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盐城市重点中学2024届化学九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正确量取18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胶头滴管A.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只有③2.下列关于(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中,正确的是()A.(14+1×4)×2+32+16×4 B.(14×1×4)×2+32+16×4C.14+1×4×2+32+16×4 D.(14+1)×4×2+32+16×43.拉瓦锡用汞进行实验,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汞元素的符号是()A.Ag B.He C.Hg D.Mg4.下列关于水受热沸腾、水蒸气遇冷凝结实验(如下图所示)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让分子从静止开始运动B.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距离增大C.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体积增加D.实验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五个氢原子H5B.六个水分子6H2OC.两个钾离子2K+1D.四个氢氧根离子4OH6.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B实验操作安全常识火焰三层﹣﹣外焰、內焰、焰心温度最高﹣﹣外焰熄灭蜡烛时的白烟﹣﹣石蜡不可以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不可触摸药品和品尝味道停止加热时,要用嘴吹灭酒精灯C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成功关键D加热时试管破裂原因装置﹣﹣气密性好药品(红磷)﹣﹣足量打开弹簧夹时机﹣﹣装置冷却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加热时﹣﹣试管外壁沾有水珠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A.A B.B C.C D.D7.化学与环境、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肥的合理使用,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B.绿色化学的快速发展,减轻了环境污染C.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D.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8.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前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
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
3.6
4.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3
12.6
1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2︰3C.待测值为16 D.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9.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双港自来水厂用活性炭净水B.南昌啤酒厂用大麦酿成啤酒C.夜晚的秋水广场发出绚丽的霓虹灯灯光D.南昌飞行大会上飞机喷出的高温蒸汽状混合物遇冷凝结成雾,形成浓浓的“烟迹”10.甲~己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反应关系如图,“→”表示能转化,“—”表示能反应,其中甲乙的组成相同,且己是液态金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可以转化成丙B.丙丁都是气体C.该图涉及2个分解反应D.甲乙戊都是氧化物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某物质R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3O22CO2+4H2O,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__。R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等于__。__gR中氢元素质量和18g水氢元素质量相等。(2)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质量/g83254反应后物质质量/g164x24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C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钙元素对人体健康很重要,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图是某种品牌的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②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③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某拓展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C颈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操作: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已知:白磷和红磷的化学性质相似。同学们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①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白磷,两个注射器和玻璃管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60mL空气。加热装有白磷的玻璃管至白磷燃烧②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燃着的白磷熄灭③当注射器活塞不再移动时,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ⅰ.玻璃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ⅱ.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ⅲ.步骤③中,当注射器活塞不再移动时,密闭系统内气体体积为_____mL。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_____.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集合耗尽(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_____装置内氧气有剩余;(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_____.(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氧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表:实验前的体积实验后的体积集气瓶内空气烧杯内蒸馏水烧杯内剩余蒸馏水131mL90.0mL63.6mL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_____(填物质名称)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16.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资料: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请回答问题:(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________℃。(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Ⅰ检查气密性。Ⅱ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Ⅲ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Ⅳ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很快复燃请回答: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②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题分析】
量取18mL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量筒、胶头滴管,选取量筒时,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所以要选20mL量筒。故选A。【题目点拨】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2、A【解题分析】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化学式中所有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代数和,故选:A。
3、C【解题分析】A、Ag表示银元素,不符合题意;B、He表示氦元素,不符合题意;C、Hg表示汞元素,正确;D、Mg表示镁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C.4、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让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距离增大;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隔增加;实验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了改变,因为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考点:基本概念5、B【解题分析】
A、五个氢原子应表示为5H,故A选项错误;B、六个水分子应在水分子H2O的左边加上“6”,B选项正确;C、表示离子时其所带电荷应表示为“n±”,一个单位正电荷可省略“1”,故两个钾离子表示为“2K+”,故C选项错误;D、氢氧根离子应表示为“OH-”,选项中未表示所带电荷数,故D选项错误;故选B。6、B【解题分析】
A、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內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熄灭蜡烛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凝成的石蜡小颗粒,故A不符合题意;B、不可以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不可以触摸药品和品尝味道、停止加热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而是用灯帽盖灭,故B符合题意;C、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成功关键:装置气密性好、药品(红磷)足量、打开弹簧夹时机装置冷却,故C不符合题意;D、加热时试管破裂原因: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加热时试管外壁沾有水珠、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D【解题分析】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利用,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会增加,不利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8、C【解题分析】
A、由表中数据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数据为:16;该反应的反应物为M,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4g,生成物为N、P、Q,生成的质量依次为9g、9g、6g;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9:6=3︰2,故B不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待测值为16g,故C正确;D、因为无法确定参加反应的N和P分子个数比,故无法确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选项错误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意义9、B【解题分析】
A.自来水厂用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B.啤酒厂用大麦酿成啤酒,过程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夜晚的广场发出绚丽的霓虹灯灯光,是利用稀有气体能做电光源的原理,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D.飞机喷出的高温蒸汽状混合物遇冷凝结成雾,形成浓浓的“烟迹”,是蒸汽遇冷凝结成雾,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10、C【解题分析】
甲~己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己是液态金属,所以己是汞,甲、乙的组成相同,乙分解生成的丙会与汞反应,所以丙是氧气,戊是氧化汞,乙是过氧化氢溶液,甲是水,丁是氢气,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题目详解】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生成氧气,所以甲可以转化成丙,故A正确;B、通过推导可知,丙是氧气,丁是氢气,都是气体,故B正确;C、该图涉及过氧化氢的分解、水通电的分解,氧化汞的分解,共3个分解反应,故C错误;D、通过推导可知,甲是水,乙是过氧化氢,戊是氧化汞,都是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323:116B【解题分析】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0、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2R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每个R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H4O.则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12+1×4+16=32。R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等于(12×1):(1×4)=3:1。需要R的质量为18g××100%÷(×100%)=16g。(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16g﹣8g=8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8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4g=28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4g﹣4g=20g;由质量守恒定律,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乙,生成物是甲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8g:28g=2:7,故选项说法错误。C、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28g:20g=7:5,故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1)32;3:1;16;(2)B。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40%0.3g【解题分析】
①CaCO3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3)=1:4。②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③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0.25g×3×40%=0.3g。【题目点拨】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过,理解化学式的意义是计算的基础。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气球“先膨胀,后变瘪”(或“先变大,后变小”)【解题分析】因为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小气球变大;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的压强增大,小气球变瘪。14、略使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消耗氧气完全)48
【解题分析】ⅰ.玻璃管中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4P+5O2点燃2P2O5;ⅱ.步骤②的目的是使氧气与磷充分接触,而使氧气被充分反应,使测定结果更准确;ⅲ.步骤③中,当注射器活塞不再移动时,氧气已经被完全反应,密闭系统内气体体积减少五分之一,为48mL。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BCD4P+5O22P2O5红磷不足装置内残留的氧气更少,实验结果更准确20.2%铁粉、炭粉、氧化钠和蒸馏水不能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只有0.03%,铜不能将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解题分析】
[经典赏析]A汞是有毒的金属,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此选项符合题意;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此选项符合题意;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耗尽,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CD。[实验回顾]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红磷不足,消耗部分氧气,装置内氧气有剩余;[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是:装置内残留的氧气更少,实验结果更准确。[实验探究2]集气瓶内消耗多少体积的氧气,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就会进入多少体积的水,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0.2%。[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铁粉、炭粉、氧化钠和蒸馏水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i外包合同范例
- 个人服装代工合同范例
- 幼儿园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总结模版
- 产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 医疗大数据驱动的德阳城市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创新
- 企业健康管理的大数据应用与创新实践
- 专业技术团队的管理与建设研究
- 公司买断合同范例
- 医疗AI临床应用的商业化路径与挑战
- 医疗设备采购与供应的智能化管理研究
- 2025年春季学期 形势与政策讲稿第五讲-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 大型活动安保人员配置措施
- 脑小血管病共识-课件
- 大华单元门口机使用说明书
- 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春季新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 第一章整式的乘法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24)
- 水井清理淤泥施工方案
- 2024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英语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MOOC】道路交通安全-河海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OOC】创新思维与创业实验-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