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强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据说“南桃北柳数画庄,村名数量强”。坐落在河北省衡水市的武强,作为传统年画的主产地之一,与有全国四大年画之称的杨柳青、朱仙镇、桃花坞、绵竹年画有着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庄稼年画”,也就是说武强年画较其他年画来说更具有生活性,是在农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艺术,所印制的年画种类也是与民众的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的武强年画中最具代表性的神像画如《全神图》、《灶王画》、《菩萨像》之类直接关联着民众在日常生活与年俗生活中的祭祀行为。而广泛流行于该区域的《九九消寒图》则是广大农村地区生活中普遍应用的农历表。由天干地支推衍所绘制印刷的《春牛芒神图》,因其可以预示节气的早晚和年景的丰歉,同样流行于广大农村。更不必说专为婚礼准备的《新婚大喜》、《喜庆花鸟》、《富贵花开》,专为贺寿准备的《八仙图》、《年登毫委》、《海屋添筹》、《合家欢乐祝寿图》等,都深深联系着民众的生活。可以说,传统的武强年画就是民俗生活的一种反映。虽为年画,它却联系着民众循环往复、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在传统意义上,这种美术工艺形式就是民俗的生活符号。但是随着全球化、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加快,武强年画作为传统民间工艺的一种,无不面临着转变乃至消退的趋势。本文就此变迁的现象,通过武强年画的鼎盛时期(清末民初)与现阶段生存状况的比较,从3个方面论述武强年画逐渐由生活符号走向文化象征的转变过程。需要指明的一点是,笔者所说的武强年画由生活符号走向文化象征,并不是指它的鼎盛期就没有文化象征的意义,同样现阶段的武强年画也不是没有生活符号的价值。而是说,武强年画的这两种意义是一此消彼长的过程,传统社会中作为生活符号的武强年画较为凸显,而当今的武强年画则是以文化象征的面貌而存在。一、武强麻黄城市画业的发展现状作为民间工艺美术形式,武强年画自产生之始就是一种盈利性的工艺行业。对于制作、生产和销售者来说,盈利性的目的是占首位的,任何新样式的绘制、刻板都是围绕着这一年、这一时期市场、民众的需要而做。对于年画的购买者、享用者来说,他们也许会夸耀某张年画绘制得如何漂亮、精美,但是这是次要的。对于他们生活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年节祭祀的仪式、年节喜庆的气氛、庆贺新婚并预示多子多福、为老人贺寿,甚至对新婚子女进行一定的性教育,民众许许多多的民俗活动,都有年画的参与,并且年画作为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在民众当中已经习而不察。然工业革命的日益发展,现代化的到来,民众心理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改变了年画的生存方式,一种市场性的行业似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其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以文化象征的形式而存在。下面笔者以武强年画鼎盛期和现阶段的生存状况说明这种转变。武强年画的鼎盛期其实就是武强年画生产行业的鼎盛期。根据一般的认定,武强年画业的鼎盛期在清末民初。这一时期武强年画形成了全国性的销售网71。这一辉煌的历史得益于近代武强年画生产工艺的改进。鸦片战争后实行五口通商,武强年画印制改用进口的机制粉连纸和化学色,通称“品色”,多是德国礼和洋行出品。因为颜料光艳透明、水色新鲜;纸面光洁,白度高,克重小,施色简便,用开水一泼即可使用,不需熬制,用工少,所以价格低廉,适应了广大农村的需要。另外,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不少画店购买了石印机和人工打包机,使武强年画在与其他地区的年画生产商的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同时,武强年画作为一种“庄稼年画”,历来是一种家庭式经营作坊生产,“清康嘉时期仅在南关周围就有42个村庄设有画业作坊(有说法是60多个,这种说法占少数),数千户人家从事年画生产;但大多是农忙务农,闲则刷画,既自产自销,又承揽加工”70。年画在家庭式作坊的生产方式下,一直是作为副业而存在。然而到了近代,它又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发展。那便是专门化经营性的画店的出现,“在当时年画之乡的南关,拥有144家画店,周围40多个村庄数以百计的有年画作坊,其中规模较大的‘四大家’在外地设有160多处批发店”。这些批发店遍及了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黑吉辽等19个省份。武强年画的销售经历了一个由零散销售到规模销售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联系城乡的销售网络,这销售网络下至乡村集市,上到繁华都市71。由此可见,近代武强的年画业行销大半个中国,成为了北方最大的画业中心,形成了“百姓点灯”、占据全国年画市场的鼎盛局面。而现阶段武强年画的发展则不同往昔,“山东六府半边天,比不上四川半个川,都说天津人马厚,比不上武强一南关”。这一歌谣所反映的武强年画店的繁多兴盛已经消失多时。这同新中国建立后国家意识形态的转变、社会面貌的变化、国营性画厂的出现有着极大的关系。我们且不说当时计划经济时期武强年画的状况,单看改革开放以来至今,作为盈利性商业目的的武强年画生产已寥寥无几,当下宣传和关注更多的是武强年画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如何保护、利用和开发等问题。也就是说,更为关注的是作为文化符号的武强年画。细数一下其现在的存在状况,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首先,在留下民族的根、保护传统文化的大潮中,武强年画博物馆(正科级事业单位)得以建立,将武强年画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了起来,起展览之功效。其次,在此基础上,由政府出面吸纳了具有业务专长的人员长年从事年画的抢救、保护和研究、开发工作,并不定时地举办研讨会或者年画节,邀请相关专家研讨武强年画。另外,武强年画作为特有的地方文化,成为了武强县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政府“确定一名县委副书记和一名副县长分管年画工作,保证了武强年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如建立武强年画社后,有效地解决了年画人才的断层问题,以年画社为阵地,充分发挥武强年画的研究、开发、发行的主渠道作用”。与此同时,在建成文化大县的发展思路上,“确立武强年画博物馆和武强年画社作为该县年画产业的两大龙头企业,通过推陈出新、开拓市场、走产业化路子,给古老年画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几年来,该县在原有年画挂历、轴画、镜装年画、年画题材的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十几个品种的基础上,又相继开发了年画屏风、瓷盘、张搭、邮品、礼品精装画等几十个适销的新品种”。现如今的武强县,形成了一个以武强年画博物馆、武强年画出版社、武强年画学会、县职业学校工艺美术班和德艺斋、瑞升祥、民艺苑等60多家画店和作坊为一体的年画产业格局。以上可见,无论是在年画的传统生产,还是年画作为传统文化的保护,或是在年画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其他工艺品,年画都是以文化符号的面貌显现的,并且这种显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主导、民间自发的市场性行为少之又少。所以说,当今的武强年画已成为“州官放火”的文化产业。二、武强基肥公园1986年全国第一家县级年画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建立,可以说武强年画作为传统的年画文化在保护上走在了前列。一方面,面对已经走过了鼎盛期的武强年画,博物馆起到了保留其历史文化记忆的物质存在形态的作用。另一方面,“博物馆式”的生存也可以说是现在武强年画的一种存在状况,当然它是脱离了民俗土壤,单以文化符号的形式存在着。我们可以从博物馆起到的不同作用看出武强年画文化符号的意义。首先,博物馆的基本作用便是在它对武强年画的保护和展览上。现在的武强博物馆收藏着元代以来的武强年画珍品,古版达3700多件,其中二级文物40件,三级文物90件。同时还收藏着有关武强年画记录的文献资料,以及整理的历代画店、画庄、从事年画生产的村庄以及年画史上较为著名的画匠资料等等,切实起到了完整保护的功效。在展览上,武强年画博物馆中心展厅的中央布置成一座典型的北方建筑,按照年画的体裁形式实地展示了门画、灶画、灯方、窗花、炕围、桌围、中堂、条屏、横披、斗方等。同时,展区中还布有张贴各种年画习俗的民居小院,有传统年画刻版、印刷等工艺流程展示的作坊。对于游客来说,参观年画博物馆是一次文化享受,一次欣赏年画、感受年画文化的旅程,在某种意义上讲是脱离物质生活的。其次,在博物馆这一平台上,武强年画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上。“近年来,武强在接待47个驻华使馆文化参赞考察、参观武强年画的同时,还通过武强年画进故宫、进中国美术馆展览、展销和组织年画艺人到日本、台湾、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展览展销武强年画,扩大传统民间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另外,如今的武强年画博物馆还多了不少“某某基地”的头衔,如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河北师大、中央美院美术实习基地等。建国前后的武强年画,大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在博物馆中收藏着多幅展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农民斗争以及建国后生产运动的武强年画。所以这里成了中小学、大中院校进行历史教育、文化熏陶的场所。同时,作为民间美术的一种形式,它也就成为了美术院校进行采风学习的第二课堂。作为展示民间工艺的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确实起到了民俗保护的作用。但是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保护是脱离了民俗语境的,在这里武强年画只是作为静态的文化形式,而非年画本身的动态生活。参观博物馆也不过是感受传统的年画文化、找寻文化记忆的一种方式。三、武强麻黄民间艺术的传承人研究“传承人”既是民俗文化的主体,一种民俗事项的产生、存在都是围绕着“人”的活动进行的,确切地说是人创造的,而最关键的也就是它的生产者、操办者。就民间工艺来说,也就是拥有某种技艺的“传承人”——艺师。同时,它又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它是民俗文化得以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了“传承人”,一种民间工艺只能进入过去史,成为一种记忆。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中,有的学者就提到传承人才是保护的核心,尤其是对民间工艺来讲,传承人是至关重要的。做民俗文化的考察和研究,不得忽视对传承人的研究,通过对传承的主体、传承方式、传承背景的考察,才能够了解到民俗文化存在的真实面貌。笔者希望通过对武强年画传承人资料的整理,试图挖掘到由传承人身份的转变带动的这一民间工艺的转变。通过对资料梳理,我们得出:1)武强年画在传承方式上经历了由家庭传承为主、师徒传承为辅到教育学习为主、家庭传承与师徒传承兼有的过程。2)传承人的受教育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提高的趋势。3)传承人职业上的转变使得该项技艺已不完全是其生存、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来源。可以说,对于传统时期的传承人来说,绘制和销售武强年画是他们谋生的一种手段,直接与他们的生活相联系,绘制出精美的年画也似乎具有更为现实更为直接的目的。而对于现阶段的传承人来讲,刻板绘制更像是一种文化或艺术创作,因为有一定工作而不必担心生存。因此,在武强年画的表现上,显示出来的更是一种文化性元素。年画则成为他们理解民俗文化、展现魅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当然,这种状况并不是全部的,至今还是存在着一定数量依靠武强年画来谋生的画匠、艺师。四、武强基肥工艺特色的开发总的来说,发展至今的武强年画,其文化象征的价值日趋凸显,而生活符号的意义则逐渐消退。像担心其他的传统民间工艺一样,不少人也在呼吁着应将武强年画再植入民俗的土壤,而不使其成为墙上越来越远的风景。确实像武强年画博物馆副馆长郭书荣说的那样,目前年画大体只有3种功能:作为收藏品、旅游纪念品和国内外交往中馈赠的礼品,传统年画面对的已不是大众。值得担忧还有:武强年画社由于年画市场不景气,资金紧张;博物馆展厅老旧,很难引发游人兴趣;第三代武强年画传人仅剩3人,第二代武强年画工艺美术大师仅剩1人,全县对年画工艺流程较为熟练的70岁以上的老人,也仅剩下不到10人。面对武强年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生存问题,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生产效率提升的实践试题及答案
- 我的家乡风采活动
-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 含解析
- 面料生产中质量监控的有效措施研究试题及答案
- 合同协议书怎么上传
- 商品合同协议书
- 工程合作协议书合同范本
- 母婴合同协议书
- 大型车辆买卖合同协议书
- 保管合同协议书
- 2024年汉中市中医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租房养宠协议合同
- 密室逃脱劳务合同协议
- 超低排放改造管理制度
- 个人车位出租协议
- 2024-2025年人教版七下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3 古诗文阅读(考点串讲)
- 近视的防控课件
- 智能调度算法设计-全面剖析
- 湖北省武汉市九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3月联考九年级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山水画九级考题及答案
- 超星尔雅学习通《工科中的设计思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