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著作权的对象》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课程:《知识产权法》
教学主题:著作权的对象课时:
1
学时
二、教学目的:情感、态度目标:著作权的客体即作品,它是著作权产生的必要前提。依法认定作品的构成条件,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著作权,增强保护正当著作权权利的法律意识。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著作权的法律规则,分析哪些表达形式构成著作权法认可的作品,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提高著作权保护能力,培养学生维护知识产权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作品的一般概念和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概念,理解作品的构成要件,掌握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三、教学分析(内容、重难点)内容:1.通过对著作权对象的历史发展历史轨迹的讲授,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掌握著作权对象制度的历史变迁。2.重点阐述现代意义著作权对象—作品,即作品的内涵及其保护条件。3.了解我国著作权规定的作品的种类和排除作品的种类。重点:弄清作品的概念及其受保护作品的资格问题;其次应掌握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类别和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难点:作品应具备的实质条件和法律条件四、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采用法理讲述法和实验教学法。教学策略:本章内容我从传统艺术理论阐述作品的概念与特征入手,导入课题对于著作权法律意义上的作品应具备哪些条件。简要分析后,以著作权法法条规定介绍作品的各类表达形式,主要借助图片举例,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法定种类。由学生根据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的构成条件主动学习,发现问题。首先可以由教师举例,同学进行分析讨论,哪些表达形式不构成作品,然后由学生以同一写作素材即兴创作短句,理解“独创性”含义。既明确法理,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倾听发现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道出本章的难点问题,什么样的表达构成法律认可的作品?总结相关立法规定后,再回归此前案例由学生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最后提出思考题,作为对知识的巩固。五、教学安排:第一节作品的概念1.作品的概念《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解释,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2.作品的要件2.1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体育中的技巧、动作、阵势排列等,不属于作品范畴。2.2表现一定的思想或情感或传授知识,或阐述理论,或反映现实,或抒发情感。路标只具有指示作用,没有思想,不能成为作品。我国出现过单独为标点符号提起版权诉讼的案例。2.3有一定的表达形式作品的表达形式是指表达作者思想并能被人感知的外在形式。有时,作品的类型也被视为表达形式,如小说、诗歌、绘画、舞蹈、雕塑、电影等都会被视为作品的表达形式。不同的作品,其具体表达形式各不相同。如对文字作品而言,表现为文字符号的组和、字词句的排列;对美术作品而言,表现为富有情感的线条、色彩、描绘手法等;对音乐作品而言,则以旋律、节奏、合声等为表现形式;舞蹈作品,则是通过文字和图形表现的连续动作、姿势、表情等。作品表达形式与物质载体的关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不同的规定。英美法系强调作品必须以物质载体固定,因而不保护口述作品;大陆法系的国家和伯尔尼公约则相反,承认口述作品的版权,如即席演说、课堂讲授、法庭辩论等也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作品表达形式与作品的载体不能混淆。我国《大清著作权律》将版权客体表述为“著作物”。这是直接将日文汉字引进的结果。这种表述容易混淆作品和作品的物质载体。曾有人反对以版权法保护大批量制作的美术品,原因之一是:如果根据一个雕塑设计制作出100个雕塑产品,那么仿制那一个才构成侵犯版权呢。这实际上是混淆了作品的表达形式与载体的关系。通过互联网阅读作品就容易分辨表达与载体的区别。我们很容易了解网上小说受版权保护的是那些表达一定构思的文字组合,而不是其载体屏幕本身。1999年我校民商法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民法科目中有一判断分析题为:甲不小心将乙设计制作的一尊泥菩萨打烂,其行为侵犯了乙的著作权。2.4具有独创性也称原创性,初创性应与创造性相区别。是指作品由自己通过智力劳动创作完成,非抄袭之作。只要是自己完成的,作品可以与他人的雷同。对独创性的理解,大陆法系国家掌握较严,火车时刻表、电话号码簿、法律文件汇编等创作程度较底的成果一般不受著作权法保护;英美法系国家的标准则相对宽松,认为只要付出了劳动,即使创作程度较低,也应受到保护。2.5具有相对完整性即作品应当完成。作品的初稿也受版权法保护。只要表达了一定的思想内容,即使作品未全部完成,也开始受著作权法保护。第二节作品的种类著作权法第3条和实施条例第4条作了具体规定。1.文字作品指小说、诗词、散文、论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现的作品。广告语在我国的判例中也被视为文字作品受到保护。如广告语“横跨春夏,直抵秋冬”案、“世界风采东方情”案,被告以广告商务语部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作品抗辩,未获得法院支持。2.口述作品指即心的演说、授课、法庭辩论等以口头语言创作、未以任何物质载体固定的作品。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这类作品统称文艺作品。4.美术、摄影作品5.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6.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7.与地理、地形或者科学有关的图形和模型8.计算机软件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第三节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项目1.禁止传播的作品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规定: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需要及时传播的作品如官方文件及译文时事新闻广西广播电视报诉广西煤矿工人报侵犯版权案。(《民商法论丛》第3卷。)法院倾向于将其作为类似于时事新闻未通过版权法保护。英国有对电视节目时间表给予版权保护的案例。3.表现形式单一不宜垄断使用的成果如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4.应由专利法、合同法调整的成果(著作权法第7条)如产品设计如果是职务发明创造,单位申请专利的权利就会和发明人版权中的发表权冲突,发表会破坏新颖性。再如技术秘密如属于职务技术成果,技术秘密权也会和发明人的发表权冲突。但是,实用工艺美术品既可受专利法保护,也可受版权法保护,我国已经出现了通过版权法保护工艺美术品的司法判例,如“金秋茶具”(《法制日报》,张亦嵘等,1997年9月1日第6版)。第四节版权具体保护对象的争议著作权法究竟保护作品的形式,还是作品的内容,或者同时保护二者,这是目前我国版权法最难解决的复杂理论问题之一。在建立版权制度的国家,通常强调版权只保护“expressionofidea”,而不保护“idea”本身,这就是国际版权理论中常见的“idea/expressiondichotomy”,即“思想/表达两分法”,或“内容/形式两分法”。这一版权保护对象的两分法在80年代引入我国。对版权保护什么不保护什么的具体表述,在我国版权法学界引起了长时间的争论。而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又直接关系到版权法的正确制定以及版权侵权行为的正确认定。在理论上,对版权保护具体对象的认识主要有以下观点:1.版权法只保护(表现)形式,不保护(思想)内容。理由是作品的思想和内容均是作者观念的反映,两者实际上是同一概念,是表现形式的对应。而作者的思想内容是不能被独占的,这是版权法与专利法的重要区别,专利法只保护发明人的技术思想而不保护其思想的表现形式的。如果版权法保护了思想内容,必然要妨碍人们的正常交流,阻碍社会的进步,因为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利用别人的思想。这种观点较为盛行,在我国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几乎占统治观点。其代表人物是我国著名版权专家、国家版权局局长沈仁干(参阅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讲话》,江平、沈仁干等主讲,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第21页。该书为司法部和国家版权局著作权法培训班教材;2)《著作权法讲座》,最高人民法院著作权法培训班编,法律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37页)2.版权法保护作品的“表达”,不保护作品的“思想”,而“表达”是“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的统一。换言之,版权法保护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不保护作品的思想。与第一种观点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保护作品的内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作品中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共同表达作者的思想。如果认为版权只保护作品的形式而不保护作品的内容,就无法合理解释两个问题:一是国际上普遍把没有使用作品的表达形式但却利用了他人作品部分内容的视为作为侵犯版权的行为,如将《红岩》小说改编成电影、将绘画制作为雕塑的行为如未经作者同意,均会认为是侵权行为。二是伯尔尼公约和我国著作权法第33条都规定,对作品内容的修改应当经作者同意。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知识产权专家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郑成思研究员(参见《版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45-48页)。3.版权法保护的是表达作者创意的作品,作品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换言之,版权法不保护作者的创意,只保护表达其创意的作品,包含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这种观点认为,按照中文的习惯,把idea译为创意更恰当,因为思想和内容常不加区别地使用(参阅《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寿步,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4-23页)。总结:1、版权法保护的对象层次1)作品,workorproduction2)作品的表达,expression3)表达方式或形式,modeorformoftheexpression(伯尔尼公约第2条和WIPO版权条约第4条)4)(表达)内容的选择和编排,theselectionorarrangementofthecontents(trips第10条)3、版权法不保护的对象美国版权法第102条(b)款规定较典型“idea(思想,创意),procedur(工艺过程,程序,应与受法律保护的计算机程序program区分),process(工艺方法,制造方法)system(系统或体系),methodofoperation(操作方法),concept(概念),principle(原理),ordiscovery(发现)”。此外,版权也不保护:主题,theme,subject,topic,motif(多用于音乐或美术作品)。表现抗洪救灾相同主题的小说、报告文学、音乐等只要在具体内容上不同,就不会侵权。李淑贤诉贾英华《末代皇帝的后半生》抄袭《傅仪的后半生》案,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判决不构成侵权。尽管主题相同,内容基本相同,但创作风格、文学处理等表达方式不同。标题,headline,title,heading。如美国出现过单独为“星球大战计划”的标题诉美国里根总统侵权被驳回的案例。但如果标题具有独特含义,并与作品内容蜜不可分,或擅自修改他人作品标题,就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如将《红楼梦》改为《一个男人和一群女人的故事》,或者写一部武打小说冠以《红楼梦》的名称,都会被视为侵权行为。张贤亮的小说《绿化树》被改为《合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合同
- 环境监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 农业种植试验与推广合作协议
-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协议文本
- 2025黑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面向社会招聘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河南西沟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工作人员2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山东省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四川南充临江东方发展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纺织品设计的可行性研究试题及答案
- 高二物理综合试题及答案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数学试卷(含答案详解)
- 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电子教案完整版
-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规范
- 4M变化点管理看板模板
- 多联机电控常见故障及维修(课堂PPT)
- 点焊机焊接变压器的结构特点和设计制造
- DLT667-1999(IEC60870-5-103)规约详解
- 缓蚀阻垢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心脏体格检查教案(共5页)
-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绝对干货污水处理厂经济评价表(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