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来华传教士与欧洲本土学者汉语学习和研究的比较
语言-文化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和研究中国语言文字,是西方人真正认识中国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本文拟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对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和研究作历史学的分析,阐释中西文化交流不均衡性的深层内涵。一、教学成果与配方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激起了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向东方殖民和传教的热潮。西方人的到来,开始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西方人希望尽快了解中国的心情比之中国人更加迫切。学习和掌握汉语是西方人真正认识中国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早期来华传教士而言,学习汉语的意义则更加深远。因为只有掌握汉语,他们才能与中国人交流,才能融入中国上流社会,从而施展传教方略。传教士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决定了他们将在早期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媒介的作用。明清时期,汉字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得到广泛的使用。在进入中国之前,传教士们已经形成了对汉字的朦胧认识。譬如最早进入日本传教的西班牙人沙勿略曾把汉字与日文相混淆。后来他才意识到虽然日本人可以很容易地学会汉字,但是汉字与日文还是有所不同,而且汉字的读音也不同于日语。1为了打开亚洲传教事业的局面,耶稣会远东巡视员范礼安提出了适应中国文化的传教策略。适应中国文化,首先需要了解中国文化,因而学习汉语成为传教士们的当务之急。罗明坚1580年7月来到澳门后,就跟随老师学习汉语。因为双方语言不同,只能通过画图来授受。2作为初学者,他遇到了真正的困难,几乎要打退堂鼓。他在信中写道:“汉语非常难学,超出其他任何国家的语言。因为它无字母,字数又极其多,即便要达到阅读的程度也需花费很长的时间。据说即使中国人也要读书十五年后方能读通书写文章、阅读书籍。由此可知是何等地难学了,因此开始时我没有信心能把它学好。”2利玛窦1582年8月抵达澳门后,在罗明坚的言传身教下开始学习汉语。他在1583年2月13日致巴都阿德·富尔纳里神父的信中谈到学习汉语的感受,“您要知道汉语较希腊文和德文都难学;很多字同音异义,有些字有近千种含义。除掉无数的发音外,尚有平上去入四声。…汉字数量很多,好像有七万左右,彼此都不一样,结构复杂。…汉字没有冠词、性别、单复数、时态的变化。不过他们使用很多副词,表达非常简练。”2经过数载的苦读和巧练,罗明坚、利玛窦最后都能够熟练地运用汉字写作,用汉语传教。在他们的带动下,有越来越多的耶稣会士加入到汉语学习的行列中。由于教会内部实行“以老带新”的传授方式,所以他们比较注重探索学习技巧,总结学习经验。传教士在汉语研究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编撰字典和编写汉字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据意大利汉学家德礼贤的研究,现存已知的最早的一部中外字典是《葡汉辞典》。他于1934年在罗马耶稣会档案馆发现了未曾出版的该字典的手稿。手稿共有189页,写在中国纸上,从第32页到165页是葡萄牙语和汉语的对照词汇表。编排方式分为三栏:第一栏是葡萄牙语的词条;第二栏是汉字拉丁字母拼音;第三栏是对应的汉字。整部手稿大约有6000多个葡萄牙文词条,对应的汉字词条有5461个。手稿没有注明编撰的时间,但是据第3页到第7页附录的《宾主问答辞义》,可以推算出成书的时间大约在1586年6月。关于这部字典的编撰者,学术界仍存在争论。据美国乔治城大学杨福绵先生的研究,他认为《葡华辞典》是罗明坚和利玛窦合作的成果,反映了以南京话为基础方言的明代官话。这个观点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3汉学家魏若望已于2001年整理出版这部字典。《葡汉辞典》中所用的汉字拉丁字母拼音也堪称中国第一个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它按照16世纪意大利语或葡萄牙语的读音拼写汉字。作为一种尝试,这套早期的方案还显得比较粗糙:没有送气音符号、同一读音有不同的拼写方式、声母和韵母混淆不清。41605年利玛窦采用拉丁字母拼写了四篇“注音读物”,后人称之为《西字奇迹》。这四篇注音读物一共有387个不同音的汉字。根据它们实际的拼音,可以分析出26个声母,44个韵母,5个声调符号。5与《葡华辞典》的汉语拼音方案相比,《西字奇迹》的拼音方案显得更加完整和系统,不仅标出汉字声调的变化,而且声母与韵母都有了明显的区别。利玛窦采用的五个声调符号分别是“ˉ”、“^”、“ˋ”、“ˊ”和“ˇ”,代表16世纪末明代官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不过最早采用声调符号来标注汉字读音的传教士还当属西班牙人庞迪我。6他关于汉语五音的论述,对金尼阁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金尼阁于1626年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部完整的汉字罗马拼音的专著。7全书共分为三编:第一编《译引首谱》,讲解拼音的基本原理;第二编《列音韵谱》,按照拉丁字母拼音顺序排列汉字;第三编《列边正谱》,按照汉字的部首笔画排列汉字,并标注罗马拼音。金尼阁的罗马拼音方案采用25个字母(包括5个元音字母,20个辅音字母)以及5个表示声调的符号。学术界对于金尼阁在中国音韵学研究方面的贡献有相当高的评价,认为他在三个方面具有独创性:一是创造了“万国音韵活图”;二是创制“音韵经纬总局”,把15个“同鸣字父”和50个“自鸣字母”纵横相拼成750个读音组合;三是对汉字元音的五声调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这些传教士成为最早掌握汉语的欧洲人。由于他们在汉语研究方面卓有建树,而且还将汉语知识传入欧洲,而被冠以欧洲早期汉学家之名。洲语言学研究的焦点问题16世纪中期,汉字始传欧洲。汉字西传与传教士在远东地区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最早把汉字介绍到欧洲的耶稣会士是加戈神甫。他在1555年9月23日写回欧洲的信中,列举了“魂”、“畜生”、“日”、“月”、“天”、“人”这六个汉字,并用日文解释。后来,这封信连同其他信笺于1565年在可因布拉(Coimbra,葡萄牙中部的一个城市)结集出版。8然而,在欧洲出版物中刊布的三个汉字“穹”、“皇”、“城”,流传最广。这三个字最早出现在西班牙学者艾斯加兰蒂于1577年出版的《记葡萄牙人向世界东部国土和省份的航行,及他们获得的有关中国境内重大事物的知识》一书中。9西班牙人门多萨在撰写《中华大帝国史》时,对这三个字又作了具体的介绍。10对此,日本当代学者夏一雄曾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11汉字传入欧洲后,引起了一些欧洲学者的关注。那时,由于海外殖民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欧洲人接触到大量陌生的语言和文字。他们希望找到一种直接表达事物和思想的字符,以期解决由于语言障碍而造成海外商业和传教活动不便的问题。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欧洲语言学家一直为两大焦点问题所困扰:一是通用字符问题;二是原初语言问题。所谓通用字符问题问题,就是寻找或创造一种能够直接表达人类思想的通用符号或字符。在16、17世纪欧洲学术界,自我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学者们不断去思索如何通过建构一种语言体系,来表达各自不同的思想。有人主张对现存的各种语言进行研究,从中寻找通用字符。有人则认为通用字符并非存在于已有的语言中,只能人为创造出来。欧洲语言学家在寻找“通用字符”的过程中,对汉字的借鉴和思考,已成为这一时期西方人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于汉字在东亚地区得到广泛使用的情况,欧洲学者在著述中已有所反映。如法国语言学家维吉尼尔于1586年出版了巨著《论密码》。他在书中指出汉语有两种书写方式,一种是图画文字,一种是一般字符。这两种文字都是人为创造的,在东亚地区普遍使用。12英国学者培根首次将汉字视为某种真实的字符。他在书中写道:“中国及远东使用一种真实字符书写,它既不表示字母也不表示词组,而是事物或者概念。在这些国家和省份之间,难以通过口语交流,但是可以阅读彼此的书面文字,因而在当地,这种真实字符比语言使用更广泛。因此,他们有许多字符作为基本的字根”。13培根对汉字的认识对后来学者创造通用字符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后,涌现出一批语言学家,他们为通用字符设计了许多方案,其中苏格兰人达尔加诺和英国人威尔金斯以及德国人莱布尼茨最具代表性。所谓原初语言问题则与《圣经》关于通天塔的记载联系在一起。传说人类在遭受洪水浩劫之前说同一种语言,后因建造通天塔而遭到上帝的惩罚。上帝变乱天下人的语言,让他们分散各地。为了寻找这种原初的语言,历史上欧洲学者提出了种种猜测。早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但丁把希伯来语视为世界上的第一语言。尽管他的观点影响深远,但是在何种语言才是人类原初语言的问题上,欧洲学术界一直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汉字在欧洲的出现,给西方语言学家寻求原初语言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促使他们对汉字追根溯源。英国学者韦伯是倡导汉语为原初语言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1669年出版了《论中华帝国的语言是原初语言的可能性》一书,从《圣经》传说以及中国古史两方面寻找汉语作为原初语言的依据。14他指出在洪水爆发之后的234年,古汉字虽然被简化了,但是依然保持其作为原初语言的特性,即具备了古老、简单、普遍、表达质直、实用、简洁的特点。15如果韦伯的论点成立,那么汉语就是人类原初的语言,然而事实上,综观人类历史,是否存在一种所谓的原初语言?这一命题需要重新审视,或许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而已。由此可见,韦伯所进行的汉语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还仅仅属于宗教学的范畴。概而言之,16至17世纪初期,欧洲本土学者的汉语研究实际上是对汉字进行解释性的介绍,或者是在西方语言学讨论的语境中表现出对汉语的一种关注。他们学习了汉字,而忘了汉语,或者将汉字研究等同于汉语研究。来华传教士对汉语的认知更多一份亲身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他们注重汉语口语的学习,以及对汉语实用技巧的探讨和研究。虽然,两者从自身观念出发解读汉语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他们毕竟开始了西方人进行汉语学习和研究的历程。在经历了早期的摸索和学习阶段之后,以耶稣会士曾德昭《大中国志》的出版为标志,西方人的汉语研究逐步形成体系,开始探讨一些最基本的语言学问题。汉字的组合、书写的文字,应当把汉字打造成形符,这两个字再加一个音曾德昭的《大中国志》,以中国研究为主体,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早期汉学著作。笔者将在孟德卫和计翔翔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以《大中国志》为蓝本,对曾德昭的汉语研究再作探讨。笔者认为,曾德昭对西方汉语研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表现在对如下几个方面问题的论述之中。第一,关于汉语的起源。曾德昭宣称“在中国使用的这门语言很古老,许多人认为它是巴别塔72种语言之一。这种语言的使用已超过3700年…现在中国只通用一种语言,即他们称呼的官话。”“汉字的创造者,据说是伏羲,中国最早的帝王之一。”16他的观点得到耶稣会士卫匡国的支持。卫匡国在1659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初编十卷》一书中,声称在耶稣基督诞生之前的2952年,中国第一位黄帝伏羲开始统治陕西地区并发明了汉字。17曾德昭和卫匡国的著作在欧洲出版后,受到欧洲学者高度的重视。在汉字起源问题上,关于伏羲是汉字的发明者的观点,为后来许多西方人所沿袭。第二,关于汉字的结构特征。曾德昭首次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描述。他认为“他们(中国人)只用9个笔画就勾画出许多字符。而且他们还通过字符与字符的组合,创造出新的字符,并赋予新的含义。例如,用‘一’表示单一;加上一竖表示‘十’;十字下面加一横为‘土’,表示土地;土字上面加一横为‘王’,表示国王;在王字的左侧加上一点表示宝石。”然而表示宝石的“玉”字被写成了“玊”字。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无定论。18笔者认为这与当时欧洲人对汉字笔画顺序的认识还相当模糊不无关系。诸如此类的错误在后来欧洲学者的相关论述中也时有发生。第三,关于汉字的字体。曾德昭第一次对汉字字体做了简单的介绍。他认为汉字有四种字体:第一种字体是古文字;第二种叫真书,在书写和印刷中广泛使用;第三种叫代笔,相当于我们公证人的手书,仅用于起草票据、契约、起诉、告示等等;第四种与其他的很不相同,既有简写,又有笔画和形状的变化,需要特别研究才能认识。19从上述描述来看,曾德昭对汉字字体的分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孟德卫推测曾德昭所描述的四种字体就是“篆真隶草”,并以当时颇为流传的《真草隶篆四体千字文》的首页为证。20笔者认为这种推测依据不足。其实两者并不完全吻合。我们通常把小篆之前的汉字总称为古文字。这些文字时常还被用于写对联和刻印章。楷书又名真书,汉末至今一直通行。因此曾德昭论述的“古文字”和“真书”两种字体似乎与我们通常所指称的“篆书”、“楷书”接近。至于他所介绍的后两种字体就难以定夺了。有学者引证说在1642出版的西班牙文译文中展示了《真草隶篆四体千字文》首页。21事实上,该译本没有出现过一个汉字。第四,关于汉语文法。曾德昭首次提出了汉语文法简单的观念。他指出:“汉字全是单音节,动词和名词均无词尾变化。在使用过程中,有时动词可以充当名词,名词也可以充当动词,必要时也充当副词。因此汉语比拉丁语容易学,拉丁语法就要花费孩子全部的时间。汉语简短,词义丰富。”曾德昭认为汉字所蕴涵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汉字有捏、抓、垂、托都可以表示“拿”这个动作。“脚”、“爪”、“蹄”则分别表示人、鸟和动物的脚。第五,关于汉语语音。曾德昭在《大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维护长期客户关系考核试卷
- 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美国文学简史及作品选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临邑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二)化学试题含解析
- 秦皇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部分地区2025届初三三模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四川音乐学院《素描(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衰老与抗衰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成都崇庆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4月适应性测试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小说选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西漳镇重点中学2025年中考考前猜题卷之专家猜题卷生物试题含解析
- 乡土中国的性别差异
- 高速铁路概论单元高速铁路发展概况课件
-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A)含答案
- 海关AEO培训法律法规
- 2025年的共同借款担保合同范本
- 冲压模具制作合同范例
- 学校会计岗位试题及答案
- 上海市金山区2025届高三高考二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期中测试(范围:第1-4章)(A卷·夯实基础)-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解析版)
- 《电气控制技术》课件-反接制动控制
- 木制品幼儿园课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