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丰中学2023级高一年级阶段测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陕西省姜寨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已发掘13000平方米。出土的文物有石、骨、角、蚌、陶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1万多件,出土的黄铜片是中国发现较早的铜器残片。下列项中,对姜寨遗址的分析正确的是()A.已经进入青铜时代鼎盛时期B.基本具备了初始国家的形态C.呈现出原始人群的典型特征D.出土的陶器可能用于储藏粟2.有证据表明,大约距今6000年前后,中国先民采集野生果实的数量大大下降,种植粟和大豆的比例逐渐上升。这表明()A.国家雏形开始形成B.贫富分化日益严重C.早期文明获得发展D.定居生活开始出现3."聚落级差"是指不同聚落之间规模及发展水平的差异。良渚文化中,余杭地区以莫角山巨型台基为中心的聚落,在礼制设施和高规格墓葬的数量与尺度上远超越其他,形成明显聚落级差,且呈现扩大化趋势。这体现了()A.良渚文化领先于其他文化B.早期城市的萌芽正在孕育C.良渚文化区域性联系加强D.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4.夏代最初几个君主不称王,而称为"后",当时的君主是以祖宗的身份来行使统治权力,号令各个部族的,俨然是一个大家长兼最高首领。这反映了()A.夏朝社会聚族而居B.夏王实现高度集权C.早期国家形态成熟D.血缘政治日益淡化5.西周初期,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归周天子,土地禁止私下交易。西周中后期,在诸侯与贵族中出现了有关土地的赔偿、赠送、交换,乃至抵押、典当关系。这一变化()A.源于生产力的发展B.反映出井田制濒临崩溃C.保证了赋税的稳定D.表明周王失去共主地位6.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破坏。这主要表现在()①"礼乐制度自诸侯出"②分封制度被逐步取代③"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④周天子"天下共主"动摇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在古代中国,从商周时期的"夷夏异制"到春秋战国以来的"华夷一体",体现了对中原地区最高境界"华夏"的认同。这一认同()A.体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B.说明了游牧民族大量内迁C.彰显了国家统一的潮流D.证实了诸侯争霸日益剧烈兹中国"(指都城要选在"中"的地方,即天地之中),再到海陵王提出"燕京乃天下之中”而徙都北京的规制特色。这一观念的实质是()A.天人合一B.国家认同C.君权神授D.祖先崇拜9.商鞅认为,"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农战"思想的内涵是()A.政府承认土地的私有并按亩纳税B.推行小家庭经营政策C.农民安心生产国家才能对外攻战D.奖励耕织,重农抑商10.先秦各家思想中都包含着许多对人的身心如何安放问题的思考,孔孟认为身体需要安身之处,而心灵的安居之所更为重要;道家认为人要遵循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明确了人应以"道"为精神居处。这反映出先秦时期()A.诸子百家思想趋于统一B.社会动荡致使人心思定C.礼崩乐坏导致社会混乱D.儒道成为社会主流思想11.学了某课后,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②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③英语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④历史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12.秦统一六国后,派蒙恬出兵战国后期一度被匈奴掠取的河套地区,并于战争胜利后在此地设置郡县;为缓解军需供应的压力,还向该地区移民。这()A.得益于君主专制的强化B.有利于农牧文明的交融C.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D.成为秦朝速亡的导火索13.考古人员在湖南湘西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发现了36000多枚秦简,秦简中记载了当时县下属机构定期制作所在机构的"计"书,并根据要求上呈县廷。县、郡也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并报送至上级官府,以便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并据此对下级进行考课。由此可知,上计制度A.巩固了国家的大一统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C.完善了古代监察制度D.实现了对基层的直接控制14.秦代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名位在御史大夫之上,然而御史大夫所拥之实权,却比丞相大得多,其职司范围不仅限于"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还掌管全部律令。秦朝这制度设计体现了()A.三公之间的权力斗争公开化B.皇帝失去对三公权力的掌控C.权力分割与牵制的政治权术D.君主专制必然导致权臣专权15.《秦汉与罗马》一文认为,"基层政权出天下"是秦汉能建成世界最早现代国家的原因。"秦汉基层政权"说法正确的是()A.起源于秦朝并被后世王朝沿用B.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且可世袭C.标志着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D.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六年(前216年),关中"米石千六百"。这一变化可能是源于()A.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B.法家统治思想阻碍农业发展C.大兴土木使得民失农时D.长期战乱后的社会经济凋敝二、材料分析题(小题,共40分)17.中国是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文明古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昔周公吊(悲伤)二叔(指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之不咸(和睦),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高扬《说说原装的封建》(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6分)(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中的三则史料分析周天子如何强化对天下的治理?(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土地国有形态走向瓦解,井田制破坏,变"公田"为"私田"的现象普遍出现。诸侯贵族为争夺土地农人的战争日益频繁。尤其是土地买卖的出现,打破了世袭贵族土地所有制时期"田里不鬻"的老例。春秋时期晋国已有"爱田"即易田换田的现象,是土地买卖的先声。商鞅在秦国推行"坏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的土地政策,土地自由买卖日益合法化、普遍化。东周以后的土地私有化进程,打破了以往那种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形态过渡。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女子纺织"的自给自足型的家庭小农业,逐渐在中国的农耕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农业领域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领域变化的原因。(7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二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1)材料一与什么制度的创立有关?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什么制度?(6分)(2)材料二中李斯提出了什么建议?分别说明该建议的实施对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