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梅勒性别观研究-以《裸者与死者》为例 - 副本_第1页
诺曼-梅勒性别观研究-以《裸者与死者》为例 - 副本_第2页
诺曼-梅勒性别观研究-以《裸者与死者》为例 - 副本_第3页
诺曼-梅勒性别观研究-以《裸者与死者》为例 - 副本_第4页
诺曼-梅勒性别观研究-以《裸者与死者》为例 - 副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诺曼·梅勒性别观研究——以《裸者与死者》为例目录摘要 引言男女之间的关系以及地位问题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以及时代发展下都有着不同的定义以及解读。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作后人窥视前人生活轨迹、还原历史的一种媒介。在读者的一般认知里,女性角色通常被塑造为鲜明的正面形象,但诺曼·梅勒的作品《裸者与死者》独树一帜,我们无法在其中捕捉到直接出场的女性角色,只能通过男性角色只言片语的对话,展开想象,自行还原出各类女性形象。作为一位饱受争议的作家,诺曼·梅勒这种鲜明的个人创作特色引人探究。本文将立足于《裸者与死者》,透过其表面大篇幅对于男性的刻画描写、对于女性形象的弱化,深入探讨挖掘出诺曼·梅勒真实的性别观以及社会吁求。因此,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本文将结合他的生平经历以及特定时期的美国社会背景,尝试分析《裸者与死者》中男女关系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作品中大兵对男女关系认知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正确把握住《裸者与死者》的主题、诺曼·梅勒的性别观。最后在文本研读中探寻出作者诺曼•梅勒的真实思想。一、诺曼·梅勒生平与创作诺曼·梅勒(Norman·Mailer,1923-2007),蜚声全球的当代美国小说家,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梅勒拥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涉猎丰富,既在诗歌和剧本创作方面有所涉及,也投身过新闻行业,甚至还制作过电影。多样的人生经历和扎实的知识储备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处女作《裸者与死者》正是植根于诺曼·梅勒在二战时期的参战经历而演生出的故事,他本人也因此作品在文坛一炮而红。诺曼·梅勒创作的独特性源于他犀利的笔触、另辟蹊径的视角以及他敢于抓住美国社会重大敏感事件进行报道的勇气。《裸者与死者》、《鹿苑》、《硬汉不跳舞》,其中所涉及的“种族歧视问题”“男女关系异化问题”以及由此所生发出的“极权主义”等多种特定时代下美国社会的弊病,都是他对美国敏感神经的成功触碰。正如诺曼朋友的评价“他的生活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功与过兼具”①冯海青.诺曼•梅勒访谈录[EB].美国成就网,2004-6.。在他的性格中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反正统”存在。诺曼·梅勒1923年出生在新泽西,他的父亲是俄罗斯犹太人血统。在中学期间的诺曼·梅勒聪明上进,力争优异,事事都要领先于别人。这样一个在家人与邻居心中堪称“优秀模板”的好男孩,却在进入哈佛大学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在哈佛大学就读大二期间,诺曼·梅勒疯狂地迷恋上了海明威。他希冀着可以从外貌、形象甚至是创作上成为海明威那样的“硬汉”①冯海青.诺曼•梅勒访谈录[EB].美国成就网,2004-6.当然,海明威带给诺曼·梅勒的影响不止于此。正如诺曼·梅勒自己在访谈中所说的那样“从海明威身上我学会了克制……”②冯海青.诺曼•梅勒访谈录[EB].美国成就网,2004-6.③②冯海青.诺曼•梅勒访谈录[EB].美国成就网,2004-6.③转引自卢志良.论诺曼·梅勒的反正统情结[D].海南:海南师范大学,2011.海明威对梅勒的影响除了体现在写作风格上,在思想精神上海明威也带给了他极大的影响。在当时的美国社会,最大的弊病之一就是“大肆宣扬道德规范”。而海明威对于正统道德的勇敢反抗也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诺曼·梅勒“反正统”思想的形成。仔细研读诺曼·梅勒的小说,我们不难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孤独感,以及从侧面表现出的决意与主流社会抗争的决心。二、《裸者与死者》中诺曼·梅勒性别观一览性别问题一直是诺曼·梅勒创作中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众多批评家所争论的焦点之一,“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凯特·米莱特认为,梅勒对两性关系小说的书写体现了其性别主义思想”①任虎军.诺曼·梅勒小说的书写动机与主题[J].当代外国文学,2009,3.。在女性主义批评家的眼中,诺曼·梅勒是彻头彻尾的“男性沙文主义者”,他在小说中所刻画的男女关系即是他本身夫权制思想的投影。但本文却有不同见解。对于文学作品的阐释,我们不仅需要对文本本身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进行分析,也要立足于社会现实,“把握文本与作者之间复杂的关系。”②①任虎军.诺曼·梅勒小说的书写动机与主题[J].当代外国文学,2009,3.②Moi·Toril.Sexual–TextualPolitics:FeministLiteraryTheory[M].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85.48-49.诺曼·梅勒生活在一个充满性别歧视的时代。他在小说中所建构出的男性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当下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再现。在他的作品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梅勒对于夫权社会里男性地位的不认同、男女关系之间的再思考以及对于男女关系重塑的吁求。诺曼·梅勒在创作中所展现出的饱受争议的性别心理其实可以称作是女权主义运动下男性对性别角色定位的审思。《裸者与死者》发表于1948年,故事的发生地设置在二战中的南太平洋战场,一座被日军驻守的热带小岛上。主要讲述一支由十四人组成的美国侦察队在日军占领区内进行侦察活动,为大部队挺进菲律宾铺平道路的这样一个故事。小说由两条平行线索构成情节:前一条线索展现了生动残酷的战争情节,第二条线索则通过美国官兵间的相处,深刻展示了美国社会文化的缩影。《裸者与死者》创作的独特性在于其小说中性别观的呈现——小说中所有的女性角色都是在士兵的对话、回忆以及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这些“被”出场的女性角色又可以被划分成三类形象——妓女式人物、妻子式人物、母亲式人物。(一)《裸者与死者》中女性群像分析1.妓女式人物。在《裸者与死者》中,妓女这一群体形象出现次数最多。无论是在大兵的日常对话中,还是他们的心理活动中,“妓女”这一次都被频繁提及。“不过他更巴不得能来一杯,要不有个女人也好。”“海滩上要是有接客的姑娘,我没有‘防身法宝’只能干瞪眼,能不气的一枪崩了自己吗?”[美]诺曼[美]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蔡慧译[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P252.母亲式人物。“母亲”这个词语,甫一听到就充满了温馨安定感。在《裸者与死者》中,诺曼·梅勒对于妓女的着墨占了绝大多数,因而侮辱性质的语言在文中也相应占据了绝大一部分。温情类语言的出现在文中寥若星辰。而就是这些寥寥无几的温情类语言却几乎全部投射在了有关母亲式人物的身上。在小说中首个出现的被提及的女性形象就是母亲。在小说的一开篇,战争开始的前夜,触动马丁·内兹的就是有关于家的记忆“那是他生日的前一天——妈妈许过他要大请客呢”[美]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蔡慧译[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P4雷德性格尖锐、总是爱闹独立性,但是在提及母亲时他的态度却柔化了许多“然而此刻望着海水,心田里却破天荒漾起了一点同情,对几乎已经忘却的母亲和姊妹兄弟,[美]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蔡慧译[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P43.妻子式人物。在《裸者与死者》中,妻子式人物在大兵的心目中又被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贤妻良母型的妻子,寄托着大兵对于婚姻生活的热望、对于未来家庭和睦生活的憧憬。正如加拉赫和史坦利一样。当加拉赫在枯燥的军营生活之余玩牌输钱时,他第一个涌上心头的想法竟是对于自己的自责“钱是应该寄给妻子的,他怎么能这样乱花一气呢?”[美]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蔡慧译[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P7当极度仇恨歧视女性的布朗扬言“女人没有一个靠得住”时,史坦利却出言维护道“我相信我老婆就靠得住[美]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蔡慧译[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P7汇总后可以总结出男性对于女性的态度为以下几点:1.对待妓女式人物的轻佻以及侮辱。女性是存在于大兵们脑海中的性幻想,他们单纯认为女性是泄欲的工具;2.部分大兵对于妻子怀着尊敬以及爱护,认为妻子维系着家庭的和睦;3.部分大兵对于妻子满是怀疑猜忌,将家庭的不幸全部主观臆测归因于妻子的浪荡不忠;4.对于母亲的追忆怀念。(二)《裸者与死者》中女性群像的意义及作用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裸者与死者》中的女性形象并未直接出现,甚至显得十分零散。那么,这些乍一看并无直接关联的女性群体的刻画,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1.艺术手法方面:(1)《裸者与死者》是一部以二战为大背景的战争小说。小说中直接出场的都是与战争相关的士兵。战争本身也就带给人压抑紧绷之感,而全是男性出场的小说就更容易给读者带来阅读疲劳。而诺曼·梅勒在文本中对于形形色色女性的群体的勾画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文本的立体感,很大程度上润色了单一乏味的战争画卷,也从侧面丰富了士兵们的心灵世界。使小说的艺术感增加了不少。2.人物塑造方面:(1)小说中大兵们的生长环境迥异,人生阅历也不尽相同。他们对待女性的不同态度和关于女性地位的不同认知恰恰是对他们人生的一种折射。诺曼·梅勒对于不同女性的刻画恰好是对于书中所出现的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不同阶级的男性人物进行独一无二的展示。从多角度丰富了人物形象,使小说更为饱满,人物也更为真实可感。(2.)妓女式人物是诺曼·梅勒着墨最多的部分。妓女这一群体也是社会中最为底层所有男性最容易接触到的女性群体之一。而在一场战争中最为底层基数最为庞大的群体其实也是处在军事链末端的小兵。正如雷德的心理活动那样“只要街头有便宜的窑姐儿可找就行,反正除了窑姐儿以外,也不会再有人要他了。”这些大兵对于女性的看法其实也投射出了他们对于自身社会地位的看法。他们对于妓女的百般嘲弄与轻视反过来也正是他们在社会中尴尬地位的影射。3.思想情感方面:(1)妓女式人物在小说里出现的女性群体中占据了绝大一部分。在大兵的交谈甚至心理活动中,女性更多是作为一种泄欲工具而存在,是他们无望战争里唯一的乐子和不同的色彩。“不过他倒巴不得能来一杯,要不有个女人也好。”[美]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蔡慧译[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P12而在登录安诺波佩岛的紧张前夜里,一些大兵却还对妓女充满了幻想和戏谑之心。“别忘了把你们的防身法宝也带上啊……海滩上要是接客的姑娘,我没‘防身法宝’只能干瞪眼,能不气的一枪崩了自己吗?[美]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蔡慧译[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P12[美]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蔡慧译[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P25(2)妓女这一群体是最为弱势最没有社会地位的存在。而在绝大多数大兵的认知里,女性这一整个群体的存在无异于妓女。大兵这一群体对于妓女的玩弄以及施暴,其实也就是美国夫制社会里男性对于女性的践踏蹂躏。“除了搞女人以外,满脑袋在也没有别的想头了”[美]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蔡慧译[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P[美]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蔡慧译[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P57④[美]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蔡慧译[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P8(3)母亲式人物以及部分妻子式人物则让冷硬残酷的小说洋溢着短暂的温情。母亲式人物的出现让我们感受到被战争熏染的再冷酷无情的军官内心也有正常人一般柔软的存在。而以加拉赫为首的尊重妻子,憧憬婚姻生活的大兵群体的存在,则从反面表现出了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残、对于美好安定生活的破坏。折射出对于战争的不同看法,既有对战争的厌弃,也有对和平生活的希冀。(4)小说中对于妻子式人物的另一种认知就是负面的——认为妻子是不幸婚姻生活的根源。威尔逊在婚后依旧和别的女人牵扯不净,却单方面要求妻子艾丽斯对他“绝对忠诚”。布朗对女性怀有着极大的歧视,宣称“没有一个女人是干净体面的”。他们将婚姻的不幸全部单方面臆测为妻子的不忠放荡,却对自身的不道德行为视若无睹,认为再正常不过。这样子畸形的观念则暗寓着社会的荒谬和人性的疏离。(5)加拉赫是小说中为数不多的尊重女性且一直对未来生活抱有美好幻想的大兵之一。在他心里“妻子终究是知心啊”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对于妻子怀抱着敬重且拥有着和睦的家庭的男性却也在最后迎来了家庭的破碎妻子的离世。这样让人唏嘘的结局则在其中折射出了悲剧内蕴。(6)妻子式人物在小说中的独特处在于她们一方面受着大兵的不公正待遇,但另一方面她们也觉醒了抗争意识。当威尔逊设立了双重道德标准,要求妻子绝对忠诚且精通各种家务,自己却在外花天酒地置婚姻与不顾时,他的妻子艾丽斯扬言“我已经不愿再做你的好妻子了”。克拉夫特在婚后经常与别的女子厮混,不忠于婚姻,他的妻子詹妮也不再“乖乖坐在家里”,而是选择外出找别的男人进行“回报”。艾丽斯和詹妮这样子反抗行为的设置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展示出了女性勇敢追求获得幸福的可能。也传递出了诺曼·梅勒的性别观:男女本就平等,良好的婚姻应是男女共同探讨的结果。三、《裸者与死者》中诺曼·梅勒的思想观及其成因(一)诺曼·梅勒的思想观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诺曼·梅勒在文中隐含的思想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对于战争的厌弃,对于战争扭曲压抑人性的斥责。《裸者与死者》是一部以作者本身所亲历的二战为蓝本做创作出的小说。在亲历战争后,诺曼·梅勒发现美国社会中的种族问题、性别观问题等观念甚至不衰反盛。这种不平等观念的存在甚嚣尘上,破坏了种族性别间的平和。而那些在战争中凯旋而归的老兵们却在现代社会里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战争的梦魇挥散不去,他们因为受创的精神以及残疾的身体,反而逐渐沦为社会最底层。“战后心理综合症”也成为一大主要的社会问题。2.对于喜好权术名欲熏心的军官的嘲讽,对于极权主义发展的隐忧。二战后,美国并没有停下对外扩张的步伐。在《裸者与死者》这部小说中,诺曼·梅勒“认定是战争催化了极权主义”杨蕾.争议作家诺曼·梅勒的文学情结与思想内涵.飞天.P9。在《总统文件》中,诺曼·梅勒这样子给“极权主义”下过定义:“专制主义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以多种形式出现的精神,专制主义的本质在于其扼杀性。它扼杀个性、多样化、不同意见、极端可能性、浪漫信念杨蕾.争议作家诺曼·梅勒的文学情结与思想内涵.飞天.P93.对于男权社会里男女关系畸形发展的不认同,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全体的关怀。以及从中透露出的男女平等的性别观。诺曼·梅勒在《裸者与死者》中重新建构了一个男性世界。从小说开篇的对于霸权性男性气质的塑造,发展到对于男性霸权气质的批判、反思和彻底颠覆,转而进一步转化为重视、再建构非支配性男性气质。《裸者与死者》其实展现出了一种男性为中心,具有反叛精神的性别文化心理。反映出了在女权运动下男性对性别角色定位的审思。也表现出诺曼·梅勒对于和谐两性关系的倡导。4.《裸者与死者》中通过对大兵生存境遇以及思想观念的描写叙述,既折射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感。也折射出了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疏离感。(二)诺曼·梅勒性别观成因1.外部原因:诺曼梅勒性别观的形成与他生活的美国社会有直接关系:20世纪中叶,美国正处于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期。在此期间,“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从自由竞争时代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陈娜.诺曼·梅勒战争小说文化心理研究.湖南:湘潭大学,2012.P9,现代化进程中对于机械的普遍使用,使得由先天性别所带来的身体差异在生产关系中所带来的差别日益减少。越来越多的女性成功摆脱家庭的束缚,在科学、医疗等一直被男性统领的职业领域做出卓越贡献,成功替换了传统过程里由男性所承担的角色。与此同时,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陈娜.诺曼·梅勒战争小说文化心理研究.湖南:湘潭大学,2012.P92.内部原因:(1)诺曼·梅勒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大背景下,也见证了这样一个“性属危机”时期的发展。他在经历着男性气质焦虑的同时也期冀重塑自己的男性气质。1971年,诺曼·梅勒出版《性的囚徒》。英国著名女权主义者杰曼·格里尔在和他就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地位、角色和定位等问题进行辩论后认为,诺曼·梅勒之所以大张旗鼓地表明自己的反女权主义立场,不介意成为她们的攻击对象,其实更多地是为了显示他的男子气概和英雄气概。“在生活中,他抽烟、酗酒、打架,崇尚暴力。”这些在他看来都是粗犷男性气质的象征。黄天海,梁慧.论犹太家庭与社会观念的传统[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7-76.作品是作家观念、生活痕迹等的衍生物。诺曼·梅勒的战争小说基本上创作完成于这一时期。因而他的创作风格、价值观和男性气质范畴也在这一时期内发展成型。他的男性形象被打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在《裸者与死者》里,诺曼·梅勒所创造出的是一个霸权男性气质占主导地位的世界——沉溺于权力世界中的卡明斯将军就是霸权性男性气质的代言人。他热衷权术,迷恋权力,冷血残酷。在他眼中,美国未来唯一的道德标准就是权力。卡明斯迷恋战争,因为战争是一次“权力集中”。最高话语权的获得全部植根于战争这片土壤。不仅如此,他还希望自己能成为军队里的“上帝”。他毫不掩饰自己想取代“上帝”的欲望:“假如天上有个上帝的话,那也准是跟我一般无二的。”[美]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蔡慧译[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卡明斯意欲取“[美]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蔡慧译[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2)诺曼·梅勒在《裸者与死者》中所表现出的对于女性群体复杂矛盾的认知则在某种程度上与他根深蒂固的犹太伦理意识烙印有关。诺曼·梅勒的文化心理最根源的构成部分源自于犹太传统,他的家庭、道德伦理思想也来源于此。以《裸者与死者》为例:无论是地位崇高的卡明斯,还是身为一排之长的克洛夫特,亦或是侦察排士兵雷德、布朗。大部分男主人公们对于家庭的期许毫无意外的都是犹太式家长制家庭——无论在恋爱或是家庭中自己都要处于主导地位。他们要求妻子、女朋友必须无条件服从男人的所有需求,具有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但与他们的要求所相反的却是他们自己本身为所欲为的态度。曾经有学者对《圣经》中男人家庭伦理观念的出现、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发现早期犹太教中的家庭是以男人为天,为中心的,带有明显的夫权标记。黄天海,梁慧.论犹太家庭与社会观念的传统[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7-76.在希伯来文中,“家庭”一词是mishpaha,指“父之家”,又指“家庭”、“氏族”或“部落”。犹太传统中,家庭是整个民族的起源与发展基础。“丈夫”的单词是baal,本意是“所有者”和“主人”,意指“丈夫”拥有对妻子、儿女、奴隶和财产的绝对所有权;“父之家”是男人的世界,丈夫对妻子拥有绝对权威,妻子被要求绝对忠贞;妇女就是丈夫财产的一部分,没有现代社会层面的“自由”;妻子的意义职责就是生儿育女,是“家”的辅助组成部分。虽然犹太伦理中也展现出了对于母亲角色的尊重,看重母亲在孩子教育中的意义,丈夫在绝对的权威以外也需要宽和温柔待人,以达到夫妻和谐的家庭关系。但是这一切的本质其实仍旧都是为夫权服务的。受到传统犹太家庭伦理思想的影响,诺曼·梅勒在婚姻和两性关系方面是一个旗帜鲜明的男权主义的维护者。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他战争小说中女性所遭受的玩弄蔑视、女性在小说中的缺席、形象的弱化等方面,还体现在现实中他的私生活上。诺曼·梅勒一生中有过六次婚姻,在婚姻生活中他表现出了很强的暴力倾向和控制欲,他甚至曾经在一次醉酒后刺伤过妻子。在他的观念里,即使在现代社会,妇女的职责仍是传宗接代和相夫教子,并批判科技使女人越来越难以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女人。虽然女权主义者认为诺曼·梅勒过于崇拜性和生殖能力,对女人缺少基本的尊重,并把他树立为女权主人的敌人,但霍夫曼却对这种观点持怀疑态度。霍夫曼称梅勒是个“奇怪的矛盾体”Mills,Hilary.Mailer:ABiography[M].NewYork:Empire,1982:379.他认为诺曼·梅勒对女权主义的强硬态度与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能记住每位名人妻子的名字这一行为完全相悖。其实,从宗教传统起源来分析他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他对女性和婚姻的态度看法迥异,这并不相左。他否定女性的社会地位,强调性在家庭和人类发展中的角色位置,在小说中贬低、弱化女性,招致号召解放妇女,提升妇女社会地位的女权主义者们的抗议和敌对,但这并不等同于他彻底否定或全然憎恶女性,与此相反,从小说中他对女性身体和性的大篇幅描述,以及他现实生活中结婚的次数来看,不论作为小说家,还是男性,他其实都是喜爱女性的。对女性应该回归家庭的看法,正是犹太教传统家庭伦理中对女人家庭角色定位的侧面体现。可以说,对犹太伦理的历史追溯为理解诺曼·黄天海,梁慧.论犹太家庭与社会观念的传统[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7-76.Mills,Hilary.Mailer:ABiography[M].NewYork:Empire,1982:379.四、小结《裸者与死者》是一部成功的战争小说。而诺曼·梅勒所选取的独特视角也为这部小说的社会性、文学性增色了不少。其中所出现的“妓女式人物”“母亲式人物”以及“妻子式人物”都是诺曼·梅勒本身性别观的投射。女性角色在小说中的缺失乍一看似乎是诺曼·梅勒对于女性的轻视和忽略。但研读文本以后,我们却可以发掘出在其中所隐藏的梅勒对于男女之间互相关爱、平等共处的和谐关系的呼吁。参考文献[1]]Moi·Toril.Sexual–TextualPolitics:FeministLiteraryTheory[M].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85.48-49.[2]Mills,Hilary.Mailer:ABiography[M].NewYork:Empire,1982:379.[3]王挺.西方文学中的女性意识[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10.[4]郭爱竹.诺曼·梅勒的生平与创作[J].外国文学,2002,3.[5]冯海青.诺曼•梅勒访谈录[EB].美国成就网,2004-6.[6]黄天海,梁慧.论犹太家庭与社会观念的传统[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7-76.[7]石雅芳.试析《裸者与死者》的文化语境[J].外国文学研究,2004,4.[8]张立新.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暴力传统[J].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06,1.[9]任虎军.诺曼·梅勒小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