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的体会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的体会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的体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的体会

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通常合并,这密切相关。据调查,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发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一倍左右。糖尿病的并发症中35%~75%与高血压有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应用西药的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从根本上进行调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中西医结合疗法1.1西医的治疗1.1.1降低高血压的基本治疗(1)限盐:饮食中的氯化钠以<5g/日为宜。(2)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其原则是低脂、高碳水化合物、高纤维素。(3)减轻体重:减轻体重是降低血压的最有效的治疗策略之一。(4)增加体力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糖、血脂,并可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参加体育锻炼应持之以恒。1.1.2血糖控制及饮食控制(1)达美康(格列齐特)80~240mg/日,剂量达160mg/日以上者须分次服用;(2)二甲双胍(降糖片)0.75~1.5g/日,分3次服;(3)以上两药末能控制血糖者,加服罗格列酮(文迪雅)4mg,每日1~2次口服,或加用诺和龙(瑞格列奈)1~2mg/日,分1~2次口服;(4)以上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仍无效时,可给予胰岛素常规治疗。一般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为宜。1.1.3贝沙坦安博维(1)依那普利10~20mg/日,分1~2次口服,或贝那普利(洛汀新)10~20mg/日,分1~2次口服;(2)厄贝沙坦(安博维)150mg,1次/日;(3)硝苯地平缓释片(圣通片)20~40mg/日,分2次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5~10mg,1次/日,维拉帕米(异博定)40~80mg,3次/日;(4)双氢克尿噻(氢氯噻嗪)25mg,1次/日,吲达帕胺(寿比山)2.5~5mg,1次/日。目前主张将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较为理想。1.2中医辨证论治1.2.1加味剂、麻黄、肝草头晕头痛,心烦易怒,口渴多饮,多尿,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质红,苔黄,脉弦。治以平肝潜阳,清热活血,滋补肝肾。方用天麻钩藤饮合增液汤加减。处方:天麻15g,钩藤12g(后下),石决明15g(先煎),栀子10g,黄芩10g,茯神12g,夜交藤12g,益母草20g,丹参15g,牛膝18g,槐花12g,海藻12g,桑寄生15g,杜仲12g,生地12g,元参12g,麦冬15g。若出现高血压危象,阳亢化风而见眩晕颠仆,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唇舌或肢体发麻者,可酌加代赭石、牡蛎、龙骨、磁石、羚羊角等以镇肝潜阳熄风,或用镇肝熄风汤加减;肝火偏盛,头痛较剧,面红目赤,舌苔黄燥,脉弦数者,可酌加龙胆草、菊花、夏枯草、牡丹皮,或加服龙胆泻肝丸以清肝泻火;便秘,可加大黄、火麻仁,或加服当归龙荟丸以泻肝通俯;肝肾阴虚明显,可酌加女贞子、枸杞子、白芍、何首乌等以加强其滋养肝肾之力;血糖及血压得到控制后,以杞菊地黄丸以善其后。1.2.2天麻汤合三仁汤眩晕头重如裹,体胖身重,周身困乏,胸脘痞闷,恶心欲吐,纳呆,口干不欲饮,便溏不爽,舌胖色淡,苔厚腻,脉弦滑。治以平肝熄风,燥湿化痰,宣畅气机。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三仁汤加减。处方:天麻20g,白术18g,苍术18g,厚朴10g,半夏12g,陈皮12g,茯苓15g,杏仁10g,白豆蔻8g(后下),薏苡仁25g,葛根15g,丹参15g,赤芍15g,益母草20g,泽泻10g。若痰郁化热,则加用黄连温胆汤加减;眩晕头痛较甚者加钩藤、刺蒺藜、僵蚕以加强其平肝熄风之力;若呕吐频繁者加代赭石、竹茹;痰湿偏重者,可加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湿药,或用藿朴夏苓汤加减;耳鸣、重听者加郁金、石菖蒲、远志。症状控制后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香砂六君丸合方加减以善其后。1.2.3血府逐瘀汤合生脉饮组此型多见冠心病等心血管病而伴有心绞痛或心肌缺血者,症见头胀痛,胸闷,或心痛,心悸不宁,肢体麻木,口渴多饮,消瘦,口唇紫暗,舌暗,脉涩或结或代。治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益气养阴。方用血府逐瘀汤合生脉饮加减。处方:桃仁15g,红花10g,当归12g,川芎10g,赤芍15g,柴胡10g,枳壳10g,牛膝20g,党参20g,苍术15g,元参15g,生地15g,麦冬15g,五味子8g,葛根30g,丹参18g。若心胸痛甚者,可酌加陈香、延胡索、郁金、三七等以活血理气止痛;形体肥胖,痰多气短,胸闷重者,可加瓜蒌薤白半夏汤;痰热盛者,可酌加温胆汤。1.2.4加味克氏原螯虾汤口渴喜饮,咽干口燥,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自汗,五心烦热,心烦失眠,溲赤便秘,舌暗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治以补气生津,养阴通脉。方由生脉饮合增液汤加减。处方:黄芪30g,山药20g,党参20g,苍术15g,元参15g,麦冬15g,生地12g,五味子8g,陈皮8g,葛根20g,丹参18g,牛膝18g,珍珠母15g(先煎),钩藤12g(后下),炙甘草8g。若头晕较重加天麻、石决明;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茯神;多食善饥若偏热症则加白虎汤;多食善饥若偏虚寒者则加黄芪建中汤;口渴甚者可加天花粉、玉竹、沙参等养阴药。1.2.5黄丸加减减味消瘦,口干咽燥,头晕眼花,耳鸣眼干,两颧发红,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夜尿频,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以滋补肝肾,平肝降压。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处方:枸杞子15g,菊花15g,熟地24g,山茱萸18g,山药18g,白芍15g,元参15g,牡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杜仲10g,桑寄生15g,牛膝30g,珍珠母20g(先煎),钩藤15g(后下)。若眩晕较甚可加龙骨、牡蛎、鳖甲、天麻、刺蒺藜等以平肝潜阳;若遗精滑泄者,可加芡实、金樱子、桑螵蛸以固肾涩精;若阴虚火旺,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若脾肾阳虚者加肉苁蓉、仙茅、仙灵脾以温补脾肾。1.2.6化气健脾、养肾体瘦神疲,头晕目眩,精神萎糜,形寒肢冷,小便频数、混浊如凝膏,甚则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头面及下肢浮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以温阳滋肾,固摄敛精。方用金匮肾气丸合二仙汤加减。处方:熟附子10g(先煎),肉桂8g(后下),仙茅15g,仙灵脾15g,巴戟天15g,熟地24g,山茱萸18g,山药18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0g,金樱子20g,芡实20g,桑螵蛸15g,当归12g,丹参20g,牛膝30g,龙骨20g(先煎),牡蛎20g(先煎)。若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者,可用济生肾气丸或用真武汤加减;若兼年老体衰,便溏纳呆而见脾肾虚弱,可加入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等以益气健脾;虚喘者可酌加蛤蚧、胡桃肉等补肾壮阳,纳气平喘。2降血阴虚以养肝之法笔者认为,对于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目标不但要控制血糖,而且要及早有效地控制血压,这样才有利于防止和延缓冠心病、中风、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伴高血压在祖国医学中与消渴病兼眩晕、头痛、不寐等病证相似。本证主要由于消渴病迁延日久,阴损及阳,致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俱虚,并在此基础上阴虚则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虚则脾胃运化失健,聚湿为痰,痰浊中阻,再挟肝风而致风痰上扰;痰湿阻滞脉道,气机不畅,血脉不利,脉络气血必然瘀滞;津亏也必致血瘀;气阴亏虚则帅血无力,必致血行迟滞,即所谓“气虚血瘀”。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瘀血。中医辨证治疗本病,主要在于调整机体阴阳的平衡,以解除糖尿病与高血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降低血糖、血压的同时,以改善心、脑、肾血流供求不平衡,从而明显改善症状,促进心、脑、血管病理改变的恢复。笔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将本病分为肝阳上亢、风痰上扰、气滞血瘀、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命门火衰6型辨治,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之法,并贯串于本病治疗之始终。在益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