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色彩高职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设计色彩高职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设计色彩高职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设计色彩高职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设计色彩高职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色彩模块一·认知色彩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全套可编辑PPT课件教学目标素质目标在认知色彩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生活和生存环境,进一步诠释和表达色彩形成的生理、物理现象;拓展传统色彩文化艺术的本源民族性特征。能力目标能够根据不同的色彩表达环境,熟练地应用色彩。知识目标掌握色彩形成的生理现象与物理理论,以及不同色彩所赋予的不同的设计情感表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对于不同的色彩予以不同的设计情感诠释。色彩情感表达的多元性。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掌握色彩形成的生理现象与物理理论任务一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一、光线的作用有了光,才有了我们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无论是来自自然光源还是人造光源(图1-1、图1-2)的光线,如同我们生存不可或缺的水源一样,赋予了我们生命、视觉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美好的生活、绚丽的世界都因为有了光,才有了无限的生机与可能。有了光与色的交相呼应,我们才能感受到自然的美丽、生活的美好以及引发对未来的憧憬和遐想(图1-3)。有了光,才有了我们的一切。没有光,我们将伸手不见五指,被黑暗笼罩,世界将失去意义。光线赋予了我们极大的生存与生活意义。图1-1自然光源图1-2人造光源图1-3人与自然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二、色彩的生理现象我们能看到和感知世界,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图1-4)。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视觉器官,能够接受外部的光线刺激,将光冲动传输到大脑中枢引起视觉反应,令人看到多姿多彩的世界。人类的眼睛就好比一架精密的相机:光线通过角膜及光圈,也就是我们的瞳孔,再由镜头(晶体)聚焦到菲林(胶卷,就是我们的视网膜)上,从而形成视觉感受。眼睛使得我们看到并感受到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对这个世界有了全新的认知。每个人通过眼睛认知世界,并通过色彩感受世界,最后由大脑的神经中枢对色彩做出自己的判断,结合生活环境、习惯、地域、文化等元素,形成了自身对色彩的喜好和不同的色彩敏感度。图1-4人的眼睛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三、色彩的物理理论图1-5太阳光谱

1.光谱不同的光线会形成不同的光谱,我们说到的光谱一般是指太阳光谱。太阳光谱(图1-5)是指太阳辐射经色散分光后按波长大小排列的图案。它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波谱范围。因波长不同,有的光波是我们眼睛能看到的,我们称之为可见光谱;有的光波是我们眼睛看不到的,我们称之为不可见光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做的色散实验,通过三棱镜成功地分解出我们肉眼可见的光色。这种分解出来的光色按照顺序排列成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图1-6),而这7种光色不能再进行分解,所以我们称之为单色光。这7种颜色经过凸透镜又能汇聚到一点形成“白光”,我们称这种“白光”为复色光(图1-7)。图1-7单色光和复色光图1-6可见光谱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三、色彩的物理理论

2.色彩的属性——原色、间色、复色

我们了解了太阳光谱的单色光和复色光在经过不同的分解和集合后相互之间可以进行转换。通过红、绿、蓝可以混合出人类视觉可以感知的任意颜色,并且任意颜色也混合不出这三种颜色,我们把这三种颜色称为三原色。凡是彼此之间无法替代的颜色都可以被选为“原色”,目前普遍认定“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除了光谱色彩,在现实生活中还有非光谱色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料色”。“料色”的三原色组成是由红、黄、蓝三种原色构成的。我们把色光三原色组成系统称为“叠加型”色彩系统,把“料色”三原色组成的色彩系统称为“消减型”色彩系统。“叠加型”色彩系统的颜色叠加后呈现白色光,“消减型”色彩系统的颜色叠加后呈现浊黑色。原色经过叠加会形成间色,间色经过叠加会形成复色(图1-8、图1-9)。图1-9料色三原色图1-8光色三原色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三、色彩的物理理论

3.色彩呈现

(1)光源色

自然中能发光的物体我们均可称之为光源。不同的光源所发出的光,我们称之为光源色。不同的光源发出的光颜色不同,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物体有时候颜色不一样的原因。一般而言,我们把光源色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光源色(图1-10),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光;另外一种是人造光源色(图1-11),通常就是经过人为参与的情况下物体所发出的光。人造光的种类较为繁多,光源色彩也会影响我们的视觉。图1-11人造光源色图1-10自然光源色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三、色彩的物理理论

(2)固有色

固有色是指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主要是指物体在自然光状态下呈现出来的颜色,比如我们经常所看到的树叶是绿色的,花朵是红色的,等等。原因是自然光线照射到这些物体后,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吸收,一部分会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被我们的视觉感知到,我们也就看到了物体所呈现出来的颜色。我们视觉感知到的颜色其实也是物体反射到我们眼睛里的颜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固有色,也是世间万物大多数情况下呈现出来的颜色(图1-12、图1-13)。图1-13物体固有色(2)图1-12物体固有色(1)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三、色彩的物理理论

(3)环境色

我们生存的环境是由多种光线照射后形成的,我们能看到的物体,在表面受到光照后,除吸收一定的光外,也能将光反射到周围的物体上,尤其是光滑的材质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尤其在暗部中较明显。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加强了画面相互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能够微妙地表现出物体的质感,也大大丰富了画面中的色彩(图1-14、1-15)。图1-15物体环境色(2)图1-14物体环境色(1)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三、色彩的物理理论

4.色彩的混合

我们需要了解和认识色彩相互混合的基本规律。我们知道,色彩有色光“叠加型”色彩系统和料色“消减型”色彩体系,这两种不同的色彩系统有着不同的色彩混合效果。除此之外,还有我们应当熟悉的色彩空间混合体系。

(1)色光混合

色光在混合的过程中其亮度会增加,这与料色混合正好相反,光色的混合在三原色的基础之上进行时,原色混合产生间色,间色混合产生复色,颜色越多,混合产生的颜色越明亮,越接近白色(图1-16)。色光混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涉及人造光源的环境,更是离不开色光的应用(图1-17~图1-19)。图1-16色光混合(1)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17色光混合(2)图1-18色光混合(3)图1-19色光混合(4)三、色彩的物理理论

(2)料色混合

料色混合是与光色混合不同的色彩混色体系,颜色在混合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暗,色彩混合得越多,最终得到的混合色彩越趋于黑色(图1-20)。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称之为“消减”色彩混合。我们观察到,生活中很多的色彩都是由料色混合得出的颜色(图1-21),根据料色混合的视觉特征,为了得到我们想要的色彩,在混合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多种颜色进行混合,除非有特殊的色彩要求,否则我们将得到较为灰暗的色彩。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20料色混合图1-21料色三、色彩的物理理论

这与我们认为任何色彩都可以通过色彩的混合得出这一理论相悖,原因在于料色的色彩属性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通过原色的混合得出我们想要的色彩。我们生活中大多的色彩由料色的色彩体系组成,料色混合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图1-22~图1-24)。了解和学习料色混合对我们至关重要。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23料色混合(莫兰迪作品)图1-22莫兰迪色卡图1-24料色混合作品三、色彩的物理理论

(3)空间混合

由于一定的距离关系,我们将很多颜色并置在一起的时候,很难区分它们,而这些并置的颜色会显示出另外一种颜色。我们把这种色彩视觉现象称为色彩的空间混合现象(图1-25、图1-26)。空间混合现象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色彩应用领域也非常重要。了解色彩空间混合现象对我们把握色彩应用色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26空间混合训练图1-25空间混合现象三、色彩的物理理论

5.色彩的三要素

我们将色彩明度、色彩纯度和色相称为色彩的三要素。

(1)色彩明度

色彩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关系(图1-27),没有色彩的明暗使得我们认知了世界的空间、体积、层次以及各种黑白变化,这种黑白明暗的视觉特性在色彩中也同样存在,有了色彩,明暗才有了灵魂,才使得我们看到的世界缤纷绚丽。任何色彩都有其存在的明暗属性要素,同一种颜色会有不同的明度关系,不同的颜色也会存在着不同的明度关系。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27色彩明度三、色彩的物理理论

在不改变色相的基础上,提高或降低色彩的明度关系,主要依靠增加或减少黑、白颜色的多少来实现(图1-28、图1-29),也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部分明度不同的邻近色彩来改变。色彩的明度属性要素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图1-30),了解和认知色彩的明度属性关系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28

色彩明度的变化(1)图1-29

色彩明度的变化(2)图1-30

色彩明度的变化(3)三、色彩的物理理论

(2)色彩纯度

色彩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和浑浊程度(图1-31),我们看到鲜艳的颜色纯度高,灰暗的颜色纯度低。在光色中,三原色的纯度最高。颜色叠加越多,明度会越来越高,但纯度会越来越低。在料色中,颜料在没有经过混合最初的颜色纯度最高,颜色叠加越多,纯度会越来越低(图1-32)。不同纯度的色彩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起到不同的视觉作用,纯度高的色彩相对来说较为激烈、刺激(图1-33),而纯度低的颜色有时会显得含蓄、内敛(图1-34)。不同的色彩应用环境对色彩纯度的要求也不一样。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32

色彩纯度的推移图1-33

高纯度的色彩应用图1-31

色彩纯度图1-34

低纯度的色彩应用三、色彩的物理理论

(3)色相

色相是用来区分色彩的名称,即依不同波长色彩的相貌所称呼的“名字”。色相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极佳标准,它和色彩的强弱及明暗没有关系,只纯粹表示色彩“相貌”的差异。人眼区分色彩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色相实现的。在最好的光照条件下,我们的眼睛大约能分辨出180种色彩的色相。通常情况下,我们用色相环来表示色相,利用光谱的色彩接近原理来绘制色相环。色相环以第一次的黄(Yellow)、红(Red)、蓝(Blue)三色为基础,由此三原色配置组合而成。一般色相环有五种或六种甚至八种色相为主要色相。若利用各主要色相的中间色相,就可做成十色相、十二色相、二十四色相、四十八色相等色相环(图1-35、图1-36)。从色相环中,我们可以直观、形象地看到不同色彩之间的关系。如,从二十四色相环中我们可以看到45°范围内的同类色彩,90°范围内的邻近色彩,135°范围内的对比色彩,180°的互补色彩。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36

四十八色相环图1-35

二十四色相环三、色彩的物理理论

当然,由于光色与料色的不同,色彩体系会导致在色相环的表示环节也不尽相同(图1-37)。这也为我们在以后应用输出色彩做了铺垫。如我们在用计算机进行设计时,计算机对色彩进行了光色系统与料色系统的区分,分别用RGB色彩模式和CMYK色彩模式进行表示(图1-38、图1-39)。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37

料色与光色色相环图1-38

RGB色彩模式图1-39

CMYK色彩模式三、色彩的物理理论

6.色立体

为了方便我们生活中对色彩的生产与应用,需要对现实中缤纷艳丽的色彩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以便科学、准确、系统地掌控色彩体系,色立体便由此诞生了。色立体根据色彩的三要素原理有秩序地进行整理、分类而组成有系统的色彩体系。这种体系借助于三维空间形式,来同时体现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之间的关系(图1-40)。色立体的建立有助于色彩的分类、研究、应用、交流,建立标准化的色谱,给色彩的使用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尤其对颜料制造和着色物品的工业化生产标准的制定更为重要。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40

色立体的架构三、色彩的物理理论

(1)孟塞尔色立体

孟塞尔色立体是由美国教育家、色彩学家、美术家孟塞尔创立的色彩表示法,以色彩的三要素为基础。色相称为Hue,简写为H;明度叫作Value,简写为V;纯度为Chroma,简称为C。色相环是以红(R)、黄(Y)、绿(G)、蓝(B)、紫(P)心理五原色为基础,再加上它们的中间色相橙(YR)、黄绿(GY)、蓝绿(BG)、蓝紫(PB)、红紫(RP)成为10色相,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再把每一个色相详细分为10等份,以各色相中央第5号为各色相代表,色相总数为100。如:5R为红,5YB为橙,5Y为黄等。每种摹本色取2.5,5,7.5,10等4个色相,共计40个色相,在色相环上相对的两色相为互补关系。中央轴代表无彩色黑白系列中性色的明度等级,黑色在底部,白色在顶部,称为孟塞尔明度值。它将理想白色定为10,将理想黑色定为0。孟塞尔明度值由0~10,共分为11个在视觉上等距离的等级。在孟塞尔色立体中,颜色样品与中央轴的水平距离代表饱和度的变化称为孟塞尔彩度。彩度也被分成许多视觉上相等的等级。中央轴上的中性色彩度为0,离中央轴愈远,彩度数值愈大。该系统通常以每两个彩度等级为间隔制作一颜色样品。各种颜色的最大彩度是不相同的,个别颜色彩度可达到20(图1-41)。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41

孟塞尔色立体三、色彩的物理理论

(2)奥斯特瓦德色立体奥斯特瓦德是一位德国化学家,在染料化学领域非常有建树,并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他后来专注于研究色彩,创立了奥斯特瓦德色立体。奥斯特瓦德根据赫林提出的“生理四原色学说”,也就是根据生理与心理以及人类眼睛的解剖结构,主张原色只有“红与绿、黄与蓝”四色的生理四原色学说,创立了奥斯特瓦德色相环。他把红、黄、绿、蓝四种颜色分别放在圆周的四等分处,形成两对补色对,然后再在每两色间分别加上橙、黄绿、蓝绿、紫四色,合计8色,然后再将这8个色相每一色相分成3种色,就形成了一个24色的色相环。以黄色为1号色,依次到24号止。每3种色中的第2色为正色(图1-42)。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42

奥斯特瓦德色相环三、色彩的物理理论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中心轴是从理想黑到理想白一共10级的等差明度(无彩色的明度轴),除去黑和白,中间共8个明度级,分别用小写英文字母a、c、e、g、i、l、n、p来表示,每一个字母黑、白含量不同。从中心轴的中心点画一垂直线,该线的顶点为理想纯色,而纯色的位置也是色相环上各纯色的位置。从纯色到黑和白两端,呈正三角形,将这一正三角形依色相环顺序转一圈,即成为一个覆圆锥体形的色立体。奥氏色立体中每一种颜色的计算方法以W+C+B=100(白色量+纯色量+黑色量=100)为标准。它的颜色表示方式由色相号(一共24色)与白色含量和黑色含量来表示(图1-43、图1-44)。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43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1)图1-44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2)一、色彩明度推移练习(图1-45、图1-46)训练要求:

了解和熟悉不同色彩的不同明度变化,建立色彩不同明度的视觉感知,通过各种表现形式的色彩明度呈现表现出明度变化中的空间、光感,以便于以后在色彩应用过程中对色彩明度的把握。实施过程:1.选择设计明度推移练习图形或骨架,图形或骨架应能充分体现明度推移训练的特点,尤其在空间与光感的表现上。2.可以选择一个颜色的明度推移练习,也可以选择多个颜色的明度推移练习。建议选择多个色彩的明度推移练习。3.色彩的物理调配要充分,不可过浓或过淡,应便于上色,完成后的效果要饱满、平顺。4.根据色彩的明度选择色彩序列,尽量选择5个序列以上,原则上尽量多些。可以充分地把握色彩的明度变化。色彩序列之间不可出现较为明显的色彩明度跳跃。5.注意对细节的把握,尤其是边线的处理和色彩上色后的平整度,否则会影响视觉表现的效果。6.可以尝试电脑制作,利用电脑软件完成明度推移练习。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课题训练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45

明度推移练习(1)图1-46

明度推移练习(2)课题训练课业评价:训练完成后,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课业评价:1.图形与骨架的选择是否能够充分地体现明度推移的练习效果(占比为10%)。2.色彩调色是否均匀、饱满(占比为20%)。3.色彩序列选择是否得当(占比为20%)。4.色彩色阶表现是否均匀,是否有明显的跳跃(占比为40%)。5.细节处理以及作品的视觉呈现(占比为10%)。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课题训练二、色彩纯度推移练习(图1-47~图1-49)训练要求:了解和熟悉不同色彩的不同纯度变化,建立色彩不同纯度的视觉感知,通过各种表现形式的色彩纯度呈现,把控色彩不同灰度的鲜浊视觉关系,尤其是高级灰色调的调配。色彩的灰度关系在后续的应用过程中较难掌握。实施过程:1.选择设计明度推移练习图形或骨架,图形或骨架应能充分体现纯度推移训练的特点。2.可以选择一个颜色的纯度推移练习,也可以选择多个颜色的纯度推移练习。建议选择多个色彩的纯度推移练习。3.色彩的物理调配要充分,不可过浓或过淡,应便于上色,完成的效果要饱满、平顺。4.根据色彩的纯度选择色彩序列,尽量选择5个序列以上,原则上尽量多些。可以充分地把握色彩的纯度变化。色彩序列之间不可出现较为明显的色彩纯度跳跃。5.注意对细节的把握,尤其是边线的处理和色彩上色后的平整度,否则会影响视觉表现的效果。6.可以尝试电脑制作,利用电脑软件完成纯度推移练习。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课题训练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47

纯度推移练习(1)课题训练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48

纯度推移练习(2)图1-49

纯度推移练习(3)课题训练课业评价:训练完成后,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课业评价:1.图形与骨架的选择是否能够充分地体现纯度推移的练习效果

(占比为10%)。2.色彩调色是否均匀、饱满(占比为20%)。3.色彩序列选择是否得当(占比为20%)。4.色彩色阶表现是否均匀,是否有明显的跳跃(占比为40%)。5.细节处理以及作品的视觉呈现(占比为10%)。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课题训练三、色相推移练习(图1-50、图1-51)训练要求:了解和熟悉不同色彩的明度、纯度属性关系,建立不同色彩间的视觉感知,通过各种表现形式的色彩呈现,完成不同色彩的序列表现。实施过程:1.选择设计明度推移练习图形或骨架,图形或骨架应能充分体现色相推移训练的特点。2.可以选择6个色相进行推移练习,也可以选择12个颜色的纯度推移练习。3.色彩的物理调配要充分,不可过浓或过淡,应便于上色,效果完成后要饱满、平顺。4.色相序列之间不可出现较为明显的色彩跳跃。5.注意对细节的把握,尤其是边线的处理和色彩上色后的平整度,否则会影响视觉表现的效果。6.可以尝试电脑制作,利用电脑软件完成色相推移练习。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课题训练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50

色相推移练习(1)图1-51

色相推移练习(2)课题训练课业评价:训练完成后,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课业评价:1.图形与骨架的选择是否能够充分地体现明度推移的练习效果(占比为10%)。2.色彩调色是否均匀、饱满(占比为20%)。3.色相序列选择是否得当(占比为20%)。4.色彩色阶表现是否均匀,是否有明显的跳跃(占比为40%)。5.细节处理以及作品的视觉呈现(占比为10%)。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课题训练掌握色彩在设计过程中的心理任务二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一、色彩的心理

1.色彩的冷暖

色彩的冷暖是指能引起人心理变化的一种联想,物体通过表面色彩可以在人的感官上形成或温暖或寒冷或凉爽的感觉。红、橙、黄色系属于暖色调,蓝、绿、紫色系属于冷色调。其中橙色为极暖色,蓝色为极冷色;黄绿色、红紫色属于中性色;黄色(特别是黄色系中的柠檬黄色、土黄色)、红色是中性微暖色;绿色、紫色为中性微冷色。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冷暖会引起我们日常生活的心理变化。暖色给人温暖、活力、阳光、希望的感觉,冷色给人有冷静、寒冷、凉爽、悲伤的感觉。这种视觉心理经验也在引导着我们去选择、设计、服务于我们的社会(图1-52~图1-55)。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52

给人以温暖的暖色调图1-53

给人以食欲的暖色调图1-54

给人以冷静睿智的冷色调图1-55

给人以清凉的冷色调一、色彩的心理

2.色彩的轻重

色彩的轻重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纯度的关系。明度愈高,色彩愈浅,感觉愈轻盈;而明度愈低,色彩愈深,感觉愈重(图1-56、图1-57)。相对而言,在同种色彩的基础上,高纯度的色彩比低纯度的色彩要轻。色彩的量感影响我们对事物判断的视觉关系,视觉量感的轻重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变化,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较为重要的关系。如量感轻的色彩有利于扩大人们的视野空间,制造轻盈感,带给人们愉快的心情;而量感重的深色系具有沉重感,有稳定心绪的作用,能彰显大气高雅的气质(图1-58、图1-59)。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56

视觉量感重的长城汽车图1-57

视觉量感轻的长城汽车图1-58

轻盈的视觉量感图1-59

沉稳雅致的视觉量感一、色彩的心理

3.色彩的膨胀与收缩

高明度与纯度的色彩会有膨胀的视觉心理,低明度和低纯度的会有收缩的视觉心理;暖色调的色彩有膨胀的感觉,冷色调的色彩有收缩的感觉。色彩的膨胀与收缩用于满足我们设计过程中一定的使用环境与要求。为我们的设计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图1-60)。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60

冷暖形成了色彩的膨胀与收缩一、色彩的心理

4.色彩的强弱

色彩的强弱是指色彩对视觉的刺激程度,色彩的强弱主要针对色彩的纯度而言。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一般属于强烈的色彩,尤其是高纯度的色彩更是如此。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彩一般属于较弱的色彩,尤其是低纯度的色彩(图1-61、图1-62)。掌握好色彩的强弱对于满足设计诉求至关重要。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61

强色的色彩表现图1-62

弱色的色彩表现一、色彩的心理

5.色彩的华丽与朴素

色彩能够表现我们的色彩感情(图1-63~图1-66)。不同的配色能够赋予事物不同的韵味,有些配色五彩斑斓、耀眼夺目,倍感华丽;有的配色含蓄稳重,显得朴实无华。色彩的华丽感与朴素感与色彩的明度、纯度都有关联,明度高、纯度也高的色彩或者色组显得鲜艳、华丽,如舞台布置、时尚发型等。明度低、纯度也低的色彩或者色组显得朴实、稳重,如素洁的水杯、褪了色的衣物等;色彩的华丽感与朴素感与色调也有关联,通常,大部分活泼、强烈、明亮的色调给人以华丽感,而暗色调、灰色调、土色调有种朴素感。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63

华丽色彩表现(1)图1-65

朴素色彩表现(1)图1-64

华丽色彩表现(2)图1-66

朴素色彩表现(2)二、色彩的情感联想

1.色彩的形状联想

瑞士艺术理论家与教育家约翰内斯·伊顿在其长时间对色彩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色彩形状联想的理论。他认为,色彩和形状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这种关联就是当某种色彩和某种形状达到一致的心理暗示的时候,这种色彩就是这个形状的内心联想的色彩。比如,黄色的明度较高,具有较为刺激的色彩视觉,视觉量感轻,而三角形的尖角形状具有尖锐、冲突、不稳定的视觉特征,所以黄色的色彩与三角形的形状有着一致的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具有警示作用的三角形都用黄色的色彩标注(图1-67),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色彩的形状联想不能涵盖所有的形状,一般会体现为较为规则的几何形状。不同形状、秩序的几何形体相互叠加变形后的形状,也与它们所对应的色彩进行叠加后产生的颜色有着相同的心理暗示,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形状联想(图1-68)。色彩的形状联想是一种内在的较为抽象的设计,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67

具有警示作用的黄色三角形图1-68

色彩与形状的联想二、色彩的情感联想

2.感官知觉的联想——味觉、嗅觉

我们对味觉和嗅觉的感知,是因为身体器官受到一定的直接刺激,但为什么色彩没有通过直接接触也能影响到味觉和嗅觉呢?那是因为长时间的生活经验已经烙印在脑海中,当大脑得到某种色彩的心理暗示时,我们就会通过色彩联想到生活经验,色彩就这样在自然与不自然中影响着感官刺激与心理刺激。如食物的颜色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味觉,这是由于长时间以来的生活经验已经对人们形成一定的心理暗示,而当色彩能够反映这种心理暗示的时候,也就影响了味觉(图1-69~图1-72)。如绿色给人一种酸的味觉,黄绿色给人一种涩的味觉,粉红色给人一种甜的味觉,茶色给人一种苦的味觉,这种色彩的味觉联想来自生活经验,对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69

色彩与味觉的联想(1)图1-71

色彩与味觉的联想(3)图1-70

色彩与味觉的联想(2)图1-72

色彩与味觉的联想(4)二、色彩的情感联想

味觉是通过味蕾感知的,而嗅觉是通过气味感知的,二者都通过日常的心理暗示影响着我们对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嗅觉主要积累在味道比较独特食物的生活经验中,从而引起条件反射。当我们闻到酸味的时候就会想到醋的颜色;闻到水果香味的时候就想到黄色或橙色;闻到辣椒的味道就会想到红色。食物固有的色彩对嗅觉有着决定性的联想感知(图1-73)。如同味觉感知一样,嗅觉感知也在影响着我们对色彩的联想。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73

食物的色彩决定着嗅觉的联想感知二、色彩的情感联想

3.音乐的联想——听觉

音乐讲究的节奏和韵律在色彩中完全可以通过色彩的组织表达出来,色彩中我们常说的调子也是从音乐的专业术语中借鉴过来的。所有这些,向我们预示着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

1720年,法国人路易斯·卡斯勒就写过一本《现代音乐与色彩》,书中将耳朵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与可见光光谱按比例地联系起来,即从最低音开始是红色直到最高音紫色。这是早期关于音乐听觉与色彩的一种机械性联系。后来指挥家高德·弗来提出了这样的见解:长笛——蓝色;单簧管——玫瑰色;铜管——红色。这种比拟得到更多人的赞同。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认为:调性中的C大调为白色;G大调为棕黄色;D大调为金黄色;A大调为玫瑰色;E大调为青玉色;B大调为铁灰色;F大调为灰绿色;等等。他的后辈斯克里亚宾则认为:C大调为红色;G大调为玫瑰色;D大调为黄色;A大调为绿色;E大调为浅蓝色;B大调为铁灰色;F大调为湛蓝色;等等。1929年,俄国作曲家萨巴涅夫又提出:C,D,E,F,B五个音符,相当于灰、黄、青、红、绿五种颜色。所有这些说明,通过色彩,我们可以联想到不同的音乐,丰富和陶冶情操,二者为我们共同编织了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图1-74、图1-75)。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74

缤纷绚烂的色彩让我们联想到摇滚乐图1-75

恬静的蓝色调宛如长笛悠长的奏鸣曲三、色彩的民族地域性

不同的生存环境与生活习惯造就了不同民族间的用色习惯,进而演化生成了本民族特殊的民族化色彩表征。如汉民族自唐代以来就形成了黄色的皇权色彩,随之加入了演进的红色,从而奠定了红、黄色彩成为汉民族色彩的主要代表色彩(图1-76、图1-77)。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76

影响民族色彩的皇权色(1)图1-77

影响民族色彩的皇权色(2)三、色彩的民族地域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又各自有着自身的色彩表征。随着民族间文化交融的发展,虽互有借鉴,但在一定程度上还保持着自身的民族性色彩使用习惯。这些民族间的用色习惯也基本被纳入中华民族统一性色彩表征。不同民族间的色彩喜好遍布于我们的生活,以美好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今天,尤其是在服装方面,更能直接、形象地体现不同民族间色彩的外化(图1-78~图1-81)。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78

蒙古族服饰色彩图1-80

彝族服饰色彩图1-79

藏族服饰色彩图1-81

汉族服饰色彩课题训练一、色彩冷暖练习(图1-82、图1-83)训练要求:了解和熟悉色彩的冷暖关系,建立色彩心理感受的表达,通过各种表现形式的冷暖色彩呈现,完成冷暖色彩的空间展示。实施过程:1.选择设计适合冷暖色彩表达的题材元素,题材元素要尽可能地便于完成课题训练。2.对题材元素进一步地分析,选择适当的冷暖色彩,色彩要符合元素内涵。3.空间的选择,可以是平面空间也可以是三维空间。4.色彩的物理调配,要充分,不可过浓或过淡,应便于上色,效果完成后要饱满、平顺。5.把握细节,尤其是要注意对边线的处理和色彩上色后的平整度,否则会影响视觉表现的效果。6.可以尝试电脑制作,利用电脑软件完成色彩的冷暖练习。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课题训练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82

冷暖色彩(1)图1-83

冷暖色彩(2)课题训练

课业评价:训练完成后,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课业评价:1.冷暖色彩完成后的练习效果(占比为10%)。2.色彩调色是否均匀、饱满(占比为20%)。3.题材与色调的选择是否得当(占比为20%)。4.冷暖色彩的情绪表达与视觉张力(占比为40%)。5.细节处理以及作品的视觉呈现(占比为10%)。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课题训练二、民族色彩的情感联想(图1-84、图1-85)训练要求:了解和熟悉民族地域色彩表现特征,建立民族色彩心理感受的表达,通过各种表现形式的民族地域色彩呈现,体现民族、民俗色彩的文化自信。实施过程:1.选择设计适合表达的题材元素,题材元素要体现民族性并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2.对题材元素进一步地分析,选择适当的民族色彩,色彩要符合民族内涵。3.空间的选择,可以是平面空间也可以是三维空间。4.色彩的物理调配,要充分,不可过浓或过淡,应便于上色,效果完成后要饱满、平顺。5.细节的把握,尤其是边线的处理和色彩上色后的平整度,否则会影响视觉表现的效果。6.可以尝试电脑制作,利用电脑软件完成民族色彩的装饰练习。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课题训练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84

民族色彩装饰(1)图1-85

民族色彩装饰(2)课题训练

课业评价:训练完成后,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课业评价:1.冷暖色彩完成后的练习效果(占比为10%)。2.色彩调色是否均匀、饱满(占比为20%)。3.题材与色调的选择是否得当(占比为20%)。4.冷暖色彩的情绪表达与视觉张力(占比为40%)。5.细节处理以及作品的视觉呈现(占比为10%)。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拓展阅读-民族传统色彩中的五色

竹月、青梅煮酒、雪青、百草霜、藕荷……简单几个词,就溢出诗情画意,仿佛有一幅水墨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这些饱含诗意的名称皆是中国古代对色彩的称谓。西方的色彩体系是在物理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相对于我们民族的传统色彩更偏向于理性。华夏民族面对自然中日月星辰、万物万象的交替更迭,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积累后,也得出了属于我们本源文化的色彩认知。《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将五色与方位相联系,总结出了黑、白、青、赤、黄是滋生万物的五大正色,进而形成了我们传统文化中“五原色”的色彩理论,相对于西方色彩的三原色,五原色更加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情感认知。白色,可以理解为金属或太阳发出的白色亮光,代表着西方方位。白色是各种色彩的基础颜色,在《淮南子》里就曾有这样的描述:“白立而五色成矣。”白色有着朴素、高雅、纯净的意味,在中国文化中还代表着对逝者的追悼。直到今天,以白色为主的文化现象从不同角度也得到了极大的传承。(图1-86)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86

徽派建筑

黑色,因北方寒冷,故而黑色代表着北方方位。在《千字文》也有这样的记载:“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黑色是中国古代史上崇拜最久的色彩。直到今天,我们也普遍认为黑白色彩是永不过时的色彩。黑色深沉、厚重、浓烈、神秘,在传统文化中有严厉正大的含义,象征着力量,曾是秦朝的帝王之色。(图1-87)

青色,泛指黑、蓝、绿大范围的颜色,也就是含有蓝绿的色彩。绿草叫青草,蓝天叫青天,黑发叫青丝。代表着东方方位。青色延伸出坚强、生命、希望、乐观等含义。因为青色的染料容易提取,又清爽淡雅,所以在古时候平民的衣着和建筑最常见的颜色就是青色。(图1-88)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87

黑色服饰图1-87

黑色服饰拓展阅读-民族传统色彩中的五色

赤色,也就是红色,火和太阳是红色的,代表着南方方位。红色是华夏民族最早崇拜的颜色之一,并且一直以来都非常受到我们的喜欢,并且延续到今天,其贯穿了整部华夏历史。在隆重典礼、民俗生活、婚丧嫁娶、节日节庆中,都曾经或仍然广泛地运用红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红色是华夏民族的代表色彩。(图1-89)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89

节日红色拓展阅读-民族传统色彩中的五色

黄色,象征着大地的颜色,代表着中央的方位。黄色在五色中居于中央,是最尊贵的色彩。中华文明起源于黄土漫漫的平原,自繁盛的大唐开始,黄色俨然成为金光灿烂、雍容威严的皇室象征。(图1-90)

时至今日,五色论依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和表达。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民族的融合,我们对色彩的应用虽然越来越广泛,但是,五色观是我们民族情感和文化的延续,也是我们华夏智慧的结晶,在我们本源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属于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发扬光大。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90

帝王服饰拓展阅读-民族传统色彩中的五色THANKS谢

看设计色彩模块二·区别色彩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教学目标素质目标拓展社会中人和物具有标志性的绘画色彩和设计色彩;充分认知色彩应用过程中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在自我表达与社会需求之间取得均衡式发展。能力目标根据不同的色彩表现环境以及色彩表现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合理应用色彩。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表现特点,对色彩赋予不同的设计情感表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对于被动性色彩使用范畴予以不同的设计情感诠释。诠释与解读被动性色彩设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了解绘画色彩的表现特点任务一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一、创作的主观性

我们接触艺术,大都是从绘画作品开始的,不论是早期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图2-1),还是现代艺术的绘画作品(图2-2),以及东西方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都在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从这些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发现,无论作品是写实的还是写意的或是抽象的,作品均按照作者的意图在表达着什么,是作者本人对客观世界认知的一种反映与诠释。同样,作者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与理解采取着不同的表现手段,一件作品加入了作者太多的主观性,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是作者理解的客观精神世界。图2-1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2-2

蒙德里安作品《红黄蓝》一、创作的主观性

发源于后期印象主义现代绘画的第一个流派是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马蒂斯用灿烂、任性、强烈的色彩表现原色的、粗野的油画笔触。从1905到1908年,马蒂斯延续自己的风格,他的画不再是立体的而是平面的,色彩更为亮丽、主观、抒情,强调线条,强调色彩与画面的和谐。他早期的油画直接用原色铺陈,空间层次全省去,全力表现自己的感觉、与自然的和谐、音乐的韵律,他画了《国王的悲伤》与《红色的餐桌》两幅著名作品(图2-3、图2-4),极具东方特色。马蒂斯除了对非洲艺术感兴趣之外,对日本艺术也有非常大的兴趣,画了些着和服的人物。后来因健康原因,他晚年更多地从事剪纸艺术与室内装饰。从重视块面到重视线条,马蒂斯完成西画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不再拘泥于自然的形状与色彩,更加抒情化,更能生动地表现本质的、内在的东西。他画了大量素描,线条充满灵性,非常流畅、松活,这种风格同样体现在其剪纸艺术中,这种直接、平面的艺术延续了其《国王的悲伤》《红色的餐桌》开始的风格,并且更为抽象,简洁。图2-3

国王的悲伤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2-4

红色的餐桌一、创作的主观性

后印象主义大师凡·高,他的代表作品《星夜》(图2-5)是他第二次精神崩溃后住进圣雷米疗养院时的作品。在这幅以蓝色和黄色为主色调的画中,凡·高用饱蘸激情的条状笔触,搅动起漩涡。这些天空中星星与月亮的舒卷涌动,也许暗示使徒和耶稣的关系。也有人把这幅画看成太阳系的“最后的审判”。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2-5

凡·高作品《星夜》一、创作的主观性

代表作品《向日葵》(图2-6)是凡·高1888年8月在法国南方小镇阿尔勒画的。南方阳光的灿烂令画家狂喜,他用黄色画了一系列静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当时的代表作。画家以短粗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极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像火苗一样布满画面,整幅画犹如燃遍画布的火焰,显出画家狂热的生命激情。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2-6

凡·高作品《向日葵》一、创作的主观性

当代艺术家周春芽的江南园林系列作品中,以色彩的夸张、提炼,营造出一种若即若离的神秘感,并采取了自由、散点透视的构图方式,把本来很具体、实在的园林景观压缩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画幅中。周春芽在作品中大面积地使用了紫色,让冷如金属般的光泽,散发出诡异、神秘而又灿烂炫目的色感。松动又精确的笔触、充满跳跃的节奏感,让这些形态纷繁复杂、明暗冷暖变化不定的紫色如空气一般穿行在形体和景观的缝隙中。而间错于色块之间如钢筋一般强劲有力的线条,既是干扰又是提醒和强调,在宁静之中放射出十足的任性甚至放纵,反复地强调又不断地干扰,在静谧之中注入了永不停息的动感。在周春芽整个创作历程中一直充满了这样的智慧,即用逆向的修辞方法,达到美学的生疏和哲学的玄想。(图2-7、图2-8)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2-7

周春芽作品《奇石》图2-8

周春芽作品《片石山房:向石涛致敬》二、观众的限制性

绘画色彩有着较强的主观创造性,对于观众而言,无法亲身参与作者的创作表现,只能被动地理解和呼应作者的作品色彩表现和内涵。这是绘画色彩在表现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有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理解作者的表现意图,但有时候可能我们又无法理解,尤其是当代艺术中的一些作品更是难以理解。这就使得作者和观众对作品的理解产生了不同看法,这也是绘画色彩较为被动的一面(图2-9、图2-10)。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2-9

曾梵志作品图2-10

赵无极作品二、观众的限制性

当然,好的绘画作品在得到社会的认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色彩印象也会固化下来,成为某一时期或是作者本人的一种代表,其色彩使用范畴也被称为经典性表现色彩,这些色彩被提炼出来后成为一种共性的表达。就如我们说到梵高会想到对比强烈的黄色(图2-11),说到伦勃朗就会想到一点光源的暖亮色和暖暗色(图2-12),说到周春芽就会想到绚烂的对比色彩(图2-13),诸如此类。经典色彩的固化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从中寻找设计灵感去表达设计需求。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2-11

梵高色彩的提取固化图2-13

周春芽绚烂色彩的提取固化图2-12

伦勃朗色彩的提取固化课题训练色彩的提取固化训练训练要求:以参考莫兰迪与康定斯基作品为例进行色彩的提取与固化(图2-14、图2-15),利用提取的色彩进行装饰性色彩表现(图2-16、图2-17)。实施过程:1.对莫兰迪与康定斯基的作品色彩进行分析,尽量多地提取其主要的表现色彩。2.选择适合提取颜色表现的装饰性图形,利用提取的颜色进行装饰性表现。3.装饰图形与色彩的表现要符合提取色彩原来的视觉特征。4.注意对作品细节的把握。5.可以尝试电脑制作,利用电脑软件完成装饰性色彩表现。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课题训练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1-82

冷暖色彩(1)图2-16

装饰图形(1)图2-14

莫兰迪作品图2-15

康定斯基作品图2-17

装饰图形(2)课题训练课业评价:训练完成后,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业评价:1.色彩提取要区分主调与辅调,要正确界定原作品的主调与辅调(占比为20%)。2.装饰图形的选择是否适合提取色彩的表现(占比为20%)。3.作品是否体现了原作品色彩的视觉特征(占比为30%)。4.色彩调色是否均匀、饱满(占比为20%)。5.细节处理以及作品的视觉呈现(占比为10%)。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了解设计色彩的表现特点任务二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前言

相对于绘画色彩来说,设计色彩的表现在某些方面不如绘画色彩那么自如。绘画色彩可以随着创作者的情绪与感知有感而发,大多数情况下遵循的是作者自我的精神世界。设计色彩却不完全是这样的,因为设计色彩的使用最终要面对社会大众与市场的审核,要满足受众的视觉审美与公共评价,从而引起市场的不同反馈,所以设计色彩的使用更加趋于理性、秩序与规则。这也导致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内在的区别(图2-18、图2-19)。图2-18

绘画色彩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2-19

设计色彩一、设计的被动性

设计最终的目标是服务于社会,并接受社会与市场的评价,设计的作品要符合社会大众的需求和心理预期,这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设计规则基础之上。这无形中使得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社会受众与市场反应,设计出符合大众品味的设计色彩,这也就使得设计师在设计色彩的过程中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色彩,在某些方面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设计师除了要考虑受众与市场,也要满足甲方。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甲方经常会觉得设计师没有按照甲方的思路来,设计师经常会觉得甲方没有理解设计师的创意灵魂。甲方认为时间是恒定的,质量越高越好;设计师认为质量是恒定的,时间越短越好。这些无疑都会增加设计创作的被动性。

设计师其实更多地应该站在甲方的立场考虑一下,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举个例子:沙县小吃这种全国知名餐饮IP,其店铺为什么看起来永远那么简陋?因为它的定位就是廉价小吃。它为什么不好好设计一下,让食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又感觉舒服呢?这就和用户心理有关了。想象一下,你的午饭预算只有十块钱,走在一条满是陌生餐馆的大街上,会如何选择?当然是直接去看起来像是比较便宜的餐馆,沙县小吃的品牌形象就十分符合这一需求。那么沙县小吃这样以低端的形象卖低端的价格多不划算,为什么不品牌升级一下,进入中高端市场呢?这就是一个市场问题了,中高端市场虽然每单赚钱多一些,但是消费人群也少一些。事实上,很多大型企业走的都是类似沙县小吃这种薄利多销的路线,只是设计上可能相对成熟一些,例如麦当劳、家乐福、小米……如果甲方的自我定位就是沙县小吃,设计师给出米其林餐厅级别的设计,甲方是不可能接受这个方案的。如果真的接受了,用米其林餐厅的环境和成本,向被吸引而来的高端用户提供沙县小吃的服务,恐怕会差评如潮吧。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二、受众的普遍性

设计色彩最终要面对受众,设计师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色彩的传播与受众,所以对于受众来说,设计色彩要比绘画色彩容易接受得多了,比如设计色彩一般倾向于较少的颜色,目的就是让受众对色彩有一个简单明了的认知与记忆,也会使用较为刺激的色彩,这也是为了引起受众的注意,但色彩并不怪异,也基本是大家熟悉的原色应用(图2-20、图2-21)。所以设计色彩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有着较为普遍的受众,当然,这与这些设计作品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有一定的关系,与行业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图2-20

易于接受的色彩(1)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2-21

易于接受的色彩(2)三、设计色彩的应用特点

设计色彩具有受众普遍性,我们在应用设计色彩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其传播性和接受性。一般而言,设计色彩在使用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1.色彩的单一化

简洁明了的色彩给人以非常直接的视觉传递,对主题和诉求的阐述也非常明确,有着清晰的识别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有着非常好的传播效果。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形象色彩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都趋于单一化(图2-22)。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2-22

单一化的色彩三、设计色彩的应用特点

2.色彩的秩序化

自然色彩纷繁复杂,我们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应利用形式美法则,把复杂的色彩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其条理化、秩序化,更符合大众的视觉审美。在画面形式的形式美法则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分割、重复、对比、渐变、发散等方式对色彩予以色彩秩序化的归纳,在视觉上形成一定的规律性和秩序性(图2-23、图2-24)。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2-23

分割的秩序色彩图2-24

渐变的秩序色彩三、设计色彩的应用特点

3.对比性原则

色彩是丰富多彩的,每一种色彩代表着不一样的心理和情感,不一样的色彩体现的情感让人们在视觉上、心理上的感受都不一样。不一样的颜色碰撞也会使人们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感受。我们可以通过对色彩在明度上、纯度上、色相冷暖上、面积上等方面造成的差异进行对比,强调色彩的对比效果,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从而提升画面色彩的被注意值(图2-25)。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2-25

冷暖对比色彩三、设计色彩的应用特点

4.变化统一性原则

人们的第一印象总是会受到色彩的影响,设计中的整体色彩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视觉心理与消费行为。占据最大面积的颜色的性质,决定了整体色调的倾向和所要表现的属性。不过一味强调整体色调的统一,会使画面变得单调、没有生机,运用小面积的对比色可以使画面活跃,也可以使设计主题得到强化。在设计中,变化和统一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化是局部的,统一是全局的,要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有变化,才能做到既有对比又不失和谐的统一感,才能吸引更多人注意的目光(图2-26、图2-27)。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2-26

统一性色彩(1)图2-27

统一性色彩(2)课题训练区别性设计色彩训练训练要求:根据色彩的属性与使用环境,区别不同表现范畴内色彩的使用特点,主要分为表现性色彩的训练和秩序性色彩的训练,从而熟练地掌握不同的色彩表达方式。实施过程:1.根据色彩训练图样(图2-28),进行表现性色彩的训练和秩序性色彩的训练。2.表现性色彩主要以主观情绪色彩表达为主,秩序性色彩主要以理性归纳色彩表达为主。3.表现性色彩强调色彩的多样性,秩序性色彩尽量不要采用复杂的颜色。4.色彩使用不可过浓或过淡,要便于上色,注意对细节的把握,完成后画面要整洁、饱满。5.手绘表现可打印出给定图样然后完成。6.图形软件处理可直接导入给定图样直接完成。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2-28

色彩训练图样课题训练课业评价:训练完成后,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课业评价:1.颜色的选择是否符合表现性与秩序性主题要求(占比为30%)。2.色彩的比例关系是否得当,两次训练的色彩表现是否趋于雷同(占比为20%)。3.画面效果是否明确(对比或和谐)(占比为20%)。4.色彩调色是否均匀、饱满(占比为20%)。5.细节处理以及作品的视觉呈现(占比为10%)。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拓展阅读-中国山水画中的色彩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画种之一,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作品以名山大川、风景名胜、田园乡村、楼台寺院等为主要表现对象,其表现形式、笔墨精神、思想意境、作品内涵无不体现了我们民族本原的文化观念,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国传统山水画设色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水墨山水画,主要利用水和墨为主要表现材料,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焦来区分不同的色彩,通过不同墨色的掌控来体现画面的层次关系,主要以黑白的色彩关系来呈现。水墨山水画的黑白关系虽然没有其他的色彩关系,但正是这种黑白关系恰当地体现着我们本原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文本(图2-29)。在我们传统山水画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2-29

水墨山水画拓展阅读-中国山水画中的色彩

浅绛山水画,在水墨山水画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的淡彩山水,元代黄公望、王蒙等好作此种山水画,也称呼为吴装山水画。另一种是仅用植物色花青、藤黄、赭石设色为主调,都称浅绛山水画,山水设色千变万化(图2-30)。

青绿山水画,色彩表现最为浓烈,是在浅绛山水画的基础上,适当配以石青、石绿、石黄、朱砂之类石质覆盖性较强的颜色,看上去比较绚丽丰富,但其中墨骨亦不可损,均以典雅不俗为宗旨。清代王石谷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清轻,得力全在渲晕,余在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所谓严重就是典雅,轻清即脱俗之意也。三十年始悟其妙,可见设色而能高雅实属不易(图2-31)。

中国山水画中的色彩,体现着大自然的本色,也是中国古代人民思想中自然应有的色彩。山水画出现在战国以后,滋育于东晋,确立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是人对自然山水审美认识的绘画形式表现。山水画不仅表现了山川丘壑的自然之美,也表现了画家在感受自然、体验自然、领悟自然的过程中与自然契合的灵性与心境,体现了我们民族在对自然的本源认知。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2-30

浅绛山水画图2-31

青绿山水画THANKS谢

看设计色彩模块三·设计色彩训练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教学目标素质目标举一反三,进一步拓展现实生活中对色彩不同需求的自我调控能力;在千变万化的色彩学习中,领悟色彩的归纳方法,学会取舍,学会提炼,从而延展至自我学习中。能力目标熟练掌握色彩的不同表现方式,根据不同的色彩表现环境与色彩表现的主题熟练调配色彩。知识目标在了解色彩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色彩不同主题与应用环境的表现手段,从而进一步分析与把握色彩不同使用环境的规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色彩的归纳与提炼。调配不同主题要求的色彩表现。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色彩分解训练任务一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一、关于色彩分解

新印象派又称“点彩派”,点彩派的画家主张按光谱色和科学原理在画面上排列色点,不调混颜色,以保持色彩的鲜明度,让人眼在视网膜上自主混合色彩,也就是色彩原理中的空间混合。这种色彩原理称为“加法混合”,即色光的混合,将不同颜色的色点置于画面中能增加色彩的光亮度,提高反射率,是一种积极的混合法(图3-1)。后来很多画家在调色板上把颜色混合好再画上画面的方法,则降低了色彩的光亮度和反射率,这种方法称为“减法混合”。点彩派的“加法混合”法并不新鲜,印象派画家大都采用过,只不过印象派画家并未严格、理智地去分析和安排色彩,主要依靠个人感受作画。点彩派则把感觉综合上升为理性分析,演变成一种科学表现形式。发展到后来,大多数艺术家会以点绘的形式来完成艺术创作,因为点的笔触较小,也能调配出丰富的色彩关系(图3-2)。图3-1

修拉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2

当代点彩绘画作品二、色彩分解训练的要点

1.通过灰色强调纯色

根据点彩派的最初原理,色彩都使用较为鲜亮的色彩,另外色彩分解的过程中笔触较小,鲜亮的色彩也能最大限度地带来色彩的刺激,加入辅助颜色灰色,一方面使得视觉趋于缓和,另一方面也能突出和强化鲜亮的色彩(图3-3)。这样使得色彩的纯度与色相也取得了联系,对于色彩训练有着积极的作用。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3加入灰色的色彩分解二、色彩分解训练的要点

2.弱化体积,忽略空间与质感

点彩分解受到印象主义的影响,对空间和质感的追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主要追求的是光影的色彩变化,在色相上主要追求色彩的丰富多样,明度上主要体现物象的黑白关系,纯度上表现色彩的灰暗程度,是完全区别于传统的写实表现的。体积可以通过明暗表现,但不要强调。通过色彩训练,在色彩属性方面有更加细致的细分表现。这个过程锻炼了我们的调色能力,从而达到对色彩较为全面的控制能力(图3-4)。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4忽略空间与质感的色彩分解二、色彩分解训练的要点

3.强调色感,忽略写实

从印象主义开始,西方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以前写实的形体轮廓、结构、质感等客观反映被否定,从而进入强调色彩表达的阶段,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对色彩的基本属性进行剥离,从依附于写实的轮廓、结构等因素中剥离出来,完全用来体现色彩的本身表达属性。随着认知与发展,到了现代艺术以及后现代艺术乃至当代艺术阶段,色彩又从反映光影的阶段分离出来,进入自我精神层面的色彩表达阶段,强调的是色彩的感觉刺激。这样,我们就进入一个强调色彩自由奔放的主观表达阶段。当然,所谓的主观表达只是形式感上的变化,而色彩本身的属性关系并没有发生变化。通过色彩的分解,我们可以诠释任何我们表达出来的颜色,并熟练应用这些颜色(图3-5)。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5强调主观的色彩分解二、色彩分解训练的要点

4.空间混合的色彩协调

色彩分解的目的是训练我们对色彩的认知与掌控能力,无论我们怎么对色彩进行分解,一定要注意色彩分解后的视觉表现,这需要我们在色彩分解过程中进行较为理性的分析,可以大胆地对色彩进行分析与分解,但一定不要使色彩空间混合过程中的视觉效果显得突兀,而要符合正常的视觉关系,达到视觉上的统一与协调,要遵守必要的形式感法则。因为色彩最终是要为视觉服务的,要面对广大的受众(图3-6)。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6协调的色彩分解三、色彩分解的表现方法

在色彩分解的过程中,我们除了需要表现色彩的本身属性认知关系外,也需要了解并熟悉其表现方式,也就是笔触表现。不同的笔触表现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视觉关系,也可以体现不同主题的内涵。

1.圆点状笔触

圆点状笔触较小,完成训练需要的色彩信息量也大,使用接近于圆形的小笔触完成,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色彩分解细节,并进行厚重的画面表现(图3-7)。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7圆点状笔触表现三、色彩分解的表现方法

2.马赛克笔触

马赛克笔触即方块状笔触,来源于欧洲镶嵌画的表现方式,在这个基础上更加强调用笔秩序化,块与块经过排列与空间混合达到视觉上的统一,形成较为严谨与有秩序的画面。这种笔触表现对形体有直接的破坏力,但通过空间混合又能很好地统一在一起。因为镶嵌画体现并记录了欧洲较早时期的文明发展,直到现在装饰设计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方块状笔触表现在当下也被用到很多领域(图3-8)。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8马赛克笔触表现三、色彩分解的表现方法

3.条形状笔触

使用条形状笔触可以表现特殊形体状态,笔触可长可短,可横向也可竖向,笔触变化较为随意,一般用于表现长形特征的物体(图3-9)。

4.异形状笔触

异形状笔触一般不拘泥于笔触的规则形状,较为随意地利用这种笔触完成画面,画面表现灵动、自由,适合非具象类题材主题的表现。有曲折的笔触,有十字交叉形的笔触,有钩状的笔触,有不规则接近于三角形的笔触,等等。异形状笔触的表现可以对色彩进行自由分解,画面的分解色彩也较容易衔接,更加接近于绘画过程的笔触表现,尤其适合表现性主题的色彩分解(图3-10)。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9条形状笔触表现图3-10异形状笔触表现课题训练色彩分解训练训练要求:通过色彩分解训练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色彩的基本属性与调色能力以及色彩的表现力,对色彩的应用收放自由、游刃有余,同时熟悉和掌握色彩分解的基本表现方法。实施过程:1.根据(图3-11)所示风景照片,进行色彩分解训练。2.色彩分解表现方法不限。3.既要强调色彩分解的多色性,也要注意视觉表现的统一协调性或对比夸张性。4.注意画面色彩节奏的把握,完成画面要整洁、饱满。5.注意画面空间混合的表现效果。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11风景照片课题训练课业评价:训练完成后,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课业评价:1.颜色的选择与表现是否体现出色彩分解的多色性(占比为40%)。2.画面关系是否明确,即强调对比还是统一(占比为10%)。3.色彩分解后的空间混合效果(占比为30%)。4.色彩调色是否均匀、饱满(占比为10%)。5.细节处理以及作品的视觉呈现(占比为10%)。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色彩归纳训练任务二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一、平面归纳的特点

1.构图的单一

在构图的过程中我们要调整画面的透视关系和位置关系,去除较为复杂的构图形式,简化归纳出横平竖直的直线形构图形式,使画面看上去整体、简洁、直接,体现出人为主观化的一种构图形式(图3-12)。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12构图的单一一、平面归纳的特点

2.形体的概括

同样,在物体的形体轮廓以及结构方面,也要进行概括性的归纳,复杂的形体轮廓和结构要进行化繁为简的概括去除复杂表现形式的直观处理,以单一简化的形体状态来体现其最基本的特征,并不追求形体的写实与具象性,体现的是形体形状的秩序性、装饰性的两维结构特点(图3-13)。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13形体的概括一、平面归纳的特点

3.空间的平整

在归纳与提炼的过程中,写实具象的三维空间完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两维平面的表现形式,去除琐碎的细节空间,并且两维空间可以进行随意的切割,完全脱离了三维空间的具象性,更具有自由性与延展性(图3-14)。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14空间的平整一、平面归纳的特点

4.色彩的简化

生活中,我们在商场、各种媒体等宣传媒介中,包括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中,看到的色彩都是归纳与提炼后的色彩表现,颜色并不繁多,但非常醒目,这就是我们设计色彩的应用特点。我们看到的这些经过归纳与提炼的色彩,正是从自然中千变万化的色彩中得到的,是经过简化了的色彩表现(图3-15)。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15色彩的简化二、色彩归纳的方法

1.色阶法

归纳色彩在纯度与色相上也在变化,变化出的色彩表现力更强。这样,具有丰富的明暗色调、色相以及纯度的颜色就会被归纳出几种颜色,整体空间与立体层次也有了较大的改变。这些归纳出的颜色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画面强烈更有层次,主题更突出,造型也更明确(图3-16)。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16色阶色彩训练二、色彩归纳的方法

2.限制色彩

用有限的颜色概括表示丰富的色彩关系,对色彩使用种类的限制,可以训练对色彩概括与归纳的能力。要想把这些丰富的色彩用规定的颜色表示出来,我们就不得不进行整体的观察,从主题出发结合内容,用最具代表性的几个限制色彩进行表达,进而实现对色彩的简约、极致的使用(图3-17)。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17限制色彩训练二、色彩归纳的方法

3.推移色彩

根据画面的形体轮廓,使用有限的色彩依次一次性推移完成画面。首先,需要确定好画面的形体轮廓,然后考虑好会使用的几种颜色,按照某一顺序依次推移直接完成画面,最后可以对画面进行细微的调整,但不能做大的调整,否则,就失去意义了。根据轮廓归纳出几种不同的色彩,也强调了对色彩的归纳总结能力。这样的画面色彩表现随意性强,会有意想不到的视觉表现效果(图3-18)。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18推移色彩训练二、色彩归纳的方法

4.象征色彩

象征色彩的限制并不完全属于归纳方法,而是因为其本身的客观性,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象征性色彩都必须构筑在一定的主题意义之上,否则就失去了色彩归纳的意义,也就是说其应用目的性非常强。这就要求我们熟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色彩喜好,并善于总结归纳,为以后的设计做好铺垫(图3-19)。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19象征色彩训练课题训练色彩平面归纳训练训练要求:通过对色彩的归纳、简化、提取的处理,熟悉和掌握色彩归纳的特点以及表现方法,从而进一步加强对色彩的掌握。实施过程:1.根据(图3-20)所示绘画作品,进行色彩归纳训练。2.色彩平面归纳表现方法不限,但要与作品主题表现相符。3.强调平面的归纳特点,考虑构图、形体、空间、色彩方面的因素。4.注意画面色彩归纳节奏的把握,完成后画面要整洁、饱满。5.注意归纳后画面的整体表现效果。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20绘画作品课题训练课业评价:训练完成后,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课业评价:1.颜色的选择与表现是否体现出色彩归纳的简洁特征(占比为30%)。2.构图、形体、空间、色彩的归纳是否协调(占比为20%)。3.归纳后的视觉表现与原作之间的联系度(占比为30%)。4.色彩调色是否均匀、饱满(占比为10%)。5.细节处理以及作品的视觉呈现(占比为10%)。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精微色彩训练任务三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前言

精微的画面特别能体现手绘能力,不能简单说这是手头绘画的能力,手绘其实是一种思考的能力,是用手引领眼睛去观察对象,用手带领头脑去思考,锻炼我们对色彩极致的表现能力。精微色彩表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议先从简单的物体开始着手(图3-21)。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课件图3-21学生作品(1)一、精微色彩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