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B卷)(解析版)一、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2分)伟大的物理学家,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提出了相对论,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2.(2分)小亮早上坐公交车上学时,观察到路旁的树木飞快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树木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3.(2分)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cm、17.57cm、17.56cm、17.57cm,该铅笔的长度是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4.(2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自西向东行驶,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甲同学骑行的速度为m/s;以甲为参照物,乙运动的方向为。5.(2分)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6.(2分)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声,是因为它们所发声音的不同。小明学习时,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这属于(乐音/噪声)。7.(2分)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声波获得信息。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8~13题单选题,第14~15题双选题,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8.(2分)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6()A.m B.dm C.cm D.mm9.(2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D.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10.(2分)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A. B. C. D.11.(2分)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km/h()A.4km/h B.4.8km/h C.5km/h D.6km/h12.(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 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13.(2分)使用蓝牙耳机播放音乐时,为了保护听力,需要适当调小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速度(多选)14.(2分)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A.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10m/s B.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t=10s后,乙车超过甲车(多选)15.(2分)(多选)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中同一示波器显示的两种波形的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C.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D.图中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三、作图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16.(2分)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对应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请你根据甲图所提供的信息在乙图中画出其v﹣t图象。17.(2分)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8分)18.(5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下图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2)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较(选填“小”或“大”),这样能(选填“减小”或“避免”)时间测量的误差。(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m/s。实验中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选填“大”或“小”)。19.(2分)如图所示,用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A的长度。(1)图(a)中,物体A长度为cm.(2)图(b)中,物体A长度为cm.20.(8分)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图是(选填“甲”或“乙”)。(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有关。21.(3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甲、乙两幅图可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2)在进行丙图所示实验时,某同学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时;由此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结论:。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22题5分+4分=9分,23题4分+5分=9分,共18分)22.(9分)如图所示,王芳同学在今年中考体育必测项目800m的测试中,在前600m用了2min30s,求:(1)他800m测试的成绩是多少秒;(2)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23.(9分)国庆期间,小明和父母一起到七星山游玩。他们所乘坐的小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汽车鸣笛6s后,汽车行驶的速度是36km/h,求:(1)6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多大?(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之间的距离是多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2分)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分析】根据我们对于牛顿的物理学成就和相对论的了解进行解答。【解答】解: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上和地下一切物体运动的普遍规律。著名的相对论是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故答案为:牛顿;爱因斯坦。【点评】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所以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2.(2分)小亮早上坐公交车上学时,观察到路旁的树木飞快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树木是静止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分析】以地面为参照物,小亮的位置发生变化,树木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据此判断。【解答】解:以地面为参照物,小亮的位置发生变化;路旁的树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故答案为:运动;静止。【点评】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取,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关键是看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3.(2分)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cm、17.57cm、17.56cm、17.57cm,该铅笔的长度是17.57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分析】(1)根据刻度尺的使用,为了减少误差,可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但是不管对同一物体测量多少次,准确值是不会变的,改变的是估计值,在取平均值时,要去掉错误的测量结果;(2)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解答】解:(1)将四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就是记录结果:=17.57cm;(2)因为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故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答案为:17.57;2mm。【点评】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故从右面数第二位的单位就是分度值,注意取平均值时,若除不尽,保留的小数要与测量值小数位数相同。4.(2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自西向东行驶,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甲同学骑行的速度为4m/s;以甲为参照物,乙运动的方向为向西。【分析】(1)由图像读出甲15s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甲骑行的速度;(2)比较相同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得出甲、乙的速度大小关系,然后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以甲为参照物,乙的运动方向。【解答】解:由图像可知,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t甲=15s时,通过的路程s甲=60m,所以甲同学骑行的速度v甲===4m/s;由图像可知,相同时间内,所以乙骑行的的速度小于甲骑行的速度,因为甲、乙两位同学分别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自西向东行驶,v甲>v乙,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故答案为:4;向西。【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参照物的选取,掌握物体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判断物体的运动是解答本题的易错点。5.(2分)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选填“信息”或“能量”)。【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解答】解: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声音把酒杯震碎。故答案为:振动;能量。【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以及声与能量的掌握,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6.(2分)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声,是因为它们所发声音的音色不同。小明学习时,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这属于噪声(乐音/噪声)。【分析】(1)不同物质的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会不同;(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解答】解: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声,是因为它们所发声音的音色不同,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属于噪声。故答案为:音色;噪声。【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点和噪声的辨别,属于基础题。7.(2分)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次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分析】(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地震前夕发出次声波,人感觉不到,动物能感觉到。(2)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具有较大能量,也有很强的穿透性,在医学领域有很多应用。【解答】解:(1)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2)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故答案为:次;超。【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知道超声波具有频率高、能量大、穿透性强等特点、次声波的范围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强,体现了生活之中处处有物理。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8~13题单选题,第14~15题双选题,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8.(2分)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6()A.m B.dm C.cm D.mm【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解答】解: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在26cm左右,ABD错误。故选:C。【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9.(2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D.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分析】(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2)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解答】解:A、认真测量,但不能避免误差;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B错误。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D、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因此误差不可避免,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10.(2分)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A. B. C. D.【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比值是一定的,即路程和时间正比,在s﹣t图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在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射线。【解答】解:ABD、s﹣t图象反映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A中物体保持静止;B中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中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故A,B符合题意;C、v﹣t图象反应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C中物体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是基本的读图问题,从图象的形状、斜率等方面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数学知识进行解答。11.(2分)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km/h()A.4km/h B.4.8km/h C.5km/h D.6km/h【分析】分别计算出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的时间,根据公式v=得出平均速度的大小。【解答】解:设总路程为s,则前一半路程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的时间t4==;则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5.8km/h。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注意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12.(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 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4)从环保角度,一切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听的声音造成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解答】解: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故A正确;B、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8m/s,由此可知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C、一般地,在液体中次之,故C错误;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如果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同样可以成为噪声。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和特点及其应用以及噪声,属于声现象的重要规律的考查,难度不大,容易解答。13.(2分)使用蓝牙耳机播放音乐时,为了保护听力,需要适当调小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速度【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解答】解:使用蓝牙耳机播放音乐时,为了保护听力,与声音的音调,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音调、响度的区分,属于基础题。(多选)14.(2分)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A.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10m/s B.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t=10s后,乙车超过甲车【分析】(1)从图象中得出0~5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求甲车0~5s内的速度。(2)从图象中得出0~10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求乙车0~10s内的速度。然后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得出0~5s内乙车的速度。(3)在s﹣t图象中,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根据图象可知两车在10s末相遇,然后结合题意分析10s后两车运动的关系。【解答】解:A.由图象看出甲车0~5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甲===2m/s。B.由图象看出乙车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乙===7m/s。乙车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甲车静止,乙车的速度是1m/s,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t=10s后,乙车超过甲车。故选:BD。【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关键是读懂图象,并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多选)15.(2分)(多选)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中同一示波器显示的两种波形的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C.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D.图中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2)音调决定于振动的频率,响度决定于振幅,据此分析示波器上的图形;(3)噪声强度显示仪不断检测噪声等级,此时噪声显示装置上的示数就表示此时的噪声,其单位是分贝;(4)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解答】解: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B、由图可知,即频率不同;偏离中线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C、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故C错误;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故D正确。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示波器的作用、声与信息,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声现象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三、作图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16.(2分)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对应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请你根据甲图所提供的信息在乙图中画出其v﹣t图象。【分析】s﹣t图象描述的是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则由图象可知速度的大小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可由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画出速度﹣时间图象。【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5m/s;即物体做的是速度大小为4m/s的匀速直线运动,则v﹣t图象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应学会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本题的关键所在。17.(2分)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由图1可知,则振幅是原来的一半,则频率不变【点评】此考查了影响音调、响度大小的因素,能从图上分析物体的频率和振幅是关键。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8分)18.(5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下图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v=。(2)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较小(选填“小”或“大”),这样能减小(选填“减小”或“避免”)时间测量的误差。(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0.2m/s。实验中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小(选填“大”或“小”)。【分析】(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3)根据图示得出s2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后才停止计时,停止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大,根据速度公式判断速度变化。【解答】解:(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可以减小误差;(3)由图知,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s1=120cm=1.5m,小车通过s2所用时间t2=10:35:05﹣10:35:00=2s,则s2=s1=×1.2m=7.6m,vAB===0.2m/s;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后才停止计时,停止计时过晚,用公式v=。故答案为:(1)v=;(2)小;(3)4.2;小。【点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算出平均速度。19.(2分)如图所示,用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A的长度。(1)图(a)中,物体A长度为2.4cm.(2)图(b)中,物体A长度为2.40cm.【分析】(1)分度值就是每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程度高;(2)本题主要考查对如何正确估读的了解。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解答】解:(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4cm;(2)读数时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图(a)中;图(b)中物体A长度为2.40cm。故答案为:2.6;2.40。【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是一道基础题。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20.(8分)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发声体在振动;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把音叉的振动放大;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空气能传声;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图是乙(选填“甲”或“乙”)。(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一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高(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2)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真空不能传声;(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把不容易看到的现象转换成便于观察的现象,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这个现象说明振幅越大。(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3)音叉振动,发出声音,伸出桌边短时,振动快,音调高;伸出桌边长时,振动物体的体积大,频率低,实验结论:音调与频率有关。故答案为:(1)发声体在振动;把音叉的振动放大,响度越大;乙;(3)一;高。【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解答。注意转换法是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21.(3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甲、乙两幅图可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在进行丙图所示实验时,某同学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时减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代理权转让合同3篇
- 山东省聊城市教育联盟共同体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汉字寓意解读课件
- 房屋转让协议13篇
- 感人的故事读后感
- “大快乐、小欢喜”体育与健康赏析知到智慧树答案
- DB3305-T 328-2024 社区下沉治理服务点运营规范
- DBJT 15-94-2013 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
- 2025劳动合同的签订不等于劳动关系的形成
- 2025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GA 1804-2022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反恐怖防范要求
- 监理日志(监理表格)
- HDI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法分析
- GB/T 2423.17-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
- GB/T 10228-2015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 染色打样的步骤
- FZ/T 07014-2021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聚酯涤纶
- 新型敷料的特性及选择
- 江苏城市规划收费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