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步班邮递员先进事迹材料_第1页
藏族步班邮递员先进事迹材料_第2页
藏族步班邮递员先进事迹材料_第3页
藏族步班邮递员先进事迹材料_第4页
藏族步班邮递员先进事迹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藏族步班邮递员先进事迹材料,女,藏族,1976年9月出生,1999年参加工作,3月入党,中专学历,现任XX省迪庆州XX县区云岭乡邮递员。同志把对藏区的情,对老百姓的爱,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民服务的崇高事业中。她是步班邮递员,可她徒步在雪岭峡谷中递送邮件行程达20余万公里,从没有延误过一个邮班,没有丢失过一

封邮件;她身材瘦小,可她每天都要背着20公斤多的邮件和帮藏民捎带的生产生活用品穿行在长达350公里的雪山峡谷邮路上;她冒风雨顶严寒走险路,可她心甘情愿,为的是让老百姓及早地拿到信件,她不但送信,还为老百姓念信;她是绿衣使者,可她经常穿着一件红衣服,为的是一旦发生危险,方便老百姓去营救她;她历经艰险,可她视邮如命,怀孕9个月还在送邮的路上,产后才20天,又走上了邮路。同志以她坚强的意志、无私的奉献和宽广的胸怀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宗旨、坚毅勇敢、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乐观向上的壮丽诗篇。

不怕困难坚毅勇敢积极乐观

说起,不得不从她的老所长说起。老所长现年50岁,从20岁起就在XX县区最艰苦的羊拉邮电所从事最艰苦的马班投递工作,足迹遍布四川、西藏、云南。1999年,在这条路上实在走不动了,长年山区投递、风餐露宿的生活给他的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那年,他的腰都直不起来了,医生说,再走就要残废了。可邮路总得有人走啊,党的声音总得有人传啊,乡亲们总得跟外面的世界联系啊,1999年,经单位同意决定招收一名邮政投递员,于是在众多的报考人员中,凭着她的认真踏实、吃苦耐劳和当地人少有的中专学历脱颖而出。

服务的云岭乡面积有96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5400多人,当地居住的全部是藏族。拉木要走的邮路总长度为350公里。线路有三条:一条是顺着澜沧江顺流而上,穿过九曲十八弯的月亮湾峡谷,一直到41.5公里外的明永村,这条路来回需要行走4~6天;第二条是从月亮湾峡谷入口直上翻越雪山,经过4500米雪线,送到雨崩村,行程3天;第三条路线是从海拔2400米的云岭乡政府所在地的背后,向上走10公里山路,爬到4000米海拔的红坡村,平行投递2个村庄后,沿着羊肠小道直插只有1900米海拔的澜沧江河谷行走,顺着河谷走到13公里处就过溜索到对岸的3个村子。这条路是拉木三天邮路中最近的,行程只要2天,来回行走50多公里。这样的环境对于一名男同志来说都很难适应,更何况拉木这样一名弱女子呢。

一般人要体验四季需要一年的时间,可在她的投递路线上,一天就可以感受四季的冷暖。她所走的邮路在白马雪山和梅里雪山峡谷地带,这里气候多变,在她的投递路段,一会儿要上海拔4000米接近雪线的地方,承受冬天的寒冷;一会儿下到海拔只有1900米的澜沧江河谷地带,忍受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这些还不是最麻烦的,关键是气候反差大,拉木的衣服成了问题。穿着厚厚的衣服经过峡谷时,浑身被汗浸透,爬上4000米海拔雪线后,汗还没干,湿漉漉的又冰冷刺骨。

在送邮的路上总穿着一件红衣服,因为在雪山峡谷间,到处都是绿色和荒凉的灰黄色,时常在大山中行走,难免会发生意外,邮政的绿色制服容易与周围的景色混淆,只有红色最显眼,能让人们找到她。有一次她在山上因为发烧晕了过去,还是对面山上的老乡看到了一个受伤了的穿红衣服的人,才把她带了回来。

在千山万壑的投递路上,不仅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战胜各种吓人的动物以及莫名的孤独。在藏族村子里,她经常被几十条狗穷追,凶恶的藏獒发出低沉的怒吼,让人心惊胆颤,她不知自己怎样狂奔出村的,这样的情景她时常经历。在路上,拉木最害怕遇见蛇。冷不丁地爬过来一条蛇,虽然吓得她两腿酸软,可只能硬撑着跟蛇兜圈子,路过蛇爬行过的地方,屏住呼吸,浑身发怵。在荒凉的山野,走半天都难得碰到个人,四周一片寂静,拉木要感受死一般的寂寞和让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这时候,她就和自己的身影做伴,自己哼着山歌给自个壮胆。

同志的邮路上,尽管条件恶劣,路途艰险,可她并没有因困难重重而停下脚步,相反,她走得更加坚定,更加果敢。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视邮如命

经常攀爬的那条最宽处只有两尺、窄处需要侧身才能走过的悬崖小路,常遇飞石袭击。许多次她都机敏地躲过了,而冬天那回,她没有躲脱,一群啃草根的山羊把石头翻滚下来,稍微跑慢了一点,茶杯大的石块砸向右脚背,顿时鲜血直流,袜子也陷进了肉里。钻心的疼痛,她本能地一屁股坐到地上,双手捏住整个脚掌,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没有药,也没有包扎的绷带,她抓了一把细灰撒在伤口上,止住了血。想到老乡们还盼着手头的书信,她强忍着疼痛,又一拐一瘸向前走去。

7月的一个晚上,冒着大雨,踩过一道道泥石流从北线刚回到所里,所长

交给她一份特快专递,告诉她说:“像这样的信件时间要求很紧,拖延会误了别人的大事,要抓紧送。”二话没说,不顾外面漆黑一片,大雨如柱,就要赶往需要步行5个小时悬崖山路才能到达的尼农村,她刚要出门,被所长拦住了:“不能走,我已经考虑过了,你一个人去,遇到险情怎么办。即使我们两人一起去送,也排除不了危险,与其冒险完成任务,不如选个好时机,

回家休息一夜,明天一早去送,出了问题我扛着。”回到家里,整夜睡不踏实,还不到早上5点钟就起身出发了,步行5小时把信件交给尼农村民小组此里农布时,汗水和雨水浇透了全身。此里农布打开一看,是朋友帮助联系了工作,时间要求紧,再晚一点收到信件,就来不及了。他们一家人望着雨中远去的背影,感动得连连为她默念平安。

作为女性,还要克服男同志不会遇到的情况。5月,离预产期只有一个月,她照样行走在邮路上。虽说藏族农村妇女怀孕了也不肯闲着,继续做着家务活,可是看着拉木挺着个大肚子,背着几十斤重的邮包,翻山越岭,溜索过江,风里来雨里去,老所长要她休息,可她总是说:“还能坚持,再跑两趟吧。”直到临产前一个月,老所长强行“没收”了她的邮包,自己去跑邮路,她才歇了下来。可是,产后仅过了20来天,她就把孩子托付给母亲照看,靠村里好心人给奶和家里两头牦牛奶喂养,又踏上了邮路。

服务的村寨在汹涌的澜沧江两岸,有一条邮路必须跨江送到对岸。由于当地条件所限,过江只能通过一条简易的锈迹斑斑的溜索,工具就是一个挂钩、一根麻绳。一个阴雨天,拉木冒着大雨来到澜沧江边,面对呼啸的狂风和咆哮的江水,拉木依旧坐上“溜索”,箭似地“飞”了出去。可能是“溜索”沾了雨水太滑,她的身体一下失去了平衡,也根本来不及“刹车”,头朝着江对岸的挡墙直直冲了过去。在这关键时刻,岸边的老乡冲上来,把她紧紧地拽住,使她过了这道“鬼门关”。可是拉木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却在问:邮包在哪里。直到看到邮包安然无恙,她才松了口气。谢过老乡,又爬起来踏上了漫漫邮路。为了乡亲们都能收到自己送去的信件和报刊,拉木一次又一次地冒着生命危险,乘上溜索过江送信。

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名乡村邮递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风尚,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邮政事业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心系藏区情牵百姓构建和谐

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藏族人民。由于藏民的名字都取相同的发音,翻译成汉语后就有很多重名的人,这给送信的拉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一次,拉木投送一封收信人为“查理桶村达瓦”的信,可村子里有20多个人都叫“达瓦”。拉木就挨家挨户地去问,问是不是有家人在寄信人的地方工作,从村里找到地头,再找到放牧的牧场草地,好在村里的人口并不多,最后还是找到了收信人。这以后,就长了个心眼,她借和村里人拉家常,了解乡亲们谁家投亲靠友到哪里,谁家的“尼玛”去了哪个城市打工、做生意。有了自己的资料库,再遇到重名的信件,投送起来就轻松多了,有时候连派出所的警察都要来问拉木人员流动的情况呢。

每年的

七、八月,学生的录取通知书最多,也是最谨慎、最辛苦的时节。因为高考录取通知书是有特殊时限和要求的,只要通知书一到,就必须马上出发,投送到本人,任何人都不能代替接收。近些的村子,她随到随送,远点的就尽量加快脚步,在最短的时间里送达。一次,为了到羊咱村民小组鲁追家送一份通知书,她连闯3道泥石流,整条裤子浸满了泥浆,当鲁追从冻僵了的手里接过无半点污损的信件时,不住地责怪自己使姑娘受了苦,逢人便讲:“万一姑娘在途中出点什么危险,我一家人可怎么办。”。藏民在忙完农活后一般都上山放牧,求学的孩子回到家里就变成了牧民。见不到本人,要么上山寻找,要么让村里的乡亲通知考生,约好时间地点,再次投递,这在藏区是常有的事。遇到的最艰难的一次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投递花了她6天时间,她不断穿梭于乡镇和村子之间,最后在一个高山牧场才找到了这名正在放羊的考生。看着考生充满喜悦的笑容,说的话很实在:“虽然我最怕投高考录取通知书,但是最最希望多些人考取。他们能上学,家乡就有希望了。”

有一年,拉木收到几封来自国外的信件,那是50多年前出国的藏族同胞寄回来的,由于长时间没有回国,地址都是按照当年的印象写的,找不到收件人。拉木觉得她有责任把这断了的线连起来。于是,她开动脑筋,搜索自己的信息库,在投递过程中四处打听,遇到年纪大的老人,拉木会特别地多问问。三个月后,拉木终于连起了这根断了50多年的线。从此,拉木又多了一件事情,不断打听藏族同胞的出国信息,为下一封来自国外的信件做好准备。

,一位省外的朋友给西当完小寄来一只电子课间铃,把它送到学校,孩子们第一次听到和城里学校一样清脆的课间铃声,个个都非常开心,同时把拉木看作为他们带来幸福的人。从此,只要每次她走进学校,孩子们总要围上来,看看拉木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新东西。时间一长,拉木和孩子们感情越来越深,她还自己掏钱买了书本和铅笔,给乡里的6所小学送去。逢年过节,还到一些没有劳动能力,而子女又在上学的困难户家,送去自己的一点心意。

藏家的村子大多建在山坡、山头上,交通只能靠走,出一次门不容易,为了一些盐巴、针线、药品、种子而走出山显然很不划算,就利用送信之便,稍带些大家需要的东西。一次,尼农村一位60多岁的大爹拉肚子,差点脱水,就近找不到药,过路的知道了,把自己备在身边的药片全部给了他,等她返回时,老人病已经好了,正守侯在路边等着答谢呢。如今,的邮包成了藏民们的小药箱、针线包、和小杂货铺。拉木的邮包出名了,且越带越多,邮包也就从一个变成了三个,重量也增加到了30公斤。

由于拉木待人亲和,邮路沿途的老乡把她当作自己的亲人。乡亲们看见拉木来了,就马上围上来和拉木拉起了家常,问问外面的新鲜事,翻翻拉木的邮包有没有新鲜的自己需要的药品,充值卡等生活用品。永金老太太见到拉木特别高兴,因为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在外面工作。从儿子们上学开始直到工作,都靠拉木带来的信联系着。每次拉木都帮老太太念信,念完了新的信,老人又把以前的信翻出来让拉木念,因为老太太不识字,她对儿子的牵挂就在这些乏黄的信纸间。看着那火炉边老太太面对自己如同见到的儿女般慈祥的笑脸,拉木无比地幸福,因为在众多村寨间,又有多少阿妈们在期盼着她的到来。

总是把为乡亲们多做事看作是自己的工作,

只要有机会,就尽量多为群众提供方便,尽管她更苦了,更累了,邮包更重了,可看到老百姓开心的样子,自己心里就像灌了蜜一样。

始终如一无私奉献对党忠诚

由于国家的扶持,内地免费为各自然村订阅了党报党刊,仅云岭就增加了40多份,的工作压力更大了,她的常规邮路从过去的通达4个行政村延伸到了10余个自然村,虽然她的邮包更重了,可党的声音传到了云岭的村村寨寨。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原来不通公路的很多乡村都通了公路,通了乡村小客车,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经常搭乘汽车,遇到紧急的邮件,还让老公连夜开自家的微型车送自己去送邮件。7月的一天,为了送一批雨崩的特快专递,他们连夜冒雨出发,在陡峭的澜沧江边遇到了塌方,落石把汽车挡风玻璃砸破,吓得孩子哭啼不止,但是她仍按时将邮件送到乡亲手中。她经常搭乘汽车却没有向单位提过任何经济上的要求。

1月,正值风雪冰冻灾害肆虐时期,不顾个人安危,背着邮包冒着风雪行走在通往红坡的邮路上,愣是把100多封二代身份证特快专递送到了每个乡亲手中,使得生活在大山里的藏族同胞足不出户,不用冒风雪,不用顶严寒,更不用多次往返山路,就可以取到自己的身份证。

初,燕门邮政所唯一的工作人员拉追要解决个人问题,需要休假一个月,她一走,工作就没有人接替了,拉木听到这个消息后,向县局请示,表示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再顶替拉追完成工作,就这样,整整一个月,拉木奔走于相隔30多公里的云岭和燕门之间,不仅完成自己区域的投递工作,还帮助拉追完成了燕门的所有投递工作。在听说距离云岭还有300多公里的全县最艰苦的羊拉乡需要充实一个邮政工作人员的时候,她不顾自己孩子还小的情况,积极向局里申请,坚决要求到羊拉这个最艰苦的地方去。

由于认真努力工作,先后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和表彰。,荣获“XX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荣获“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全国邮政系统模范投递员”荣誉称号,,荣获“XX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今年3月,荣获首届云南“十大女杰”荣誉称号,4月,她被评为“XX省劳动模范”。

在获得荣誉和称赞后,身上的光环越来越耀眼,可她并未因此而自满,相反,还是那么朴实、那么平静,唯一的涟漪就是内心的感动。她说:“我所做的只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举手之劳给老乡办点事,他们却真诚地感激我。”为了更好地服务老百姓,为了更方便老百姓用邮,拉木现在已经将家搬到了“云岭乡邮电所”,她仍然是那个背着邮包穿梭于崇山峻岭间、羊肠小道上的“雪岭鸿雁”,仍然是那个把党的声音传遍藏区村村寨寨的“绿衣使者”,仍然是那个为村民送去一针一线、藏族阿妈驻足期盼的“贴心姑娘”。

以后的邮路艰辛而漫长,同志肩上的责任更加沉重,可她还是那句:“只要老百姓开心,我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第二篇。邮递员先进事迹材料××是XX县区邮政局一名普通的投递员,2004年开始从事报刊征订和投递工作。。

××对工作认真,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无论数九寒天,还是盛夏酷暑,他都积极克服一切困难,穿行在大街小巷为客户服务。今年六月,有几次天突降大雨,为了不让报纸邮件淋湿,他便用雨披盖好邮件,继续投递,自己淋得像个落汤鸡,却毫无怨言。

第三篇:邮递员先进事迹材料邮递员先进事迹材料

xx,女,x族,1976年9月出生,1999年参加工作,3月入党,中专学历,现任XX省迪庆州XX县区云岭乡邮递员。同志把对藏区的情,对老百姓的爱,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民服务的崇高事业中。她是步班邮递员,可她徒步在雪岭峡谷中递送邮件行程达20余万公里,从没有延误过一个邮班,没有丢失过一

封邮件;她身材瘦小,可她每天都要背着20公斤多的邮件和帮藏民捎带的生产生活用品穿行在长达350公里的雪山峡谷邮路上;她冒风雨顶严寒走险路,可她心甘情愿,为的是让老百姓及早地拿到信件,她不但送信,还为老百姓念信;她是绿衣使者,可她经常穿着一件红衣服,为的是一旦发生危险,方便老百姓去营救她;她历经艰险,可她视邮如命,怀孕9个月还在送邮的路上,产后才20天,又走上了邮路。同志以她坚强的意志、无私的奉献和宽广的胸怀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宗旨、坚毅勇敢、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乐观向上的壮丽诗篇。

不怕困难坚毅勇敢积极乐观

说起,不得不从她的老所长说起。老所长现年50岁,从20岁起就在XX县区最艰苦的羊拉邮电所从事最艰苦的马班投递工作,足迹遍布四川、西藏、云南。1999年,在这条路上实在走不动了,长年山区投递、风餐露宿的生活给他的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那年,他的腰都直不起来了,医生说,再走就要残废了。可邮路总得有人走啊,党的声音总得有人传啊,乡亲们总得跟外面的世界联系啊,1999年,经单位同意决定招收一名邮政投递员,于是在众多的报考人员中,凭着她的认真踏实、吃苦耐劳和当地人少有的中专学历脱颖而出。

服务的云岭乡面积有96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5400多人,当地居住的全部是藏族。拉木要走的邮路总长度为350公里。线路有三条:一条是顺着澜沧江顺流而上,穿过九曲十八弯的月亮湾峡谷,一直到41.5公里外的明永村,这条路来回需要行走4~6天;第二条是从月亮湾峡谷入口直上翻越雪山,经过4500米雪线,送到雨崩村,行程3天;第三条路线是从海拔2400米的云岭乡政府所在地的背后,向上走10公里山路,爬到4000米海拔的红坡村,平行投递2个村庄后,沿着羊肠小道直插只有1900米海拔的澜沧江河谷行走,顺着河谷走到13公里处就过溜索到对岸的3个村子。这条路是拉木三天邮路中最近的,行程只要2天,来回行走50多公里。这样的环境对于一名男同志来说都很难适应,更何况拉木这样一名弱女子呢。

一般人要体验四季需要一年的时间,可在她的投递路线上,一天就可以感受四季的冷暖。她所走的邮路在白马雪山和梅里雪山峡谷地带,这里气候多变,在她的投递路段,一会儿要上海拔4000米接近雪线的地方,承受冬天的寒冷;一会儿下到海拔只有1900米的澜沧江河谷地带,忍受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这些还不是最麻烦的,关键是气候反差大,拉木的衣服成了问题。穿着厚厚的衣服经过峡谷时,浑身被汗浸透,爬上4000米海拔雪线后,汗还没干,湿漉漉的又冰冷刺骨。

在送邮的路上总穿着一件红衣服,因为在雪山峡谷间,到处都是绿色和荒凉的灰黄色,时常在大山中行走,难免会发生意外,邮政的绿色制服容易与周围的景色混淆,只有红色最显眼,能让人们找到她。有一次她在山上因为发烧晕了过去,还是对面山上的老乡看到了一个受伤了的穿红衣服的人,才把她带了回来。

在千山万壑的投递路上,不仅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战胜各种吓人的动物以及莫名的孤独。在藏族村子里,她经常被几十条狗穷追,凶恶的藏獒发出低沉的怒吼,让人心惊胆颤,她不知自己怎样狂奔出村的,这样的情景她时常经历。在路上,拉木最害怕遇见蛇。冷不丁地爬过来一条蛇,虽然吓得她两腿酸软,可只能硬撑着跟蛇兜圈子,路过蛇爬行过的地方,屏住呼吸,浑身发怵。在荒凉的山野,走半天都难得碰到个人,四周一片寂静,拉木要感受死一般的寂寞和让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这时候,她就和自己的身影做伴,自己哼着山歌给自个壮胆。

同志的邮路上,尽管条件恶劣,路途艰险,可她并没有因困难重重而停下脚步,相反,她走得更加坚定,更加果敢。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视邮如命

经常攀爬的那条最宽处只有两尺、窄处需要侧身才能走过的悬崖小路,常遇飞石袭击。许多次她都机敏地躲过了,而冬天那回,她没有躲脱,一群啃草根的山羊把石头翻滚下来,稍微跑慢了一点,茶杯大的石块砸向右脚背,顿时鲜血直流,袜子也陷进了肉里。钻心的疼痛,她本能地一屁股坐到地上,双手捏住整个脚掌,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没有药,也没有包扎的绷带,她抓了一把细灰撒在伤口上,止住了血。想到老乡们还盼着手头的书信,她强忍着疼痛,又一拐一瘸向前走去。

7月的一个晚上,冒着大雨,踩过一道道泥石流从北线刚回到所里,所长交给她一份特快专递,告诉她说:“像这样的信件时间要求很紧,拖延会误了别人的大事,要抓紧送。”二话没说,不顾外面漆黑一片,大雨如柱,就要赶往需要步行5个小时悬崖山路才能到达的尼农村,她刚要出门,被所长拦住了:“不能走,我已经考虑过了,你一个人去,遇到险情怎么办。即使我们两人一起去送,也排除不了危险,与其冒险完成任务,不如选个好时机,

回家休息一夜,明天一早去送,出了问题我扛着。”回到家里,整夜睡不踏实,还不到早上5点钟就起身出发了,步行5小时把信件交给尼农村民小组此里农布时,汗水和雨水浇透了全身。此里农布打开一看,是朋友帮助联系了工作,时间要求紧,再晚一点收到信件,就来不及了。他们一家人望着雨中远去的背影,感动得连连为她默念平安。

作为女性,还要克服男同志不会遇到的情况。5月,离预产期只有一个月,她照样行走在邮路上。虽说藏族农村妇女怀孕了也不肯闲着,继续做着家务活,可是看着拉木挺着个大肚子,背着几十斤重的邮包,翻山越岭,溜索过江,风里来雨里去,老所长要她休息,可她总是说:“还能坚持,再跑两趟吧。”直到临产前一个月,老所长强行“没收”了她的邮包,自己去跑邮路,她才歇了下来。可是,产后仅过了20来天,她就把孩子托付给母亲照看,靠村里好心人给奶和家里两头牦牛奶喂养,又踏上了邮路。

服务的村寨在汹涌的澜沧江两岸,有一条邮路必须跨江送到对岸。由于当地条件所限,过江只能通过一条简易的锈迹斑斑的溜索,工具就是一个挂钩、一根麻绳。一个阴雨天,拉木冒着大雨来到澜沧江边,面对呼啸的狂风和咆哮的江水,拉木依旧坐上“溜索”,箭似地“飞”了出去。可能是“溜索”沾了雨水太滑,她的身体一下失去了平衡,也根本来不及“刹车”,头朝着江对岸的挡墙直直冲了过去。在这关键时刻,岸边的老乡冲上来,把她紧紧地拽住,使她过了这道“鬼门关”。可是拉木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却在问:邮包在哪里。直到看到邮包安然无恙,她才松了口气。谢过老乡,又爬起来踏上了漫漫邮路。为了乡亲们都能收到自己送去的信件和报刊,拉木一次又一次地冒着生命危险,乘上溜索过江送信。

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名乡村邮递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风尚,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邮政事业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心系藏区情牵百姓构建和谐

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藏族人民。由于藏民的名字都取相同的发音,翻译成汉语后就有很多重名的人,这给送信的拉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一次,拉木投送一封收信人为“查理桶村达瓦”的信,可村子里有20多个人都叫“达瓦”。拉木就挨家挨户地去问,问是不是有家人在寄信人的地方工作,从村里找到地头,再找到放牧的牧场草地,好在村里的人口并不多,最后还是找到了收信人。这以后,就长了个心眼,她借和村里人拉家常,了解乡亲们谁家投亲靠友到哪里,谁家的“尼玛”去了哪个城市打工、做生意。有了自己的资料库,再遇到重名的信件,投送起来就轻松多了,有时候连派出所的警察都要来问拉木人员流动的情况呢。

每年的

七、八月,学生的录取通知书最多,也是最谨慎、最辛苦的时节。因为高考录取通知书是有特殊时限和要求的,只要通知书一到,就必须马上出发,投送到本人,任何人都不能代替接收。近些的村子,她随到随送,远点的就尽量加快脚步,在最短的时间里送达。一次,为了到羊咱村民小组鲁追家送一份通知书,她连闯3道泥石流,整条裤子浸满了泥浆,当鲁追从冻僵了的手里接过无半点污损的信件时,不住地责怪自己使姑娘受了苦,逢人便讲:“万一姑娘在途中出点什么危险,我一家人可怎么办。”。藏民在忙完农活后一般都上山放牧,求学的孩子回到家里就变成了牧民。见不到本人,要么上山寻找,要么让村里的乡亲通知考生,约好时间地点,再次投递,这在藏区是常有的事。遇到的最艰难的一次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投递花了她6天时间,她不断穿梭于乡镇和村子之间,最后在一个高山牧场才找到了这名正在放羊的考生。看着考生充满喜悦的笑容,说的话很实在:“虽然我最怕投高考录取通知书,但是最最希望多些人考取。他们能上学,家乡就有希望了。”

有一年,拉木收到几封来自国外的信件,那是50多年前出国的藏族同胞寄回来的,由于长时间没有回国,地址都是按照当年的印象写的,找不到收件人。拉木觉得她有责任把这断了的线连起来。于是,她开动脑筋,搜索自己的信息库,在投递过程中四处打听,遇到年纪大的老人,拉木会特别地多问问。三个月后,拉木终于连起了这根断了50多年的线。从此,拉木又多了一件事情,不断打听藏族同胞的出国信息,为下一封来自国外的信件做好准备。

,一位省外的朋友给西当完小寄来一只电子课间铃,把它送到学校,孩子们第一次听到和城里学校一样清脆的课间铃声,个个都非常开心,同时把拉木看作为他们带来幸福的人。从此,只要每次她走进学校,孩子们总要围上来,看看拉木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新东西。时间一长,拉木和孩子们感情越来越深,她还自己掏钱买了书本和铅笔,给乡里的6所小学送去。逢年过节,还到一些没有劳动能力,而子女又在上学的困难户家,送去自己的一点心意。

藏家的村子大多建在山坡、山头上,交通只能靠走,出一次门不容易,为了一些盐巴、针线、药品、种子而走出山显然很不划算,就利用送信之便,稍带些大家需要的东西。一次,尼农村一位60多岁的大爹拉肚子,差点脱水,就近找不到药,过路的知道了,把自己备在身边的药片全部给了他,等她返回时,老人病已经好了,正守侯在路边等着答谢呢。如今,的邮包成了藏民们的小药箱、针线包、和小杂货铺。拉木的邮包出名了,且越带越多,邮包也就从一个变成了三个,重量也增加到了30公斤。

由于拉木待人亲和,邮路沿途的老乡把她当作自己的亲人。乡亲们看见拉木来了,就马上围上来和拉木拉起了家常,问问外面的新鲜事,翻翻拉木的邮包有没有新鲜的自己需要的药品,充值卡等生活用品。永金老太太见到拉木特别高兴,因为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在外面工作。从儿子们上学开始直到工作,都靠拉木带来的信联系着。每次拉木都帮老太太念信,念完了新的信,老人又把以前的信翻出来让拉木念,因为老太太不识字,她对儿子的牵挂就在这些乏黄的信纸间。看着那火炉边老太太面对自己如同见到的儿女般慈祥的笑脸,拉木无比地幸福,因为在众多村寨间,又有多少阿妈们在期盼着她的到来。

总是把为乡亲们多做事看作是自己的工作,

只要有机会,就尽量多为群众提供方便,尽管她更苦了,更累了,邮包更重了,可看到老百姓开心的样子,自己心里就像灌了蜜一样。

始终如一无私奉献对党忠诚

由于国家的扶持,内地免费为各自然村订阅了党报党刊,仅云岭就增加了40多份,的工作压力更大了,她的常规邮路从过去的通达4个行政村延伸到了10余个自然村,虽然她的邮包更重了,可党的声音传到了云岭的村村寨寨。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原来不通公路的很多乡村都通了公路,通了乡村小客车,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经常搭乘汽车,遇到紧急的邮件,还让老公连夜开自家的微型车送自己去送邮件。7月的一天,为了送一批雨崩的特快专递,他们连夜冒雨出发,在陡峭的澜沧江边遇到了塌方,落石把汽车挡风玻璃砸破,吓得孩子哭啼不止,但是她仍按时将邮件送到乡亲手中。她经常搭乘汽车却没有向单位提过任何经济上的要求。

1月,正值风雪冰冻灾害肆虐时期,不顾个人安危,背着邮包冒着风雪行走在通往红坡的邮路上,愣是把100多封二代身份证特快专递送到了每个乡亲手中,使得生活在大山里的藏族同胞足不出户,不用冒风雪,不用顶严寒,更不用多次往返山路,就可以取到自己的身份证。

初,燕门邮政所唯一的工作人员拉追要解决个人问题,需要休假一个月,她一走,工作就没有人接替了,拉木听到这个消息后,向县局请示,表示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再顶替拉追完成工作,就这样,整整一个月,拉木奔走于相隔30多公里的云岭和燕门之间,不仅完成自己区域的投递工作,还帮助拉追完成了燕门的所有投递工作。在听说距离云岭还有300多公里的全县最艰苦的羊拉乡需要充实一个邮政工作人员的时候,她不顾自己孩子还小的情况,积极向局里申请,坚决要求到羊拉这个最艰苦的地方去。

由于认真努力工作,先后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和表彰。,荣获“XX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荣获“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全国邮政系统模范投递员”荣誉称号,,荣获“XX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今年3月,荣获首届云南“十大女杰”荣誉称号,4月,她被评为“XX省劳动模范”。

在获得荣誉和称赞后,身上的光环越来越耀眼,可她并未因此而自满,相反,还是那么朴实、那么平静,唯一的涟漪就是内心的感动。她说:“我所做的只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举手之劳给老乡办点事,他们却真诚地感激我。”为了更好地服务老百姓,为了更方便老百姓用邮,拉木现在已经将家搬到了“云岭乡邮电所”,她仍然是那个背着邮包穿梭于崇山峻岭间、羊肠小道上的“雪岭鸿雁”,仍然是那个把党的声音传遍藏区村村寨寨的“绿衣使者”,仍然是那个为村民送去一针一线、藏族阿妈驻足期盼的“贴心姑娘”。

以后的邮路艰辛而漫长,同志肩上的责任更加沉重,可她还是那句:“只要老百姓开心,我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第四篇:邮政局乡村邮递员先进事迹材料14年风雨邮情路

双鸭山这座北方小城,用“九岭十八坡”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因此也鲜见有骑自行车的人,然而,在XX市却有一支长年与自行车为伴的棒小伙儿们,他们就是邮政局的投递员们,张立才就是其中的一位。

初见张立才的感觉,憨厚、老实、特别不爱说话。他1992年参加工作,在投递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4年,投递工种和

投递段区,没有他没做过的。他的足迹踏遍了XX市的山山水水,村村户户,他走过的路程,加起来长度相当于绕行地球三周。

只有热爱,才能专注。张立才正是靠着一股子钻劲,用行动,向他所服务的老百姓诠释了邮政服务的真谛。如今,他所负责的投递段道有机关、学校、团体20多个,居民上万余户,平均每天都要装满两大包40多公斤的邮件,需投递报刊一千多份,平信150多封,往返巡回投递行程20公里以上,加上投递处理手续,每日都超过了5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苦是苦了点,可是提起立才对于工作的认真劲儿,同事们都竖起了大拇指。工作13年来,立才从未因为工作的事儿叫过苦,每天早上早早的来到单位,争着抢着和同事扫地擦桌子。

提起冬天,这位憨厚的投递员似乎一下子打开了话闸子,那年的雪特别大,当时张立才负责矿务局二处附近地带的投递工作,由于雪阻,从他出班到矿务局二处的那段路,由于雪太大,清理不及时,已经厚厚地贴在了地面上,光亮如镜,稍不留意,就会连人带车滑倒在地,等过了这一段“溜冰场”,前面又出现一片“雪原”,原来二处往双富村一带行人流量较少,而要投送完邮件,还需要肩扛那

四、五十斤的邮袋步行

五、六里路,尤其是二处到双富村里面那段路,不要说背着五六十斤邮袋,就是只身行在那齐膝深的雪路上面,也要累得气喘吁吁。那一段时间,每当投完邮件,他浑身都被汗水遢得透透的,等到回家的时候,汗也消得差不多了,那湿透的棉袄里又变得冷冰冰的。双富村的村长提到此事总是对立才赞不绝口,他说本以为下了大雪的第二天立才不会过来投递,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时候,天近傍黑的时候,满头是汗的立才跟个水鸭子似的出现在了他的家门口。

初到工作岗位没多久的张立才认识到,要做一名出色的投递员,要想为老百姓服好务,过硬的基本功必不可少。《邮政业务学习》、《国内邮件处理规则》、《中国邮政报》、《黑龙江邮电报》等书刊成了他喜爱的读物,没事他还愿意仔细研究报刊订阅目录,什么样的人适合订阅什么样的刊物,哪种刊物比较受老百姓欢迎,全装在立才的心中。原来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硬是靠着一股子钻劲,把业务处理规则背得滚瓜烂熟。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张立才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功夫不负有心人,12月份,在全省营投工种技术大比武中,他一举夺得了投递工种第一名,而且由于他的出色发挥,由他领军的XX市邮政局投递代表队获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乡村投递员的工作是艰辛而枯燥的。张立才负责的投递区域点多、线长、面广。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张立才总是骑着那辆自行车,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把邮件送到用户手中。为了邮件的准确投递,张立才宁可多走点路,多翻座岭,也要把邮件亲手交给收件人。

14年来,他从未迟到过一次,没有请假过一天,他的出勤率始终是100%。他从事乡村邮递员以来,共投递报刊190万份,投送平常邮件40余万件,给据邮件9万多件。在这风风雨雨的14年,张立才以一个普通邮递员的责任心、事业心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也获得了很多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局先进生产者、优秀投递员。

第五篇:邮政所邮递员先进事迹材料只要老百姓开心再苦再累也值得

邮政所邮递员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ⅩⅩ,今年30岁,是ⅩⅩⅩⅩⅩⅩ县ⅩⅩ乡邮政所的一名乡邮员。

ⅩⅩ年6月以来,国家邮政局组织《感动国人的中国邮路》采访报道,我作为“溜索邮路”的形象代言人,ⅩⅩ邮政职工履行普遍服务义务的缩影,受到了社会媒体的极大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ⅩⅩ电视台、大连电视台《ⅩⅩ邮政报》的记者先后十多次来到我工作的地方与我一起上路送邮件,中央电视台还把我请到北京,与著名主持人王志面对面,让我有机会把ⅩⅩ邮政、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把邮政职工对待工作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对待人民群众满腔热忱、无私奉献,战胜困难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告诉给全国人民,让社会对邮政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注和支持。

我只是邮政职工中的普通一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却得到了很高的荣誉。今年三八节前,我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五一前,又被评为ⅩⅩ州劳动模范。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我的心情很激动,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长期以来关心我、帮助我的各级党组织,属于长期奋斗在基层的广大邮政职工。在此,请允许我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向全省邮政职工,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你们。祝愿你们扎西得勒。

今天来到这里参加省局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组织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我讲讲我们ⅩⅩ乡邮政所,讲讲老所长桑称,讲讲我的乡邮员工作。

ⅩⅩ乡的面积有960平方公里,刚好是全国面积的一万分之一,服务人口5千多人,当地的居住的全部是藏族,我们的邮路有三条,全部是步班邮路,第一条到42公里以外的明永村,来回要走

5、6天;第二条路需经过4500米雪线,到雨崩村,行程3天。第三条路线是从2400米海拔的ⅩⅩ乡政府所在地的背后,向上走10公里山路爬到4千米海拔的红坡村,平行投递2个村庄后,沿着羊肠小道直插只有1000多米海拔的澜沧江河谷行走,顺着公路走13公里,再过溜索,送信到对岸的3个村子,这是最近的邮路,行程只要2天,邮路总长度是350公里。

我们ⅩⅩ乡邮政所有两个职工,就是老所长桑称和我。桑称所长是个老党员,从事乡邮工作20年,我们ⅩⅩ乡的邮路以前一直是老所长在跑。老所长桑称是80年代到邮局工作的马班邮路投递员,刚参加工作就在ⅩⅩ最艰苦的地方———羊拉乡邮电所工作,后来到了我们ⅩⅩ乡邮政所。他在邮路上整整走了20年,20年来他战胜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保证了邮路畅通无阻。在羊拉邮电所跑马班邮路的时候,每周翻越甲午雪山、白马雪山,一个单边10来天,在雪山上他风餐露宿,遭遇了无数的危险。有一次,他在过雪山的时候,突然眼睛看不见了,原来是被白雪烁伤,雪盲了,只有抓着马尾巴,摔了无数的跟斗,走了将近一天,才走下雪山;一次他在山间露宿的时候,他最心爱的白马“小龙”受不了雪山的寒冷,开小差跑回了家,桑称只有自己背上邮件继续往前走。有很多次,雪山上积雪达到10多米厚,连电线杆都只剩下一个尖尖的杠头,在这样的条件下,马匹不可能走过去,桑称就卸下邮件,把马放回家,自己背着包试探着,一步一步爬过雪山。他在雪山邮路走了10年,得了风湿病,老所长实在爬不动雪山了,单位就把他调到条件稍好的ⅩⅩ乡邮政所,在ⅩⅩ乡邮路上,他经历过山上落石的威胁,溜索过江的惊险,在ⅩⅩ乡9曲18弯的澜沧江月亮湾峡谷一走就是10年,那时老所长走的虽然也是我现在走的邮路,但那时的自然条件与现在比,实在是太危险,太艰苦了,那时候没有吊桥,全程邮路需要过10多个溜索,现在好多了,很多地方都架了吊桥,只需过一次溜索。

1999年,老所长桑称患的风湿病很严重了,腰椎已经不行,再也走不了邮路了,局里决定招一名新的投递员,经过考试,把我招了进来。我没有想到,做投递工作竟然如此的艰辛和危险。

我第一次上邮路,是老所长亲自带的,二十年的乡邮投递工作,老所长最知道邮路的艰苦和危险,最知道投递邮件的责任和老百姓的需要,他反反复复地告诉我,邮件就是生命,乡亲们时时都在盼着那封信呢。邮路很危险,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对待困难不要气瘪,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本领。一路上他很细心,不断告诉我走山路要注意落石,注意脚下的悬崖。第一次过溜索的时候,我特别害怕,因为我的弟弟就死在澜沧江里,我们邮电所的一个老投递员也在10多年前死在这段江面的一个溜索上。要过溜索时,老所长先为我做了

4、5次示范,就在最后回来的一次,他判断失误,没有刹车,头朝岸边,直直向我冲过来,我吓傻了,旁边四个老乡马上冲上去死死抱住老所长,才脱离了危险,可是老所长如同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似的,走过来帮挂上溜索,然后用力一推,我闭上眼睛只听见风声在耳边轰轰地响,身下滚滚澜沧江的水花好似要溅在我身上,就这一推,把我推上了乡邮路。以后我不管是溜索太滑,刹不住车,使我撞在对岸挡墙上,半天爬不起来,还是溜索钢丝把手划出一道一道的血痕,我都下定决心,要向老所长学习,坚持把邮路走完,让乡亲们都能收到我送去的信件和报刊。

我所走的邮路在白马雪山和梅里雪山峡谷地带,这里气候多变。走在山路上,现在还晴空万里,说不定一会儿就大雨瓢泼。我就吃过这样一次苦头,有一次,没有听老所长的话,看着天气晴朗,就没有带雨具,结果在一个山崖间突然下起了一场大雨,我知道信件决不能受潮,那是重大责任事故,于是,只有找一块大石头,把邮件藏在石头缝里,自己站在悬崖边任雨水冲刷,又冷又饿又害怕,直到傍晚雨停才继续赶路。吃了这次亏之后,我吃一堑长一智,每次出行都带着三块不同大小的油布,小的包邮件,中等的包报刊,大的自己用。这样既不会弄湿邮件,也不耽搁行程,早点把邮件送到。

一般人要体验四季寒暑需要一年的时间,可我只要一天就可以感受四季温度。在我的投递路段,“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一会儿要上4000米接近雪线的地方,那里是零下的温度,感受冬天的寒冷;一会儿下到澜沧江河谷地带,那里是30多度的高温,感受夏天的酷暑。在高海拔的地区,四周一片寂静,要感受死一般的寂寞;在河谷,四面知了的叫声震耳欲聋,我总是带上棉花,把耳朵塞上。这些还不是最麻烦的,关键是气候反差大,穿什么衣服就成了问题,穿着厚厚的衣服经过峡谷的时候,浑身都是汗,爬上4000米海拔雪线上,汗还没有干,湿漉漉的冰冷刺骨。

在投递路上,我见到的动物比人多。有时候会遇到蛇、狼、豹子,我就只有绕远远的道走。在藏族村子里,我经常被几十条狗穷追,藏族家里最凶恶的藏獒发出的低沉的怒吼很可怕。我在进每个村子前都会习惯性地捡起一根打狗的棍子。现在好一些了,好几个村子的狗都认识我了,它们不会咬我了。

大家常把邮政投递员亲切地称为“绿衣使者”,但是我却是一个“红衣使者”,上邮路时我总是穿一件红衣服,因为在雪山峡谷间,到处是绿色和荒凉的灰黄色,而走在路上难免会发生意外,绿色制服容易混在周围的景色中,以为只是一棵树,只有红色是最显眼的,能让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找到自己,有一次在路上我的脚被山上的石头落下来砸伤了,血流不止,我用地下的灰土把血止住后,一瘸一拐,继续走邮路,山上老乡就是看见了我红衣服,才找到了我。

“把邮件准确、迅速地送到老百姓手中”,这是我们乡邮员对待工作必需拥有的责任。6年来,我一直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每当我把邮件安全准确地送到老乡的手中,他们很高兴,我也很开心。

这么多年来,因为怕邮件送晚了,我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来,整理完路上吃的糌粑、大饼、咸菜,就走3公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