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蛇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18例疗效观察_第1页
蜂蛇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18例疗效观察_第2页
蜂蛇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18例疗效观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寻常型银屑病为皮肤科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病情顽固,易反复发作,至今仍无根治方法。从1998年1月~2001年12月笔者用自拟蜂蛇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118例,并设复方青黛胶囊治疗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治疗组118例,年龄11~52岁,病程15天~10年;对照组60例,年龄12~56例,病程20天~12年。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正常,血脂和胆固醇检验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年龄、病程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治疗组118例口服蜂蛇消银汤,药物组成:蜂房、乌梢蛇、土茯苓、生地、丹皮、赤芍、白藓皮、威灵仙、蛇舌草、银花、虎杖、蚤休;每日1剂,4周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腥臭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停用一切其他药物。随症加减:血热型加仙鹤草、白茅根;血瘀型加三棱、莪术、丹参;血燥者原方去银花、威灵仙,加当归、白芍、首乌、黄精;肝肾阴虚者原方去银花、威灵仙、丹皮、赤芍,加女贞子、菟丝子、天冬;病程长、皮损难以恢复者加全蝎、皂刺。对照组60例口服复方青黛胶囊(陕西天宁制药公司生产),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4周为1疗程。两组均用药8周后进行疗效评价。1.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皮损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进行PRSI评分,以评价疗效。(1)基本痊愈或痊愈:评分下降≥90%;(2)显效:评分下降60%~89%;(3)有效:评分下降20%~59%;(4)无效:评分下降20%或无效或升高。显效率=(治愈+显效)/总病例数×100%。2结果2.1临床疗效结果见表1。表1蜂蛇消银汤与复方青黛胶囊治疗银屑病疗效比较(例)治疗组用药8周后治愈率达62.7%,显效率为98.3%;对照组痊愈率为23.3%,显效率为56.7%。治疗组治愈率与显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X2值分别为12.34和23.00,P均<0.01。2.2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情况结果见表2。表2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下降百分比(略)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治疗前治疗组的皮损重于对照组。2周及4周后皮损评分下降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6周及8周后皮损评分下降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3不良反应服药后无不良反应,随访1年,5例病人皮损复发后服本方仍然有效。3体会银屑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下T细胞失常的免疫性疾病,祖国医学认为银屑病发病与素有内热、营血亏损、生风生燥或情志内伤,饮食失节、外感风热使气血不畅,瘀阻肌表,肌肤失养有关。蜂蛇消银汤中蜂房、乌梢蛇甘平有毒,能走表达里,善搜风通络,拔疮毒,清瘀滞;土茯苓气薄味浓,善升提搜毒外泄,渗湿通利以攻毒邪;生地、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虎杖、蚤休、蛇舌草、银花清热解毒,散瘀消痈;白藓皮、威灵仙祛风止痒,联用凉血、活血、养血补肾及搜风活络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止痒之效。笔者观察了口服蜂蛇消银汤患者,最短5天见效,表现为红斑变淡,鳞屑变薄,瘙痒减轻,本方尤其适用于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型患者。其中病程短、年龄小,既往未接受过复杂治疗的患者,治愈率高、疗程较短;反之则治愈率低,疗程较长。同时避免潮湿、感染、精神紧张、饮酒、吸烟等不良因素影响,患者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从服蜂蛇消银汤与复方青黛胶囊对比,本文更能切合病情,且疗效显著,起效迅速,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1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2董新亭,李卫莉,张随学;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3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xyfm/class/.2002年05期4张随学,谭正辉,孙叶梅,李梅,俞玉芳,韩峰;3003例痤疮患者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xyfm/class/.2002年06期5刘勇,王冬梅;痤疮的药物治疗[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年09期6高宜云;痤疮从肝论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7欧其平,林维山;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9期8陈五一;;痤疮辨治体会[J];世界中医药;/yisheng/main/index.php.2007年03期9雷放;中药热敷治疗痤疮有效[J];新中医;/book/main/index.php.1992年09期10李东华;异维生素A酸治疗痤疮[J];新医学/;1993年10期11黄灿奇;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12陈志彬;中医综合疗法对女性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13陈传伟;针刺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14HamidAbdi;针刺对伊朗肥胖者的体重及抗热休克蛋白27、60、65、70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book/main/index.php.2010年15陈玉骐;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16张随学;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17庞莹;痤疮的流行病学及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18申鹏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qikan/class/?150.html.2004年19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