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迫在眉睫“衡水杯”一等奖_第1页
改革迫在眉睫“衡水杯”一等奖_第2页
改革迫在眉睫“衡水杯”一等奖_第3页
改革迫在眉睫“衡水杯”一等奖_第4页
改革迫在眉睫“衡水杯”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线索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国家分裂民族融合一.改革的重要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跋部→魏晋之际游牧于山西、内蒙→东晋时建立代国,不久为前秦所灭公元338年,拓跋部首领什翼犍建立代政权,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逐渐强大起来。公元376年,前秦王苻坚攻代,什翼犍战死,代灭。→淝水之战后再度崛起并不断发展2.北魏的发展:A背景: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B表现:386年,拓跋珪(什翼犍之孙)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次年称帝,是为道武帝C影响:使北魏历史发展进入新时期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409年),北魏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一说为什翼犍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秦灭代国,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10年后即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前秦灭亡、北方混乱的机会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自己最后在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拓跋焘)拓跋珪死后,其子拓跋嗣(北魏明元帝)、孙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承其前业,擢用汉族大地主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渤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数百人担任官职,形成了拓跋贵族与汉人世家豪族的联合封建政权,国势大盛。拓跋嗣死后,16岁的拓跋焘(太武帝)即位,即位之初就以少胜多,顶住了当时北方大漠政权——柔然的疯狂入侵。拓跋焘开始主动反击柔然,先后13次出兵柔然,以429年战果最为辉煌征服了漠北一带,柔然臣服,为日后统一北方又迈出重要一步。公元427年,又用3万骑兵攻破了坚不可摧的统万城,从此北魏统一北方的形势已经不可逆转。公元431年灭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浑,又于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使北方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复归于统一,南北朝对峙局面正式形成。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拓跋焘)拓跋珪死后,其子拓跋嗣(北魏明元帝)、孙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承其前业,擢用汉族大地主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渤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数百人担任官职,形成了拓跋贵族与汉人世家豪族的联合封建政权,国势大盛。拓跋嗣死后,16岁的拓跋焘(太武帝)即位,即位之初就以少胜多,顶住了当时北方大漠政权——柔然的疯狂入侵。拓跋焘开始主动反击柔然,先后13次出兵柔然,以429年战果最为辉煌征服了漠北一带,柔然臣服,为日后统一北方又迈出重要一步。公元427年,又用3万骑兵攻破了坚不可摧的统万城,从此北魏统一北方的形势已经不可逆转。公元431年灭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浑,又于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使北方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复归于统一,南北朝对峙局面正式形成。意义:①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②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稳定是发展的前提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二.改革的有利条件---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1.改革的依据: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2.改革人物和措施:拓跋珪改革经济上:①实行编户,定居生产:对拓跋鲜卑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部族制度进行改革,使各个民族都成为北魏的编民,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②计口授田,劝课农桑:在继续注重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务农息民”、“劝课农桑”、“计口授田”,在黄河以北、五原、云中、代郡等地(今内蒙古中西部和山西省部分地区)大兴农业,开立屯田,而且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稳固了北魏的经济基础,加速了拓跋鲜卑封建化的进程。政治上:仿汉官制;重用儒生(如崔浩);思想文化上:兴办太学,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太武帝拓跋焘的统治政策:①重用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拓跋焘积极吸取汉族传统的统治经验和政治制度。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着力整顿吏治,多次下诏令严厉制止官吏的贪残行为,通过巡行察访了解官吏政绩,不称职者罢免,有恶行者处之以法;进一步修订律令,征用汉族士人崔浩、游雅、高允等先后三次更订律令,大量吸收中原汉族律令条文,使之更适合汉族情况。这样,拓跋族的封建化在政治上逐步加深。②兴办太学,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拓跋焘倡导儒学,崇尚文教,兴办学校,整理经籍,修编国史。拓跋焘采取的崇尚文教政策,使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很快地为拓跋部所熟悉和接受,随着学校的建立,教育的发展,儒家经典的整理刊行,提高了拓跋部的汉文化水平,培养了一批精通儒家学说的拓跋部知识分子,从而成为以后孝文帝改革的社会基础与思想基础。③劝课农桑,提倡节俭:劝课农桑,崇尚节俭,按人口分配土地,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3.改革意义:①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即封建化②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三、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1.政治制度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A宗主督护制形成:北魏进入中原,任命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形成宗主管理的基层组织影响:统一初期,有利于巩固统治长期以往,豪强地主往往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B赋税制度的混乱(九品相通制)内容:根据资产多少规定赋税多少,分成九品征收影响: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日益强化材料一:河东薛辩、薛永宗、斐骏等各拥强兵,雄据一方。河北“韩、马两姓各二千余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乡闾。”材料二:魏初规定:“天下民户分为九等纳租赋”,自文成帝始,又兴十五项“杂调”(杂税),后以战争的临时征发,一户竟收租五十石,为正常年租赋的二倍半!材料三:“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矣。”宗主督护制对北魏统治会有什么危害?豪强地主形成割据势力百姓赋税负担沉重国家赋税收入受损2.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3.人民起义、社会动荡---威胁统治原因: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表现:445年陕西人民起义(汉族、羌族)百余年间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沉重打击了北魏打击四.改革的推动力1.冯太后①出身汉家,以强硬手段掌握政权,推动了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思想动员)②精心培养孝文帝拓跋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人才培养)③临朝听政,推行前期改革(奠基作用)冯太后,北魏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孝文帝改革运动的发起人与主持者之一.由于她去世后为谥称“文明太皇太后”,所以历史上又称她为“文明太后”。冯太后是位典型的“铁碗女人”。在朝廷内部政治斗争中,她沉着果断,坚忍精明,牢牢地掌控了北魏朝廷的军政大权,曾在献文帝、孝文帝时期两度“临朝听政”,成为北魏朝廷的实际统治者。她主政时已开始了以汉化为中心的社会改革,孝文帝第一阶段的改革实际上是在她的主持下展开的,孝文帝改革的伟大历史功绩有一半应该归属于这位了不起的巾帼人物。2.孝文帝①孝文帝即位:471年拓跋宏通过禅让即位(权力保证)②孝文帝精通汉文化,坚定改革信念(主观条件)③孝文帝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要巩固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旨在维护统治的封建化运动。1.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A.阶级矛盾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民族矛盾D.鲜卑族内部矛盾2.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C.鲜卑不断学习汉族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