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探究一图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河北省省级优课)x-历史教案_第1页
《学习与探究一图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河北省省级优课)x-历史教案_第2页
《学习与探究一图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河北省省级优课)x-历史教案_第3页
《学习与探究一图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河北省省级优课)x-历史教案_第4页
《学习与探究一图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河北省省级优课)x-历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农耕工具的演进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纵观中国农耕工具演变的一般过程,认识生产工具的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明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收集整理历史图片、图表等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渐进性、连续性。2、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提供资料及教师提供的材料,利用网络广泛搜集资料,进行探究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说明生产工具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勤劳、智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产工具的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难点:明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四、课时:

1个课时

五、课型:新授课六、教法:合作学习七、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有大量的社会经济史料保存下来,这些资料就在我们的身边。动手收集一些相关的图片与实物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更为直观、感性的了解。今天我们就以中国农耕工具的演进为例来探究“图片”背后的故事。一、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始社会展厅1、出示原始农业产生前,人们的生存方式图片——采集狩猎2、出示原始农具的材质,以及原始人利用这些农具进行劳作的图片,进而归纳原始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3、由图片的对比引出生产力的概念。给学生补充生产力的相关内容。4、探究议题一旧石器时代晚期(约距今一万年前),刀耕火种取代采集狩猎,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教师:出示材料材料一在农业和畜牧业没有发明以前,由采集和渔猎活动而得到的野生动植物,是人们食物和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仰赖于自然的恩赐。只有农业出现后,人们能够从一小块土地上获得的食物,和在较大土地上采集狩猎获得的一样多。从此人们在自然界就取得了一些主动。动植物也在人类的干预之下,改变了自生自灭的状态,开始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变异和发展,新的种类和品种不断涌现,广泛地为人类所利用。材料二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原始社会晚期,在当时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逐渐形成了炎黄、东夷、苗蛮三大氏族集团。根据各种记载和传说,大致可以认定上古中华民族就是由这三大氏族集团融合而成的。材料三人类生产劳动的结果,不仅改变了人类的外部世界,也改变了人类自身,使人类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文明程度不断进步。为人类社会转入文明时代奠定了物质基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分别从三组材料中探究归纳。教师:出示幻灯片,规范答案。经济: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采集狩猎 刀耕火种政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文化: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时代的到来从而得出结论——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二、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商周时代展厅1、出示商周时期出土的青铜农具图片(教师注:由于当时铜的产量低,比较贵重,所以制作农具的主要材质仍然是石、骨、木)2、出示商周时代农具种类的图片。依据这些农具的用途,推论出新的耕作方式——石器锄耕。(注:距今约七八千年时,松土工具耒耜出现并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时代”。商周时期,是我国耜耕时代的主要阶段。)3、探究议题二商周时期,石器锄耕取代刀耕火种,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教师:出示材料材料一“刀耕火种”时代,人们不做任何田间管理就等收获。一般是二、三年之后,土肥就已枯竭,就不能再种植了,而不得不另行开辟,时人过着频繁迁徙的生活。商周时,农作物种类更丰富,后来习称的“五谷”均已种植,人们的生活由迁徙开始走向定居。材料二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材料三《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分别从三组材料中探究归纳。教师:出示幻灯片,规范答案。经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政治:促进了早起国家的形成文化:推动了人们思想文化的发展从而得出结论——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三、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春秋战国时代展厅1、出示铁制农具图片以及运用畜力牵引的铁农具的运用。推出新的农耕方式——铁犁牛耕。2、将石器锄耕的图片与铁犁牛耕的图片进行对比,推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3、探究议题三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取代石器耜耕,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教师:出示材料材料一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注:战国初,粟平均亩产相当于今205.8市斤;20世纪70年代,华北地区粟平均亩产量约400市斤。)材料二春秋中期管仲分都城为21乡:2000家为一乡,21乡凡42000家。以一家五口计,齐桓公时临淄人口约20万人。战国中期“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战国策.齐策》材料三战国七雄改革图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古代中国许多思想流派开始形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分别从三组材料中探究归纳。教师:出示幻灯片,规范答案。经济:粮食产量增多了;人口数量增长了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政治:社会变革,最终确立了封建制度文化: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得出结论——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四、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大一统时代展厅1、出示铁犁牛耕、耧车、曲辕犁图片。2、让同学们在农具改进中体会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3、探究议题四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并且总结中国古代农耕工具演进的总体趋势。中国古代农耕工具的演变时代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农具名称农具材质农耕方式演进趋势学生完成以上表格教师规范学生答案,幻灯片展示。五、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新时代展厅1、出具新时代农具图片2、插入视频——机械化农具在农业中的运用。让学生感受知识、科技的强大威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师: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推动着新时代我们的祖国政治更加民主、经济更加繁荣、文化更加多姿多彩。形成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学生:齐声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下面我们对本节课做一个总结课堂练习1、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A、火耕B、刀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