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水调歌头<白日去如箭〉朱敦儒详注、译文、鉴赏、试题+_第1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水调歌头<白日去如箭〉朱敦儒详注、译文、鉴赏、试题+_第2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水调歌头<白日去如箭〉朱敦儒详注、译文、鉴赏、试题+_第3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水调歌头<白日去如箭〉朱敦儒详注、译文、鉴赏、试题+_第4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水调歌头<白日去如箭〉朱敦儒详注、译文、鉴赏、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白日去如箭〉(朱敦儒)》详注+译文+鉴赏+试题水调歌头

白日去如箭

朱敦儒

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冀望封侯一品,侥倖升仙三岛,不死解烧金。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

会良朋,逢美景,酒频斟。昔人已矣,松下泉底不如今。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淡淡飞鸿没,千古共销魂。

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

2、白日:太阳;阳光。时间;光阴。唐·白居易《浩歌行》:“既无长绳繫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

3、去:离开,离去。

4、朱敦儒(1081年~1159年),两宋之际河南府洛阳(今属河南)人,字希真,号岩壑,人称洛川先生。早年隐居不仕,屡辞荐辟。南宋初,避乱客居南雄州。工诗词,婉丽清畅。绍兴三年,应召至临安,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绍兴十六,累迁至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右谏议大夫汪勃劾其专立异论、与李光交通,遂罢。晚年受秦桧拉拢,复为鸿胪少卿。秦桧死,坐废。存词约250首,属南渡时期词人存词之冠,有“词俊”之称,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其词多是反映隐逸生活的,也有感时伤世之作。著有词集《樵歌》。

5、达者:通达事理的人。

6、惜分阴:极言珍惜时间。语本《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晋书·陶侃传》:“﹝陶侃﹞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众人,当惜分阴。’”

7、抱:胸怀,怀有。

8、冰炭:冰块和炭火。比喻性质相反,不能相容。或以喻矛盾冲突。

9、冀望:期望;希望。《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智慧浅劣,无復冀望。”又,希图;企图。《旧唐书·李藩传》:“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

10、封侯:封拜侯爵。泛指显赫功名。唐·王昌龄《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1、侥倖:指由于偶然的原因而获得利益或免去不幸。也指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

12、升仙:得道成仙。晋葛洪《抱朴子·明本》:“黄帝能治世致太平,而又昇仙。”

13、三岛: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唐·郑畋《题缑山王子晋庙》:“六宫攀不住,三岛互相招。”

14、解:懂得。

15、烧金:方术之士炼丹砂为黄金。唐·李贺《马诗》之二三:“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王琦汇解:“汉武帝……使方士鍊丹砂为黄金。”

16、听取:听;听到;听从。今多用于听意见、反映、汇报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稻花香里説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7、百年:指人寿百岁。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人生寿促,天地长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寿?”

18、三叹: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唐·杜甫《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

19、遗音:不绝之馀音。宋·苏轼《送俞节推》诗:“吴兴有君子,淡如朱丝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20、良朋:好友。《诗·小雅·常棣》:“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21、昔人:古人,从前的人。

22、已矣:完了;逝去。宋·王安石《伤杜醇》诗:“悲哉四明山,此士今已矣!”

23、松下泉底:松树之下;松间。唐·贾岛《寻隐者不遇》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24、幸:幸运地。

25、红萸:红色的茱萸。

26、醉乡:酒醉后精神所进入的昏沉、迷糊境界。唐·王绩《醉乡记》:“阮嗣宗、陶渊明等十数人,并游于醉乡。”

27、飞鸿:飞行着的鸿雁。清·龚自珍《点绛唇》词:“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

28、没:消失。

29、销魂: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欢乐。宋秦观《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译文:

水调歌头

时光像箭矢一样离去

朱敦儒

时光像箭矢一样离去,洞达人生的人会珍惜每一分光阴。请问,您为何痛苦?只不过是一直抱着追名逐利之心,以致于时悲时喜如冰火两重天。企望着被封为一品的爵位,梦想着在海中的仙山上成仙,或者懂得烧炼金丹,可以长生不死.听一听歌咏。百年人生的曲子,让人忍不住长叹连连。

恰逢高朋相聚,又遇良辰美景,正可频频斟上美酒。昔日的贤人雅士已经逝去,松下泉畔的隐逸生活不如当今的赏心乐事。又幸运地遇到了重阳佳节,与亲友登高望远,满目鲜红的茱萸、金黄的菊花,正好去探寻醉乡。淡淡的几点飞鸿消失在天际,千百年代,此情此景,总让人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简析:

这首词抓住时光去如飞这一特点,围绕易逝的人生,结合世间对待人生的不同态度,亮明了诗人对人生的主张,显示了诗人对生活、人生的独特思考。

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白日,指太阳,亦可泛指时光、光阴。诗人开篇运用比喻手法,把时光比喻为疾飞的箭矢,形象地表现了时光飞逝且一去不复的特点。达者,对人生、命运洞达通透的人。他们对生命真谛的了然自然会给他们带来些许洒脱,但他们却并不因此而消沉颓废,而是轻装上阵,更为热爱执著于人生。这与罗曼·罗兰所说的"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了!惜分阴,使用典故,兼用夸张,突出了"达者"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特点。诗人开章明义,针对时光易逝,借助"达者"的态度,亮出了自己对人生的认识,为后文抒情议论作铺垫。

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在这里,诗人结合现实,虚拟"君"这一对立形象,借助对"君"的勾勒与剖析,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揶揄与否定。诗人指出,"君"之所以"苦",是因为一直心怀名利富贵,,总是随着名利富贵的得失而经历有如冰火两重天的悲喜,点出了"君"们痛苦的症结所在,勾勒了名缰利索紧紧束缚之下心为形役的可怜虫的形象,流露出诗人的揶揄之情。

冀望封侯一品,侥倖升仙岛,不死解烧金。这三句具体勾勒"君"们的想法心愿:他们希图被封赏一品的爵位,希求在海中三座仙岛上得道成仙,或知晓烧炼不死金丹的奥秘。总而言之,既要高爵显位,又要成佛成仙,还要长生不死。通过列举“君”们的心迹,展现了他们贪多务得欲壑难填的形象,可谓穷形尽相,透露出诗人的嘲讽之意。

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听取,即听,"取"为助词,无意。百年,指人生。百年曲,有关人生的曲子。三叹,指多次叹息。三,非仅仅三次,在此为极言其多。有遗音,写叹息之声的悠长,侧面表现了叹息的深沉与浓重。诗人听到的有关人生的歌曲,无非是对名利富贵、长生不死的渴求与贪恋,或求而不得的哀怨。对这些贪婪可悲的人们,对这些在名利场中悲喜生死的人们,诗人觉得人生如此度过,未免可鄙、可笑、可哀、可悲,故而发出长长的叹息。

会良明,逢美景,酒频斟.这三句,通过"会""逢""斟"等动作,写诗人与好友相会,又恰逢美好的景色,故而美酒频斟觥筹交错宾主尽欢。景美酒美,高朋满座,乐何如之,简单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快乐的心情。

昔人已矣,松下泉底不如今。昔人,古人,结合后文,当指那些隐逸山林的高人雅士。松下泉底,即这些隐士高人隐居的地方,也可以指隐逸的生活。昔人已逝,总有些遥不可及虚无漂渺,哪里比得上当下好友聚会纵欢的快活!在与"昔人"的比较中,诗人肯定了当下生活的重要性,折射出诗人立足当下、珍视当下、把握当下的人生态度。

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在上文好友欢宴的基础上,诗人又点出恰逢重佳节过一时令特点与当时美好的景色,于是乎,四美具,二难并,人生之乐,于此为极矣!难怪诗人说"好把醉乡寻",言下之意,正好可以开怀畅饮不醉不休,体现了诗人珍惜今天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淡淡飞鸿没,千古共销魂。诗人在醉眼朦胧之际,放眼望去,只是几点飞鸿,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天际,也让诗人的思绪飞向了远方......在此,这三点两点浮沉明灭的飞鸿可谓整幅画面的点睛之笔,不仅极大地拓展了诗词意境,进一步表现了重阳日美好的景色,而且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寄寓着诗人高昂、愉悦的心情,以至于诗人展开联想,千百年来,面对此情此景,淮不会获得人生至乐呢?言下之意,诗人的愉悦之情已经达到了顶点,从而彰显了诗人把握当下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其二)

朱敦儒①

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冀望封侯一品,侥幸升仙三岛②,不死解③烧金④。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

会良朋,逢美景,酒频斟。昔人已矣,松下泉底⑤不如今。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淡淡飞鸿没,千古共销魂⑥。

[注]①朱敦儒,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兵部郎中等职,后退隐嘉禾。②三岛:传说中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海上仙山,秦始皇曾派人去此寻求长生不死之药。③解:得。④烧金:指炼丹。⑤松下泉底:松柏之下与黄泉之地,指代辞世之人。⑥销魂:形容飘飘欲仙的状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开头先写时间流逝之快,又写明达的人对待光阴的态度,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B.下阕前三个句子,连用“会”“逢”“斟”三个动词,展现了昔人曾经有过的放纵恣意的生活。

C.“高处红萸黄菊”句,紧扣重阳日这一特殊时节,写出了登高、插茱萸、赏菊等民间习俗。

D.整首词语言凝练简明,意境苍劲高远,比喻、对比等手法的运用,增添了形象性和深刻性。

16.这首词表现了对“达者”“追名逐利、求仙问道者”以及词人自己不一样的态度,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6分)

答案:

15.B解析:“展现了昔人曾经有过的放纵恣意的生活”理解有误联系下肉和“不如今”可知这三句是词人自己快意洒脱的生活。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