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泉州鲤城北片区六校联考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福建省泉州鲤城北片区六校联考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福建省泉州鲤城北片区六校联考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福建省泉州鲤城北片区六校联考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福建省泉州鲤城北片区六校联考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福建省泉州鲤城北片区六校联考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 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C.草叶上形成“白霜”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2.下列关于物理学史说法不正确的是()A.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B.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D.玻尔、普朗克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3.夜间潜水时,水面下的人与岸上的另一人以光互传信息,如图所示,图中可能是光信息传播路径的是()A.甲丙B.甲丁C.乙丁D.乙丙4.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B.在0到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C.在到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D.在0到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5.雷雨天,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则时间的测量应选择的方法是()A.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B.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C.用选项A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D.用选项B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内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6.下列光学现象中哪一个是由折射形成的()A.海市蜃楼 B.影子的形成C.小孔成像 D.水中倒影7.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把肉眼看不见的声音信号变换成看得见的图像。小英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标有168Hz和520Hz的音叉。如图所示是520Hz的音叉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则168Hz的音叉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合理的选项是()A. B. C. D.8.如图所示,小华用水平力轻轻推动瓶底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当他用水平力轻推瓶盖时,瓶子翻了。他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力的单位有关二、多选题9.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A.0~5s,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B.0~15s,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C.10~20s,乙车处于静止状态D.当t=25s时,甲、乙两车相距20m10.如图所示,①②③④为四个物理探究实验,a、b、c、d为应用实例,箭头表示它们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三、填空题11.2018年11月6日的珠海航展上,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Y-20一飞冲天,万众瞩目。飞机起飞后,以座舱内的飞行员为参照物,飞机是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飞机下降时,以飞机为参照物,地面是________运动的(选填“向上”或“向下”)。12.有0.9kg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______kg,水的体积是______m3,将这些水用掉一半,剩下的水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3.如图所示把一个气球慢慢压入水中(气球不会漏气且不会爆裂),会看到气球变小,则球内气体的质量_____;球内气体的密度_____(以上两空均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在_____℃时密度最大。1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是_____cm.15.如图所示,在维形瓶中装入适量热水,再用橡皮膜封闭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冷水中后,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体积_________,密度___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瓶口的橡皮膜会明显向下凹。16.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色、响度和______。节日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声音,其实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如图所示,画出两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________)18.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特点,完成图中该光线的传播路径。19.(10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度处,蜡烛和光屏各位于光具座上0cm和100cm刻度处。(1)实验时,应把凸透镜、光屏和________(选“蜡烛”或“蜡烛的烛焰”)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上;(2)将蜡烛和光屏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当光屏位于70cm时恰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3)在如图甲中,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此时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近视眼镜(如图乙),则光屏要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重新看到清晰的像;(4)如图丙,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移动至“42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__处(选填“A”或“B”)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________的成像原理与此相同。五、计算题20.(6分)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44×108km,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求: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是多少?21.(6分)途经横县的南玉高铁正在加紧施工,建成后南宁至玉林列车运行时间将比现行线路大为缩短。下表是现行线路南宁东站到玉林站D8381次动车运行时刻表(2020)。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列车由南宁东站驶往贵港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2)列车由南宁东站驶往玉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结果均保留整数)站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运行时间里程1南宁东始发站10:130分02贵港10:5811:0045分140千米3兴业11:3211:341小时19分196千米4玉林11:57终点站1小时44分229千米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题目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白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C.“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干手机将手烘干的过程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A【题目详解】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故A错误,符合题意;B.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玻尔、普朗克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3、C【题目详解】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丁正确,丙错误;光从水中斜射中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乙正确,甲错误。故选C。4、C【题目详解】由图象知,A.在t=0时刻,甲在“x0”位置,乙在“0”位置,所以两车不在同一位置,故A错误;B.在0到t1时间内,所用时间相同,乙通过的路程较大,由公式v=知,乙车的速度较大,故B错误;C.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都是x2-x1,即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图象不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而是折线),所以不是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5、B【题目详解】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故A不符合题意;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时间的误差最小,故B符合题意;CD.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6、A【题目详解】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选项A符合题意;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项不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C项不合题意;D.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项不合题意。7、D【题目详解】用大小相同力敲击两个分别标有168Hz和520Hz的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频率为168Hz的声音的音调要低一些。A.波形说明了声音的音调、响度均不变,故A错误;B.波形说明了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音调是变高的,故B错误;C.波形说明的了声音的音调、音色均不变,响度变大,故C错误;D.波形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不变,音调发生改变,音调变低,故D正确。故选D。8、C【题目详解】由题意可知,小华用水平力轻轻推动瓶底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当他用水平力轻推瓶盖时瓶子翻了,此过程中力的大小、方向不变,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选C。二、多选题9、BCD【题目详解】A.在s-t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速度的快慢,从图中可以看出0~5s内,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小,故A不符合题意;B.从图中可以看出:0~15s,甲乙两车的路程相等,所用时间相等,由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B符合题意;C.从图中可以看出:10~20s,乙车的路程没有改变,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C符合题意;D.当时,甲在处,乙在处,所以两车相距,故D符合题意。故选BCD。10、ABD【题目详解】A.探究的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应用实例是验电器,原理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故A正确;B.探究的是导体电阻与长度关系,应用实例是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的,故B正确;C.探究的是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应用实例是避雷针,避雷针的原理是物体的尖端易放电,故C错误;D.探究的是利用变阻器改变电流,应用实例是酒精浓度检测仪,而酒精浓度检测仪利用对酒精浓度变化引起电阻变化来改变电流,故D正确。故选ABD。三、填空题11、静止向上【题目详解】[1]飞机起飞后,以座舱内的飞行员为参照物,由于飞机与飞行员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静止的。[2]飞机下降时,飞机与地面间的距离在减小,所以,以飞机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12、0.99×10-4不变【分析】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会随着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据此求水的质量;利用求水的体积;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题目详解】[1]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虽然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其质量不变,则水的质量[2]由得水的体积[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将这些水用掉一半,剩下的水密度不变。【题目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只要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其质量就不会改变,此外还要熟练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13、不变变大4【分析】(1)把气球慢慢压入水中,受水的压强变大,体积变小,质量不变,由ρ=判断球内气体的密度。(2)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题目详解】[1]把气球慢慢压入水中,气球的体积变小,但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即所含气体的多少不变。[2]由可知球内气体密度会变大。[3]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14、2.09【题目详解】由图可知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0.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2.09cm,物体长度为2.09cm.【题目点拨】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5、变小变大【题目详解】[1][2]由题意可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时,瓶口的橡皮膜会明显向下凹,说明此时瓶内气体的体积变小;但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变,由可知,气体的密度会变大。16、音调音色【题目详解】[1]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色、响度和音调。[2]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声音,其实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分析】要正确作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必须知道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过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如何传播.【题目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18、【题目详解】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会被发散,且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如图:

19、蜡烛的烛焰10缩小右B放大镜【题目详解】(1)[1]实验前,首先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