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含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分)历史当事人留下来的资料是一手史料。若运用一手史料研究林则徐,应选择()A.林则徐奏折 B.林则徐雕像 C.林则徐纪念邮票 D.连环画《林则徐》2.(2分)对中国人而言,十九世纪是一个危机世纪、艰难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A.鸦片战争 B.开国大典 C.甲午战争 D.红军长征3.(2分)“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A.鸦片输入的危害 B.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4.(2分)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获取大量赔款 B.抢劫并焚毁圆明园 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5.(2分)“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A.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 B.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欧美各国获取了投资设厂的权利 D.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6.(2分)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7.(2分)如表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判断,他是()时间1843年1851年1853年事件创立“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A.石达开 B.洪仁玕 C.洪秀全 D.章炳麟8.(2分)太平天国不承认清朝与外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加上禁止鸦片进口,损害西方国家的利益()A.湘军围困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C.内部矛盾 D.武器落后9.(2分)结合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如图空白方框处应填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10.(2分)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 C.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11.(2分)奕䜣在一个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有()①轮船招商局②汉阳铁厂③江南制造总局④福州船政局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2.(2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13.(2分)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洋务运动,就不会有左宗棠收复新疆()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 C.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4.(2分)《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5.(2分)下列历史情景发生在平壤战役期间的是()A.戚继光抗击倭寇 B.左宝贵中炮牺牲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丁汝昌自杀殉国16.(2分)“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有此场景的史实是()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黄海大战 D.义和团运动17.(2分)1894年10月,美国的《世界报》刊载了这样一段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这一评说指的是日本()A.在丰岛海面不宣而战 B.镇压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C.在旅顺对中国居民进行大屠杀 D.出兵镇压东学党起义18.(2分)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上海等地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英国、日本制定这些条款的共同目的是()A.获得战争赔款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控制中国海关19.(2分)爱国华侨谢缵泰绘《时局图》,后有人题词:“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莫待土分裂似瓜。”诗中“裂似瓜”是指()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20.(2分)奏折、诏书等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两则奏折、诏书反映了()奏折:已而东师大辱,遂有割台补款之事,于是外邦蔑视,海内离心。职忧愤迫切,请及时变法,图保疆域。诏书: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实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改武科制废,立大小学堂,筹之至熟,甫议施行。A.鸦片战争的危害 B.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C.维新运动的历程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局21.(2分)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A.鸦片战争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签订 D.清政府腐朽统治22.(2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A.《中外纪闻》《湘学报》 B.《时务报》《国闻报》 C.《洲学报》《知新报》 D.《天演论》《变法通议》23.(2分)梁启超说过:“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24.(2分)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A.改革财政 B.废除八股 C.裁撤冗官冗员 D.裁减绿营25.(2分)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了封建社会的统治26.(2分)有义和团揭帖写道:“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大法国,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A.朴素的爱国热情 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 C.知识分子的宣传 D.对清朝政府的正确认识27.(2分)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下列信息与义和团运动有关的是()A.陈化成保卫吴淞 B.廊坊阻击战 C.遭遇洋枪队反击 D.《天朝田亩制度》28.(2分)“为了满足军士的贪婪,各国将领允许士兵在北京城无所顾忌地烧杀抢掠三日。古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蹂躏和摧残。地安门至西安门的房屋被焚毁殆尽,前门至东四牌楼也是满目荒凉……”材料描述的是()A.八国联军的暴行 B.英法联军的暴行 C.美日军队的暴行 D.日军旅顺大屠杀29.(2分)《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说明了()A.清政府与列强建立了外交关系 B.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C.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的反帝斗争蓬勃发展30.(2分)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31.(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政治上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资政新篇》(1)材料中这两个文献出自近代中国哪一次运动?第二个文献是谁写的?(2)《天朝田亩制度》要创立的理想社会能够真正实现吗?你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该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这场运动不同于以往农民起义的新的时代特点是什么?32.(6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力求政治制度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1)拉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什么?维新变法是哪个阶级发起的一场运动?(2)材料一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在政治方面和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有哪些?(4)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33.(7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剧烈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如果中国需要不断进口印度原棉,或鸦片在晚清时的中国竟毫无市场,一场中外战争大概也在所难免。——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条约名称主要内容《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等《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等(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外战争“在所难免”的原因(从中国方面和英国方面)。(2)根据材料二,归纳以上条约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含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据“历史当事人留下来的资料是一手史料”可知,林则徐奏折属于一手史料。故若运用一手史料研究林则徐。故选:A。2.根据所学知识,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社会性质,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中华民族和外国侵略者);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化为双重任务(即反封建和反对外来侵略),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性事件。故选:A。3.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厦门、宁波,割香港岛给英国。故选:B。4.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856年。1860年,闯入圆明园,掠夺珍宝,大量的中国文物被掠走。故选:B。5.“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英法侵略中国,实际支持的史实,使外国势力侵略势力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B符合题意。故选:B。6.根据已学知识可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而证明了“俄国不花费一文钱,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故选:D。7.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1843年,1851年,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太平天国定都天京;1856年;根据如表内容推知,C符合题意。故选:C。8.从材料可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遭遇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清政府认识到太平天国是心腹之患,要维护清朝统治,依靠洋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只有维护清朝统治。因此,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故选:B。9.1856年的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内外交困,从19世纪60﹣90年代。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选项B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就属于清朝统治危机的表现;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始,排除C,与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无关。故选:B。10.中国废除八股取士是在1905年,故A项错误。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是洋务运动主题。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发展民族工业。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不是西方思想。故选:B。11.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福州船政局,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湖北织布局、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故选:C。12.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主观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但洋务派的这些做法,但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所以本题“柳”是指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故选:B。13.由”如果没有洋务运动,就不会有左宗棠收复新疆,洋务运动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体现的是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的作用。故选:B。14.由“辽东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还有旅顺,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报道反映的是1895年的《马关条约》。故选:C。15.据所学知,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平壤战役期间,丁汝昌自杀殉国发生在威海卫战役期间。故选:B。16.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致远舰多处中弹,开足马力,日舰躲避,击中致远舰。故选:C。17.A.日本在丰岛海面不宣而战,不符合题意。B.材料未涉及镇压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排除B。C.根据材料“1894年10月,美国的《世界报》刊载了这样一段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题干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符合题意。D.材料未涉及日本与东学党农民起义的关系,排除D。故选:C。18.据所学知,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也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故选:C。19.A.根据材料“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莫待土分裂似瓜”及所学可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故A正确。B.材料未涉及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相关信息,排除B。C.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不符合题意。D.“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属于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内容,排除D。故选:A。20.“奏折:已而东师大辱,遂有割台补款之事,海内离心,谬陈大计,图保疆域”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诏书:数年以来,讲求实务多主变法自强,如开特科裁冗兵,立大小学堂,筹之至熟。”反映的是戊戌变法的内容、诏书反映的是维新运动的历程。故选:C。2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反对同日本人议和。即“公车上书”。C项符合题意。故选:C。22.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故选:B。23.材料中“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学校之立。而一切要其大成,所以D项最能体现上述材料含义。故选:D。24.依据题干信息“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戊戌变法”,翻译西方书籍,废除八股取士的内容。故选:B。25.据“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可知。为了救亡图存,其主张是变法图强,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故选:A。26.A.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义和团扶清灭洋的特点。B.义和团只认识到中外矛盾的存在。C.义和团运动,没有知识分子阶层的参与。D.从材料中的大清一统定江山。故选:A。27.A.陈化成保卫吴淞与鸦片战争有关,排除A。B.廊坊阻击战是义和团和清军阻击西摩尔侵略联军的战斗,故B正确。C.太平天国运动遭遇洋枪队反击,排除C。D.《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排除D。故选:B。28.根据材料所给内容可知反映的是八国联军的侵略暴行。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故选:A。29.题目中说“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也就是说中国的官吏要对外国公使负责,洋人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款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允许各国驻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C。30.从题干材料我们可以解读出,清政府答应列强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31.(1)运动:从材料《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洪仁玕。(2)实现:从材料“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和所学知识可知。评价:从材料“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农民最后的和最完整的理想蓝图,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要求,不能实现。(3)主观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失败的主观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近代。农民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故答案为:(1)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谁:洪仁玕。(2)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