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21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21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21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八年级语文21课《庄子二则》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3、理解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愉悦的心境。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北冥有鱼》中,庄子极尽想象,描写了北冥之鱼“鲲”变化为体积庞大、善借长风的大鹏鸟,大鹏鸟能飞到九万里的高空,俯瞰大地。现实生活中,庄子有一天和朋友一起游玩,看到了河里的鱼,发了一句感叹,引起了一场至今为人称道的辩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场辩论。板书:濠梁之辩

2、板书课题,解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

即: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政治家,名家学派的代表。战国时期的“名家"以施惠、公孙龙为代表.他们的思想主张基本上属于哲学范畴,重在“诡辩”.其主要论点有“白马非马"等等.

二、读准课文,疏通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濠梁鲦鱼循其本

2、再读课文,自主探究,疏通文意。

结合注释和借助工具书,掌握重点词义,整体感知大意。本文字面意思比较浅白(注释都很少)学生基本能够看懂。教师稍加点拨即可。指导学生重点理解“安”含义的偷换;实词“固"“全”;虚词“之"的含义。指导翻译好“是鱼之乐也”“安知鱼之乐?"

3、指名口头翻译课文。

三、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本文趣味性,体会人物的语气。

本文不要求背诵,从培养语感的角度出发,还要熟读。诵读的重点市人物的对话,要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理和情感,读出相应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课文,理清庄子与惠子你来我往的辩论逻辑,并体会双方的语气变化。指导朗读,采取多种形式。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逻辑:发出感叹语气:轻松愉悦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逻辑:首先发难语气:质疑又带有肯定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逻辑:反唇相讥语气:针锋相对又从容不迫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逻辑:逻辑推断语气:胜券在握的得意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逻辑:偷换概念语气:缓和从容

四、同桌分角色诵读,探究问题。

1、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辩论?双方各持怎样的观点?

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乐。

正方观点:庄子认为,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反方观点:惠子认为,庄子无从得知鱼的快乐。

2、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十分巧妙,说说巧妙在哪里?

惠子的质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很难正面回答,庄子以反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化解危机。惠子以退为进,承认“我非子,固不知子矣"但正因为如此,接下来强调“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把庄子逼到绝地。庄子偷换概念,在“安"字上做文章。惠子原本问他如何知道鱼乐,庄子故意曲解为“在哪里知道”,回答说“我知之濠上也",结束了这场辩论。

3、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为什么?

看法一:从故事的本身来看,庄子是胜者。

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话反驳“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时,庄子却采取转移话题、偷换概念的方法,避重就轻,转败为胜。他把惠子说的“怎么知道",故意理解成“在哪里知道”。最后惠子无话可说。

看法二:跳出故事本身,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庄子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看法三:从逻辑上看,庄子也有赢的机会,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4、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

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符合庄子的理想,因而他断定“鱼乐”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桥上游玩,心情愉悦,他认为“鱼乐",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5、读完课文,分析庄子和惠子这对好友的人物形象。

惠子语言犀利,咄咄逼人。好辩,重分析,重逻辑推理。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冷静、从容、平和、重观赏、重主观感受。对事物持艺术欣赏的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是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移情于物,物我两忘。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6、课堂小结:《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五、拓展延伸

惠子_________庄子

名家代表___道家代表

追求现实___推崇自然

“白马非马"“物我合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