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市内涝治理_第1页
安徽省城市内涝治理_第2页
安徽省城市内涝治理_第3页
安徽省城市内涝治理_第4页
安徽省城市内涝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城市内涝治理措施4.1摸排4.1.1工作目标摸清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现状,分析评估城市排水防涝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实施城市内涝治理提供基础依据。4.1.2技术要点(1)设施调查。调查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名称、位置、规模、建设时间等主要信息,主要设施应落实到城市水系图上。(2)设施运营工况调查。按照排水分区调查源头减排设施、雨水管网、雨水收排口、排涝泵站、调蓄设施、行泄通道等设施及信息化平台运行等工况信息,形成统计数据表格。(3)外部环境条件调查。通过汛期现场调研、标记、测绘、监测等技术手段,排查建成区历史内涝点的基本信息;对城市下垫面的竖向及城市地形地势进行调查,为径流分析提供依据;对内河水系的名称,汇水面积,设计标准,设计纵坡,底标高,设计水位,常水位,最高水位,现状排涝标准等信息进行统计,形成数据表格;对城市下穿通道、车库、地铁等地下空间进行排查,形成调查数据,建立基础台帐。4.2畅排4.2.1工作目标结合内涝点治理,实施管渠达标改造,开展管渠、行泄通道的清淤疏浚以及水系连通等工程,使得雨水就近顺畅排放。4.2.2技术要点实施排水管渠建设改造。加大排水管网建设力度,逐步消除管网空白区,补齐城市排涝设施短板;改造内涝点关联的不达标管网和混错接雨污水管网,修复破损和功能失效的排水管网,提高雨水排放能力;改造雨水收水口等设施,确保收水和排水能力相匹配;改造雨水排水口、截流井、阀门等附属设施,确保标高衔接、过流断面满足要求。(2)开展行泄通道建设改造。开展河道、湖塘、道路边沟等整治,提高行洪排涝能力,匹配城市管网系统排水能力。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加强城市外部河湖与内河、排洪沟、桥涵、闸门、排水管网等在水位标高、排水能力等方面的衔接,确保过流顺畅、水位满足防洪排涝安全要求,避免外洪入侵和水位顶托。(3)推进超标雨水地面行泄通道建设。保护现有行泄通道,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设超标准通道,有效应对超标降雨;超标雨水地面行泄通道应避开重要地下通道、地下空间、设施出入口。(4)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管养维护。落实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日常巡查、维护、隐患排查制度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汛前全面开展排水系统隐患排查整治,实施重点排水设施养护、维修,保障重点设施功能正常。增加施工工地周边、低洼易涝区段、易淤积管段的清掏频次。4.3减排4.3.1工作目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形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4.3.2技术要点(1)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梳理海绵城市生态格局,划定管理分区,制定系统规划方案,建设源头-过程-末端控制体系,形成灰绿结合的健康水循环系统。(2)采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铺装、生态树池、雨水调蓄设施、管道调蓄系统、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等措施建设海绵型建筑与小区。(3)采用土地保护与修复、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铺装、生态树池、湿塘、人工湿地、植被缓冲带等措施增强绿地系统渗滞能力。(4)采用透水铺装、生态树池、植草沟、雨水花园、雨水调蓄设施、植被缓冲带等措施建设海绵型道路与广场。(5)采用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铺装、湿塘、人工湿地、生态护岸、陆域缓冲带等增强对河湖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4.4蓄排4.4.1工作目标通过对建成区内现状河、湖、沟、塘、湿地等自然调蓄空间的保护、修复、恢复和调蓄设施的建设,拓展雨水调蓄空间。4.4.2技术要点(1)自然调蓄空间的保护。在规划中保留必要的城市低洼地、坑塘、水系、湿地等调蓄空间,定期进行清淤、疏浚。(2)自然调蓄空间的修复及恢复。因地制宜修复因历史原因封盖、侵占的天然排水沟、河道等;依法拆除违法占用河湖、水库、沟塘、蓄滞空间和排涝通道等的建筑物、构筑物,恢复自然生态调蓄空间。(3)调蓄设施的建设。在各排水单元内,充分利用自然水体,结合自然洼地、池塘、景观水体、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增加雨水调蓄空间,有条件地区宜建成多功能调蓄设施。(4)加强与排涝设施的衔接。系统梳理城市调蓄空间与内河、排洪沟、闸坝、管网等排涝设施的联合调度机制,确保汛前能及时有效腾出调蓄空间。4.5强排4.5.1工作目标按照城市内涝防治标准,通过低排区域排涝泵站的达标建设,提升低排区强排能力,满足雨水排放要求。4.5.2技术要点(1)建立问题清单。针对低排区内现状下垫面、河湖水系、管网、泵站及相关运营工况的分析梳理,找出泵排设施的短板,建立问题清单,做到“一点一策”。(2)新建、改扩建泵站。坚持问题导向,在雨水无法自排的区域内按照相关标准新建泵站;对抽排能力不足或相关设施匹配度不足的泵站进行改扩建,提高排水单元的强排能力。(3)加强泵站管理与信息联动。严格落实泵站的运行、维护、检修、安全等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规范泵站运行管理,确保汛期排水安全;加强内涝点与排涝泵站的信息化联动,通过科学调度,降低城市内涝风险。4.6控排4.6.1工作目标结合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城市排水防涝信息调度平台,提高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调度和应急处置能力。4.6.2技术要点(1)安装前端感知设备。梳理排水分区低洼点、下穿桥、隧道、地下空间等关键节点,合理确定监测的对象、指标(雨量、液位、水位、视频监控、水质等)和布点,安装落实前端感知设备。搭建、完善信息调度平台。通过第三方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搭建、完善信息传输网络和信息调度平台。结合城市生命线,共享应用水利、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数据,发挥平台数据收集、传输、分析和应用功能。构建智慧决策调度系统。在信息调度平台的基础上,整合内涝标准数据库、排水防涝设施、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及抢险人员等信息,构建集内涝智能研判、排水防涝设施自动启停、应急预案同步响应,应急物资及抢险人员快速调动于一体的智慧决策调度系统。4.7预排4.7.1工作目标建立完善城市内涝预警机制,根据城市内涝预警信息,实施城市河湖等水体水位预排预降,增加雨水消纳和滞蓄空间。4.7.2工作要点(1)完善与气象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城市排水防涝指挥部与气象部门气象预报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气象预警信息能及时送达排涝应急指挥部,为启动、响应相应的排涝决策提供支撑。(2)制定预排方案。根据城市现状河湖、水库等水体,确定可调蓄水体;结合城市设施现状,合理分析预排时间、路径和容积,制定预排操作细则;根据气象预报信息和预排操作细则,合理开启涵、闸、泵等设施腾出调蓄容积。4.8联排4.8.1工作目标通过城市内部管网、河湖、泵站与周边江、河、湖、库等的联排联调,实现洪涝统筹调度,发挥系统整体功能。4.8.2工作要点(1)外洪内涝联动。城市应坚持洪涝并重,在确保城市防洪安全的同时,要规避外洪对城市内涝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外洪高水位顶托、山洪入侵、洪涝设施的启闭等对城市内涝的影响。(2)工程措施联动。源头减排、管网畅排、河湖蓄排、泵站强排等工程措施衔接顺畅、标准匹配,联动发挥作用。(3)相关部门联动。根据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结合智慧决策系统,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科学有序开展调度,形成工作合力。4.9保排4.9.1工作目标通过“人”、“财”、“物”、“技”、“制”的建设,保障城市内涝治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4.9.2工作要点(1)人力保障。落实专业维护队伍或委托专业机构负责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运行维护。建立应急抢险队伍,强化队伍培训和应急抢险演练,提升应急抢险能力。建立专家库,发挥专家团队在内涝风险研判、规划建设、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专业作用。明确迁移安置救护工作责任人,做好汛期紧急疏散和转移工作。(2)资金保障。城市人民政府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大城市内涝治理资金投入,用好上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城市维护建设资金、城市防洪经费、土地出让金等用于城市内涝治理。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内涝治理。(3)物资保障。按照“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统一调配、合理负担”的储备原则,统筹储备城市排水防涝物资,重点易涝地段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现场储备或就近储备。(4)技术保障。持续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及时更新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易涝积水点等相关信息,满足城市排涝日常管理、运行调度、灾情预判、预警预报、应急抢险等功能需要。制度保障。按照城市政府是内涝治理工作责任主体的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多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城市内涝预警、城市内涝治理、内涝治理政府绩效考核、汛期值班值守等工作机制。保排措施登记表形式可参考附表11、附表12、附表13。附表:附表1市(县)排水防涝设施信息统计汇总表序号排水防涝设施名称设施所属排区规模是否满足防洪标准…附表2市(县)源头减排设施信息统计汇总表序号源头减排设施名称设施所属排区项目规模(ha)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LID规模(m2)项目可滞蓄雨水容积(m3)…附表3市(县)雨水管网信息统计汇总表排水分区现状雨水管网工程量(m)备注P<1.0a1.0a≤P<2.0a2.0a≤P<3.0a3.0a≤P<5.0a5.0a≤P…附表4市(县)雨水管网缺陷等级统计表排水分区现状雨水管网工程量(m)备注无缺陷缺陷等级Ⅰ级缺陷等级Ⅱ级缺陷等级Ⅲ级缺陷等级Ⅳ级…附表5市(县)雨水排放口统计汇总表序号雨水排放口信息受纳水体信息排口上游建成区最低点高程所属排区位置孔径底标高底标高设计水位常水位最高水位…附表6市(县)内河水系信息统计汇总表序号水系名称汇水面积(ha)设计标准(a)设计纵坡(‰)底标高设计水位常水位最高水位现状排涝标准(a)备注…附表7市(县)排涝泵站信息统计汇总表序号泵站名称汇水面积(ha)规划标准(a)规划规模(m3/s)现状标准(a)现状规模(m3/s)泵站前池设计参数外河水文资料泵站服务范围内最低点地面高程(m)启泵水位(m)最低运行水位(m)最高运行水位(m)设计水位(m)最低运行水位(m)最高运行水位(m)1234567…备注:规划排涝泵站尚未建设的也要统计入内。附表8市(县)调蓄设施信息统计汇总表序号调蓄设施名称调蓄设施所属排区(包含设施位置)调蓄水体常水位(m)调蓄水体最高水位(m)调蓄容积(m3)调蓄水体收水范围内最低点地面高程(m)…附表9市(县)雨水行泄通道信息统计汇总表序号行泄通道名称行泄通道所属排区(包含设施位置)通道服务范围(ha)通道规模(m)通道起点高程(m)通道终点高程(m)…附表10保排队伍登记表序号应急队伍名称负责片区负责人联系方式…附表11保排物资储备表序号应急物资种类规模储备点负责人联系方式…附表12城市排水防涝专家库姓名单位职称专业…附表13内涝摸排调查记录表摸排点序号类型(一级分类编号)存在问题(二级分类编号)对应气候(旱天,或雨天)备注…附表14城市管渠重现期标准对应小时降雨量序号城市对应降雨量(毫米/小时)P=2P=3P=5P=101合肥市44.350.157.467.22淮北市50.956.162.771.73亳州市48.153.259.668.44宿州市62.872.584.6101.05蚌埠市48.551.655.460.66阜阳市45.153.062.976.37淮南市40.645.952.761.88滁州市55.559.364.170.69六安市42.847.854.062.610马鞍山市44.048.453.861.211宣城市42.145.950.757.212芜湖市(江南)43.347.452.559.4芜湖市(江北)41.046.152.661.413铜陵市46.150.957.165.414池州市50.254.560.067.515安庆市51.757.965.776.416黄山市44.249.456.064.917巢湖市44.3*50.1*57.4*67.2*18桐城市51.7*57.9*65.7*76.4*19天长市44.5*48.7*54.0*61.2*20明光市55.5*59.3*64.1*70.6*21界首市45.1*53.0*62.9*76.3*22宁国市42.1*45.9*50.7*57.2*23广德市42.1*45.9*50.7*57.2*24潜山市51.7*57.9*65.7*76.4*25无为市41.0*46.1*52.6*61.4*注:1.“对应降雨量”为根据各地最新暴雨强度公式,按照芝加哥雨型计算得出。2.标“*”的表示暂采用临近城市暴雨强度公式。附表15城市排水防涝标准及对应降雨量序号城市内涝防治标准(重现期:年)对应降雨量(毫米/24小时)1合肥市50231.02淮北市30229.03亳州市30209.74宿州市30106.75蚌埠市30161.06阜阳市30205.07淮南市30234.18滁州市30153.09六安市30175.010马鞍山市30237.611宣城市30254.512芜湖市30222.713铜陵市50306.014池州市30272.015安庆市50269.716黄山市30194.617巢湖市20180.018桐城市20229.7*19天长市20125.520明光市20205.021界首市20220.822宁国市20210.023广德市20217.024潜山市20229.725无为市20242.0注:1.“内涝防治标准”按照《室外排水设计标准》确定。2.“对应降雨量”依据各地报送的数据汇总。标“*”的表示暂采用临近城市数据,县城相关数据根据临近地市选取。3.以上数据来源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2022年全国城市排水防涝安全责任人名单的通告”中的附件2《城市排水防涝标准及对应降雨量》。附录: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方案编制大纲第一章城市概况1.1区位条件1.2地形地貌1.3地质水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