄腮是因感受风温邪毒(腮腺炎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证。相称于西医学的流行性腮腺炎。1、知识缺少与患儿家眷对本病防护知识缺少有关。2、体温升高与感受风温邪毒,正邪抗争,热邪入里,毒热亢盛有关。3、舒适的变化:腮部肿痛与热毒蕴结少阳经络有关。4、舒适的变化:咀嚼障碍与腮部肿胀疼痛有关。5、焦虑、恐惧⑴与离开父母/环境变化有关。⑵与腮部疼痛有关。6、潜在并发症:睾丸炎与热毒炽盛,循经下行有关。第四节顿咳顿咳是因外感时行疫邪引发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以阵发性咳嗽,咳后有鸡鸣样吸气性吼声为主证,相称于西医学的百日咳。1、知识缺少与患儿家眷对本病防护知识缺少有关。2、清理呼吸道低效⑴与疫邪犯肺,肺气上逆,邪毒化火,痰热互结有关。⑵与阵发性痉咳,痰粘难咳有关。3、脾胃功效失调:食少纳呆⑴与疫邪入侵,体内气机失调有关。⑵与阵发性痉咳有关。4、恐惧⑴与离开父母/变化环境有关。⑵与阵发性痉咳有关。⑶与惧怕治疗有关。5、睡眠型态紊乱⑴与环境变化有关。⑵与激烈痉咳有关。6、有窒息的危险与激烈痉咳,痰阻气道有关。7、潜在并发症:肺炎⑴与痰热壅阻,肺气郁闭有关。⑵与正气虚弱,卫外不固有关。第五节小儿暑温小儿暑温是因感受暑温疫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以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昏迷、抽搐,甚则角弓反张为主证。相称于西医学的流行性乙型脑炎。1、知识缺少与患儿家眷对本病防护知识缺少有关。2、体温升高与暑温邪毒外炙肌肤,内灼脏腑有关。3、体液局限性与邪热熏蒸,体内津液耗伤有关。4、有外伤的危险⑴与惊厥有关。⑵与神昏有关。5、有呼吸衰竭的危险与禀赋局限性,正不抵邪有关。6、潜在并发症:坠积性肺炎与长久卧床,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有关。第六节肺炎喘嗽肺炎喘嗽多因机体正气局限性,加之感受风邪引发,以发热咳嗽、气促鼻煽为主证。相称于西医学的小儿急、慢性肺炎。1、体温升高与外邪闭肺,痰热内壅有关。2、清理呼吸道低效⑴与痰热痹阻肺络,壅塞肺窍有关。⑵与年纪幼小,咳嗽无力有关。3、有窒息的危险与痰热壅肺,痰阻气道有关。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与体弱或感邪过重,致使肺气痹阻,造成心血运行受阻,心失所养有关。第七节鹅口疮鹅口疮是因机体心脾积热,胃肾阴亏而又感受秽毒之邪引发的小儿口腔疾病,以口腔、舌面满布白屑为主证。相称于西医学的婴幼儿口腔炎。1、体温升高与胎热内蕴或养育过温,心脾积热,循经上行,复感邪毒有关。2、口腔粘膜变化:口舌白屑⑴与邪毒熏灼口舌有关。⑵与久病体弱,长久使用广谱抗菌素或激素有关。3、便秘⑴与脾胃积热有关。⑵与摄入量局限性有关。4、体液局限性与进食量少,摄入量局限性有关。5、有窒息的危险与白屑脱落,呛入气管有关。6、知识缺少与乳母/家眷对育儿知识不理解,缺少指导有关。第八节小儿腹泻小儿腹泻多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或脾肾虚寒引发,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排水便为主证。相称于西医学的婴幼儿腹泻。1、脾胃功效受损:腹痛泄泻⑴与感受六淫邪气伤肺损脾,清阳下陷有关。⑵与内伤乳食,脾失健运有关。⑶与久病调理不当,脾胃受损有关。2、脾胃功效受损:恶心呕吐与乳食停滞,气机不畅有关。3、体液局限性⑴与进食量少有关。⑵与泄泻不止而致体液丢失有关。4、有皮肤受损的危险⑴与大便次数过多有关。⑶与排泄物刺激有关。5、知识缺少与乳母/家眷对小儿喂养知识缺少有关。第九节疳证疳证多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或喂养不当、营养失调所致,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蔬、食欲异常、大便不调为主证。相称于西医学的营养不良症。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⑴与喂养不当有关。⑵与异食癖有关。⑶与积久伤脾而致厌食有关。⑷与脾胃功效受损、脾失健运有关。2、口腔粘膜变化⑴与气血虚衰,津液干涸而至口唇干燥有关。⑵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3、脾胃功效受损:腹胀腹痛⑴与积滞内停,壅滞气机有关。⑵与虫积内聚有关。4、脾胃功效受损:大便不调与脾失运化、气机失常有关。5、有皮肤受损的危险⑴与长久卧床有关。⑵与营养不良有关。⑶与水肿有关。⑷与脾胃受损,肌肤失养有关。6、恐惧、烦躁易怒⑴与离开父母/环境变化有关。⑵与惧怕治疗有关。⑶与脾虚肝旺,心肝之火内扰有关。7、潜在并发症:角膜炎与肝阴局限性,不能上承于目有关。8、知识缺少与乳母/家眷对小儿喂养知识缺少有关。第十节惊风惊风多因外感时邪或暴受惊恐,内蕴痰热所致,以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并伴有神志不清为主证。多见于西医学的多个急性感染性疾患、中毒性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等。1、体温升高⑴与外邪袭于肺卫有关。⑵与内蕴痰热有关。2、有外伤的危险⑴与神志不清有关。⑵与四肢抽搐有关。3、有窒息的危险与痰阻气道有关。第十一节遗尿遗尿多因小儿肾气局限性,下元虚寒,脾脏气虚,膀胱失约所致,以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为重要体现。1、排尿异常⑴与下元虚寒,肾气局限性有关。⑵与脾肺气虚,膀胱失约有关。⑶与肝经湿热,火热内迫有关。2、焦虑、恐惧、自卑⑴与离开父母/环境变化有关。⑵与惧怕治疗有关。⑶与久病不愈、精神压力大有关。3、知识缺少与患儿及家眷对本病调养知识缺少有关。第十二节夏季热夏季热多因发育营养较差,或热病之后气阴局限性,或入夏不能耐受外界暑热气候熏蒸引发,以夏季长时间发热、口渴多饮、少汗或无汗、多尿为重要体现。1、体温升高与暑热熏蒸肺胃有关。2、舒适的变化:口渴多饮与内热炽盛,灼伤阴液有关。3、排尿异常:多尿⑴与暑伤正气、气虚下陷有关。⑵与脾虚湿困、水不化津、下趋膀胱有关。4、有口腔粘膜变化的危险⑴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⑵与抵抗力下降有关。5、有皮肤受损的危险⑴与长久卧床有关。⑵与局部皮肤不洁有关。6、知识缺少与患儿家眷对本病防护知识缺少有关。第十三节紫癜紫癜多因外感邪热,内伏血分,迫血妄行或素体禀赋局限性,气血亏损,气不统摄引发,以皮肤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为主证。相称于西医学的血小板紫癜、过敏性紫癜等疾病。1、组织完整性受损与邪热壅盛,灼伤脉络或阴虚火旺,乘扰血分而至皮肤瘀斑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⑴与正气虚弱有关。⑵与长久服用激素类药品有关。3、有昏迷的危险⑴与热扰神明、颅内出血有关。⑵与气阳虚脱、气随血脱有关。4、焦虑、恐惧⑴与离开父母/环境变化有关。⑵与出血有关⑶与惧怕治疗有关。5、知识缺少患儿及家眷对本病食疗知识缺少有关。第十四节痫证痫证多因先天胎中受惊,元阴局限性或血滞心窍,惊后成痫所致,以忽然发作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直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发出异常叫声,醒后台常人为主证。相称于西医学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癫痫。1、清理呼吸道低效⑴与喉头痉挛有关。⑵与癫痫持续状态有关。⑶与肝风内动,风痰上扰蒙蔽清窍有关。⑷与风痰阻络,痰浊上涌有关。2、有误吸的危险⑴与痰阻气道有关。⑵与癫痫持续状态有关。3、有外伤的危险⑴与忽然意识丧失,脏腑功效失调,气机逆乱有关。⑵与抽搐有关。4、有二便失禁的可能⑴与血虚风动、心脾两虚有关。⑵与癫痫持续状态有关。5、焦虑、恐惧⑴与离开父母/环境变化有关。⑵与癫痫频繁发作有关。第十五节水肿水肿多因外感风邪、内停水湿或疮毒内侵而致,以肌肤浮肿及小便短少为主证。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等疾病。1、体液过多与外邪侵袭,水湿内停,泛滥肌肤有关。2、脾胃功效失调:纳呆、恶心⑴与湿邪久郁、脾阳不运有关。⑵与久病体虚、气化失调、三焦壅塞有关。3、舒适的变化:腹胀便溏、腰膝酸冷与脾肾阳虚有关。4、有口腔粘膜变化的危险⑴与久病体虚,抵抗力低下有关。⑵与热毒循经上炎有关。5、有皮肤受损的危险⑴与水肿有关。⑵与毒蕴肌肤有关。6、有感染的危险与久病体虚,卫外不固有关。7、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与肺失肃降,心失所养有关8、潜在并发症:急性肾功效衰竭与邪毒壅滞,气机不升降失常有关。9、潜在并发症:高压脑病与热毒蒙蔽清窍有关。10、焦虑、恐惧、忧虑⑴与离开父母/变化环境有关。⑵与惧怕治疗有关。⑶与病情迁廷不愈,紧张预后有关。11、知识缺少与患儿及家眷对本病食疗知识缺少有关。●第四章●妇产科护理计划第一节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涉及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时、月通过多、月通过少。月经先期是因气虚冲任不固,或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所致的周期提前7天以上,持续2个周期的月经病;月经后期是因肾虚、血虚、冲任局限性,或血寒、气滞、痰湿阻滞冲任所致的周期延后7天以上,持续2个周期的月经病;月经先后无定时是因肾虚、血虚、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所致的周期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的月经病;月通过多则是因气虚冲任不固,或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所致的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的月经病;月通过少是因精血亏少、血海失充,或经脉阻滞,血行不畅的经期虽准,但经量较正常减少或经期局限性2天的月经病。1、活动无耐力⑴与血分热盛,月经量多有关。⑵与脾虚气弱,月经量多有关。⑵与缺少自我调护办法有关。2、舒适的变化:少腹胀痛、乳房胀痛、胸胁胀痛⑴与肝郁血热有关。⑵与血瘀,经量多或持续难净而小腹胀痛有关。3、焦虑心烦与病程迁廷,求愈心切有关。4、有晕厥的危险⑴与经血量多有关。⑵与缺少调护知识有关。⑶与血虚乏力有关。5、潜在并发症:肥胖与月经量少、内分泌失调有关。6、有血脱的危险与经量暴涌有关。第二节痛经痛经是因情志所伤,六淫为害,造成冲任阻滞,或因精血局限性,胞脉失于濡养所致的经期或经行前后呈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为重要体现的月经病。1、疼痛:小腹痛、头痛⑴与肝郁气滞,血行不畅,经血滞入胞中有关。⑵与寒湿凝滞,客于胞宫有关。⑶与肝肾亏虚,精亏血少有关。2、舒适的变化:头晕与肝肾局限性,髓海空虚有关。3、舒适的变化:恶心、呕吐⑴与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有关。⑵与痰饮内阻、胃气不降有关。4、有昏厥的危险⑴与气血亏虚、疼痛激烈有关。⑵与寒湿凝滞,气血运行不畅,胞中瘀阻有关。5、焦虑⑴与肝气郁结有关。⑵与气血两虚、心失所养有关。⑶与病情重复有关。⑷与病程长,紧张预后不良有关。第三节崩漏崩漏是因血热、脾虚、肾虚、血瘀造成的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量多如注者为崩,量不多但淋漓不尽者为漏,两者可交替出现的月经病。相称于西医学功效性子宫出血。1、疼痛:腹痛⑴与经期或产后情志不畅,伤及冲任有关。⑵与血瘀脉络有关。2、睡眠型态紊乱:不寐⑴与气血亏虚有关。⑵与阴虚火旺有关。3、恐惧、焦虑⑴与预感到个体健康受到威胁有关。⑵与知识缺少有关。4、自理缺点⑴与经血不绝,行动不便有关。⑵与肢倦乏力有关。5、营养失调⑴与气血耗损有关。⑵与脾胃虚弱有关。6、有跌仆的危险⑴与气血两虚,脑失所养有关。⑵与肝郁火旺,上扰心神有关。7、有血脱的危险与经血暴涌有关。8、潜在并发症:胞宫感染⑴与经血不尽,邪毒乘虚而入有关。⑵与缺少防止知识有关。9、知识缺少⑴与保健知识缺少有关。⑵与不能对的理解医疗护理信息有关。第四节妊娠恶阻妊娠恶阻是因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的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甚至食入即吐的妊娠病。相称于西医学的妊娠剧吐。1、舒适的变化:恶心呕吐⑴与冲脉乘胃虚弱上逆有关。⑵与冲脉乘脾虚挟痰饮上逆有关。⑶与肝阴局限性,肝火挟冲脉之气上逆有关。2、活动无耐力⑴与呕吐严重有关。⑵与长久入量局限性,身体虚弱有关。3、焦虑⑴与知识缺少有关。⑵与环境和日常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⑴与呕吐有关。⑵与脾胃虚弱,摄入局限性有关。⑶与肝胃不和,呕恶频作有关。5、体液局限性⑴与呕吐激烈有关。⑵与胃阴耗损有关。第五节胎漏、胎动不安胎漏、胎动不安,是由于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因素,造成冲任之气血不调,胎儿失痛经是因情志所伤,六淫为害,造成冲任阻滞,或伴有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相称于西医学的先兆流产。1、有滑胎的可能⑴与冲、任二经虚损,阴道漏红有关。⑵与跌仆击触、或劳力过分,胎气受损有关。⑶与患他疾,胎元失固有关。2、舒适的变化:小腹下坠⑴与脾胃久虚有关。⑵与肾气虚弱,冲任不固有关。3、舒适的变化:腰酸腹胀⑴与先天局限性,无力系胞有关。⑵与孕后房事不节,耗损肾精有关。4、忧虑、恐惧⑴与担忧胎儿有关。⑵与知识缺少有关。5、自理缺点与保胎的需要有关。6、有潜在坠胎的危险⑴与冲任气血亏损过分或胎倔受损过重有关。⑵与活动过剧有关。⑶与房事频繁有关。第六节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是受精卵于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而造成一系列病变的疾病。根据着床部位的不同,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子宫妊娠、子宫间质妊娠。是妇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舒适的变化:下腹坠胀与早期异位妊娠尚未破损有关。2、疼痛:腹痛与异位妊娠破裂有关。3、有血脱的危险⑴与激烈腹痛有关。⑵与大量内出血有关。4、自理缺点⑴与卧床有关。⑵与治疗限制有关。5、焦虑/恐惧⑴与病情危重,自感濒死有关。⑵与惧怕手术有关。⑶与紧张不育有关。⑷与知识缺少有关。第七节子晕、子痫子晕是因阴虚或脾虚肝旺所致,在妊娠中、晚期,出现以头晕目眩为主证,甚或眩晕欲厥者的妊娠病。若不及时治疗,往往可发展为肝风内动,或痰火上扰所致之“子痫”,于妊娠后期、分娩时或分娩后,忽然眩晕倒仆,昏不知人,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目睛直视,时醒时发,或昏迷不醒。相称于西医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舒适的变化:头晕目眩⑴与阴虚火旺,肝阳上亢有关。⑵与脾虚痰湿聚留及肝,肝阳挟痰上扰清窍有关。2、浮肿⑴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有关。⑵与风邪外袭,水湿泛滥有关。3、有抽搐的危险⑴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有关。⑵与水不涵木,肝风内动有关。⑶与痰火上扰,内蒙清窍有关。4、有胎儿受伤的危险与胞脉血管发生急性动脉硬化,影响母体血流对胎儿的供应有关。5、恐惧/焦虑⑴与预感胎儿受到危险有关。⑵与预感个体健康受到威胁有关。⑶与环境不熟悉有关。6、神昏抽搐与子晕、子痫治疗不及时有关。7、饮食失调⑴与尿蛋白排出较多有关。⑵与疾病代谢紊乱有关。⑶与缺少饮食调理知识有关。8、知识缺少与缺少本病知识有关。第八节产后发热产后发热多因感染邪毒、血瘀、外感、血虚而致。其重要临床体现是发热、腹痛、恶露有臭气等。相称于西医学产褥热。1、体温升高⑴与产时感染邪毒有关。⑵与产后阴血骤虚有关。⑶与瘀血内阻,壅遏气机有关。⑷与元气亏虚,感受外邪,营卫不和有关。⑸与产后伤食,蒸乳或内外各科疾病有关。2、舒适的变化:恶露不畅⑴与瘀血内阻,气机不畅有关。⑵与邪毒入胞,瘀血相结有关。3、疼痛:小腹胀痛⑴与产褥感染有关。⑵与邪毒内盛、瘀血内停有关。4、便秘⑴与直肠附近疼痛性疾病有关。⑵与热盛不小于内,灼伤津液有关。⑶与液体摄入局限性有关。5、有腹膜感染的危险⑴与产褥感染扩散至腹腔有关。⑵与产后体虚,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⑶与不对的卧位有关。⑷与恶露排出不畅有关。第九节产后恶露不绝产后恶露不绝多因素体虚弱、正气局限性、产时失血耗气、阴液亏损或产后寒邪入胞与血相搏,瘀血内阻而致。重要临床体现为产后3周以上恶露仍淋漓不停,小腹不适或疼痛。1、疼痛:腹痛⑴与寒邪入胞,寒凝血滞,瘀阻胞宫有关。⑵与瘀血停积,妨碍新血归经有关。2、舒适的变化:口干、咽燥、身热⑴与恶露不止出血量多、营阴耗损有关。⑵与产后过食辛热温燥之品有关。⑶与热伤阴液、阴液耗损有关。3、活动无耐力⑴与体质素弱,正气局限性,产时失血耗气有关。⑵与产时失血过多致贫血有关。⑶与产后操劳过早,劳倦伤脾,气虚下陷有关。⑷与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多致体虚无力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⑴与产后虚弱、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有关。⑵与重复阴道出血致贫血、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⑶与宫腔内有开放血窦、细菌易从阴道侵入有关。⑷与正虚毒盛、正不胜邪有关。第十节产后出血产妇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或残留、软产道损伤、或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泪量达400毫升或更多时,称产后出血。1、活动无耐力⑴与产后出血引发贫血有关。⑵与血虚气脱有关。⑶与产妇过分疲劳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⑴与产后出血致贫血,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⑵与在阴道内或宫腔内操作有关。⑶与软产道开放性伤口,伤口距肛门过近有关。3、焦虑、恐惧⑴与个人健康受到威胁有关。⑵与产后自理能力及照顾婴儿能力下降有关。第十一节产后缺乳乳汁缺少,多因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之源局限性;或因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也可因精神紧张,劳逸失常,哺乳办法不善等而影响乳汁分泌。临床特点是产后排出的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够喂养婴儿。1、知识缺少⑴与缺少产后增加乳汁分泌的调护知识有关。⑵与缺少健康教育有关。2、舒适的变化:乳房胀痛⑴与情志抑郁不畅有关。⑵与乳房发炎有关。3、焦虑⑴与紧张婴儿喂养不当有关。⑵与情志抑郁有关。第十二节阴挺阴挺多发生产后,常因素体虚弱,房劳多产,难产,产后劳动过早,或长久咳嗽引发中气下陷,不能提摄。临床体现为子宫下策移或脱出阴道口外,小腹下坠等。西医学称为子宫脱垂。1、舒适的变化:外阴肿物脱出⑴与气血局限性,胞络损伤,产后体虚或难产有关。⑵与脾气虚弱,中气下陷有关。⑶与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便秘、长久从事蹲站体位劳动有关。⑷与肌张力削弱,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组织松驰有关。2、排尿异常:尿频⑴与肾虚,膀胱气化失司有关。⑵与下元气虚、膀胱失约有关。⑶与膀胱及直肠膨出有关。3、排尿型态变化:张力性尿失禁⑴与膀胱、尿道膨出有关。⑵与泌尿系感染有关。⑶与老年肌肉张力丧失有关。4、舒适的变化:小腹下坠、腰酸⑴与子宫脱垂牵拉腹膜、子宫韧带及盆底组织有关。⑵与站立、活动时间过久、咳嗽、便秘、腹泻等增加腹压的因素有关。⑶与脾虚、中气局限性有关。⑷与肾虚、下焦失固有关。5、有感染的危险⑴与脱出物长久摩擦而发生糜烂、溃疡有关。⑵与膀胱膨出引发排尿困难、尿潴留有关。⑶与个人卫生习惯差、不注意大小便后会阴护理有关。⑷与术后正虚毒盛、正不胜邪有关。⑸与手术创伤、肌肤抵抗力下降有关。6、有术后尿潴留的危险⑴与麻醉有关。⑵与切口疼痛有关。⑶与不习惯床上排尿有关。第十三节症瘕症瘕的形成多与正气虚弱、血气失调有关,常见以气滞血瘀、痰湿内阻等因素结聚而成。临床体现为子宫或胞脉、胞络等部结成包块,月通过多或过少,带下增多,闭经,不孕等症。相称于西医子宫肌瘤。1、活动无耐力⑴与瘀血内阻,冲任失调有关。⑵与气血衰弱,脾胃虚弱有关。⑶与长久月经量多,子宫不规则出血致贫血有关。2、舒适的变化:下腹坠胀,腰背酸痛⑴与痰湿结于下腹,气血运行不畅有关。⑵与肌瘤压迫膀胱直肠有关。3、疼痛⑴与肌瘤变性坏死有关。⑵与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有关。⑶与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⑷与粘膜下肌瘤刺激宫缩有关。⑸与气滞不畅有关。⑹与痰湿结于下腹,气血运行不畅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⑴与宫腔内常有开放血窦,细菌易从阴道侵入宫腔有关。⑵与长久经血期出血量多,子宫不规则出血致贫血,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⑶与较大粘膜下子宫肌瘤自宫口脱于阴道,细菌易侵入宫腔有关。5、潜在并发症:切口感染⑴与手术创伤、肌肤抵抗力下降有关。⑵与久病体虚,贫血、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6、焦虑⑴与长久经血期出血量多,经期延长,时有不规则出血,紧张不能生育有关。⑵与紧张疾病的性质,有恐惧心理有关。第十四节绝经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因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衰,天葵渐竭,月经将断而至绝经。由于素体差别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生理过程,引发头目眩晕耳鸣,出汗,五心烦热,面浮肢肿等一系列临床体现。西医学称为更年期综合症。1、焦虑⑴与绝经有关(雌激素水平下降,卵巢功效衰退)。⑵与肝气郁结,情志不畅有关。2、舒适变化:头晕、耳鸣、烦热⑴与绝经有关。⑵与肾阳亏虚有关。⑶与肝肾阴虚有关。3、舒适的变化:腹胀、腹泻(便溏)⑴与肾不能温煦脾阳造成脾失健运,水湿下注有关。⑵与焦虑有关。4、活动无耐力⑴与月经紊乱、出血量多有关。⑵与心脾局限性、肝肾两虚有关。⑶与身体虚弱有关。第十五节妇科手术前后护理●术前护理计划1、焦虑⑴与环境和日常生活变化有关。⑵与胆怯手术有关。2、睡眠型态紊乱⑴与环境变化或环境嘈杂有关。⑵与紧张手术有关。3、知识缺少与缺少手术前准备的有关知识有关。●术后护理计划1、疼痛⑴与术后活动不当有关。⑵与手术致组织损伤有关。⑶与腹部手术留置的多个导管有关。2、自理能力缺点⑴与术后多个管道束缚,如导尿管、腹引流管、输液管等有关。⑵与样术后疼痛有关。3、舒适变化与麻醉及手术有关。4、活动无耐力⑴与素体气血虚弱有关。⑵与手术创伤有关。⑶与贫血有关。5、知识缺少与缺少手术后的保健知识有关。6、有泌尿系感染的危险与术后卧床、留置导尿有关。7、有肺部感染的危险⑴与术后卧床、怕疼不敢咳嗽有关。⑵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第五章●外科护理计划第一节外痈外痈多因感受外感六淫,过食膏梁厚味,内蕴湿热火毒,或外来伤害,感受毒气等,引发邪毒壅聚,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发病。以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热痛,范畴多在6~10厘米,易肿、易脓、易溃、易敛为特性。相称于西医学中浅表部脓肿、急性淋巴结炎和浅层蜂窝组织炎。1、疼痛⑴与风温化火,上扰神明有关。⑵与热盛阳明,风火循经上炎有关。⑶与胃火壅盛,循经上蒸有关。2、体温升高:恶寒发热⑴与风温风热侵袭肺里肌表有关。⑵与脾虚痰蕴食滞化热有关。⑶与虚火上炽有关。3、舒适的变化:口干渴⑴与湿热上蒸有关。⑵与大热伤津、阴津亏损有关。⑶与气郁化火、火灼阴伤有关。⑷与胃腑蕴热有关。4、疼痛:患处疼痛⑴与毒火结聚,气血拘之有关。⑵与风热与湿邪相搏成毒有关。5、焦虑⑴与疼痛有关。⑵与对病程及预后认知局限性有关。6、有切口继发感染的危险⑴与体虚毒盛有关。⑵与脾虚湿重有关。⑶与气滞血瘀,经络阻遏有关。7、躯体移动障碍⑴与疼痛有关。⑵与患处肿胀有关。⑶与毒邪内侵有关。8、知识缺少⑴与对本病调护知识缺少有关。⑵与病人认知能力所限有关。第二节丹毒丹毒多先由皮肤、粘膜破损,外受火毒与血热搏结,蕴阻肌肤,不得外泄,致患部鲜红灼热,有如涂丹为特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生于下肢者称“流火”;生于头部的称“抱头火丹”;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相称于西医学中急性网状淋巴管炎。1、疼痛⑴与湿毒内侵,血脉受阻有关。⑵与风热毒邪侵袭肌肤有关。2、体温升高:壮热⑴与风热火炽,肝经郁火有关。⑵与湿热火盛,毒邪内侵有关。3、脾胃功效失调:纳呆⑴与湿热内蕴、困阻中焦有关。⑵与风热灼及脾胃及胃腑有关。⑶与毒邪传脾、运化失职有关。4、恐惧:患处疼痛⑴与忽然发病,肤色变异有关。⑵与疼痛有关。⑶与紧张预后有关。5、有感染的危险⑴与湿热之邪泛滥肌肤有关。⑵与风热之邪侵淫肌肤有关。⑶与气郁血运不畅有关。6、知识缺少⑴与缺少对本病的认识有关。⑵与调护知识局限性有关。7、有感染的危险⑴与正虚托毒无力,正不压邪有关。⑵与不当抓搔,挤压创口有关。第三节有头疽有头阻是由外感风热、湿热、火毒之邪,气血瘀滞,结聚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以局部红肿热痛,有多个脓栓堆积为特性。多见于中老年,特别以消渴病多见,易出现“陷证”。相称于西医学中“痈”。1、疼痛⑴与湿热蕴结,火毒内生有关。⑵与水亏火炽,热毒蕴结有关。⑶与气血两亏,毒滞难化有关。2、体温升高:⑴与热毒袭表,邪正交争有关。⑵与湿热内蕴,热极化火,熟腐成脓有关。⑶与瘀血郁结,郁而化热有关。3、脾胃功效失调:纳呆⑴与湿热蕴结、胃气上逆有关。⑵与脾失运化,腑气不通有关。4、皮肤受损:⑴与湿热火毒之邪侵犯腠理肌肤有关。⑵与热盛肉腐成脓溃破有关。5、焦虑⑴与发病忽然,对疾病预后及治疗缺少理解有关。⑵与疼痛激烈,惧怕手术有关。6、知识缺少⑴与初次患病,缺少对本病的认识有关。⑵与对本病的医疗、调护知识理解甚少有关。7、有感染的危险⑴与正虚托毒无力,正不压邪有关。⑵与不当抓搔,挤压创口有关。第四节乳痈乳痈多因乳头破损,风邪外袭或乳汁淤结,乳络阻滞,郁久化热而成。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溃后脓出稠厚为特性。相称于西医学中急性乳腺炎。1、疼痛:乳房胀痛⑴与乳头及乳晕部皮肤皲裂有关。⑵与乳汁排泄不畅有关。⑶与乳汁分泌过多,婴儿少饮有关。⑷与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有关。2、体温升高:恶寒、发热⑴与败乳蓄积化热有关。⑵与毒邪外袭有关。3、脾胃功效失调:纳呆⑴与胃热壅滞、不思饮食有关。⑵与乳房胀痛、病人心情烦闷、肝脾不和有关。4、舒适的变化:烦渴⑴与饮食不节,胃中积热有关。⑵与毒热炽盛,热邪伤津有关。5、焦虑、恐惧⑴与乳房胀痛难忍有关。⑵与紧张不能正常授乳有关。6、知识缺少⑴与初次患病,缺少对本病的认识有关。⑵与对本病的医疗、调护知识理解太少有关。7、睡眠型态紊乱⑴与乳房胀痛有关。⑵与情绪紧张有关。8、有切口继发感染的可能⑴与正虚毒盛,正不胜邪有关。⑵与乳汁营养丰富,易于细菌繁殖有关。⑶与手术创伤,肌肤抵抗力下降有关。第五节疔疮疔疮多因感受火热之毒或因昆虫咬伤,皮肤破损染毒,蕴蒸肌肤,气血凝滞而发的病变快速、危险性较大的化脓性疾病。以头面手足多见。初起疮形如粟,后来逐步红肿热痛,根深坚硬,似钉丁之状,病势急剧,容易造成毒邪走散蔓延特性。相称于西医学中颜面部化脓性感染、手足瘭疽、急性化脓性淋巴管炎、气性坏疽、皮肤炭疽。1、疼痛:⑴与热毒蕴结有关。⑵与暑邪湿热有关。2、体温升高:⑴与火毒炽盛,热入营血有关。⑵与外伤继而感染毒气有关。3、便秘⑴与喜食膏梁厚味、辛辣酒浆,肠腑热盛有关。⑵与热病津伤,肠燥便结有关。4、脾胃功效失调:纳呆⑴与对本病的调养知识缺少有关。⑵与高热、疼痛而致脾胃功效受损有关。5、焦虑⑴与局部疔疮疼痛难忍有关。⑵与紧张引发继发感染有关。6、有感染的危险:疔疮走黄⑴与病情恶化,发生疔疮走黄有关。⑵与触摸或挤压患处有关。第六节疔疮走黄疔疮走黄多因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或机体不克防御,以致疔毒走散,入于血分,内攻脏腑而致。疔形红肿高突或疮形平塌,发热、头痛,烦渴、呕恶为特性。相称于西医学中的脓毒血症、毒血症、败血症。1、体温升高:寒战、高热⑴与疔疮火毒火热入血有关。⑵与抵抗力低下,气血两亏,正不胜邪有关。2、疼痛:患处肿痛、头痛⑴与火毒之邪,走于经络,气血凝滞有关。⑵与疔疮发于颜面,患部血脉丰富有关。⑶与疔毒侵犯诸阳之会有关。3、烦渴喜饮⑴与气营两燔、寒战、高热、汗多有关。⑵与疔毒入血,耗伤阴津有关。4、烦燥易怒⑴与高热、疼痛有关。⑵与火毒炽盛肝火偏旺有关。⑶与活动受限有关。5、脾胃功效失调:呕恶、纳呆⑴与毒火蕴蒸,横逆犯胃有关。⑵与脾运失调有关。6、自理缺点⑴与高热、疼痛或耐力下降有关。⑵与卧床和活动障碍有关。7、潜在并发症:昏迷⑴与毒邪走散,客于营血有关。⑵与毒邪侵犯脏腑有关。第七节流注流注是因感染邪毒,流窜血络,客于腠理肌肉之间。出现一处或数处漫肿、微热的脓肿。有暑湿流注,湿痰流注,余毒流注,瘀血流注,髂窝流注之分。相称于西医学中的脓血症、肌肉深部脓肿和髂窝脓肿。1、疼痛:⑴与外感暑湿、寒邪,阻于营卫肌肉之间,致气血凝滞有关。⑵与皮肤损伤,湿热毒邪邪恶入于筋脉有关。2、体温升高:恶寒发热、壮热⑴与湿邪内蕴,久而化热有关。⑵与瘀血郁积,郁而化热有关。3、躯体移动障碍⑴与劳伤肢体筋脉有关。⑵与疼痛有关。4、脾胃功效失调:纳呆⑴与暑湿困脾,脾失健运有关。⑵与久病不愈,思虑伤脾有关。5、知识缺少⑴与缺少本病的认识有关。⑵与认识能力所限有关。6、潜在并发症:败血症⑴与热邪壅盛,毒邪内攻有关。⑵与正虚邪恋有关。第八节瘰疬瘰疬多由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结于颈部,以体表结核累累成串,溃后脓出清稀,疮口经久不愈为特性的慢性感染疾患。相称于西医学中的颈淋巴结炎。1、体温升高:低热⑴与感染有关。⑵与久病气血亏耗,阴虚内热有关。2、焦虑、恐惧⑴与久病迁延有关。⑵与重复发作有关。⑶与手术有关。3、舒适的变化:潮热、盗汗⑴与痰湿蕴热有关。⑵与阴虚火盛有关。4、脾胃功效失调:纳呆、腹胀⑴与忧思喜怒,情志不舒,肝脾运化功效障碍有关。⑵与痰湿中阻,脾失健运有关。5、活动无耐力⑴与久病消耗气血,身体虚弱有关。⑵与营养不良有关。⑶与感染未得到控制有关。6、睡眠型态紊乱⑴与潮热、盗汗有关。⑵与腹胀有关。⑶与手术或伤口疼痛有关。⑷与焦虑、恐惧有关。7、有皮肤破损的可能⑴与湿热毒邪侵袭日久,痨虫侵噬腠理有关。⑵与久病气血两虚有关。8、有感染的危险⑴与皮肤破损有关。⑵与分泌物引流不畅有关。9、知识缺少⑴与病人对本病的认识能力差有关。⑵与病人自我保健意识淡薄有关。第九节流痰流痰是因先天肝肾局限性,后天失调,骨骼空虚,风寒湿痰之邪乘隙而入,流注于盘骨关节而成。本病以脓肿旁流、溃后脓液中伴败絮状痰样物为特性。相称于西医学中的骨与关节结核。1、疼痛⑴与气血凝滞,毒热腐筋蚀骨有关。⑵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