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诗歌鉴赏练习题(word版 有答案)_第1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诗歌鉴赏练习题(word版 有答案)_第2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诗歌鉴赏练习题(word版 有答案)_第3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诗歌鉴赏练习题(word版 有答案)_第4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诗歌鉴赏练习题(word版 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诗歌鉴赏练习题(word版有答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诗歌鉴赏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本诗从体裁上属于(____),本诗的与杜牧则有(____)之称。

2、“君问归期未有期”中连用两个“期”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标题中的“寄北”?

4、请说说“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有何作用。

5、(2)“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诗歌前两句通过描写“巴山”“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寄寓了诗人__________的情感。

7、这首诗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封普通的家书。第一句中“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包含了太多的苦涩与无奈,表达了的思乡情感。

8、“却话巴山夜雨时”中“话”的意思是:______。

9、“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通过写实,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10、诗歌首句通过对“_________”的一问一答,诗人的愁苦形象跃然纸上

11、第二句与第四句的映照,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2、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13、在诗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虚实相生,请你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4、写出诗中表达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

15、请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16、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想象到什么情景?感情由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请简要分析。

17、这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18、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诗人“今夜的心境”。

19、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夜雨寄北》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了什么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诗人想象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2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对归期问询的回答,抒发了诗人对亲友的深情。

B.“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C.第二句写想象景象,在想象的夜雨景象中,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22、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表露了孤寂的情怀和对亲友的思念。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B.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虽能表达思君的深情,但近体诗最忌讳词语的重复使用,这样写显得有点累赘。

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2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给亲友的诗。当时诗人在巴蜀,对方在长安,所以说是“寄北”。

B.首句两个“期”字连用,一问一答,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C.“涨”字富有动态美,以虚写之景寄托深切的感情,婉转自然而又清新别致。

D.诗中“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不同的时空交替在一起,回环往复,缠绵曲折。

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它的李商隐是晚唐诗人,和李白并称“大小李”。

B.一个“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诗人愁思之深重。

C.第三、四句把当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相逢的欢乐,又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复出现,表明喜欢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25、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

B.第二句“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

C.第三、四句诗人笔锋一转,写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

D.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来,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26、下列选项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B.“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啰嗦,不能更好地形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参考答案

1、(七言)绝句小李杜

2“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本题考查理解写作背景。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标题中的“寄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寄给友人;二说是寄给妻子。

4、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发了在巴蜀羁旅中的孤独凄凉之感。

5、点明季节(或时令),营造出凄凉冷清的氛围,同时烘托了诗人寂寞(或相思)之情。

6、夜雨秋池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7、问归期未有期

8、说

9、“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10、归期

11、“巴山夜雨涨秋池”写了此时的眼前景,看到巴山夜雨涨满了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诗人把这浓浓的相思之情巧妙地融入在秋夜无尽的雨声中。“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想象中与妻子团聚后在一起谈话聊天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前者是实写,是的眼前之景。后者是虚写,是想象与妻子团圆的情景。两句相互映照,更能凸显的感情。

12、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13、第一个“巴山夜雨”写的是眼前景色,借眼前之景抒发羁旅之愁;第二个“巴山夜雨”写的是未来之景,用未来与亲人重聚之乐反衬今夜相思之苦。前两句实写离愁别绪,后两句虚写欢聚畅谈。虚写未来欢聚,正是为了深刻地表达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

14、(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你问我何时能够归乡团聚,我也难以确定啊。此时,巴山正值深秋时节,夜雨连编,院里的池塘涨满了秋水。(意思对即可。)

1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个温馨浪漫的画面,立刻取代了刚才的凄风苦雨。诗人笔锋一转,诗人想象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诗人的情感由此时的痛苦转化为对将来团聚的喜悦。

17、诗的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流露出诗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达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18、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19、诗中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西窗剪烛的幸福想象,是虚写。诗人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