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丝路东段汉语的初步调查
丝绸之路大致分为东西段。从敦煌到长安是东部,从敦煌以西到西部。本文讨论的是丝绸之路东段的汉语。这一地区的汉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丝绸之路东段的主要路线有南路和中路,各路的必经之途是河西走廊。笔者以南路的临夏、西宁;中路的兰州、永登;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八个重要城镇为点,对丝路东段的汉语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该地区的汉语在语法上有两个引人注意的特征,一是保留了部分近代汉语语法的痕迹,二是吸收了周边民族语言的若干语法成素。由于上述地区位于丝绸之路,这些语法现象大体是沿丝绸之路这条古老商道分布和扩散的,因此,笔者称其为丝路汉语。首先,对丝路汉语里所具有的这个特征的某些语法现象做一些初步分析。1、这是句话1.1反复问句的形式普通话的反复问句一般采用“A不A”形式。丝路汉语除了采用这种形式外,还采用“A也(啊)不”、“A啊不A”等形式。例如这个果子酸也(啊)不?(……酸不酸)你喝茶啊不喝?(喝不喝茶)吃罢饭再去成啊不成?(……成不成)唐代反复问句的形式有“还A也无”,例如:“行者还曾到五台山也无?”(祖棠集,2.30)这种句式到了明清时代发展成“A也不”、“A也不A”的形式,例如:“娘洗澡也不洗?”(金瓶梅,8)“褚一官在家也不?”(儿女英雄传,14)丝路汉语的反复问句形式与之一脉相承,其中的语气词“啊”是“也”的一音之转。1.2“现兼顾”的“现炒现卖”的句法水平“旋”字句的形式为“旋……旋……”,相当于普通话的“边……边……”。例如:旋走旋说。旋喝旋淌。这种句子与普通话的“现炒现卖”这类句子形式相同,但句义不同。“旋”字句中的两个动作是同时步行的,而“现”字句中的两个动作有先后之分。“旋”字句与唐宋文献中的同类句式句义相同,试比较:“旋添花圃旋成畦。”(陆龟蒙:奉和题达上人药圃诗)“旋落旋开不成簇。”(杨万里:再和罗武岗诗)1.3用“把”字作为排斥义的材料2e丝路汉语中的“把”字句使用频率很高,并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用法,如表示斥责义的“把”字句:我把你这个坏(瞎)松!我把你这个狼不吃的!这种“把”字句也见于明清白话小说,例如:我把你这起光棍!(金瓶梅,34)“把你会说话的……。”(红楼梦,45)1.4作为语气词的选择问句与“典型的语气词+连词”的选择问句的比较丝路汉语的选择问句多采用“A呢(哩)吗,B呢(哩)”或“A吗B”的句式。例如:吃饭呢(哩)吗,喝汤呢(哩)?你们的学校远吗近?这种选择问句以语气词为句法标志,与以连词为标志的普通话的选择问句有着明显差异,而与某些藏缅语和阿尔泰语中的选择问句倒存在相似之处,试比较:可以认为丝路汉语的这类选择问句的形成与这些民族语言的影响有关。1.5假设连词的使用“了”字句是一种假设关系复句,“了”字位于第一个分句之后,相当于普通话的关联词“如果……就……”。例如:你俩人好了,好上一辈子。来了来,不来了算。(如果来就来,如果不来就算了。)古代和近代汉语中都未见把“了”用作假设连词的,而且后置的连词在汉语中也极为罕见。笔者注意到这个“了”很象藏语中的假设连词na。这个na用在假设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相当于普通话的“如果……就……”。例如:如果你不去,我也不去。(简志,105)从语音上看,丝路汉语中的n-、1-有变读的现象,如语气词“呢”有读ni的,也有读li的。由此推测,丝路汉语的假设连词“了”有可能来自藏语的假设连词na。2、副字母2.1电影改“自由”的困境“敢”是语气副语,表示推测,相当于普通话的“大概”、“可能”。例如:他敢来了吧!敢就是阿舅吧!电影敢开演了吧!这个“敢”在明代白话小说里比比皆是。例如:“敢是柴大官人么?”(水浒传,9)“你敢害馋痨痞哩!”(金梅瓶,1)究其语源,这个“敢”很可能来自古代汉语中的语气副词“盖”。“敢、盖”音近义同,试比较:“……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2.2从小说“就是”、“就”的含义解释副词“再”除了具有与普通话相同的用法外,还有两种特殊的用法:一个相当于普通话的“还”、“还能”;另一个相当于普通话的“就是”、“就”,都用来表示强调语气。例如:不是你,再是谁!(不是你,还是谁)他再把我做下个啥哩!(他还能把我怎样)他睡着再不起来!(他睡着就是不起来)我再不知道他说谁者。(我就不知道他说谁呢)这两种用法的“再”都见于明代白话小说,例如:“小的不孝顺娘,再孝顺谁!”(金瓶梅,34)“俺爹再没续上姊妹。(同上,8)”拉着再不肯来。(同上,35)2.3丝路汉“越”使用“越”是程度副词。普通话中的副词“越”使用时要组成“越……越……”的格式,一般不能单独使用。丝路汉语的“越”可以单独使用,相当于普通话的“越发”、“更”。例如:他的病越重了。小伙长着(得)越攒劲(精神)了。明代小说中有这种用法的“越”字,如“又吃他那一惊,这病越添得重了。”(水浒传,7)“是一把背厚刃薄扎尖刀,锋霜般快,看见越怒。”(金瓶梅,26)2.4扩大品种的范围“哈巴”是一个表示推测的副词,相当于普通话的“大约”、“差不多”。多用来表示对时间、年龄、重量等的推测。例如:这会哈巴九点了。老王哈巴有四十几了。这个东西哈巴有五十斤重呢!武威地区将这个“哈巴”说成“卡码”。“哈巴”“卡码”显然是一个词。从音和义两方面来考察,这个词与民族语言里的下列词存在对应关系,试比较:羌语xapa—1(大概)藏语halam(差不多)维吾尔语ama(大约,左右)西裕固语kama(大约,左右)因此,“哈巴”(卡码)很可能是上述民族语词的音译词。2.5“我”主“带”是时间副词,相当于普通话的“刚,刚刚”,多与“就”配合,组成“带……就……”的句式,也可以单独使用表示两个动作或事件在时间上的承接关系。例如:带吃罢饭就走了。带进来就说脱(开)了。我带来了时节,河州话不会说。这个“带”与某些阿尔泰语表示时间的虚词de(tε)声音相近,语法意义相同,有可能是个借词。试比较:3、“谁”是“请”的“却”“但”是一个假设连词,相当于普通话的“如果”,“假如”,一般与“就”结合使用,例如:你但知道了,就给我言传一下。(你如果知道了,就告诉我一声)但不信了,就问队长去。这个“但”在明代白话小说中随处可见,如:“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水浒传,10)“你爹但来晚了,我只打你这贼囚根子!”(金瓶梅,21)“但”与古汉语中的假设连词“倘”声音极相近,用法也相同。“倘”也作“倘或”。西宁地区的“但”也说成“但或”或“倘或”。由此推知,丝路汉语的“但”很可能是“倘”的音变。3.2骑车去,两读去“上”用在动词和趋向动词之间,起连接作用,不表示趋向。例如:滚(开)水提上来了。骑上车子去。/车子骑上去。(骑车去)这个“上”张掖读haη,酒泉读aη,西宁有saη、aη两读。古代、近代汉语中都不见“上”的连词用法,与连词“上”声音相近、用法相同的有一个“将”,见于唐宋元明各代文献。例如:“钿合金钗寄将去。”(白居易:长根歌),“如何又送将来了?”(金瓶梅,1)由此看来,说“上”和“将”有继承关系大概是不错的。3.3“连”的词义“连”是丝路汉语里的一个高频词,其语法功能相当于普通话的连词“和”,介词“与”、“跟”、“用(拿)”等。例如:你连谁来了?我连老王一搭里来了。那个连这个一样大连水笔写。(用钢笔写)馍馍连油炸一下。“连”在丝路各地的读音不尽相同,有读liεn的,也有读la、lia的,字可以写成“连、啦、俩”等。“连”多用作介词,“用、拿”等介词义一般见于临夏、永登、兰州、西宁等地。“连”这个词与阿尔泰语的联合格、工具格(造格)的语音和语法功能相近突厥语文献中有一个表示联合、工具等意义的后置词bliεn,这个词至今仍保留在几乎所有现代突厥语中。蒙古语文献中与bilεn相当的是词尾“鲁阿(lug—a)”、“鲁额(lug—)”,这个词尾在现代口语中多紧缩为试各举两例;临夏、西宁等地“连”更带有明显的后置词特征,例如:“你谁俩来了?(你跟谁来的)因此,说“连”来自阿尔泰语距离事实大概不会太远。3.4“一”及“后”“带”是连词,主要通行于临夏、西宁、敦煌等地,相当于普通话的“和”。例如:我带他一搭里来下的。尕王带老赵都喊给。(小王和老赵都叫一下)有趣的是在西宁等地往往一句话里即用“连”又用“带”’形成一种叠床架屋式的句式。如:你带谁俩来了?(你和谁来的)我带你俩没说头。(我和你没什么可说的)在这种句子里,“带”和“连”的语法的位置是不同的。“带”只能置于被连接的两个词之间,具有连词的特征,而“连”只能位于第二词之后,带有后置词的特征。这种分布上的差异暗示出二者的来源或许有所不同。“带”酷似藏语和某些阿尔泰语中的连词,试比较:通过对丝路方言某些语法现象的初步分析,不难看出丝路汉语的语法既在一程度上保留了近代汉语语法的痕迹,又在较深的层次上渗入了周边民族语言语法的要素。丝路汉语语法这两个特征的形成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丝绸之路自汉代开通之后,政府在沿途各地设置郡县,修筑城堡烽燧,历代都从内地向这一地区移民。明王朝建立之后,出于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需要,大力推行“移民实边”的政策。从洪武至永乐年间有计划地组织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明代移民进入丝路地区的情况可从民间传说及有关记载中见其一斑。在河西走廊一带常可听到“要问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在临夏、西宁、民和等地多有“原籍南京”的家谱记载,或祖先为南京珠玑巷人的传说。明代移民数量众多,迁徙时间集中,又大多来自文化较为发达的北方官话区,其中还有一部分官宦大族和知识分子。所有这些使得明代移民在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较之前代移民要占有优势。因此,明代移民带来的北方官话势必会影响当地“土著”的汉语方言,并逐渐取而代之成为当地汉语方言的主体部分。明代时丝绸之路早已衰落,与内地的联系远不如汉唐时密切,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区,语言的发展也比较缓慢,所以,近代汉语中的某些语言现象便在丝路汉语中被保留了下来。总之,丝路汉语语法的第一个特征的形成跟明代移民有很大关系。这一点恰同闽方言形成对比,中原地区的人口迁徙入闽大概始自秦、汉,盛于晋、唐,因此闽方言保留了较多的古代汉语遗迹。至于丝路汉语语法的第二个特征则源于丝路地区从古至今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和语言关系。在历史上丝路一带的土著居民主要是羌、月氏、匈奴、吐谷浑、回纥、吐蕃等民族,今天这里仍是藏、回、蒙古、保安、东乡、裕固、撒拉、维吾尔等多民族杂居之地。历代的汉族移民进入丝路地区之后,大都与这些民族交错杂居,往来通婚。来丝路戍边、屯田、经商的汉族男子也多娶土著民族的女子为妻。因此,大批兄弟民族的成员作为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汇入了丝路汉族的队伍,这部分人在他们习得的汉语中或多或少地残留着自己母语的底层。同时,丝路地区始终存在着大规模的双语现象,该地的汉语一直处在多民族语言的包围之中,它在对其周围的民族语言施加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语言的影响。语言影响不可能始终都是单方面的。在丝路地区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非汉族的人们说汉语时掺杂着使用汉语和本民族语的词汇,或者将汉语词嵌入自己母语的语法框架之中。长期生活在丝路地区的汉族人早已习惯了这种不伦不类的“汉语”,并在不知不觉中习非成是,“随声附合”。可以想象,千百年来丝路汉语就是在这样的言语活动中一点一点地“走了样”。总之,丝绸之路作为多民族、多语言交流的桥梁,为汉语和其他民族语言之间长时期的、大量的接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而使丝路汉语较之其他北方方言更多、更深地受到了其他民族语言的渗透。我们知道,语法是语言系统的基础部分,它最能代表语言的本质特征。对丝路汉语语法特征及其成因的探究,不仅可以为研究丝路汉语的形成、发展提供重要线索,而且有助于认识西北方言的总体特征。“各个国家的方言地理调查说明,言语形式沿着河谷、要道这样的交通路线传播的距离最远、速度最快。”丝路汉语中的某些语法现象不仅仅限于几个地区,而是沿着丝路扩散开去,东到西安,西达乌鲁木齐,北及银川。可以说,丝路汉语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西北汉语的特征。丝绸之路几乎横贯整个大西北,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基本上是沿丝绸之路分布的。五代以后随着我国的经济中心转向南方,丝绸之路也由中西文化交流的“国路”降格为西北地区文化交流的走廊。数百年来大西北各地的人们沿着丝绸之路往来迁徙、频繁接触。久而久之,丝路地区的文化出现了一种趋同现象。如果沿丝绸之路旅行便会注意到,从西安、临夏、兰州、西宁到河西四镇,其饮食、风俗、主要街区的地名、民间艺术等方方面面几乎都是大同小异的。“言语象一切文化现象那样,为地理因素所决定并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丝绸之路是西北各地方言的交汇点,不同的方言在这里相互碰撞,不断磨损着彼此的个性特征而趋于一致。同时,丝绸之路又是汉语和各民族语的接触地,长期的语言影响和渗透使得汉语在某些方面和民族语接近了起来。加之丝路地区在过去的数百年间与内地相对隔绝,该地区的汉语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发展的,因此,便逐渐地同汉语的其他北方方言产生了差异,最终形成了北方方言的新分支——西北方言。我们认为,丝绸之路为西北方言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条件。最后应当指出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丝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合作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商平台大数据分析在眼镜行业精准营销策略报告
- 2025年核能产业铀矿资源需求预测与市场供应分析报告
- 2025年环保行业环保产业环保教育与培训技术进展与应用研究报告001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试题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至2030年中国生蚝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通关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推拿治疗学试题库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考点解析-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度汽车租赁与新车购买双重保障合同
- 2025江苏苏州昆山国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期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秋季学期幼儿园园务工作计划
- 2025-2026学年浙教版(2024)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计算机操作员中级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应急产业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26学年译林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中医院临床路径培训课件
- 2025年甘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真题及答案
- 2024年合肥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4人笔试备考试题带答案详解
- 厨房用火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N1叉车司机模拟考试1000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