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_第1页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_第2页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_第3页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_第4页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心理卫生概述第1节心理卫生的内涵(心理卫生概述)一。心理、卫生与心理卫生的定义1.心理,可人为地分成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心理状态是对某一时刻个体全部心理活动综合水平的描述,反映了心理的时间性、方向性和能动性。心理过程是对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的概括,反映个体心理的历程性和动力性.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性两部分构成,反映了个体心理的稳定性、独特性、完整性及动力方向性,其中,个性倾向性涉及需要、动机、爱好、信念、抱负、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涉及能力、气质和性格等.2。卫生:是保卫生命、维护生机的意思。3。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有两重含义:一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以维护心理健康为目的和内容的一种工作,又称“心理辅导”。二.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1.自我意识良好,核心是自知和自爱;2.社会功效良好;3.良好的人际关系;4。主动劳动实践。第2节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心理卫生概述)一.心理卫生思想的产生(一)心理卫生思想的渊源:1.在西方,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体液学说”。他认为,人的体液按其比例混合不当时,人就会感到痛苦,而变化已经紊乱的体液状态,使人的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是维护人的健康的基本途径。2.柏拉图认为,形成一种健康人格的决定因素,是理性、精神以及维持生命的食欲能力或“性爱”的协调一致。3。在我国,管仲把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作为最抱负的心理状态,以此作为内心修养的原则,并提出对应的养心之术。4。孔子在《论语》中有关心理卫生思想的论述也极为丰富。充足认识到个体不同年纪阶段的心理卫生任务有所不同.并从修身养性的角度提出诗歌、音乐对陶冶人的性情的作用.(二)古代有关心理卫生的重要观点1。古代西方有关心理卫生的重要观点:(1)强调生理、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心理卫生中的整合作用;(3)重视家庭、学校教育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4)认识到正常的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心理保健意义。2。中国古代的心理卫生思想(1)整体恒动论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理论基础;(2)倡导“养心之道”与“健身之术”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精髓;(3)有关情绪与疾病产生、治疗的关系的思想也极为丰富.二.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1.一种观点认为真正当代心理卫生活动是始于本世纪的美国,是由比尔斯于195月成立的全世界第一种心理卫生组织“康奈狄克州心理卫生协会”作为标志的。比尔斯还发表了《自觉之心》。2.在中国,19,北京大学哲学系初次开设了心理学课,并建立了中国第一种心理学实验室。1936年4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南京成立。中间由于抗日战争和十年文革,中国心理卫生运动在困难中继续发展,1985年3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通过召开学术讨论、举办培训班、编辑学术刊物等形成,推动心理卫生学的研究和发展.充足表明了中国心理卫生运动将进入一种蓬勃发展的时期。第3节心理卫生的意义(心理卫生概述)一.心理卫生的健康意义:1.心理卫生对于防治心理疾病的意义:心理卫生对小朋友、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的防止、诊治等方面能提供某些有效、直接的协助。2.心理卫生对于防治躯体疾病的意义:在变化人的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行为,减少应激性刺激,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等方面,心理卫生可提供有效的协助。二.学校心理卫生的教育与发展意义:1。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心理卫生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特殊作用。首先,它提供了健康或健全心理素质的内涵或原则;另首先,作为学校心理卫生工作重要形式的学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的知识讲座,可协助学生科学地认识与把握人的心理全貌,在发展自己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2。有效地解决中小学生发展中所产生的多个心理与行为问题(1)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需要开展心理卫生工作。(2)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增加了对中小学生心理的消极、不利影响。第2章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第1节心理健康的原则(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一.健康概念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并提出了10条健康原则: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肩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2.在这方面主动、勇于承当责任,不管事情大小都不挑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多个变化,应变能力强;5.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7。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二.心理健康的原则1.知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了人的心理与否健康的10条原则:(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足地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抱负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边现实环境,与周边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含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集体规定的前提下,能有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10)在违反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本地满足个人基本的需要。2.判断心理健康的原则,应坚持四个原则:(1)拟定心理健康的原则,是以心理的外部体现即行为体现为客观原则的;(2)心理健康作为人的一种状态,与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体现是有区别;(3)心理健康的原则是一种抱负尺度;(4)判断一种人心理与否健康必须沿着三个方向加以思考。3.健康心理的原则:(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处在正常范畴内。普通智商达成60以上者属于正常;(2)情绪正常、健康;(3)意志健康;(4)心理与行为的协调与一致;(5)含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及健全的个性;(6)人际交往正常,人际关系和谐;(7)较强的适应能力。第2节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一.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疾病中有一定地位。二.体质因素的影响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多见于瘦长型;躁狂抑郁症多见于肥胖症;疑病症多见于力士型及发育异常型。三.性别与年纪因素的影响性别因素对于人的精神状态的影响较为明显地体现在女性上。青春期由于性发育逐步成熟,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情绪易波动,在碰到某些生活事件时容易出现神经衰弱、强迫症、癔症等。四.器质性因素的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及精神障碍与感染、脑损伤、躯体疾病及某些精神活性物质有一定关系。第3节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一。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家庭环境在个体心剪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涉及1.家庭的经济状况,及给儿女所提供的教养、教育条件,2.亲子关系;3。父母亲的教育思想,教养、教育方式;4。家庭组员之间心理氛围等均会影响个体,特别是心理方面的发展方向及水平.二.冲突、挫折及防御机制1。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互相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可分为趋-趋冲突、避-避冲突和趋-避冲突。中小学生面对抉择困难时,经常处在心理冲突情境,会使个体焦虑、失望,造成内心痛苦,甚至成为精神症问题的直接因素。2。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妨碍或干扰,以致于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3。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种基本概念。是人应对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重要有:合理化、升华、幽默、否认、压抑、倒行、曲解、固执、投身、转移、隔离、赔偿等.三.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应激是由应激源(紧张刺激物)所引发的,伴有躯体机能和心理活动变化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适度的应激对人有益,过强过久的应激会影响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会威胁人的身心健康。四.人格类型特性普通来说,外向型人格的人即使情绪反映较为强烈,但体验的深刻程度却不大,情绪持续的时间也不太长,恢复心理平衡较容易;内向型人格的人,情绪反映深刻而持久,恢复心理平衡的过程较长。第3章学校心理辅导第1节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与类型(学校心理辅导)一.心理辅导的内涵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必定了心理辅导的两种定义模式,即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心理辅导是有关专业人员,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为目的和内容的一项工作.1。心理辅导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的工作。2.心理辅导工作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办法和技术的一种专门工作。3。心理辅导工作是辅导人员通过言语等手段对当事人予以指导协助的过程。二.学校心理辅导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辅导就是学校心理辅导,教育和发展是学校心理辅导的核心内容。学校心理辅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学校心理辅导,即专指面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是指学校内的心理辅导人员对于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协助的活动。三.学校心理辅导的类型和特点学校心理辅导辅导从目的和内容上,可分为适应性辅导和发展性辅导.适应性辅导重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年纪阶段以及对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的多个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性,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指导,协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解决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加好地解决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较好地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较好地完毕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适应性辅导有几个特点:1.辅导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正常,但带有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学生。2。辅导着重解决或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正常需要与基真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冲突。3。强调教育的原则,重视辅导对象理性的作用。4。工作侧重于学习指导、交往指导、生活指导、升学就业指导等方面。5。辅导辅导随着学生学校生涯的整个过程,关注他们的身心状况,支持和协助他们适应各阶段的学校生活,指导他们完毕各年纪段的自我发展任务.发展性辅导的目的重要在于协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发展性辅导的特点为:1.辅导的对象是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但在发展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心理素质尚待完善;2。辅导所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在一种更新的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能;3。强调发展的原则,即增进心理素质的发展;4.发展性辅导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构成部分,将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目的和实施过程中。第2节学校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心理辅导)一.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1.学校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基本目的和任务上是一致的;2.学校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在职能上是互相衔接的;3。学校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融合在一起的、密不可分的。二.学校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别性1.两者所要达成的目的不同。2。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生观问题;而心理辅导的核心问题是成长问题;3.从工作角色上看,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双方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教导过程;心理辅导重要是一种讨论沟通的过程,辅导人员和学生的关系基本上是互相平等的。4.从工作办法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普通采用报告、课堂讲授、个别谈话、批评表彰、提供楷模、树立典型等办法;学校心理辅导常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课、会谈、心理测量、技巧训练、角色扮演、沟通分析、行为矫正等办法。三.学校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学校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将开辟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心理辅导工作将有效地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其有效性,增强其科学性。第3节学校心理辅导的目的和内容(学校心理辅导)一.学校心理辅导的目的学校心理辅导的目的普通含有几方面的特性:(1)目的立足点应是面对将来的;(2)应确保学生的个性得到充足发展;(3)应是多层面的;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学校故意识地指导和协助,使每个学生都含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这个基本目的能够细化为8个具体目的.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涉及下列几方面:1。认知发展辅导;2.情绪稳定辅导3。意志优化辅导4.个性完善辅导5。学习适应辅导6.人际和谐辅导7.职业适应辅导8.心理障碍防止.第4节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和途径(学校心理辅导)一.原则学校心理辅导应遵照的基本原则有:1。整体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要把学生作为辅导活动的主体。3。活动性原则;4。个别看待与面对全体相结合的原则;5.防止和发展相结合原则。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途径1。开设心理辅导课,特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以教学班或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专门的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在活动中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与行为等施以有目的的影响。2。在学科教学中渗入心理辅导;3。个别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4.小组辅导:辅导人员所提供的协助、指导等针对小构组员的共性问题或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展开.第5节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专门素质规定(学校心理辅导)一。中小学校心理对辅导人员的专门素质规定有:1。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2。特殊的职业道德:(1)全心全意为中小学生及来访者服务;(2)尊重中小学生及来访者;(3)保持合适的人际距离3.特殊的智能构造:(4)较全方面的知识素养与基本能力;(5)专门的知识与技能4。健全的人格辅导工作既需要辅导人员含有对的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职业爱好等,还需要自信心及坚持性、耐心、自制力等优良个性品质。第4章学校心理辅导的操作过程第1节心理辅导的操作环节(学校心理辅导的操作过程)一.开始阶段“开始阶段”需要完毕的任务有三项:1.建立辅导关系:辅导人员与来访者必须建立起信任、真诚、接纳的辅导关系,这是心理辅导的起始点和基础。为此,规定辅导人员:(1)初次会谈时,即向来谋求指导和协助的学生进行简要扼要的自我介绍,也能够用微笑或一种引导学生坐下的手势等形式开始辅导;(2)初次会谈时,辅导人员能够就辅导的性质、程度、角色、目的以及特殊关系等向对方做出解释;(3)对来访者要热情有礼、耐心谨慎,装束整洁得体,行为举止落落大方。(4)建立并保持主动的辅导关系,还需要辅导人员掌握某些有用的办法,如无条件的主动尊重、精确的同情和真诚。2。掌握来访者的资料。重要是收集与来访者有关的多个资料,通过会谈、观察、倾听、心理测验等方式,理解对方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心理问题。3。进行分析、鉴别与诊疗:(1)拟定心理问题的类型与性质,决定辅导的适应性;(2)分析心理问题的程度,以区别看待;(3)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涉及普通因素分析和深层因素分析。二.指导与协助阶段这一阶段重要完毕的任务有三项:制订辅导目的、选择辅导方案和实施指导协助。1。制订辅导目的:制订辅导目的须遵照一定的原则,涉及(1)必须由辅导双方共同制订目的;(2)确保心理辅导的针对性;(3)中间目的与终极目的相统一;(4)心理辅导目的必须具体、可行.2。拟定辅导方案3.实施指导与协助三.巩固与结束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重要是巩固效果和追踪调查两项任务。1。巩固效果的具体工作涉及:(1)向来访者指出其已经获得的成绩与进步,阐明已基本达成既定的辅导目的;(2)辅导人员须与来访者一同就其心理问题和辅导过程作一回想总结;(3)指导来访者巩固已有的进步,并将获得的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逐步稳定、内化为来访者的观念、行为方式和能力。2.追踪调查可采用下列方式进行:(1)填写信息反馈表(2)约请来访者定时前来面谈;(3)访问别人。3.逐步结束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拉长两次会谈的时间;二是减少每次会谈的时间.第2单元心理评定法(学校心理辅导的评定技术)学校心理辅导中惯用的心理评定法重要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法等。一.观察法1.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来访者的言语、表情、动作、行为及日常生活等进行观察的办法。2.惯用的心理观察办法重要有:(1)实况详录法(2)时间取样法(3)事件取样法(4)轶事统计法(5)频率计数图示法(6)清单法二.谈话法1.谈话法是辅导员根据心理评定的目的和任务,通过与来访者面对面的交谈方式,直接受集评定资料的办法。2。谈话法的优缺点:优点:(1)灵活性大;(2)回答率高;(3)能有效地控制调查环境;(4)有助于进一步探讨问题;(5)所得资料真实;(6)可解除来访者的顾虑;(7)不受来访者的局面文字能力限制,适合于广泛的对象,涉及低年纪小朋友和没有文化的人;(8)是调查办法中最亲切、最进一步的方式.缺点:(1)所需的时间长,耗费个人精力多;(2)对谈话成果难以做出定量分析;(3)对谈话者的资格、态度、教学、谈话技巧规定较高;(4)易使来访者产生“警戒心理"或不愉快情绪;(5)不合用于对那些口语体现能力差的人使用.三.问卷法1。问卷法是通过书面的形式,以设计的项目或问题为中介收集评定资料和数据的一种办法。2。问卷法的环节:(1)根据目的和需要选择问卷类型。问卷普通可分为开放昔、封闭型和图画型三种。(2)问卷的编制:一种完整的问卷普通是由题目、指导语、问题、编码、结束语、实施状况统计等几个互相联系的部分构成;(3)问卷的评价:对问卷的评价重要涉及对问卷的评价和效度的评价。(4)问卷的实施与解决:重要涉及评定对象的选择和问卷的收集两个方面。3.问卷法有其优点和缺点。一.测验法1。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或手段。是通过测量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分析的科学手段。2。心理测验的特点:(1)含有间接性;(2)含有典型性;(3)含有系统性;(4)含有科学性.3.心理测验在心理评定中含有独特的价值。具体体现为4点:(1)得用心理测验能够客观地收集到心理评定中所需的资料;(2)运用心理测验有助于对来访者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3)运用心理测验能够提高心理评定的精确性与科学性;(4)运用心理测验能够提高心理评定的工作效率。4。心理测验的分类:(1)能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学绩测验。按功效可分为普通能力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2)按测验对象的数量,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两种形式。(3)按测验的材料,可分为文字式测验和非文字测验。(4)按测验的应用,可分为教育测验、职业测验和临床测验。5。惯用心理测验的内容能够分为智能测验、人格测验、情绪测验、学习测验、行为测验、心理健康测验。6.使用心理测验的普通原则:(1)对的认识心理测验;(2)保护测验内容,避免滥用测验;(3)做一名合格的测验者,维护心理测验的名誉;(4)根据测验的目的与对象特点,选用适宜的心理测验;(5)应谨慎地解释与使用心理测验成果.7.心理测验即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有关使用心理测验的普通技术有:(1)做好测验的组织与准备;(2)建立与来访者间协调的关系;(3)原则化实施测验;(4)全方面、科学地分析心理测验成果。第6章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办法第1节精神分析法(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办法)精神分析法又称为心理分析法,普通以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有关歇斯底里的研究》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一.理论基础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分为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2.人格构造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3。性欲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性力为动力的。性心理的发展,依次通过五个阶段:(1)婴幼儿期性欲,涉及口腔期和肛门期;大概在1-2岁(2)小朋友期性欲,涉及恋母期和恋父期;年纪在3—6岁(3)潜伏期性欲,又称少年早期;年纪在6—12岁(4)青春期性欲,通过正常的性行为求得满足。4.精神分析学说的修正第一次修正是在本世纪初,阿德勒和荣格修正的重点在于幼儿性欲学说;第二次修正在三四十年代,以沙利文、霍妮、弗洛姆、艾里克森为代表,创立了新弗洛伊德主义。二.辅导办法1。基本原理:精神分析法重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因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架到意识范畴内,使来访者真正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2.辅导目的:一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协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或重建人格;二是协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3。辅导关系:强调辅导员隐藏的角色,以使来访者能将他们的情感投身到辅导员向上。4。辅导过程:普通分为准备期、预备治疗期和治疗一至三期.5.具体办法:普通采用自由联想、移情、阻抗、阐释等典型的办法和方略。其中释梦是精神分析的一种重要办法,“梦的工作”涉及下列六种规律:(1)象征化:用一种中性事物来象征、替代一种所忌讳的事物,以减少或引发梦中自我的痛苦或创伤。(2)移置:在梦中将对某个对象的情感转移和投身于另一种对象方面去。(3)凝缩:在梦中将内心所爱或恨的几个对象凝缩成一种形象体现出来。(4)投射:在梦中将自己某些不好的愿望或意念投射于别人,以减轻对自我的谴责.(5)变形: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意念用其它甚至相反的形式体现出来。(6)二次加工三.奉献与局限心理分析理论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辅导模式,它强调潜意识对行为的重要作用,重视婴幼儿期心身发展的意义,所创立的某些办法和技术都有主动的奉献。为其后许多新的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参考。但由于这种办法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者施行,需对来访者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限制了它的推广;本身潜意识的作用,过分强调婴幼儿期的发展,特别是过分强调婴幼儿期的性经验,都使这一理论受到局限。第2节行为转变法(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办法)70年代以来,行为转变法开始被誉为心理治疗领域的第二势力,并超出心理分析法占据主导地位.一.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是由华生在美国首先提出的。斯金纳是当代用学习与行为理论来解释行为异常方面奉献最大的心理学家。他们认为心理异常只但是是一种特殊学习的获得性行为,只有根据一种人的外显行为才干拟定此人是正常还是异常。二.辅导办法1.基本原理:行为转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学习理论。异常行为习惯同正常行为同样,都是学习的成果;既然人的行为习惯能够通过学习获得,同样也能够通过学习而变化或消除。2.辅导目的:重要目的是消除不良行为,并代之以更有效能的行为。3。辅导关系:不重视辅导员与来访者之间的个人关系,但认为良好的辅导关系有助于辅导计划的执行,辅导员担任主动与指导的角色。4.辅导过程:能够分为6个环节.5。具体办法:惯用的辅导办法有放松法、系统脱敏法、厌恶法、暴露法、代币法、示范法、行为契约法、生物反馈法等.三.奉献与局限行为转变法是应用范畴最广的心理辅导办法之一,把辅导重点放在外显的特殊行为上,有明确的辅导目的和成果,办法源自于实证性研究,较客观、科学;效果立竿见影;操作性强。因此深受辅导员的欢迎。但它不合用于水准较高,渴望高度成长的来访者;只治标不治本,难以变化行为深层问题,使来访者成为被操纵、控制的对象;辅导员只顾及来访者的细枝末节问题,不重视人的全方面发展.第3节个人中心法(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办法)重要代表人物为卡尔.罗杰斯,他于1951年后发表了《来访者中心治疗》一书,形成了个人中心法,被视为继心理分析法、行为转变法之后的心理辅导理论的“第三种势力"。一.理论基础人本主义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人的独立自主的人格,强调人体所含有的现实潜在能力;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至高无上的动机,强调辅导员和来访者的平等协调、情感沟通和心理交融的关系;强调充足调动来访者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二.辅导办法1.基本原理:个人中心法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辅导的中心应是最大程度地发掘来访者本身的潜能和主动能力作用,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心理问题。2.辅导目的:基本目的是为来访者提供一种安全与信任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来访者通史运用辅导关系进行自我探索,能以更开放、更自信与更主动的愿望进行辅导。3。辅导关系:非常重视辅导关系,认为辅导员本身的特质(涉及真诚、温暖、主动尊重、共情等)决定了辅导的关系,应使来访者能把他们在辅导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转换应用到辅导之外的人际关系上。4。辅导过程:罗杰斯把辅导的过程分为有机联系着的12个环节。5。具体办法:个人中心法更多提供的是一种辅导的理论而非办法。因强调辅导态度的重要性,认为融洽的辅导关系是辅导获得进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时提出了建立适宜的辅导氛围的三种最重要的态度:真诚、无条件的主动尊重和移情的理解。6。奉献与局限:个人中心法强调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人采用主动乐观的见解,重视个人的内存价值和主观体验,强调辅导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以辅导员的态度为中心,这些观点都强烈冲击着心理辅导的理论和办法,有一定的主动价值.但个人中心法不适于解决危机中需予以某些指导性方略的来访者,不合用于无法通过口语体现的来访者,并且过分无视历史因素,不在乎辅导员价值观的影响。第4节认知重建法(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办法)一。理论基础认知理论的出发在于确认思想和信念是情绪状态和行为体现的因素.认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贝克等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艾利斯认为,人生来便含有用理性信念对搞非理性信念的潜能。高度重视来访者的不良认知和思维方式,并且把自我失败行为当作是来访者不良认知的成果。二.辅导办法1。基本原理:认知重建法的重要着眼点是来访者的认知问题,企图通过变化来访者对自己、对别人或对事物的见解与态度变化所呈现出的心理问题。2。辅导目的:重要目的是协助来访者找出他头脑中不现实的、不合理的错误、扭曲的观点,并协助他建立较为现实的认识问题的思维办法,减少扭曲的认知所造成的情绪及行为的不良后果.3。辅导关系:辅导员的中心任务是教给来访者某些自我理解与变化的办法.辅导员更多扮演的是一位教师与指导者的角色,而来访者则处在学生或学习者的地位上.4.辅导过程:辅导的基本过程有4个阶段。5。具体办法:运用较多的有三栏目技术、自我指导训练、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合理情绪自助量表等。第7章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目的与办法第1节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目的(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目的与办法)一.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总目的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和训练,调节中小学生的心理机能,开发其心理潜能,让学生懂得自我心理保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含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其人格健全发展和心理素质全方面,,以适应将来社会发展规定。二.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具体目的涉及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方面、认知方面、情绪情感方面、意志方面、个性方面、学习方面、交往方面等方面的目的。第2节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办法(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目的与办法)一.角色扮演法1。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办法.2.运用角色扮演法的原则:要遵照4个方面的具体原则。3.惯用角色扮演法及合用对象:(1)相声表演合用于中、高年级学生,教育活动内容能够是全部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心理训练.(2)哑剧表演适合于中小学各年级学生,教育内容重要合用于情感教育和交往指导。(3)角色交换适合于中小学各年级学生教育内容重要合用于自我意识训练、情感教育、个性塑造和交往指导。(4)小品表演适合于中、高年级学生,教育内容重要合用于自我意识、情感、个性、交往等方面训练。二.价值观辨析法1.价值观辨析就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办法运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别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进而按照自己较符合社会规定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行。2。运用价值观辨析要遵照3个具体原则:教师首先必须诱发学生的态度和价值陈说;教师必须无批评地和无批判地接受学生的思想、情感、信念和观点;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协助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3。惯用价值观辨析法及合用对象(1)小组讨论法较适合于中、高年级学生。教育内容适合于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态度、个性、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的教育。(2)两难问题法适合于不同年级学生。教育内容合用于中小学生个性塑和品德形成等。(3)脑力激荡法适合于各年级学生,教育内容方面多合用于学生智力训练。三.楷模引导法1。教师运用中小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通过楷模行为的观察,使本身受到强化,模仿楷模的言行,从而实现受教育的目的。楷模能够是真实的也能够是符号性的.2.使用楷模引导法须遵照5个具体原则3。惯用的楷模引导法及合用对象:(1)参观、访问适合中小学各年级.教育内容适合个性塑造、美感形成,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2)媒体教学适合中小学各年级。教学内容可涵盖多个方面。4。楷模引导法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四.行为强化法1.行为强化法是指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办法。强化是任何有助于机体反映概率增加的事件。正强化: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映概率增加的事件。负强化: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映概率增加的事件。处罚: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而在此行为发生后所跟随的不愉快事件。2.运用行为强化法应遵照4个具体原则3。几个惯用的强化办法及合用对象:(1)奖励是一种正强化。能够分为社会性奖励、物质性奖励和活动性奖励。运用该办法时要注意:奖励的行为应是具体的;奖励的选择遵照多次奖励仍不满足为原则;激励学生自我奖励.(2)处罚运用处罚时要注意:避免不合适的处罚,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处罚应有很强的针对性,重罚其事,轻责其人;处罚随着说理教育,以提高处罚效果;力戒处罚后又立刻予以奖励.(3)强化不相容反映:把不强化那个不合社会规定的反映同强化另一种与顺应不良行为显然对抗的合乎社会规定的反映相结合,借以消除顺应不良反映的办法。4.行为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典型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第8章中小学生的认知卫生与辅导第1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卫生问题(中小学生的认知卫生与辅导)一.发展性认知卫生问题1.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2)观察缺少精确性;(3)观察缺少次序性;(4)观察缺少深刻性。记忆力的发展特点:(1)故意记忆逐步增强;(2)意义记忆快速发展;注意力的发展特点:(1)故意注意逐步发展,无间注意仍起作用;(2)注意的范畴仍然有限;(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4)注意的分派和转移能力较弱.想象力的发展特点:(1)故意想象增强;(2)想象更富于现实性;(3)想象的发明性成分日益增多思维发展的特点:(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2。初中生认知发展特点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观察的自觉性增强;(2)观察的持久性增强;(3)观察的精确性日益提高。记忆力发展的特点:(1)记忆的故意性进一步加强;(2)意义记忆开始占据主导地位;(3)抽象记忆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注意力发展的特点:(1)故意注意进一步发展;(2)注意的稳定性不停增加;想象力发展的特点:(1)故意想象逐步占重要地位;(2)想象日趋现实化;(3)发明想象日益发展.思维发展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开始主导地位;(2)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日益提高。二.适应性认知卫生问题中小学生的适应性认知问题具体体现为:1.过分概括化;2。绝对化规定;第2节中小学生认知卫生问题辅导(中小学生的认知卫生与辅导)一.发展性认知卫生问题辅导1.记忆力训练(1)保持信心;(2)集中注意力;(3)理解后记忆;(4)探寻规律;(5)运用联想;(6)多个感官参加;(7)不停复习;(8)掌握记忆办法:第一形象记忆法;第二歌诀记忆法;第三联想记忆法;第四情感记忆法。2。注意力训练(1)明确学习目的;(2)学会主动暗示;(3)建立学习爱好;(4)外化心理负担;(5)确保身体健康:消除疲劳的办法有默语、自言自语、横卧、与别人谈天或站起来走动等。其中横卧效果最佳。(6)避免单调;(7)选择适宜的学习环境;(8)合理运用“替代法”:替代法是指在解决重要而复杂的学习内容时,先用已经熟悉和做惯了办法或为消除杂念,待精神逐步集中后,再回过头来做应当完毕的学习任务。(9)合适运用“渐进注意法”:从5分钟入手,训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3.思维训练(1)变化听课方式;(2)作业中要有思考的内容;(3)要有丰富的知识;(4)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二.适应性认知卫生问题辅导1.过分概括(1)症状:认为“人应当得到自己生活中每一位对自己重要的人的爱慕和赞许.”(2)辅导要点:这是一种无法达成的目的.每个人其存在的价值,别人的评价也必然存在褒贬的不同,更何况我们无法规定别人没有误会和偏见,大可不必由于别人的非议而难过失意。人应当关注别人的评价,但这种关注是为了从中吸取对自己的发展有益的东西,因此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对我们都是有用的。人更需要关注自己“应当怎么去做",应当把精力和时间用在考虑怎么竭力做得更加好、用在主动实在的行动上.2.追求完美(1)症状体现:认为“一种人应当能力十足,在各方面都有成就。”(2)辅导要点: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规定。事实上没有人能在各方面都能力十足,成就卓著。一种人规定事事非成功不可,一定得赛过别人,是非理性的.“有所得,必有所失”,人不可能万事顺利,失败在所难免,人也不可能面面俱全,事事比人强。3。虚拟陈说(1)症状体现:认为“事情应当按自己喜欢和盼望的去发展,否则便是很糟糕,很可怕的."(2)辅导要点:客观事物的发有其规律性,它不以人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主观规定事物这样或那样发展,否则就闷闷不乐甚至暴跳如雷,这是不明智的.理性的做法是自觉地认识规律,按规律办事,当事情有可能改善时努力改善它,不能改善时则理智地去接受事实。4.过分担忧(1)症状体现:“危险或可怕的事情随时发生。”(2)辅导要点:人要防止“万一“,但不要把”万一“变成”一万“。它会使人变得谨小慎微、不敢作为、不思进取。理性的人总是现有充足的准备,涉及心理准备,又保持主动乐观的,既考虑多个不利状况,又不固步自封。5.无法控制(1)症状体现:认为“不愉快的情绪是由外界引发的,因此我无法控制这种情绪。“(2)辅导要点:事实上人的情绪大部分是由自己的知觉、想法和评价引发的,人应当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理智的人总是会对情绪负责,做自己情绪的主人。6.走极端(1)症状体现:认为“对有金鼓齐鸣的人应当予以严肃的处罚和制裁."(2辅导要点:每个人都难免出错误。对有错误的人不加分析,一味予以严肃的处罚是缺少理性的。人出错误有多个在,错误有大有小,有性质的不同,犯了错误也不等于不可救药.看待同窗、同志的错误,明智的想法是:“他犯了错误,我不能他,要协助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在人际交往中,看见错误,大可不必一心想着如何去惩办.即便是必要的处分、制裁也不是最后目的,而是协助人、教育人的手段.理性的人际交往态度是宽容待人、以诚待人。7。不敢面对(1)症状体现:认为“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比面对它们容易得多。"(2)辅导要点:逃避能够带来半晌的轻松,却不能获得长久的安宁,并且还会带来更多的困扰,造成更大的人。逃避只会人变得胆怯,并且永远得不到行动的经验和成功的机会。理性的人是现实和主动的,首先能够直接面对困难、挑战和责任。并且总是全力以赴地战胜困难、迎接挑战、承当责任。8。过分依赖(1)症状体现:认为“人应当依赖别人,并且依赖比自己强的人。“(2)辅导要点: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独立。只强调独立而回绝别人的协助并不可取,但过于依赖别人则更不应当。太依赖别人的成果是:自己不会解决问题,不敢做决定,没有自信心,缺少安全感。离开别人的协助就一筹莫展。明智之举应是争取外援但不依附外援;信赖别人但不依赖别人。9。无法变化(1)症状体现:认为“一种人往往被历史所决定,因此一切都是无法变化的"(2)辅导要点:过去的经历对现在固然有影响,但并不能主宰人的将来。过去的消极影响能够通过努力来变化。因此,理性的人往往更重视对现实的民,他们总是以主动的姿态去变化现实,他们不埋怨过去而是着眼将来,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发明明天。10。绝对化(1)症状体现:认为“任何问题都能够并且应当有对的、完美的答案。"(2)辅导要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完美或绝对的事.企求绝对和完美是不实际、不明智的。会使人无视甚至放弃那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从而丧失成功的机会。我们需要学会进行软性思考,而不仅仅使用一种把事物当作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硬性思考。理性的人面对问题时总是高潮寻找多个可能的答案,运用其中相对好的或尽量利多弊少的,而不幻想去追求完美。第9章中小学生情绪卫生与辅导第1节中小学生的情绪卫生问题(中小学生情绪卫生与辅导)一.发展性情绪卫生问题1。小学生情绪发展特点(1)情绪内容日益丰富;(2)情绪体验日益深刻;(3)情绪日益稳定、可控性增强;(4)高级情感逐步发展。涉及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发展。2.初中生的情绪发展特点(1)情绪活动的丰富性;(2)情绪体验的冲动性;(3)情绪活动的心境化;(4)情绪变化的两极性:第一,复杂和简朴共存;第二,强与弱共存;第三,波动和稳定共存;第四,微妙的隐蔽性.二.适应性情绪卫生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节奏的回想,由于长久激烈的学习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来自家庭的多个压力等,往往造成某些中小学生的情绪处在不良状态下,体现为紧张、焦虑、愤怒、抑郁、消极等适应性情绪卫生问题.刘晓明1997年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认为,小学生在情绪方面存在问题的大致占10%,在情绪方面存在问题的中学生大致也占10%。第2节中小学生情绪卫生问题辅导(中小学生情绪卫生与辅导)一.发展性情绪卫生问题辅导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核心在于掌握情绪自我调节的办法,首先,努力培养起主动的情绪状态;另首先,则尽是把消极的情绪状态引导和调节到主动的方面来。1。做情绪健康的人情绪健康的人需含有15个共同的行为特点2.学会自我赞美3.自主训练法:自主训练法是德国柏林大学专家舒尔兹发现的一种办法.他的一条基本原理是“每个人都能够控制自己”。这种办法的环节大致有3步:(1)静坐在椅子上,把北部轻轻地靠在椅子背上,头摆正,稍稍前倾,两眼正视前方,两手在大腿上,两脚摆放在与肩同宽,全脚掌落地,脚心紧紧贴住地面。(2)两眼轻轻闭合,慢慢地深呼吸三次,静下心来,扣除杂念,把注意力放在两手和两腿边沿部分,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到手心。心里默念:“静下心来,静下心来,两手暖和起来了。"(3)逐步将意念导向脚心,重复上述动作,脚心处也会感到暖和。等两只手,两只脚都真的产生温暖感觉后,身体就会有一种飘然的感觉,此时头部也会感到很清爽。这种办法核心要做到持之以恒,使之更加纯熟。4.合理宣泄法:以不伤害自己和别人的健康、不破坏社会道德生活的方式,把心理上积存的郁闷统统打发出来。能够直接宣泄也能够间接宣泄.5.呼吸调节法:通过深呼吸,使波动的情绪及时稳定下来。6。表情调节法:通过变化外部表情而对应变化内部的情绪。二.适应性情绪卫生问题辅导1.沮丧(1)体现:灰心丧气、长吁短叹、慨叹命运的不公和时运的不济;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爱好,整天无精打采,封闭自己,自信心下降,疏于与外界沟通,孤寂、消极,不能对的面对现实。(2)辅导要点:①加强锻炼;②忙而不乱的生活锻炼固然非常重要,其实许多活动都能防止沮丧;③增进社交技能;④思想乐观;⑤突出自己的优势;⑥不背失败包袱;⑦增加愉快想象;⑧语言暗示诱导;⑨乐于助人;⑩扑进大自然.3。消沉(1)体现:情绪明显低落,对什么都不感爱好,心情烦躁,消极、忧郁,有时还伴有生理上的反映。(2)辅导要点:①寻找生活的目的;②增加与外界的交往;③忘记过去的挫折;④学会看事物的主动面;⑤多增加愉快的生活经验。4。急躁辅导要点:(1)加强计划性;(2)事前做到自我暗示;(3)加强素质训练;(4)急躁时切记做到始终如一。5。冷漠辅导要点:(1)多交流;(2)接触大自然;(3)观赏艺术;(4)原感疗法:这是让人们接触到冷漠的点所造成的情感体验,通过或惊恐、痛苦,使压抑的情绪得到解放,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某种程度的治疗的一种办法。(5)幽隔疗法:在尽量减少外界刺激的状况下,让心理活动轻松而不约束地自由进行。隔绝与外界的一切接触,使一个冷漠的人把压抑在内心的矛盾释放出来,并进一步地认识自我和理解别人,激发交际需求,从而消除冷漠.6.愤怒辅导要点:(1)情境转移法(2)理智控制法(3)评价推迟法(4)目的升华法7。嫉妒辅导要点:(1)要善于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2)要走出自我狭隘的小圈子,做个聪颖人;(3)要建立起自我丰富的内涵。8.厌倦(1)体现:对整个世界感到不满或厌烦,想自杀,什么事都不想做;不理解生活是什么,对生活的意义感到困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失去自我同一感,莫名地焦虑、矛盾和情绪消沉。(2)辅导要点:①协助其认识到厌倦是许多处在青春期的朋友们都会不同程度产生的情绪,这是人心剪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经阶段;②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情绪发泄方式;③学会精确地体现自己的感受,有效地谋求协助;④培养自己辩证思维的习惯,学会在任何情境中、任何心境下努力寻找有利因素。9.哀愁10.抑郁(1)体现:少言寡语、孤单沉默、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忧心忡忡,对一切事物都缺少爱好和参加的动力,对将来感到迷惘,失去信心,遇事总往害处想,认为自己是不幸的人和不受欢迎的人。(2)辅导要点:①主动谋求别人协助;②学会达观;③淡泊名利;④助人为乐;⑤建立心理防御机制;⑥体育疗法;⑦仪表保持整洁、增强自信心。11。情绪不稳定(1)体现: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常受不良情绪所左右,大喜大怒、大悲、急躁;做事不分青红皂白、不顾及后果;自卑、孤单、灰心;学习、工作效率下降。(2)辅导要点:①将不良情绪的能量发泄出去;②理智地消解不良情绪;③将不良情绪遗忘或转移掉;④采用自我激励法、语言暗示法、请人引导法、环境调节法等具体办法。第10章中小学生个性卫生与辅导第1节中小学生的个性卫生问题(中小学生个性卫生与辅导)个性是一种人看待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中小学生的个性卫生问题重要涉及发展性问题和适应性卫生问题。一.发展性个性卫生问题(一)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具体体现为自我意识的水平不停提高,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逐步增强,自觉纪律和群体意识不停发展等.1.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意识发展的普通趋势是:第一,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自我意识发展处在上升时期,一年级到二年级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重要发展时期;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之间,自我意识发展呈平衡阶段,延续间无明显差别;第三,小学五年级至六年级间,自我意识戏处在第二个上升期,随着小朋友抽象思维的不停发展,自我意识更加深刻。(2)自我评价的发展具体体现为:A、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独立见解的自我评价,且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不停增高;B、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C、在整个小学阶段,小朋友的自我评价处在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在世界发展的过程中;D、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步增强第2节中小学生个性卫生问题辅导(中小学生个性卫生与辅导)一.发展性个性卫生问题辅导发展性个性卫生问题辅导,核心在于让学生学会对的地看待自己、别人和环境。(一)对的看待自己1.接受自己;2.以发展为动力;3.不要完全以“我”为核心;4.不要自悲自怜;5.不要伤害自己.(二)对的看待别人1.喜欢别人;2.容忍别人的观点;3.重视别人;4.不要总想支配别人;5.不要依赖别人;6.借鉴别人的见解。(三)对的看待环境1.热爱生活;2.世界并不是黑白分明的;3.体验逆境与失败;4.适应环境;5.爱惜现在。二.适应性个性卫生问题辅导(一)迟延1.体现:迟延的个性问题有许多体现,总的来说是对事情怀有畏难情绪,消极办事,对事情总是一拖再拖,或敷衍了事,不求进取.2.辅导要点:(1)端正认识,悦纳自我;(2)克服自卑,树立自信;(3)弃旧图新,勇于发明;(4)磨炼意志,迎难而上;(5)与人为善,满怀热情;(6)热爱学习、工作;(7)变化环境,激发好奇;(8)自我监督,及时纠正.(二)固执1.体现:不听劝阻,认死理,爱钻牛角尖,不承认错误,易和别人陷入激烈的争辩中,总认为自己是对的。2.严重固执的因素:(1)放任的家庭教育;(2)受父母的影响;(3)过去经历;(4)过分自卑;(5)对抗。3.辅导要点:(1)认识固执的本质:固执的本质其实就是两个:一种是就认为自己对;另一种是怕没面子,失去自尊。(2)欢迎不同意见;(3)学会角色交换;(4)找自己信得过的老师、朋友,征求他们的意见(三)对抗1.体现:有对抗倾向的学生,往往对教师、同窗、朋友的批评、协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周边的人都在轻视自己、伤害自己、与自己作对,因此极为不满.他们轻则不听劝阻,重则报复、破坏。在家里则一切以自己为中心,方能平安无事。对抗的性格缺点如果不及时矫正,容易发展成人格障碍。2.对抗产生的因素:(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2)家长、教师不懂得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不理解他们的需要,不能对的地看待他们所犯的错误,解决方式简朴,容易使矛盾和冲突激化起来;(3)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特点,使他们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觉得自己的对抗行为是一种英雄行为;(4)自尊心过强;(5)不良认知.3.辅导要点(1)纠正不良认知;(2)自尊要恰到好处;(3)行为重塑.(四)怯懦1.体现:胆小怕事,遇事好退缩,容易屈从别人,甚至逆来顺受,无对抗精神;进取心差,意志单薄,胆怯困难,在困难面前惊恐失措;感情脆弱、经不住挫折与失败.2.辅导要点:(1)借助气势激励自己;(2)勇于行动;(3)勇于面对失败;(4)显示你的力量。(五)孤僻1.体现:不肯与别人接触,对周边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2.产生的因素:(1)家庭环境:父母的管教非打即骂,或是在不健全的家庭中长大,都会使儿女产生恐惧心理或有严重的心理自卑;(2)严重的心理创伤:如最亲近的人忽然逝世,不能及时得到舒缓或协助,也容易形成这种心理;(3)身染疾病,或身有残疾,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遭人讥笑、侮辱;(4)人际交往中受到挫折,因而心灰意冷,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的个性。3.辅导要点:(1)主动与人交往;(2)深交几个朋友;(3)多参加活动;(4)主动关心别人。(六)依赖1.体现:依赖能够是物质上的,也能够是精神上的,长久不正常的依赖关系会使用权依赖者心剪发育停滞甚至倒退,生活自理能力差,缺少自信,不能承当成人角色。2.辅导要点:(1)寻找造成自己依赖的因素;(2)独立自主解决困难;(3)制订计划循序渐进,培养自理能力。(七)自负1.体现:自视过高,认为别人都比不上自己,总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当别人获得成绩时极力打击、排斥别人;只考虑自己,不关心别人,总想让别人都围着自己转.2.产生的因素:(1)不当的家庭教育;(2)生活中的一帆风顺(3)片面的自我认识;(4)自居作用即把家庭、父母的优越当作自己的一部分。3.辅导要点:(1)勇于承认自己自负;(2)挖掘自负产生的本源;(3)采用具体方法。(八)自卑1.体现: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别人,做什么事都缺少信心,一旦学习成绩不好或下降,则到处贬低自己,孤立自己,不肯与人交往;情绪低落、忧郁,还伴有焦虑、失眠等。2.辅导要点:(1)必须明确意识到自己在什么地方自卑,然后找出原由;(2)重新认识自卑,认清自卑也有主动的增进作用;(3)自卑赔偿法;(4)升华法;(5)观赏自我形象;(6)调节抱负的自我;(7)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8)培养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不怕失败;(9)自我激励,自我暗示。(九)压抑1.体现:人受到挫折后,不是将变化的思想、情感释放出来,转移出去,而是将它压抑在心里.压抑含有内指性、消沉性、潜意识性。2.辅导要点:(1)对的看待自己;(2)不要怨天尤人;(3)圣贤名人的启示;(4)同充满精力和愤怒的人在一起;(5)主动做些富有建设性的工作;(6)竭力实现自己的愿望;(7)尽量过有规律的生活。(十)狭隘1.体现:受到一点委屈或碰到一点很小的失意便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有狭隘性格的人感情脆弱,意志单薄,办事刻板,有时发展到吝啬、自我封闭的程度。2.辅导要点:(1)充实知识;(2)主动矫枉;(3)待人以宽。(十一)偏执1.体现: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嫉妒;同时很自卑,总是过多或过高地规定别人,但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总认为别人存心不良。2.辅导要点:(1)认知提高法;(2)交友训练法;(3)消除不良认知;(4)敌意纠正训练法。(十二)猜疑1.体现:极度的神通过敏,遇事好疑神疑鬼;似乎总感到自己一定是别人注意的中心人物,相信别人总是在议论自己,别人仿佛在做不利于自己的事;有的部认为自己得了什么病。2.辅导要点:(1)向朋友求助;(2)保持头脑冷静;(3)注意调查研究;(4)及时开诚布公;(5)坚持待人以宽。(十三)偏执型人格障碍1.体现:重要特点是思想、行为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隘;自我评价过高,不接受批评;情感不稳,易冲动和狡辩,富有挑战和攻击行为。2.辅导要点:(1)敌意纠正训练法;(2)认知改造法。(十四)癔症型人格障碍1.体现:癔症型人格又称歇斯底里人格或戏剧型人格;他们总想博得别人的注意、赞许,喜欢自我炫耀,言语表情动作过分夸张、做作,为了引人注意,不惜损害身体和不顾个人尊严;反过来,当他们占了注意中心时,便会伤痛难过,立刻萎靡不振.2.辅导要点:(1)自我调节法;(2)暗示法;(3)升华法.(十五)攻击型人格障碍1.体现:又称暴发型人格;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和冲动,办事处世鲁莽,缺少自制和自控能力,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2.辅导要点:(1)注意转移法;(2)赔偿升华法。第11章中小学生学习卫生与辅导第1节中小学生的学习卫生问题(中小学生学习卫生与辅导)(一)发展性学习卫生问题学习成功的核心,在于掌握学习方略,学会方略性地学习。涉及获取知识的技能和调控心理状态的技能,过程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评价五大环节,对应地规定学生掌握记忆技能、理解技能、提取和应用知识的技能;还要掌握增强自信心的技能、调节学习情绪和避免学习疲劳的技能.(二)适应性学习卫生问题1.学习爱好:现在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对学习完全不感爱好,存在着厌学的不良情绪。2.学习习惯:存在着学习负担过重、考试问题的困扰、注意力不稳定等问题.尚有如意志力单薄、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等问题.第2节中小学生学习卫生问题辅导(中小学生学习卫生与辅导)一.发展性学习卫生问题辅导(一)优化学习过程1.预习(1)选择好预习的时间;(2)快速浏览一遍即将学习的新教材;(3)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第二遍;(4)边预习边做好预习笔记;(5)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预习方略。2.听课:听课是学生是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环节。(1)课前准备要充足;(2)要抓住听课的重点;(3)要以理解为主,眼耳手脑齐动员;(4)要勇于主动地讲话和提问;(5)要适应教师的教学特点;(6)要学会记课堂笔记.3.复习:复习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的温习、巩固、系统和延伸,它是一种系统提高的过程。惯用的复习办法有:(1)尝试回想法;(2)要点法;(3)比较法;(4)概括法.4.作业:做好作业的科学办法涉及:(1)先复习后做作业;(2)认真审题;(3)独立做题;(4)检查修改。5.评价:学习评价含有反馈的功效,发放回来的作业和试卷、习题均是我们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的信息来源。(1)学会使用“错题本”(2)标记作业。(二)调控心理状态1.增强学习信心(1)对的看待考试成绩(2)善于发掘自己的优点;(3)给自己以主动的暗示;2.调节学习情绪:自我暗示是调节情绪的一种有效手段。3.防止学习疲劳(1)形象练习法;(2)精神松弛法;4.调节应试心理:(1)预想考试过程;(2)自信训练二.适应性学习卫生问题辅导(一)考试怯场1.体现:临考情绪紧张、面红耳赤,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心神不定,紧锁眉头。试卷一发下来,双手颤动,脑中一片空白,出现感知觉障碍,思维混乱,不能正常分析、归纳、推理。2.辅导要点:(1)考前做好准备,加强各科技能的训练和基础知识学习,适应考题变化的形式;(2)培养自信心,充足预计自己的才干与知识;(3)讲究考试办法,由易到难。(4)适应紧张,克服情绪大起大落。(5)考前做些放松训练。(二)注意力分散1.体现:越是想学习的时候,越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头脑被某些莫名其妙的怪念头占据着,无法摆脱。这种状况长久出现,影响学习效率和成绩。2.辅导要点:(1)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2)学会自我减压;(3)做些放松训练;(4)使用合适的办法。(三)学习疲劳1.体现:感到精神疲乏,心里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减少,进度减慢甚至停滞。2.辅导要点:(1)防止疲劳;(2)学会精神愉快地学习;(3)用身体的运动缓和大脑的疲劳;(四)意志单薄1.体现:不能准时完毕当天的任务,在学习中碰到困难时或者垂头丧气、或者一蹶不振,不能刻苦努力,经常立志,经常下决心,但是碰到情绪不好时,或是碰到挫折时,戏是什么也不肯学.2.辅导要点:(1)制订目的和计划;(2)从小事做起;(3)坚持体育锻炼;(4)时刻提示自己“千万别松懈”、“咬咬牙,坚持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等。(五)马虎1.体现:原来不该错的题却答错了,原来不该看的题目却看错了,原来龙去脉该丢题却少答了一道题,原来不该交错作业却交错了。粗心大意,马虎成了习惯。2.辅导要点:(1)理解自己马虎的因素,找出症结所在;(2)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当做完作业或答完卷子的时候,要在心里重复提示自己.(3)当自己每犯一次马虎错误,就给自己一次处罚,或用纸记下马虎的因素;(4)在日常生活中,从不事做起,认真看待每一件事,每一天,力求把每一件事做好。(六)学习办法不当1.体现:有的同窗很刻苦、很勤奋,但成绩却不好;读死书,背死书,花了诸多时间学习,但考试成绩却不抱负;大搞题海战术,却不去分析、综合,成果身心疲劳,思维停止。2.辅导要点:(1)根据个性特点选择学习办法;(2)根据思维的状态选择学习办法;(3)根据记忆特点选择学习办法;(4)根据不同窗科选择学习办法;(5)根据学习目的来选择学习办法;(6)根据学期的阶段性来选择学习办法;(7)根据教师的授课特点来选择学习办法.第12章中小学生交往卫生与辅导第1节中小学生交往卫生问题(中小学生交往卫生与辅导)中小学生交往卫生问题涉及发展性交往卫生问题和适应性交往问题。一.发展性交往卫生问题(一)小学生的交往发展特点小学生的交往特点重要体现在从对师长的依赖向自主发展,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体现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在小学阶段,含有平等关系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小朋友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学校,小朋友交往的重要对象是教师和同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教师充满崇拜和敬畏,对教师绝对服从;到小学三年级,学生已不再无条件服从、信任教师,学会根据自己的原则来评判教师.小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中的情感成分占较大的比重。同伴交往是小朋友形成个性、形成价值与态度的重要形式,小学小朋友同伴交往的一种重要特点是开始建立友情关系,9—11岁的小朋友强调互相同情和协助是朋友的重要特性,同伴友情呈现趋上性的特点。(二)初中生交往的特点中学生的交往同样体现在同伴、老师、亲子三方面。中学阶段的友情体现出了本身的明显特点:1.稳定性:中学阶段的友情含有一定的方向性、目的性。2.亲密性3.矛盾性。对父母,中学生已不再是单纯的依恋,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的交往方式;对于教师他们有了更多的规定,但愿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二.适应性交往卫生问题从对中小学教师及学生的调查中(刘晓明,1997年)能够看出,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比较明显,特别是在自我中心、不恪守集体规则上的问题比较突出;中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也比较明显,特别是在自我中心,不恪守集体规则上的问题比较严重。第2节中小学生交往卫生问题辅导(中小学生交往卫生与辅导)一.发展性交往卫生问题辅导认知、情感和行为是人际关系三个互相联系、互相增进的有机体.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情感则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调节因素,行为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一)认识交往的功效1.信息交流功效;2.提高学习、工作效率;3.增进人的身心健康;4.增进良好个性的形成;5.人际交往是获得知识的手段;6.人际交往对群体有协调能力。(二)把握交往原则1.平等的原则2.尊重的原则3.真诚的原则4.互利互助的原则5.信用原则6.宽容原则。(三)学会保持友情1.珍视友情2.运用对的的交往方式;3.形成主动的个性品质;其中,影响人际关系的最主动个性品质内容有: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性、可信、智慧、可信赖、有思想、体贴、热情、善良、和谐、愉快、不自私、幽默、自责、开朗、信任。4.变化不良的交往行为二.适应性交往卫生问题辅导(一)异性交往紧张1.体现: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少男少女在生理和心理上体现出了极大的变化,开始体现出对异性的倾慕与向往;但有某些学生在和异性同窗讲话时,总是感受到不好意思,心慌,有时会紧张得连话都说错。严重者不敢与异性目光接触,更不敢与异性交谈,即使与异性交谈,也见面红耳赤,言语不清。2.辅导要点:(1)端正认识.这种在同龄异性面前所体现出的羞涩和不安,是每个人在心剪发展上所必经的一种阶段—性疏远期.(2)端正态度。要把异性间的接触当作是生活中的政党接触,是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是增进友情和团结的需要,也是探求人生真谛、实现社会化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3)讲究方式:要从心理上把异性同窗当做自己的兄弟或亲人来看待.在与对方商议事情、讨论问题时,要力求做到自然亲切、诚恳大方。(4)自我暗示。(5)系统脱敏法。这是治疗异性交往紧张最典型的办法.(6)完毕行为作业.实地适应训练,只要作业及格,就能协助克服与异性交往时的紧张心理。(二)师生交往困难1.体现:不容易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不主动接触老师,对老师的话不予理睬,产生失望心理,对抗情绪,感情淡漠。2。师生交往困难的辅导要点:(1)要真正理解信任老师(2)培养尊师的诚挚感情(3)调节自己的心理构造(三)亲子交往困难的辅导要点:1.理解亲子交往困难形成的因素2.承认代沟的存在,而不要回避,及时进行沟通3.意见融合4。在互相沟通的时候,每一方都应多从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去构想(四)孤单的辅导要点:1.走出自我的小天地,超出封闭的世界2。客观地看待自己,对的地认识自己3。要学会予以爱和接受爱4.为别人做点什么5.享有自然(五)羞怯的辅导要点:1.理解羞怯的因素2.提高社交的技巧(六)自我中心的辅导要点:1.理解自我中心产生的因素2.要认识到“自我中心"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特性3.在社会上要做个对别人负责的人(七)自私的辅导要点:1.理解产生自私的因素2.交友法3.认知改良法4.行为疗法(八)从众1。体现:从众心理简朴地说就是做事之前先想到别人会如何想、如何做,然后再按照大多数人的做法去做。2。从众的辅导要点:(1)思想上做好准备(2)变化认识(3)养成独立思考、有主见的品质(4)勇于尝试(九)害羞1。体现:害羞是一种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不安、面红耳赤,从而造成个体不能清晰有效地体现自己的思想,从而妨碍了人际间的正常交往的现象。2。害羞的辅导要点:(1)建立自信(2)摆脱过分的自我关注(3)重视培养社交能力第13章中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卫生与辅导第1节中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卫生问题(中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卫生与辅导)中小学生的青春期心理卫生问题重要涉及发展性卫生问题和适应性卫生问题。一.青春期发展性心理卫生问题(一)青春期的身体发育特点归纳起来重要体现为身体外形的变化、内脏机能的健全和性生剪发育的成熟。(二)青春期的心剪发展特点1.从认识能力的发展看,感觉的精确性有了较大的提高2.从情感的发展看,青春期最大的变化是从小朋友期依恋父母的感情转向去仿造朋友的感情,因而出现了父母与儿女情感淡漠甚至儿女体现脱离家庭的倾向。3.从社会性的发展看,青春期正是从家庭转入社会的历程.4.从性心理的变化看,青春期心理的变化是以性意识的变化为代表的。5.对性知识的好奇.二.青春期适应性心理卫生问题性成熟带来的性紧张和性压力也是中学生烦躁不安情绪产生和持续的一种重要因素.第2节青春期心理卫生问题辅导(中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卫生与辅导)一.青春期发展性心理卫生问题辅导(一)认识青春期的身体发育青春期的身体发育涉及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和性发育等几个方面.(二)认识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中学生的心剪发展含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的特点。(三)认识青春期两性心理差别男孩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速度上要比女孩慢。普通来说,姑娘看待小伙子看待姑娘更从容些。在交往中小伙子喜欢选择同龄姑娘,而大多数姑娘则喜欢选择比自己年长的男性.男孩的爱好和爱好往往是比较遥远的事物现象,而女孩从幼年起其注意中心就集中在人和日常生活上面.男孩和女孩在看待同窗和老师的态度方面没有根本差别.二.青春期适应性心理卫生问题辅导(一)性冲动体现为每当看见自己喜欢的异性时,则体现呼吸加紧,心跳,并有想亲近的念头,并想象与异性互相拥抱,亲昵.辅导要点:1.创设两性交往的环境,进行正常交往2.转移注意力3.当一有性冲动时,能够用橡皮盘套在手腕上,使劲拉,直到疼痛为止4.大方的与异性交往,多看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树立远大抱负,把学习放在首位,努力进取。(二)同性恋体现:同性恋有强烈的性欲或性爱感情,对异性不感爱好。看见自己喜欢的同性,则会产生恋爱的感觉,并且出现性结合的欲望。辅导要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