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市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济源市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济源市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济源市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济源市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济源市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三种调节方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下丘脑的活动受靶腺体分泌激素的负反馈调节B.性激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分别符合图中方式甲、乙C.兴奋在M处是单向传递,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方式丙中激素的释放为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图中内分泌腺是效应器的一部分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调控,合成后又会影响基因的表达B.乙烯利、NAA是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相比,其作用效果更稳定C.番茄开花后,喷施一定浓度的乙烯利能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籽番茄D.培育无子番茄过程中使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没有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3.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常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选用黑藻成熟叶片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B.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C.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D.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4.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NA聚合酶用于⑨的形成C.DNA片段每个脱氧核糖都连着2个磷酸,每个DNA片段中,游离磷酸基有2个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5.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蚯蚓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B.图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光合作用,还可能有化能合成作用C.狼和兔能依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捕食或躲避猎捕,它们的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D.若该草原发生过火灾,若干年后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这种演替类型称为次生演替6.下表是新冠病毒(RNA病毒)突变株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对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德尔塔突变株奥密克戎突变株刺突蛋白突变数量15个32个传播速度快,15天传五六代传播速度是德尔塔的2倍,每3天增长速度翻一倍传染性极强,无接触14秒可传播极强,使疫苗效果锐降70%毒性重型、危重型比例增加目前数据不足,无法确定症状1/3~2/3不典型,仅表现为乏力、嗅觉障碍、肌肉酸痛肌肉酸痛、疲倦,并伴有轻度咳嗽,非常口渴A.宿主细胞基因突变导致刺突蛋白突变B.奥密克戎突变株传播速度加快是病毒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C.两种突变株的根本区别是核酸种类不同D.新冠病毒一旦发生变异将导致原有疫苗完全失去作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做太极拳“野马分鬃”招式中的伸肘动作时,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下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的反射弧基本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则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上一个神经元传来的兴奋,从而发生电位变化,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递质,从而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无法产生动作电位,使屈肌舒张。(3)据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糖浓度较低。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__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至靶细胞,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中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中转化为脂肪,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血糖浓度降低,进而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这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8.(10分)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_____(填“b”“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2)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血球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24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_____个。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菌相比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3)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包括_____。9.(10分)19世纪末,俄国的烟草染上了一种可怕的疾病,烟草的嫩叶抽出不久,就在上面出现一条条黄黄绿绿的斑纹,接着叶子卷缩起来,最后完全枯萎、腐烂,这种病叫做烟草花叶病。俄国年轻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亲眼目睹了烟草花叶病给种植者带来的灾难后,下定决心要查个水落石出。我们一起来完成烟草花叶病的研究,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当时伊万诺夫斯基认为引起烟草花叶病的是一种化学毒素,荷兰微生物学家贝杰林克认为其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活的生命体,两者针锋相对,于是进行了以下实验:先把得病烟叶的提取液注射进第一株无病烟草的叶子里,过一段时间第一株烟草得病后,再把它的叶子做成浆液,再注射进第二株无病烟草的叶子里,以此类推。实验结果是发病越来越快,症状越来越重。这说明引起烟草花叶病的是:______________(选填“化学毒素”或“生命体”,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通过众多科学家多年的努力,发现了生物科学史上第一种病毒:烟草花叶病毒。(2)为了寻找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本实验的结论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但由于RNA在体外很不稳定,仅用RNA感染的成功率不高,请根据以下信息尝试改进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①存在S型和HR型两种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形成的病斑不同。②两种病毒可以完成RNA的互换,并具有正常的致病能力。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科学家发现毡毛烟草能抵抗烟草花叶病病毒,但对日烧病敏感,普通烟草不能抵抗烟草花叶病毒,但能抗日烧病。为了得到既能抗烟草花叶病毒,又能抗日烧病的烟草品种,将毡毛烟草与普通烟草杂交,F1均为抗烟草花叶病毒但对日烧病很敏感,为了检测花叶病抗性基因和日烧病敏感基因是否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请利用上述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若______________,则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则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10.(10分)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农业生产上经常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提高生产效益。回答下列问题:(1)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农民将植物种子经过浸泡后进行播种,浸泡可以降低种子中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含量从而解除休眠,此时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促进了种子萌发,除了促进种子萌发,该激素还具有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2)春季也是植树造林的季节,育苗时为了保证成活率,一方面可以用生根粉(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进行处理,若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较小,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适当保留插条.上的芽和幼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兴趣小组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蒸馏水浓度a浓度b浓度c浓度d平均生根数(条)5916139表中浓度a、d促进插条生根效应相同,由于标签缺失,不能判断这两组浓度的大小。欲判断浓度a和浓度d哪一个浓度大,请根据实验思路写出相应的结论:实验思路:适度稀释某一组,用其处理插条,观察并记录插条平均生根数。相应结论:若生根数大于9条,则该组浓度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另一组,若生根数小于9条,则该组浓度_____(填“大于”、“小于”)另一组。11.(15分)给两人注射适量的TRH,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的TSH浓度来鉴别病变的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测定结果如下表。组别TSH浓度(mU/L)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930甲12乙229(1)TRH和TSH的中文名称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SH和TRH两种激素调节的共同点有: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2)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甲发生病变的部位是________;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________。(3)给小白鼠注射TSH,会使下丘脑的TRH分泌减少。基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分级调节的认识,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1认为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观点2认为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为了证明哪种观点正确,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并实施了相关实验:①选取生长发育正常的小鼠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测定它们的基础TRH分泌量;②甲组小鼠摘除垂体,适量注射甲状腺激素,测定TRH分泌量,并与基础TRH分泌量比较;乙组小鼠摘除甲状腺,适量注射TSH,测定TRH分泌量,并与基础TRH分泌量比较。③结果分析,得出结论:若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观点1正确;若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观点2正确;若结果是:两组都明显减少,说明是由于TSH和甲状腺激素对TRH的分泌均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分析图解:甲途径: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激素;乙途径: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丙途径:神经系统→内分泌腺→激素。【详解】A、若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相应的激素,此时下丘脑的活动受靶腺体分泌激素的负反馈调节,A正确;B、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下丘脑与垂体的分级调节,与图中方式甲相符合,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垂体释放,符合图中方式乙,B正确;C、兴奋在M所示的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D、方式丙中,下丘脑中的神经系统将兴奋传至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分泌某种激素,这是一个神经调节过程,没有体液调节,在神经调节中,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体或肌肉称为效应器,这里传出神经末梢和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D错误。故选D。2、C【解析】1、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织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3、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详解】A、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激素的合过程需要一系列酶的催化,酶的合成基因调节控制)调节控制,合成后又会影响基因的表达,A正确;B、乙烯利、NAA是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索相比,由于其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植物体内一般没有分解它们的酶,故它们的作用效果更稳定,B正确;C、番茄开花后,喷施一定浓度的NAA能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籽番茄,而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D、培育无子番茄过程中使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是促进子房膨大,并没有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C。3、D【解析】1、提取叶绿体色素要用到无水乙醇、碳酸钙、二氧化硅,其中无水乙醇用于叶绿素色素的提取,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二氧化硅使绿叶研磨充分。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需要选择能够分裂的细胞。【详解】A、黑藻成熟叶片细胞不分裂,因此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A错误;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质浓度增加,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错误;C、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双层膜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C错误;D、光合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提取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D正确。故选D。4、D【解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②脱氧核糖、一分子①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详解】A.②脱氧核糖和①磷酸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NA聚合酶用于磷酸二酯键的形成,⑨是氢键,B错误;C.DNA片段大多脱氧核糖都连着2个磷酸,其中有2个脱氧核糖只连一个磷酸,C错误;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D正确。故选D。5、C【解析】本题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能量流动的过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依题意和分析图示可知:e表示分解作用,细菌、蚯蚓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A正确;图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a所示的光合作用,此外,还可能有化能合成作用,B正确;狼和兔能依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捕食或躲避猎捕,它们的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C错误;若该草原发生过火灾,若干年后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这种演替类型是在原有土壤条件得以保留,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因此称为次生演替,D正确。【点睛】以题意和图示中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明辨:a表示光合作用,b、c表示捕食关系,d表示呼吸作用,e表示分解作用,进而围绕“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的过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6、B【解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新冠病毒的RNA发生突变,导致刺突蛋白的突变,A错误;B、奥密克戎突变株传播速度加快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病毒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B正确;C、两种突变株的核酸都是RNA,根本区别是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D、新冠病毒发生的变异不一定导致其所有抗原发生改变,因此不一定导致原有疫苗完全失去作用,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②.Na﹢内流(2)抑制性##抑制型(3)①.胰岛B##胰岛β②.体液(血液)③.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④.(负)反馈【解析】1、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主要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主要由钠离子产生和维持。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3、血糖平衡调节: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胰岛β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脏、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胰岛α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4、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指的是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两种方式。正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偏离平衡,负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回归平衡。生命系统的调节多数属于负反馈调节。【小问1详解】兴奋传至a处时,由于Na+内流,使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即a处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小问2详解】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抑制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或特定)受体结合,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相关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屈肌运动神经元被抑制,从而使屈肌舒张。【小问3详解】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胰岛β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胰岛素通过体液(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脏、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负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回归平衡,因此血糖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点睛】本题考查动作电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血糖调节以及负反馈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1)①.b②.ef(2)①.抽样检测②.1.2×1010③.偏大(3)代谢废物大量积累【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小问1详解】草原上的鼠在b时刻种群数量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快,故最好在b时刻前进行防治;在草原中投放一定数量的蛇后,草原鼠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维持稳定后又下降,因此蛇发挥明显效应的时间段是草原鼠数量下降这段时间,为ef段。【小问2详解】调查酵母菌数量的方法为抽样检测法;由图丙及血球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球计数板共25个中方格,血球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24×25=600个。又因为血球计数板体积为1mm×1mm×0.1mm,故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600÷(0.1×10-3)×103=6×109,此时刻测得酵母菌数量是K/2,故K值为6×109×2=1.2×1010;因该计数方法统计了已死亡的酵母菌,故比活菌数偏大。【小问3详解】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原因有营养大量消耗和代谢废物大量积累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特征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9、(1)①.生命体②.若是毒素,则会被稀释,发病应越来越慢,症状应越来越轻;而生命体能在烟草体内进一步增殖,增加其数量导致发病越来越快,症状越来越重(2)①.RNA②.让S型和HR型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互换,获得重组病毒分别侵染的烟草,观察形成的病斑③.病斑的形状取决于RNA的类型(3)①.将F1与多株普通烟草杂交,观察并记录子代的性状及分离比②.子代出现抗病日烧病敏感∶抗病日烧病不敏感∶不抗病日烧病敏感∶不抗病日烧病不敏感=1∶1∶1∶1③.子代没有出现上述实验结果(没有出现4种表现型,或4种表现型的比例不是1∶1∶1∶1)【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的宿主细胞中才能进行增殖。病毒的结构包括蛋白质与核酸,根据核酸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2、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包括蛋白质和RNA,分析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可知,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而蛋白质感染烟草叶片后,烟草没有出现病斑,即无烟草花叶病毒出现,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3、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常用的方法包括测交法和自交法。【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引起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是一种化学毒素还是生命体,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若是毒素,则随着提取液不断注射到不同烟草植株中,会被稀释,发病应越来越慢,症状应越来越轻;而生命体能在烟草体内进一步增殖,增加其数量导致发病越来越快,症状越来越重,这与实验结果一致,因此推测引起烟草花叶病的是生命体。【小问2详解】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只有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来感染烟草,结果烟草患病,感染烟草花叶病毒,而蛋白质感染的一组,烟草没有患病,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根据题意,一组用S型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与HR型烟草花叶病毒的RNA组成的重组病毒感染烟草,另一组用HR型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与S型烟草花叶病毒的RNA组成的重组病毒感染烟草。预期结果:两组感染烟草后形成的病斑不同。用S型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与HR型烟草花叶病毒的RNA组成的重组病毒感染烟草,由于RNA是遗传物质,该烟叶上出现的病斑是HR型的病斑;用HR型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与S型烟草花叶病毒的RNA组成的重组病毒感染烟草,由于RNA是遗传物质,烟叶上出现的病斑是S型的病斑。【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假设抗烟草花叶病病毒和不抗该性状用基因A、a表示,抗日烧病和不抗该性状用基因B,b表示。由于毡毛烟草与普通烟草杂交后得到F1均为抗烟草花叶病毒但对日烧病很敏感,说明抗烟草花叶病毒对不抗为显性,抗日烧病对不抗为隐性,因此亲代中毡毛烟草基因型为AABB,普通烟草基因型为aab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若要检测花叶病抗性基因和日烧病敏感基因是否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可以才有测交实验,即让F1AaBb与普通烟草aabb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花叶病抗性基因和日烧病敏感基因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即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那么后代会出现抗病日烧病敏感∶抗病日烧病不敏感∶不抗病日烧病敏感∶不抗病日烧病不敏感=1∶1∶1∶1;若不出现上述实验结果,则花叶病抗性基因和日烧病敏感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10、(1)①.脱落酸②.赤霉素③.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果实发育(2)①.浸泡法②.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成活(或枝条生根)(3)①.大于②.小于【解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作用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小问1详解】农民将植物种子经过浸泡后进行播种,可以降低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从而解除休眠;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故此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促进了种子萌发。除了促进种子萌发,赤霉素还具有的主要作用有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果实发育。【小问2详解】育苗时为了保证成活率,一方面可以用生根粉对插条进行处理,若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较小,处理方法是浸泡法(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较小时使用);另一方面要适当保留插条上的芽和幼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