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口票据市场初探_第1页
近代汉口票据市场初探_第2页
近代汉口票据市场初探_第3页
近代汉口票据市场初探_第4页
近代汉口票据市场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汉口票据市场初探

挣钱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传统的金融机构。它的特点满足了中国国际贸易的要求,所以它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聚集了足够的票号和外国银行。随着本国银行的兴起和辛亥革命以后票号的衰落,又形成外国银行、本国银行、钱庄三分的局面。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家资本主义垄断金融,钱庄面临着痛苦的调整。此后,经历了八年抗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钱庄并没有被市场淘汰。直到20世纪50年代成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后,才消失于计划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本文拟通过抗战前后票据市场形成与统一的过程中汉口钱庄的具体表现来考察票据市场这一具体领域中的制度变革。一、战前汉口票据市场的雏形在太平天国运动以前,汉口的银钱业体系就已经相当完整。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汉口钱庄就开始对与它们有业务往来的、有地位的商贩开发期票。1862年开辟为商埠后,汉口买办在为外国人推销商品时,都是利用当地钱庄庄票作为支付手段。这说明汉口钱庄的庄票已经与对外贸易结合起来了。1885年,汉口有外商指示买办去获取有利银行更加优惠的汇票。而且中国商人愿意从外国商人那里接受这种汇票和票据,作为购买丝茶的付款。汉口金融与外国信用工具发生了联系。到辛亥革命前,外国银行对汉口钱庄的暂时贷款盛行,平均贷出额约七百万两内外。这些贷款是与钱庄庄票的信用相联系的。上述这些钱庄庄票和外商洋行、银行汇票的贴现是汉口票据贴现的最初形态,因为从庄票加入中外贸易以后,钱庄就利用外商对于庄票的信任开始向外国洋行、银行拆款。到70年代以后,外国银行接受钱庄庄票做抵押向钱庄贷款已经成为经常而大量的现象。这无疑相当于庄票的重贴现。不过由于此时中央银行尚未在中国产生,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由外商银行代行而已。到这时为止,汉口的票据交换尚处在柜台交易时代。有形的成规模的票据交换要等到汉口市钱业公会汇划处的成立。汇划就是把各钱庄的银条集中交给钱业公会对消,免除往返负送现银以及节省时间的拨账方法。在长期发展之后,形成了汉口特有的比期汇划制度。最初汉口钱庄发行银票,以现款取付,手续非常繁琐。每到月半月底两个比期的时候,收交常常通宵达旦,危险很多。因此,1890年,宝源长钱庄经理刘明泉发起,与同业孙理、朱依言等组织了汇划所。由于参加者仅十余庄,不久解散。后来又由陶桂生等倡议续办。又由于章程不完备,旋作旋辍数次。汇划制度兴起以后,钱业筹议每千两缴钱七十文内扣还五十文由各庄分发厨役课力钱后,其余二十文交汇划所。数年以后,积有成数,由余海平倡议在黄陂街建立公会,不敷之数,由在会钱庄每家垫银二三百两。落成后,汇划所由宝源长钱庄迁入公会。1920年,钱业公会新址在凤麟街落成后,汇划所改名为汇划处。汇划处成立以后,除会员钱庄的汇划票据由该处清理以外,非会员钱庄与各银行间授受的票据,也都送到该处,由会员钱庄代为交换。开始时,由于票据收付不甚繁忙,汉口实行的是大小比期制度。月底月半两比期,是钱帮对内对外的总结账期,这是大比期;此外,又有初五、初十、二十、二十五等四个小比期,完全办理同业收交。同业收交主要有两个步骤。第一步即验照和加开划条,这个步骤在公会以外进行。比如甲庄收到乙庄当日到期之票据若干张,即可陆续派人送往乙庄验照,乙庄验明无讹,即加盖一戳记于票面,仍交甲庄送票人携回。同日,乙庄对于收到甲庄之各种票据,也依照上述手续,随时请甲庄验照。下午时,甲乙两庄各汇齐此类票据计数若干张,分别加开划条一张。第二步即正式汇划。首先由各庄将划条送往公会汇划处,由汇划经理人查核收讫,分别盖章于各庄“送银盖印簿”上,俟各家送齐后再从事分别抵拨。其抵拨在汇划处“申汇拆息市场”内进行。同业汇划贯穿于所有比期之中。是钱业汇划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钱庄与银行之间的收解以及钱庄与外帮的收解。钱庄与外国银行间的收解大数完全用现,尾数则可用庄票或上条找补。不过钱庄与外国银行间大都立有汇划账,所以往来票款,可由账上收付,不需要现银授受。即使这样,外国银行也因为尾数关系多少受制于钱庄。内国银行方面则因为当时内国银行尚在发韧之初,所有票款收解得仰钱庄鼻息。凡遇应解银两票款,由钱庄前去收取者,既不能一一付以现款,就不得不向入会钱庄开立往来账,以便开立上条,应付应解之票款;同时对于应收之票款又因银行不能参加汇划,又不得不以之存入钱庄往来账上,托为代收。另外,内国银行同业之间,彼此应收应付之款,因无清算机关,除送现外,大部分也必须由钱庄上条调剂。外帮与钱庄的收解则主要通过凭摺进行,至大比期日均应照账结清付齐。如是日无款照交,钱庄就在该往来账上照收半月息金。由此可见,在与外帮往来中钱庄也掌握着相当的主动权。1911年到1925年是汉口钱庄发展的极盛时期,在此期间,汉口钱业的收交日益繁忙。大小比期逐渐不适应业务扩展的需要。因此到1924年农历5月间,钱业公会又在大小比期之外发起了逐日上汇划。1925年钱业公会整顿了汇划手续,订定汇划规则九条正式把汇划分为比期上汇划与逐日上汇划两种。规范了比期上汇划和逐日上汇划的标的物、时间、退票及担保责任等。1931年,逐日上汇划的照票手续正式写入了《汉口市钱业同业公会会员营业规约》第十六条同业交易手续项内。逐日上汇划正式形成。至此,汉口金融市场上的票据清算,完全掌握于汉口钱庄业的手中。不过,钱庄汇划仅仅限于金融业的范围之内,甚至未入会钱庄和银行都被排除在直接交易之外,其交易对象也只是具有银行信用性质的钱庄庄票和上条。庄票发生于真实的商业交易之前,并无充分的准备;上条则发生于真实的商业交易之后,只在汇划处之内有效。二者的自偿性均取决于钱庄本身的信用。简言之,无论是与汉口市参加交换钱庄银号临时联合准备会,还是汉口市银钱业联合准备会相比,钱业汇划都显得非常粗糙和原始。票据贴现的标的物主要是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二者是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相结合的产物。票据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来源于它与真实商业交易之间的紧密联系。票据市场的重大意义在于可以借助于中央银行的力量整合整个区域甚至全国的金融力量对抗金融风险。钱庄的庄票与上条与上述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其作用是有限的。所以,钱庄汇划只能算得上是原始的票据交换。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作为票据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贴现,在钱庄汇划中可以依稀看出些许影子。因此,由于庄票本身的特性蕴含了票据贴现的因子,随着庄票本身的不断完善,钱庄汇划作为集中票据交换的一种类型成为票据贴现的历史前提之一。在票据法尚未颁布之前,1926年初,汉口钱庄开发的通用票据已经有庄票、钱条、上条、码单、凭摺、汇票、拨条、划条、清单、议票等,其中庄票分即期与限期两种,汇票分为见票、期票、见票后若干日三种。到1934年,随着国民政府介入金融制度的变迁,钱庄票据有所精简,演变出庄票、支票、汇票、凭摺、拨条五种。其中庄票与汇票的种类与以前并无大的不同,以前的钱条、码单、划条、清单、议票等消失,原来用于汇划的上条演变为钱庄支票,与外帮往来所使用的凭摺和用于同业划拨的拨条则得以保留。钱庄的庄票、汇票,尤其是远期庄票、汇票期票、见票后若干日汇票的存在和发展,表明票据贴现早晚会产生,因为未到期的票据总存在要求提前兑现的可能。到这个时候,汉口票据市场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柜台交易的票据贴现,其二是规模化的票据交换——钱业汇划。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票据法》为推行票据贴现创造了条件。但因市场上采用商业汇票尚不广泛,再加上银行业依旧依赖于钱庄业。因此,银行业虽偶有承做贴现业务的,但在全市银钱业放款总额中,所占比例极微。比如:汉口农商银行1934年底贴现余额为10.2万元,只占放款总余额的0.55%。1935年4月后,上海的绸缎业、丝织业、棉织业和蛋业等渐次推行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业办理贴现。汉市舆论界对此非常重视,认为商业票据承兑贴现可以改善放款制度,积极主张推行。对此汉口银行公会表示,“如汉口仿行商业承兑汇票,本市银行界自当收受贴现”。中央银行汉口分行负责人也表示支持办理贴现和重贴现。但由于受白银恐慌的影响,当年市场非常萧条,票据贴现实际上并无进展。1935年5月23日,《中央银行法》公布,其中就有办理票据交换及各银行间之划拨清算为中央银行业务之一的规定,但实际并未执行。抗战开始后,金融中心内移重庆,银行业务日趋繁荣,又因1940年之后逐步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为中央银行举办票据清算提供了前提。1942年初,中央银行拟定了《中央银行办理票据交换办法》及《中央银行附设交换行庄保证准备股价委员会办事规程》两种,规定了行庄加入央行交换的程序、保证金及保证准备和开立存款户、交换种类及交换票据种类、退票方法等。有关票据交换的法律开始形成。但由于抗战期间汉口被日本占领,汉口票据市场由分散的柜台交易和票据交换的钱业汇划发展成为真正的票据贴现市场,还要等到抗战胜利以后。二、战后票据交换市场的统一抗战胜利后,1945年12月27日,财政部训令公布了《票据承兑贴现办法》,把票据限定于“附随于合法商业行为签发之票据”,并将票据分为工商业承兑汇票、农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三种。发票人、承兑人分为合法正式商人、合法农业团体、合法银行三类,其中合法银行为“依法设立,领有财政部银行业营业执照,加入当地同业公会之银行钱庄”。其第四至第十条规定了三种票据的承兑、贴现和重贴现规则。第十一条规定贴现利率由当地银钱业同业公会与中央银行会商公告,重贴现利率由中央银行公告。第十二条规定到期之银行承兑汇票和委托银行付款之工商承兑汇票与农业汇票须在依法设立之票据交换机构交换。由这一办法可知,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就有意统一和规范各地的票据市场。但在汉口,由于商业行庄尤其是钱庄复业问题的困扰,票据市场的统一充满了变数。诚如彭南生教授所说,“钱庄业是一个能与时俱进的传统金融业”,面对国民政府统一和规范票据市场的企图,汉口钱庄业并无意充当这一进程的绊脚石。相反,它们早就开始了接续并重整钱业汇划,使之成为现代性的票据交换枢纽的努力。不过,由于国民政府意在取消,或者退一步说,加快钱庄业向现代银行的转化,又由于汉口沦陷而造成的钱庄复业的复杂形势,使钱庄与国民政府之间存在着一些冲突。从1946年4月开始,汉口钱庄仍沿旧例在钱业公会交换票据,参加交换钱庄共五十一家。6月间,中央银行依照规定在汉口分行办理票据交换以资统一。这样,在汉口市场上就形成了中央银行和钱业公会两处交换数字。实际上,在汉口金融管理局成立以前,汉口市场上存在着三个票据交换机构:一在中央银行,系办理国家行局及商业银行之交换;一在正泰银号楼上,系办理合法钱庄之交换;一在钱业公会,系非法钱庄自行设立。为此,财政部致电准许汉口市银钱行庄已经部核准复业者共十九家加入央行票据交换,未经核准复业或经批驳之行庄不得加入交换。据此,11月22日央行行口分行行文钱业公会停止自办交换,并要求各经部核准行庄于12月1日起加入央行汉口分行票据交换。由于汉口钱庄之间联系的复杂,一纸文件是无法停止钱业自办交换的。11月26日,钱业公会函请准将自办交换缓至农历年底截止,经部核准复业的瑞隆等十九家行庄也发函央行汉行要求延至1947年元月底参加交换。对此,中央银行总行转行财政部允许复业各钱庄廷期至1946年底参加央行交换函件。1947年元月11日,中央银行总行要求钱业公会内的票据交换即日停止。对于经湘鄂赣区财政金融特派员核准复业而未经财政部核准的二十七家钱庄,要求查明确实内容,汇案后由央行转财政部核办。央行基本上同意了钱庄业的请求。同时,央行总行显然也意识到统一票据交换的困难,因此特意说明“若届期有若干钱庄不愿加入,亦不必强制”,不过,针对可能出现的阻挠取缔钱庄业自办交换的行为,总行要求汉口分行“必要时应请市政府协助”。钱业公会在收到央行汉口分行的函件以后,召集全体同业开会讨论停止自办交换,加入央行交换一事。随后于元月18日行文央行汉行,说明之所以没有及时停止自办交换,并不是“故意延宕,自陷不韪”,而是因为“全部未能解决,致未奉行”。此处的“全部”一词,含义丰富:其一,现有全体钱庄合法营业的问题尚未解决;其二,现有钱庄全部加入央行交换的目的尚因为央行限制而希望渺茫。因此,钱业公会提出两点要求:其一,“一俟检查完竣,当应整个加入贵行办理,同时一面呈请财部作具体之解决”,如此则“钱业自办之交换,即无形消除”;其二,钱业公会进一步提出“如欲积极奉行,只有令敝业全部庄号一律先行加入,庶较迅捷”。钱庄业认为,之所以钱业自办交换不能停止,原因不在于钱庄业的抵制,而在于当局对于钱庄的检查尚未结束。一旦检查结束,合格的钱庄就可以加入央行交换,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的钱庄也可以呈请财政部作具体之解决。同时钱业还认为,央行的要求过于激烈,与钱庄的检查步调不一致,因此如果要迅速取消钱业自办交换,只有越过检查,让所有的钱庄全部加入才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从中不难体味出钱业公会维护同业利益的一面,同时,也不难体味出,钱业公会至少认为钱庄业在汉口的金融业中还有相当的分量,否则,钱业公会不可能提出这样一种强硬的“建议”。但是,钱业公会显然错估了央行的决心。为了规范票据交换的操作,依照《中央银行法》第二十八条第三款中央银行“办理票据交换及各银行间之划拨结算”的规定,中央银行在1947年3月1日公布了《中央银行办理票据交换办法》,规定了银钱行庄加入和退出中央银行交换的程序、保证金的缴纳及处理、交换票据的种类和规则、交换行庄之处分、委托交换注意事项等。根据这一办法,中央银行又制定了《中央银行办理票据交换采用直接交换制度地方办事细则》和《中央银行办理票据交换采用代理交换制度地方办事细则》,前者的内容包括总则、提出票据、交换及结算、收付转账、退票、附则等,凡六章三十三条;后者包括总则、交换收付及结算、退票、其他收付转账、附则等,凡五章二十六条。这些规定为中央银行汉口分行整顿汉口票据交换市场作了法律上的铺垫。有了上述法规作为依据和权力来源,央行汉口分行没有为钱业公会的要求所动。1947年4月,央行汉口分行转发总行4月26日训令“祥丰等二十九家庄号在未经财部核准之前,仍不得以任何方式参加交换”。8月4日,钱业公会正式请求全体庄号一律加入票据交换。中央银行汉口分行并未直接答复,而是陈请总行核示。财政部在接到央行转函后认为,“原表所列第二类裕和等二十五家钱庄既尚未核准注册,所请准予参加当地票据交换一节应从缓议”;所列第二类有成等五家宣告搁浅钱庄,应“转饬迅即督饬清理完竣,报部查核”;第四类新汉等卅二家钱庄,“均系擅自设立,依照规定应予取缔”。除前经财政部湘鄂赣区特派员办公处暂准复业及暂准登记的58家钱庄以外,“各该庄所请准予参加当地票据交换一节,应毋庸议”。钱业公会的请求被拒绝。实际上得以加入央行票据交换的仅有58家钱庄。不过至少说来,参加央行交换钱庄的主体资格问题得以基本解决。其后就是如何加入央行交换。在票据尚未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