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违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1页
法不可违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2页
法不可违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3页
法不可违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4页
法不可违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1法不可违思考:(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拾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员发现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运用你的经验(1)小勤捡建筑工地固定脚手架用的的铁卡子是违法行为,所以才会送到派出所。(2)可以避免,这件事告诫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法律意识,不能违法,要学法、知法、守法。作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作用)地位: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01、违法无小事我们一起来学法案例分析:材料体现了法的哪些作用?2022年9月13日至15日,河北广阳区人民法院根据刑法作出判决:被告人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2万元。法律词典初识违法行为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

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法律的指引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1.法律的作用P46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违法行为的含义?P48以下行为违法了吗?属于哪类违法行为?李某在教室门口看见一个盒子,拆开后发现是自己喜欢的火影手办,于是收入囊中。违反民法典

民事违法行为以下行为违法了吗?属于哪类违法行为?李某的哥哥为了解闷,报警称自己遭人持刀追杀。民警迅速派出30多名警力,到现场后却并无异常。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政违法行为以下行为违法了吗?属于哪类违法行为?次日,李某的父亲贾某又捡到一台iphone14,他不仅没归还,还向失主索要5000元感谢费!违反刑法

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3.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型,违法行为分为: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和③刑事违法行为。《刑法修正案(十一)》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将增加以下规定: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判断:以下行为是否违法?

镜头一:朱某在校园操场拾到苏某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镜头二:李某等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镜头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强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联系:都属于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2)根据对社会危害程度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社会危害性举例民事违法行为民事法律法规民事责任相对轻微捡到他人财物据为己有、没履行合同义务、欠债不还、盗用他人照片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法律法规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行政处罚)相对轻微谎报险情、破坏铁路网、殴打他人、机动车闯红灯刑事违法行为刑事法律法规刑罚处罚最严重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贩毒、抢劫

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一般违法行为(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2)根据社会危害程度: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犯罪

三种违法行为的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2都要承担法律责任。31都有社会危害性。思考:一般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2)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三类违法行为相同点:①都属于违法行为;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0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活动一:阅读课本P49-51页内容(大字慢看,小字快读)思考:

我们身边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

如何区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0102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03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04破坏铁路封闭网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购置财产01签订合同02劳动就业03经营创业04结婚05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最普遍的活动是民事活动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镜头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后却只发放一半货物。镜头二: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违反了合同法,侵犯了买方的财产所有权。违反了《民法典》,侵犯了女孩的肖像权。违反了《民法典》,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民事违法行为“探究与分享”,思考:这些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我们要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③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针对民事违法行为)如何警惕一般违法行为?含义

例举危害程度法律责任共同点民事违法行为违反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违反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违反的行为欠债不还;捡到东西不归还失主;损害他人名誉;不履行合同等行为民事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刑法如《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闯红灯行为;吸毒等行为。抢劫;贩毒、制毒、运毒等;杀人放火;醉驾;重伤他人行为。较轻较轻严重民事责任(道歉、赔偿、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行政制裁(警告、罚款、拘留、记过、撤职、开除、没收违法所得等。)刑罚处罚(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都是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都应承担法律责任重点归纳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课堂小结法律: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标准或方向,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行为种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自己怎么做?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法不可违1、下列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

A.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

B.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行为

C.学生未按时交作业的行为

D.殴打他人而导致死亡的行为

B达标检测2.胡某为吸引粉丝,录制了一段“无人驾驶”的视频:在开车过程中打开驾驶室车门,迅速下车,跟随车辆步行一段路,再上车继续驾驶。这个视频上传到网络上,没等到点击量上升就被举报了。交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胡某进行扣分和罚款。胡某的行为(

)A.是犯罪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B.是民事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C.是行政违法行为,应该受行政处罚D.是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

C3.小刚和几位同学讨论起了青少年要做遵章守法的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有()①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任何违法的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④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B4、下列关于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有()①法律就是一种限制人们行为的规范②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③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④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B5、2022年9月22日,南充一网友黄某在微博上发布村民吃大盘鸡感染H7N9死亡,参与抢救的村委会书记已被隔离……5570头家禽已被感染的信息。经调查,该信息为谣言。警方在及时辟谣后将黄某抓获。这一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每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③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违法犯罪④要理性利用传播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D6.最近,山西左云县一煤矿因无视《国家安全生产法》的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