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丘脑是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下图是体温调节中下丘脑对几种器官的调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寒冷环境中,①过程可能会使骨骼肌战栗B.在寒冷环境中,肝脏和甲状腺均可以分泌促进机体产热的激素C.在炎热环境中,③过程会使汗液分泌增加D.在炎热环境中,⑤过程会使毛细血管舒张2.在精密仪器的测量下,刺激脚趾产生痛觉的反应时间比刺激大腿的反应时间长,造成这种差别的结构主要是反射弧中的()A.神经中枢 B.传入神经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3.已知某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既可来自祖母,也可来自祖父B.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既可来自外祖父,也可来自外祖母C.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既可来自祖父,也可来自外祖父D.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既可来自祖母,也可来自外祖母4.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根的向地生长现象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可促使芦苇长高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重力等因素密切相关D.乙烯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5.风湿性心脏病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风湿热严重或反复发作,导致心脏瓣膜被攻击而受到损伤的疾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上的抗原分子可能与心脏瓣膜上某种物质的结构相似B.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运动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C.风湿性心脏病是由免疫系统自稳功能过强引起的D.风湿性心脏病是患者的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作用的结果6.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转运蛋白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7.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能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肠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肠液和血浆C.流感病毒无法在内环境中增殖D.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8.(10分)下列现象与植物激素作用无关的是()①青香蕉与熟苹果放一起容易成熟②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疯长③萎蔫的青菜叶浸泡清水后逐渐变得硬挺④松树宝塔状的树形A.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年变化量,单位为109tC/a,未加括号的数字表示库存量,单位为109tC。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植物一年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______(用碳的含量表示)。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性,碳循环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生态学家把生态系统的碳收入和碳支出的差值定义为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NEP),NEP若为正值,则表明生态系统是CO2的“汇”,相反则表明生态系统是一个CO2的源。①如果不考虑人类生产活动的作用,仅考虑与生物圈有关的自然因素,中国植被是一个CO2的_________(填“汇”或“源”)。②如果考虑人类生产活动影响等因素,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是一个CO2的_________(填“汇”或“源”)。(3)为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写出两个)。10.(14分)根据课本基本概念和原理填空(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2)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3)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5)兴奋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递;兴奋通过_____________(结构)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递质存在于_____________内,通过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11.(14分)据报道,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海丝螺引起的中毒事件,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海丝螺含有的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简写为TTX)。TTX是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其具体作用机制是TTX能选择性地与肌肉、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钠离子通道受体结合,阻碍Na+内流,从而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研究表明,河豚毒素对Na+通道的影响可能是其镇痛的机制,请回答:(1)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兴奋只能由神经元A传递到B,而不能反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甲表示在一定浓度的Na+溶液中的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若在溶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河豚毒素,一段时间后,在a点给予刺激,b点_____填“能”或“不能”)释放神经递质,c点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动作电位。(3)图乙中①~④表示河豚毒素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_____(填序号)。12.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该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控制。现让纯合红花和纯合白花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所得F1全为红花植株,F1自交得F2,F2中红花∶白花=9:7.回答下列问题:。(1)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原因是_____。(2)理论上,在F2白花植株中,杂合子占_____。若亲本白花植株与F1杂交,理论上,子代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3)现让F2中红花植株与亲本纯合白花植株杂交,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将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全部区分开来,判断的依据是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在寒冷环境中,①过程可能会使骨骼肌战栗,产热增加,A正确;B、在寒冷环境中,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均能促进机体产热,B错误;CD、当人体处于炎热环境时,下丘脑感受到这种变化后通过一定途径将信息发送到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如汗腺和皮肤毛细血管,使汗液分泌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从而增加散热,CD正确。故选B。2、B【解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详解】当感受器接收到外界刺激时,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开始传递,传至神经中枢后,开始向大脑皮层传递,大脑皮层接收传来的信号便产生痛觉,故产生痛觉的反应时间是指兴奋从感受器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的时间,因此刺激脚趾与大腿的区别主要是传入神经不同,B正确,ACD错误。故选B。3、B【解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1)世代相传;(2)男患者少于女患者;(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用A/a表示该病的基因。【详解】A、女性患者(XAX-)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其父亲,但父亲的XA一定来自祖母而非祖父,祖父传给其父亲的染色体是Y,A错误;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假设男患者的基因型为XAY,则其致病基因自其母亲,其母亲的XB基因来自其外祖父或外祖母,B正确;C、女性患者(XAX-)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其父亲,但祖父传给其父亲的染色体是Y,所以该染色体不可能来自祖父,C错误;D、由于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所以其XA不可能来自祖母,D错误。故选B。4、C【解析】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详解】A、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向根的向地侧运输,而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所以向地侧受抑制,而背地侧浓度较低,能促进其生长,故根的向地性生长现象能够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B、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故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可促使芦苇长高,B正确;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输至下端,与光照方向和重力无关,C错误;D、乙烯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正确。故选C。5、D【解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而风湿性心脏病是由于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其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抗体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属于自身免疫病。【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某种链球菌的表明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A正确;B、由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瓣膜被抗体攻击而受到损伤,所以心脏输送血液时出现问题,从而在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B正确;C、免疫系统有三大功能:免疫监视、免疫自稳和免疫防御,风湿性心脏病等自身免疫病是免疫自稳功能过强所致,C正确;D、风湿性心脏病是患者的抗体直接作用的结果,D错误。故选D。6、D【解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比较项目运输方向是否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代表例子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不消耗O2、CO2、H2O、乙醇、甘油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消耗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消耗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离子等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胞吐和胞吞,胞吐和胞吞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的运输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错误;B.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内,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D正确。故选D。7、B【解析】人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这种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详解】A、细胞的代谢废物排到内环境,营养物质从内环境中获取,内环境的稳态受到细胞的维持,A正确;B、肠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流感病毒需要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生存,C正确;D、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蛋白质位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D正确。故选B。8、A【解析】①青香蕉与熟苹果放在一起容易成熟,是熟苹果释放出乙烯,催熟了青香蕉,与植物激素作用有关,①错误;②赤霉菌感染水稻后,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疯长,与植物激素作用有关,②错误;③萎蔫的青菜叶浸泡清水后逐渐变得硬挺,属于渗透作用,与植物激素作用无关,③正确;④松树宝塔状的树形是顶端优势,和生长素有关,④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9、(1)①.2.41×109tC/a②.全球③.大气中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2)①.汇②.源(3)植树造林,增加CO2的吸收;利用清洁能源(或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排放【解析】1、某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主要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2、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碳循环特点是具有全球性。【小问1详解】某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因此植物一年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植物光合作用同化量-植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4.26-1.85=2.41×109tC/a;碳循环特点是具有全球性,碳循环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小问2详解】①据图可知,不考虑人类生产活动的作用,碳收入是指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即碳收入能量为4.26×109tC/a,碳支出包括人的呼吸、植物呼吸作用、生物质燃烧、及土壤呼吸,即碳支出能量为2.04+0.08+1.85+0.18=4.15×109tC/a,碳收入大于碳支出,NEP为正值,说明中国植被是一个CO2的“汇”。②据图可知,考虑人类生产活动影响等因素,碳收入是指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即碳收入能量为4.26×109tC/a,碳支出包括人的呼吸、植物呼吸作用、生物质燃烧、土壤呼吸及化石燃料和水泥,即碳支出能量为2.04+0.08+1.85+0.18+0.73=4.88×109tC/a,碳收入小于碳支出,NEP为负值,说明中国植被是一个CO2的“源”。【小问3详解】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增加CO2的吸收;利用清洁能源(或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排放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碳中和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0、(1)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2)①T细胞②.B细胞(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种群密度(5)①.电信号/神经冲动/局部电流②.突触③.突触小泡④.(特异性)受体/受体蛋白【解析】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3)免疫分子: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小问1详解】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小问2详解】免疫系统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两类。【小问3详解】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小问4详解】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小问5详解】兴奋以电信号/神经冲动/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递;兴奋通过突触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通过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受体蛋白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课本当中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和原理,其中准确掌握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是答题的关键。11、(1).由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2).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出后膜(3).不能(4).不能(5).③【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的完整性。静息时,神经元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神经元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钾离子大量外流造成的,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动作电位形成后,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1)静息时,钾离子外流,神经元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钠离子内流,神经元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联系的部位,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出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2)根据题意,由于TTX能选择性地与肌肉、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钠离子通道受体结合,阻碍Na+内流,从而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所以在溶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河豚毒素,一段时间后,在a点给予刺激,b点不能释放神经递质,c点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3)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正常,可能是河豚毒素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传出神经③的位置。【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兴奋产生的机理,理解静息电位和动物电位产生的原因,掌握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能够结合题意利用所学的神经调节的知识点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