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磁县大斋魏墓发掘简报_第1页
河南磁县大斋魏墓发掘简报_第2页
河南磁县大斋魏墓发掘简报_第3页
河南磁县大斋魏墓发掘简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磁县大斋魏墓发掘简报

磁县位于古高粱市西北角。位于山西省阳河以南、漳水以北的广大地区。这是东汉和北齐王朝的贵族陵墓。此前,这里保存了许多高大的坟墓。1979年夏,磁县文化馆在大冢营村北,发掘了东魏武定八年(550年)茹茹族邻和公主(简称茹茹公主)墓。此墓结构宏伟,出土器物丰富精美,堪称北朝考古学上的一项重大发现。墓内还保存着近150平方米的彩色壁画,为东魏画迹的首次巨大发现,填补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页空白,给研究汉唐墓室壁画的发展与演变,提供了重要的中间环节。遗存壁画表明,壁画作者在墓室、甬道的砖壁及墓道的泥壁上,先抹一层厚约0.3至0.5厘米的白灰;待白灰稍千,用细棍棒勾划起稿,再以黑墨勾勒轮廓,最后用朱磦、石青、石绿等颜色填彩。现将此墓壁画的布局与内容,按部位介绍並考释如下。一、油塑神兽与龙形的壁画此墓的斜坡墓道全长22.79米,路面宽2.80米,坡度14°。路基经夯打,路面上刷一薄层白灰作底色,在路面两侧用黑、红两色各绘一条宽约70厘米的二方连续花草纹图案饰带,具有鲜明的仿地毯花纹特色(图一)。发掘时,墓道南端长约3米的地段,图案保存得颇为完好。过去,在洛阳龙门石窟的宾阳中洞及石窟寺洞,曾发现北魏的莲花纹殿堂地面浮雕图案;此墓发现的是长条形彩绘地面图案,其单体纹样简洁优美,整体构图均衡对称,展示了东魏地面装饰的艺术成就。墓道东、西两壁的壁画,构图基本对称:南半截(长约14米)均作单栏布局,北半截(长约8米许)均作上下两栏布局。虽然两壁画面均有局部残泐,但左右相参,可知其完整布局。墓道南端入口处,东、西两壁分别绘有身长近4米的苍龙、白虎。苍龙的前躯已残缺;白虎形象完整,肩胛旁边绘羽翼,呈昂首奋爪腾跃状,神态矫健有力(图版壹:2;图二)。龙虎身旁绘莲花纹及流云纹。按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升仙图壁画中,有龙、虎腾跃于云气纹中的画面;洛阳北郊上窑村出土北魏升仙图画像石棺,左右两帮分别刻有龙、虎、流云、持莲方士等形象;江苏丹阳县胡桥、建山两地南朝萧齐时期的两座砖印壁画墓,主室东西两壁前上方亦有羽人戏龙、羽人戏虎画面,砖文自铭为“大龙”、“大虎”,周围散刻莲瓣、花草、卷云等纹饰。贾谊《惜誓》曰:“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苍龙蚴虬于北骖兮,白虎骋而为右ue124。”由此可见,墓道前端绘苍龙、白虎,意在卫护墓主的灵魂升天(或升仙),这是战国秦汉以来羽化升仙迷信思想的延续,开唐代阿史那忠墓及李重润墓于墓道口左绘青龙、右绘白虎画法的先河。其与莲花纹结合使用,则带有南北朝佛教流行的时代特色。苍龙、白虎之后,两壁皆画场面显赫的仪卫行列,每面画十四人,作夹道相对而立或端坐的布局(图二、三)。立像高约190厘米,坐像高约95厘米,皆戴小冠,著大口裤褶,膝部加缚,足穿软底麻鞋,躯体魁伟,神态肃穆。据所持仪仗与稍异之服饰,自南而北分成四组。第一组两人,袒右肩,右手执一棍棒状物,棒端加囊套,尾部稍弯曲,此系挝木(?)抑或他物,待考。第二组五人(东壁泐一人),皆双手握举一杆饰有虎头纹彩幡的长戟,锯齿状的幡旒均向北飘扬,仿佛迎风招展。第三组六人,皆拥盾端坐于廊屋状的兵兰(戟架)之后,兵兰上竖插六杆饰有虎头彩幡的长戟。兵兰形制大致与山东沂南、徐州白集等地东汉画像石所刻者相仿,唯兵兰上加硬山式屋顶,乃迄今所见孤例,这或许是东魏兵兰的独特形式。第四组每壁画一人,位于墓道北端下方与甬道口毗邻处,裤褶之外罩以披风,双手紧握一杆长兵器,其顶端形象已残缺。《太平御览》卷三五四兵部八五引《通俗文》曰:“矛丈八者谓之矟。”又引《邺城故事》,多处言及北齐文宣帝之侍卫有执矟者。据此,笔者推测此人所执长兵可能是矟。墓道北半截上栏壁画,西壁已泐,唯东壁保存尚好(图版壹:1;图三)。在大量的莲花、流云纹中,画三个主要形象:南侧画一神兽,面若熊或狮,肩部饰火焰纹,上肢三趾,下肢两趾,袒胸露腹,著朱红短裤,作往南驰趋抓拿之状。又此墓甬道门墙东、西两侧亦画形貌相同的神兽各一;总计在墓道上栏和甬道门墙上共画四个作奋力抓拿状的神兽。笔者认为,这四个神兽是古代“傩仪”中的方相氏,因系由人扮演,故脸面与手足似兽而姿态仍如人,即《周礼·夏官司马·方相氏》所说的“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的驱鬼逐疫者。中部画一羽人,右手持莲花及莲蓬,扛于右肩上,左手曲举,足穿岐头履,作向南驰趋而返首招引状。按前述洛阳北魏画像石棺雕刻的升仙图及丹阳南朝砖印壁画中,均有羽人形象;又磁县文化馆1975年在东陈村发掘的北齐天统三年尧峻墓,在甬道券门上方也有持莲羽人壁画。《楚辞·远游》曰:“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载营魂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由此可知此墓墓道上栏画持莲羽人,含义也是引导墓主的灵魂升仙。北侧画一只圆睛利喙、振翅奋爪、嘴衔莲花的大鸟。按河南邓县北朝彩色画像砖墓有与此相似的大鸟,砖文自铭曰“凤皇”。《太平御览》卷五五二引蔡质《汉官仪》曰:“阴太后崩,前有方相及凤皇车。”《楚辞·远游》曰:“凤皇翼其承旗兮,遇蓐收乎西皇。”《九叹·远逝》亦曰:“驾鸾凤以上游。”是知羽人身后所画的大鸟,名曰凤皇,意在助魂升天;喙衔莲花,是道释合流的产物。二、c、调值大鸟门墙筑于甬道南端券拱的上方,南向壁面有画(彩色插页:1;图版贰:2;图五)。画面中央绘一只正面展翅翱翔的大鸟,颈佩绶带,喙衔瑞草,双目炯炯,神态威武。这种画作正面形象的大鸟,曾见于上述北齐尧峻墓的甬道券门壁画上。山西寿阳北齐库狄回洛墓和太原北齐娄叡墓的石门楣上,画有这种大鸟的侧面形象。多数同志称之曰朱雀,个别同志则称之曰金翅鸟。按古代习惯于称府第的南门为朱雀门;又北魏元天穆、元恩、尔朱袭墓志盖篆额旁边雕饰的四神,其中朱雀形象与北齐库狄回洛墓及娄叡墓门楣所画的鸟相似。因此,笔者认为此墓门墙中央所画的大鸟应称为朱雀。按宋玉《九辩》写脱俗升天、遨游太空之志曰:“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贾谊《惜誓》亦有“飞朱鸟使先驱兮”之句。故知画此朱雀,乃作引魂升天之先驱。朱雀之下画莲座摩尼宝珠。两侧画方相氏各一,均作筋肉鼓起、张臂跨步之状。画面四周以莲花纹作缀饰。门墙壁画与墓道北段上栏壁画相连接,笔迹遒劲,风格统一;画面内容都反映驱鬼禳灾与祈求墓主灵魂升天的迷信观念。三、饰火焰纹与忍冬纹图案甬道壁画残损较甚。从留存情况来看,分上下两栏,左右对称。券拱下沿残存流云纹、莲花纹图案。后半截甬道的券门西侧画一个莲座摩尼珠,券门上饰火焰纹与忍冬纹图案(图五下部)。直壁部分画属吏与驭手,西壁现存四人。南起第一人头戴小冠(平巾帻),内著广袖红衫,外罩革制两当铠,蓄须,作双手拱举肃立状,其下半身图像已泐。此人服饰、姿态酷肖河南邓县彩色画像砖墓的彩绘门吏,因此,笔者认为他是拥仪剑的门官。第二、第四两人头戴小冠,穿广袖交领衫,执手版,为奏事属吏。第三人头上扎巾,身穿窄袖衫,从东壁此人双手执鞭的姿态来看,其身分为驭手(图四右起第二人)。四、《唐二十七日林君墓铭》墓室壁画作上、下两栏布局,有宽约13厘米的红色栏框相隔。上栏包括穹隆顶及四壁的顶端部分。穹隆顶的画面已全部塌毁,从墓底捡拾到的若千壁画残片来看,墓顶画的是天象图。四壁的顶端,即上栏的下沿部分,分别画着代表四方的守护神(四灵)及山川林木。东、南两方的守护神(青龙、朱雀)已剥落,目前仅见北壁顶端画有龟蛇缠绕的玄武,西壁顶端画有矫健奔腾的白虎(图六、七上部)。所画山川林木,与洛阳出土北魏升仙图石棺及宁懋石室的雕刻形象相仿,具有鲜明的北朝山水画特色。墓室下栏壁画描绘了墓主人的内室生活,通过伎侍盈房的画面,着意表现茹茹公主荣贵之甚。北壁(图六)共画女子七人:居中一人比较丰满,头戴峨冠,右手举手版作吩咐之状,当是茹茹邻和公主的形象;旁边六人比较修长清秀,头梳双丫髻,手执羽葆、华盖、团扇、杯盏等物,当系茹茹公主的侍女。西壁(图七)画女子十人,有的挽髻,有的披巾,有的著冠,上身著短襦,下系长裙,似为伎乐。东壁画男子十人,存七人的模糊头像(图四左侧),或著漆纱笼冠,或著平巾帻,仿佛都是中老年人,疑为茹茹公主染恙期间前来探望问安的亲属或官员。南壁画面皆剥落,内容不详。迄今出版的中国美术史著作中,关于东魏的绘画面貌,除了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第八有“祖班者,东魏人,善画”这么小段文字记载之外,其它一无所知,实物更付阙如。1974年磁县文化馆发掘东魏武定五年赵胡仁墓,墓室原有壁画已全部脱落塌毁,墓道未作清理,因而失去了一次了解东魏壁画的良好机会,实为憾事。这次发掘茹茹公主墓,在各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拟订了周密的计划,将了解北朝墓室壁画列为首要目的,终于达到预期目标,这是非常值得庆幸的。综观此墓壁画,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墓道、甬道及墓室下栏所绘的仪卫、属吏与侍伎,表现了墓主人社会地位的荣贵,墓门两侧所画的兵兰列戟,更是茹茹公主身分非凡的写照;墓室、甬道、墓道上栏及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