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师-专业基础(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基础-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_第1页
土木工程师-专业基础(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基础-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_第2页
土木工程师-专业基础(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基础-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_第3页
土木工程师-专业基础(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基础-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_第4页
土木工程师-专业基础(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基础-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木工程师-专业基础(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基础-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单选题]1.水文预报,是预计某一水文变量在()的大小和时程变化。A.任一时期内B.预见期内C.以前很(江南博哥)长的时期内D.某一时刻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期内,为了安排日常工作必须了解近期确切的水情,这就需要提供短期(如几天之内)的水文预报。即预见期内的水文预报。[单选题]2.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的一门科学。A.地表水体B.各种水体C.流动水体D.各种流体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一门科学。它研究各种水体的存在、循环和分布,探讨水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它们对环境的作用,包括它们对生物的关系。水体是指以一定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水的总体,如大气中的水汽,地面上的江河、湖泊、沼泽、海洋和地面下的地下水。[单选题]3.工程水文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水文计算B.水利计算C.水文地质D.水文预报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即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水文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与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有关的水文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水文计算、水利计算和水文预报。[单选题]4.水文分析与计算,是预计水文变量在()的概率分布情况。A.任一时期内B.预见期内C.未来很长很长的时期内D.某一时刻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水利工程的使用期限一般为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因此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阶段,都需要知道水利工程在使用期间的水文情势。而通常的水文和气象预报,往往不能提供如此长期的预报,仍需通过水文计算与分析来解决这个问题。[单选题]5.某河段两端河底高程差为10m,河长为1000m,河段纵比降为()。A.1‰B.5‰C.10‰D.10%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某一河段的比降可按公式i=Δh/l计算。式中,i为河底或水面的比降,以百分率(%)或千分率(‰)表示;l为河段长度,单位为m;Δh为水面或河底落差,单位为m。代入数据得本题中,河段纵比降为:i=Δh/l=10/1000=10‰。[单选题]6.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D.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流域分水线包围区域的平面投影面积,也称集水面积,记为F,其单位为km2。可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勾绘出流域分水线,量出其流域面积。[单选题]7.地球上的水因蒸发成为水汽,经输送、上升、冷却、凝结,并在适当条件下再降落到地面,这种不断的循环过程,称为()。A.水文循环B.自然循环C.物质运动D.大循环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地球上的水因蒸发成为水汽,经输送、上升、冷却、凝结,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再降落到地面,这种不断的循环过程,称为水文循环。根据水文循环过程和途径不同,可将其分为:①大循环,是一种海陆间的循环。从海洋上蒸发出来的一部分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冷凝后降落到陆地表面。其中一部分重新蒸发又回到大气中,一部分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流,最后又注入海洋。②小循环,海洋或陆地间的局部循环。海洋中的水蒸发后,在空中冷凝又降落到海洋,或陆地上的水蒸发后又降落到陆地。[单选题]8.在水循环过程中,水汽运动不包括()。A.输送B.蒸发C.冷却D.凝结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地球上的水因蒸发成为水汽,经输送、上升、冷却、凝结,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再降落到地面,这种不断的循环过程,称为水(文)循环。蒸发是指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并不完全包含在水汽运动的上升过程中。[单选题]9.降水的特征常用几个基本要素来表示,不包括()。A.降水量B.降水历时C.降水强度D.降水水质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降水的特征常用几个基本要素来表示,包括: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降水面积及暴雨中心等。降水量是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点或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用深度表示,以mm计。降水历时是指降水持续的时间,以min、h或d计。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又称雨率,以mm/min或mm/h计。降水面积是指降水笼罩的平面面积,以km2计。暴雨中心是指暴雨集中的较小的局部地区。[单选题]10.水循环的途径及循环的强弱,决定了水资源的()。A.地区分布B.量与质C.时程变化D.A+C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因蒸发成为水汽,经输送、上升、冷却、凝结,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再降落到地面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途径及循环的强弱,决定了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时程变化。[单选题]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任一区域、任一时段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这称为()。A.运动永恒原理B.收支平衡原理C.等价变换原理D.水量平衡原理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任一区域、任一时段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这称为水量平衡原理。水量平衡原理是水文学的基本原理,水量平衡法是分析研究水文现象,建立水文要素之间定性或定量关系,了解其时空变化规律等的主要方法之一。[单选题]12.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大陆多年平均径流量与多年平均蒸发量之和与多年平均降水量()。A.多B.少C.相等D.或多或少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长时期来看,水循环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对于大陆长期平均情况,其水量平衡方程为=C-C,式中,为流入海洋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单位为mm;C为大陆上多年平均降水量,单位为mm;C为大陆上多年平均蒸发量,单位为mm。根据大陆水量平衡方程可得,大陆多年平均径流量与多年平均蒸发量之和与多年平均降水量是相等的。[单选题]13.河流不都具有()。A.河源B.河口C.干流D.上、中、下游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一条河流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及河口五段。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上游是紧接河源的河流上段,中游是河流的中间段,下游是河流的下段。河口是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河段。河流不都具有河口,一些河流没有注入海洋或汇入湖泊,称为内陆河。干流是指河道体系中级别最高的河流。[单选题]14.我国计算日降水量的日分界是()时。A.0~24B.08~次日08C.12~次日12D.20~次日20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日降水量指一日内降水总量。我国计算日降水量时,以每日8时至次日8时降水量为当日降水量。[单选题]15.土层的包气带是指()。A.土壤的表层B.地面到地下潜水面之间的土层C.地面以下的整个土层D.地下潜水面以下的土层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以地下水面为界,土层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土壤含水带。在地下潜水面以下,土壤处于饱和含水状态,是土壤颗粒和水分组成的二相系统,称为饱和带或饱水带;地面以下地下潜水面以上,土壤含水量未达饱和,是土壤颗粒、水分和空气同时存在的三相系统,称为包气带。[单选题]16.河流干支流及()等组成的水流系统,称为水系、河系或河网。A.池塘B.水井C.湖泊D.地下暗河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干流、支流及湖泊组成的河流系统,称为水系、河系或河网。水系通常以干流名称命名,如长江水系、黄河水系等,但也有用地理区域或把同一地理区域内性质相近的几条河综合命名的,如湖南省境内的湘、资、沅、澧四条河共同注入洞庭湖,称为洞庭水系等。[单选题]17.河流基本特征不包括()。A.河流长度B.河流宽度C.河流纵比降D.河流纵断面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河流的基本特征包括:①河流横断面。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称为河流横断面。②河流纵断面。河流中沿水流方向各横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称为中泓线或溪谷线。沿河流中泓线的剖面,称为河流的纵断面,又称纵剖面。③河流纵比降。任意河段(水面或河底)的高差称为落差,中泓线上单位长度内的落差称为比降。河流比降又分为水面比降与河底比降。④河流长度。河源至河口的河流中泓线长度,称为河长。[单选题]18.垂直于()方向的断面称为河流横断面。A.河岸B.河堤C.水流D.水平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称为河流横断面。通常把经常过水的横断面称为过水断面,把河道水道断面扩展至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0.5~1.0m的断面称为大断面。河流横断面是河道水位、流量测验计算的重要依据。[单选题]19.土壤水分常数不包括()。A.最大吸湿量B.毛管含水量C.凋萎含水量D.田间持水量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水文学中常用的土壤水分常数有:①最大吸湿量,是指在饱和空气中,土壤能够吸附的最大水汽量。②最大分子持水量,是指由土粒分子力所结合的水分的最大量。③凋萎含水量(凋萎系数),是指植物根系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开始凋萎,即开始枯死时的土壤含水量。④田间持水量,是指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量。[单选题]20.对于比较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依次为()。A.渗透阶段→渗润阶段→渗漏阶段B.渗漏阶段→渗润阶段→渗透阶段C.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D.渗润阶段→渗透阶段→渗漏阶段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当降雨持续不断地落在干燥土层表面时,雨水将从包气带上界不断地渗入土壤。渗入土中的水分,在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运动。按水分所受的力和运动特征,下渗可分为三个阶段: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①渗润阶段。下渗的水分主要受分子力的作用,水分被土壤颗粒吸收形成薄膜水。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分子持水量时,分子力不再起作用,渗润阶段结束。②渗漏阶段。下渗水分主要在毛管力、重力作用下,沿土壤孔隙向下作不稳定流动,并逐步充填土壤孔隙直至饱和,至此毛管力消失,渗漏阶段结束。③渗透阶段。当土壤孔隙充满水达到饱和时,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呈稳定流动,达到稳定下渗状态。[单选题]21.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A.降雨期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B.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过程线C.充分湿润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间的下渗过程线D.土壤的下渗累积过程线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单位时间内渗入单位面积土壤中的水量称为下渗率或下渗强度,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则称为下渗能力。下渗能力曲线是指干燥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过程线,是下渗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线。[单选题]22.当土壤水分达到饱和后,下渗率会()。A.逐渐减小B.趋于稳定C.等于零D.逐渐增大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下渗过程是一个消退的过程,消退的速率与剩余量成正比。在下渗过程中,下渗率会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当土壤水分达到饱和后,任一时刻t的下渗率f(t)达到稳定下渗率fc。[单选题]23.决定土壤稳定入渗率fc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降雨强度B.降雨初期的土壤含水量C.降雨历时D.土壤特性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下渗率的变化规律,可用数学模式来表示,如霍顿(Horton)公式:f(t)=fc+(f0-fc)e-βt。其中f0(初始下渗率)、fc(稳定下渗率)和β与土壤性质有关的经验性参数。[单选题]24.我国计算日蒸散发量的日分界是()时。A.0~24B.08~次日08C.12~次日12D.20~次日20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我国目前计算蒸发量有器测法和间接计算法两种方法,器测法是应用蒸发器或蒸发池直接观测水面蒸发量。每日8时观测一次,得蒸发器一日(今日8时至次日8时)的蒸发水深,即日蒸发量。一月中每日蒸发量之和为月蒸发量,一年中每月的蒸发量总和为年蒸发量。[单选题]25.流域中的湖泊围垦后,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一般比围垦前()。A.增大B.减少C.不变D.不肯定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湖泊和沼泽可贮存水量,调节径流。湖泊围垦后其贮水能力减小,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降雨量不变的情况下,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增大。[单选题]26.流域中大量毁林开荒后,流域的洪水流量一般比毁林开荒前()。A.增大B.减少C.不变D.减少或不变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森林有消减洪峰,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可截留雨水,增加地面糙度,利于下渗,减缓坡面漫流速度。毁林开荒后,植被覆盖率降低,流域蓄水能力减小,因此洪水流量增大。[单选题]27.某流域面积为10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0m3/s,则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A.0.06m3/(s·km2)B.600L/(s·km2)C.16.67m3/(s·km2)D.166L/(s·km2)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径流模数M,是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常用单位为L/(s·km2)。如洪峰流量模数、多年平均流量模数。计算公式为M=1000Q/F。本题中径流模数为:M=1000Q/F=1000×60/100=600L/(s·km2)。[单选题]28.某流域面积为500km2,多年平均流量为7.5m3/s,换算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mm。A.473B.500C.805D.887.7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径流深R指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以mm为单位。若时段T(s)内的平均流量为(m3/s),流域面积为F(km2),则径流深R(mm)可由下列公式计算:代入数据计算得[单选题]29.某水文站控制面积为680km2,多年平均年径流模数为10L/(s·km2),则换算成年径流深为()mm。A.315.4B.408.5C.463.8D.587.5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径流模数M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常用单位为L/(s·km2)。计算公式为:M=1000Q/F。因此多年平均流量为:Q=MF/1000=10×680/1000=6.8m3/s。径流深R指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以mm为单位,计算公式为:代入数据计算得:[单选题]30.某流域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流量为15m3/s,该流域多年平均的径流系数为()。A.0.45B.0.55C.0.65D.0.68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径流系数a是指某时段内的径流深R与形成该时段径流量的相应降雨深度P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a=R/P。式中,径流深R是指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以mm为单位,计算公式为:代入数据可得多年平均径流深:多年平均的径流系数:a=R/P=473/1050=0.45。[单选题]31.枯水期径流变化相当稳定,是因为它主要来源于()。A.地表径流B.地下蓄水C.河网蓄水D.融雪径流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降落到流域表面上的降水,一部分形成地面径流,一部分渗入地表土壤,在含水层内形成地下径流。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汇集到河槽中而成河川径流。汛期河川径流主要来自地面径流,由降水补给,波动较大,而枯水期河川径流主要由地下径流补给,地下蓄水调节使枯水径流的变化趋于稳定。[单选题]32.利用气象雷达不能预报探测范围内的()。A.降雨量B.雨强C.降雨开始和终止时刻D.雨期蒸发量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气象雷达探测是用来预报降水量的一种方法。雷达的回波可在雷达显示器上显示出来,不同形状的回波反映着不同性质的天气系统、云和降水等。雷达探测到的降水回波位置、移动方向、移动速度和变化趋势等资料,即可预报出探测范围内的降水量、降雨强度以及开始和终止时刻。[单选题]33.在包气带中,水压力()大气压。A.大于B.小于C.等于D.约等于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水压力和大气压的关系在不同含水带中不同。以地下水面为界,土层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土壤含水带。地下水面以上,土壤含水量未达饱和,是土壤颗粒、水分和空气同时存在的三相系统,称为包气带。在包气带中,水压力小于大气压;在地下水面以下,土壤处于饱和含水状态,是土壤颗粒和水分组成的二相系统,称为饱和带或饱水带。饱和带中水压力大于大气压。在地下水面处,水压力等于大气压。[单选题]34.田间持水量可以转化为()。A.地下径流B.地面径流C.地面和地下径流D.蒸散发水量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田间持水量指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量,是划分土壤持水量与向下渗透水量的重要依据,对水文学有重要意义。当渗入土层的水量在田间持水量限度以内时,这部分水量被土壤吸收成为土壤水,而后通过直接蒸发或植物散发返回大气;当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限度时,多余的水分不能被土壤所保持,将以自由重力水的形式向下渗透,补给地下径流。因此田间持水量可以转化为蒸散发水量。[单选题]35.自然渗入土中的水分,不受()作用。A.分子力B.毛管力C.重力D.机械力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当降雨持续不断地落在干燥土层表面时,雨水将从包气带上界不断地渗入土壤。渗入土中的水分,在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运动。[单选题]36.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A.毛管水B.重力水C.薄膜水D.吸着水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按水分受力和运动特征,下渗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渗润阶段。下渗的水分主要受分子力的作用,水分被土壤颗粒吸收形成薄膜水。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分子持水量时,分子力不再起作用,渗润阶段结束。②渗漏阶段。下渗水分主要在毛管力、重力作用下,沿土壤孔隙向下作不稳定流动,并逐步充填土壤孔隙直至饱和,至此毛管力消失,渗漏阶段结束。③渗透阶段。当土壤孔隙充满水达到饱和时,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呈稳定流动,达到稳定下渗状态。[单选题]37.下渗曲线是一条()。A.下降曲线B.上升曲线C.水平线D.下降直线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下渗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线,称为下渗能力曲线,简称下渗曲线。随时间的延长,下渗水量越来越多,土壤含水量也逐渐增大,下渗率逐渐递减,故而下渗曲线是一条下降曲线。[单选题]38.描述下渗率变化规律的霍顿公式中的参数f0、fc、β是()。A.理论的B.经验性的C.稳定的D.通用的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下渗率的变化规律,可用数学模式来表示,如霍顿(Horton)公式:f(t)=fc+(f0-fc)e-βt。其中f0、fc和β与土壤性质有关,需根据实测资料或试验资料分析确定,属于经验性的。[单选题]39.陆地上一年的降水约()通过蒸散发返回大气。A.40%B.50%C.66%D.77%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蒸散发是水文循环中自降水到达地面后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水汽返回大气的途径。陆地上一年的降水约66%通过蒸散发返回大气,由此可见蒸散发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蒸散发在水量平衡研究和水利工程规划中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单选题]40.在充分供水条件下,某一蒸发面的蒸发量称为()。A.放大蒸发量B.蒸发能力C.蒸散发量D.蒸腾速度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蒸发是指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在充分供水条件下,某一蒸发面的蒸发量,即在同一气象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率,称为可能最大蒸发率或蒸发能力,记为EM。一般情况下,蒸发面上的蒸发量只能小于或等于蒸发能力。[单选题]41.流域的总蒸发包括()。A.水面蒸发、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B.水面蒸发、土壤蒸发、陆面蒸散发C.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D.水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流域的表面一般包括水面、土壤和植物覆盖等,当把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则发生在这一蒸发面上的蒸发称为流域总蒸发或流域蒸散发,它是流域内各类蒸发的总和。流域总蒸发(流域蒸散发)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截留蒸发及植物散发(植物蒸散发)。[单选题]42.闭合流域在某一年的降水量减去该年的径流量与蒸发量之和()。A.等于零B.大于零C.小于零D.等于蓄水增量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由水量平衡原理可知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任一区域、任一时段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闭合流域水量平衡方程为:P-E-R=ΔS。式中,P为降水量,E为蒸发量,R为径流量,ΔS为蓄水量的变化量。[单选题]43.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A.450mmB.500mmC.950mmD.1400mm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对于任一闭合流域,其在给定时段内输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区域内蓄水量的变化,这就是流域水量平衡。水量平衡方程式为:P-E-R=ΔS。式中,P、R、E、ΔS分别为某一时段的流域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和蓄水变量。多年平均情况下,式中蓄水变量多年平均值趋于零,因而水量平衡方程可简化为:=+。故该闭合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50-450=500mm。[单选题]44.径流形成过程可概化为降水阶段、流域蓄渗阶段、坡面漫流阶段和()。A.河道泄流阶段B.河槽集流阶段C.洪水形成阶段D.径流形成阶段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流域内自降水开始到径流形成,并流经流域出口断面为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其形成的物理过程概化为四个阶段,即降水阶段、流域蓄渗阶段、坡面漫流阶段和河槽集流阶段。[单选题]45.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称为()。A.径流系数B.平均流量C.径流模数D.径流深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径流模数M是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即表征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常用单位为L/(s·km2),计算公式为:M=1000Q/F。[单选题]46.径流深大的流域相比径流深小的流域径流总量()。A.大B.小C.相同D.大小不确定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径流深R是指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以mm为单位,其计算公式为:R=W/1000F。由公式知径流深R还与径流域面积有F关,故仅由径流深难以比较流域径流总量的大小。[单选题]47.平均流量相同的流域,平均径流模数()。A.相同B.大流域的大C.大流域的小D.大小不确定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径流模数M,是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常用单位为L/(s·km2),计算公式为:M=1000Q/F。计算平均径流模数时,Q常用平均流量代替。由公式知平均流量相同时,流域面积F越大,径流模数M越小,反之亦然。[单选题]48.多年平均流量相同的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A.相同B.大流域的大C.小流域的大D.大小不确定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径流总量W,是指时段T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常用的单位为m3、亿m3,计算公式为:由于本题中和T均相同,故多年平均径流总量W相同。[单选题]49.多年平均径流量大的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A.大B.大流域的大C.相同D.大小不确定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多年平均径流深R是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以mm计,计算公式为:由公式知径流深与平均径流量和流域面积F有关,故只知道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无法判断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的大小。[单选题]50.土壤水丰富的流域,径流系数()。A.大B.小C.与土壤水少的流域相同D.大小不确定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径流系数a,是指某时段内的径流深R与形成该时段径流量的相应降雨深度P的比值,计算公式为a=R/P。表征流域的产流能力。土壤水丰富的流域,降雨时下渗量小,流域产流能力较大,因此相同水平的降雨形成的径流深R相对较大,故径流系数a相对较大。[单选题]51.潜水水位高的流域,包气带()。A.厚B.薄C.与潜水水位低的流域相同D.厚薄不确定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包气带是指地表以下,地下水面以上,土壤含水量未达饱和,土壤颗粒、水分和空气同时存在的三相系统。水文学中把存于包气带中的水称为土壤水,而将饱和带中的水称为地下水,包括潜水和承压水。包气带位于潜水水位以上,因此潜水水位高的流域,包气带相应较薄。[单选题]52.承压水丰富的流域,径流总量()。A.多B.少C.多少不确定D.与承压水缺乏的流域相同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承压水是指埋藏于饱和带中,处于两个不透水层之间,具有压力水头的地下水,又称为深层地下水;径流总量W指时段T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是地表径流、壤中流、地下径流的总和,因此仅由里流域内承压水多少无法判断流域径流总量的多少。[单选题]53.流域修建水库以后,坝后河流的多年平均流量()。A.增加B.减小C.不变D.多少不能确定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流量Q是指单位时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m3/s。计算公式为:Q=W/T。式中,W为径流总量,是指一段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常用的单位为m3,T指统计时段,单位为s。修建水库后,由于水库具有蓄水、储水的功能,会导致径流总量W下降,故而在相同时间内平均流量也随之而下降,即多年平均流量减小。[单选题]54.()是构成河流的两个要素。A.河床与河堤B.支流与干流C.水流与泥沙D.水流与河槽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降水除损失掉一部分以外,剩下部分在重力作用下,经地面与地下沿着一定方向和路径流动,依其大小可分为江、河、溪、沟等,其间并无精确分界,统称为河流。流动的水体与容纳流水的河槽是构成河流的两个要素。[单选题]55.一级支流与二级支流相比()。A.长B.短C.或长或短D.水量多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干流与支流分级的划分方法与长度无关。但一般取长度最长或水量最大的作为干流,有时也按习惯确定。直接汇入干流的为一级支流,汇入一级支流的为二级支流,其余类推。支流分级与支流和支流间相互关系有关,与支流的长短无关。[单选题]56.河流中沿()方向各横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称为中泓线。A.水流B.河岸C.河槽D.水平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河流中沿水流方向各横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称为中泓线或溪谷线。沿河流中泓线的剖面,称为河流的纵断面,又称纵剖面。[单选题]57.沿河流中泓线的剖面,称为河流的()。A.横断面B.纵断面C.横剖面D.纵分割面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沿河流中泓线的剖面,称为河流的纵断面,又称纵剖面。河流纵断面常用河流纵断面图表示,纵断面图可以用来表示河流的纵坡和落差的沿程分布,它是推算水流特性和估计水能蕴藏量的主要依据。[单选题]58.河段两端河底高程差称为()。A.高差B.落差C.纵比降D.高程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任意河段(水面或河底)的高差称为落差,中泓线上单位长度内的落差称为河流纵比降。AD两项表述有误。[单选题]59.中泓线上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A.河流纵比降B.平均落差C.平均高差D.平均高程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中泓线是指河流中沿水流方向各横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中泓线上单位长度内的落差称为河流纵比降。河流纵比降有水面比降与河底比降,水面比降是指河段上游端和下游端的水面高程与河段长度的比值;河底比降是河段上游端和下游端的河底的高程与河段长度的比值。[单选题]60.水系不包括()。A.流域内水井B.河流支流C.流域内湖泊D.流域内干流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干流、支流及湖泊组成的河流系统,称为水系、河系或河网。水系通常以干流名称命名,如长江水系、黄河水系等,但也有用地理区域或把同一地理区域内性质相近的几条河综合命名的,如湖南省境内的湘、资、沅、澧四条河共同注入洞庭湖,称为洞庭水系等。[单选题]61.河流的集水区域称为()。A.区域B.集水面积C.流域D.水文分区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降落到地表上的水,被高地、山岭分隔而汇集到不同的河流中,这些汇集水流的区域即河流的集水区域,称为某河流的流域。[单选题]62.流域不具有()。A.地面集水区域B.地下集水区域C.地面分水线D.大片地下岩溶区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降落到地表上的水,被高地、山岭分隔而汇集到不同的河流中,这些汇集水流的区域,称为某河流的流域。流域有地面集水区域、地下集水区域、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单选题]63.相邻流域的分界线称为()。A.边界线B.周界线C.合水线D.分水线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相邻流域的分界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岭)。分界线一般为分隔水流的高地或山岭的山脊线,如秦岭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秦岭以北由降水产生的径流流入黄河,秦岭以南的径流则流入长江。但也有两条河流分水的地方不一定是山岭,而可能是一片平坦的地方,或是湖泊沼泽,如黄河和淮河分水的地方就比较平坦,并无山岭而是以黄河南岸大堤为界线的。[单选题]64.除喀斯特地区外,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的流域称为()。A.独立流域B.封闭流域C.非闭合流域D.闭合流域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由于注入河流的水量除地面径流外,还有地下径流,因此需要考虑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的问题。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不一定是重合的,这是因为地下水位与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除喀斯特地区(石灰岩溶洞地区),其地下分水线与地面分水线差别可能很大外,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的流域,称为闭合流域。否则称为不闭合流域。[单选题]65.一般大中流域()闭合流域考虑。A.多按B.不按C.不能按D.很少按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闭合流域和非闭合流域由地下分水线和地面分水线的相对位置定义,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的流域称为闭合流域,否则称为不闭合流域。除喀斯特地区(石灰岩溶洞地区),其地下分水线与地面分水线差别可能很大外,一般大中河流多按闭合流域考虑。[单选题]66.流域特征不包括()。A.蒸发及降水B.平均高度及平均坡度C.自然地理特征D.地理位置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流域特征包括:①流域面积,是指流域分水线包围区域的平面投影面积。②流域的平均高度和平均坡度。③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