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东方第二中学高三化学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东方第二中学高三化学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东方第二中学高三化学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东方第二中学高三化学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东方第二中学高三化学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东方第二中学高三化学摸底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A.

B.

C.

D.参考答案:C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能水解的弱酸根离子、弱碱离子能促进水解的电离,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HCl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故A不选;B.铁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B不选;C.由离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为Cl﹣对水的电离无影响,故C选;D.为醋酸根离子,结合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促进水的电离,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微粒对水的电离的影响,注意利用电子式、离子符号、结构示意图等判断离子为解答的关键,把握抑制、促进水电离的因素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2.(双项选择题)甲~辛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金属性:甲>乙>丁B.原子半径:辛>己>戊C.丙与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3D.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参考答案:BC3.在NaClO中加入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X,在Na2SO3中加入稀H2SO4产生无色气体Y,下列对X、Y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将X、Y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均使品红溶液褪色B.将X、Y分别通入氢硫酸中,只有Y能使之产生沉淀C.等物质的量的X、Y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D.等物质的量的X、Y同时通入BaCl2溶液中,有沉淀产生参考答案:B略4.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聚乙烯②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石膏、纯碱③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为碱性氧化物④同位素:1H+、2H2、3H⑤同素异形体:C60、C80、金刚石、石墨⑥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⑦同分异构体:乙二酸二乙酯、乙二酸乙二酯⑧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⑨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A.②⑤⑨ B.①②⑤⑦⑨ C.②④⑤⑥⑦⑨ D.全部正确参考答案:A【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混合物和纯净物;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分析】①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②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③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Na2O是碱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④同位素是指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⑤C60、C80、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⑥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⑦乙二酸二乙酯的结构简式:CH3CH2OOCCOOCH2CH3,乙二酸乙二酯就是一个乙二酸(HOOCCOOH)和一个乙二醇(HOCH2CH2OH)形成的环酯,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⑧根据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⑨共价化合物在熔化状态下不导电,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解答】解:①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水银是金属汞单质,故错误;②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石膏、纯碱是电解质,故正确;③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Na2O是碱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故错误;④同位素是指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故错误;⑤C60、C80、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正确;⑥CH202,C2Hq02,C3H602,C4Ha02,结构不一定相似,可能是羧酸也可能是酯,不是同系物,故错误;⑦乙二酸二乙酯的结构简式:CH3CH2OOCCOOCH2CH3,乙二酸乙二酯就是一个乙二酸(HOOCCOOH)和一个乙二醇(HOCH2CH2OH)形成的环酯,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错误;⑧根据酸分子能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如H3BO3,1个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为3个,但电离出1个氢离子,属于一元酸,故错误;⑨共价化合物在熔化状态下不导电,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故正确;故选A.5.下列实验可达到实验目的的是①.将

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制备CH3—CH═CH2②.乙酰水杨酸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制备

③.向CH3CH2Br中滴入AgNO3溶液以检验溴元素④.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吸收SO2气体A.①④

B.②③

C.只有④

D.全都不能参考答案:D略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B.电解法精炼铜时,以粗铜作阴极,纯铜作阳极C.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的值减小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32-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参考答案:AC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①BaCl2、Na2CO3、NaCl

②Na2CO3、NaHSO4、NaCl

③AlCl3、KCl、NaOH

④CuSO4、NaOH、NH4Cl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CO2的比例模型

B.H2O2的电子式

C.氨分子的结构式

D.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参考答案:C略9.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7,X、Y在同一周期,X+、Z—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B.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C.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参考答案:C略10.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SiO2―→Si

B.SiO2―→H2SiO3

C.Si―→Na2SiO3D.CO2―→C参考答案:B略11.工业上通过电化学原理在铝表面形成氧化膜来提高其抗腐蚀能力,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棒可用铜棒代替,其作用是传递电流B.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减小C.通电后电子被强制从碳棒流向铝片使铝表面形成氧化膜D.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控制氧化膜的形成速度参考答案:CA、根据电解原理,碳棒为阴极,铜棒能够代替碳棒,作用是传递电流,故A说法正确;B、阳极反应式为2Al-6e-+3H2O=Al2O3+6H+,阴极反应式为2H++2e-=H2↑,总电解反应式为2Al+3H2OAl2O3+3H2↑,硫酸浓度增大,c(H+)增大,即pH减小,故B说法正确;C、电子移动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碳棒,铝片→电源的正极,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电子通过,故C说法错误;D、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电流的强度,即可以控制氧化膜的形成速度,故D说法正确。12.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Na2S2O3+2HCl===2NaCl+S+SO2+H2O),可用于探究浓度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常温常压下,若该反应产生固体单质16g,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量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二氧化硫硫代硫酸钠转移的电子A1mol

NAB11.2L0.5mol

C

158g2molD

79g1NA参考答案:D略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7.8g过氧化钠与足量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B.标准状况下,a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a/11.2)nAC.60gSiO2晶体中含有2nA个Si—O键D.标准状况下,11.2L乙醇完全燃烧产生的CO2的分子数为0.5nA参考答案:A略14.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W与Z、X和Y分别同主族,Y、Z同周期.Z能与X形成两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离子个数比均为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Z、X、W的原子序数依次减小B.W与X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C.由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一定显酸性D.X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低于Y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参考答案:D【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W、X、Y、Z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W与Z、X和Y分别同主族,Y、Z同周期,Z能与X形成两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离子个数比均为2:1,则Z是Na元素、X是O元素,X和Y同一主族且为短周期元素,则Y是S元素,W和Z同一主族,且与半径最小,则X为H元素,结合选项分析解答.【解答】解:W、X、Y、Z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W与Z、X和Y分别同主族,Y、Z同周期,Z能与X形成两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离子个数比均为2:1,则Z是Na元素、X是O元素,X和Y同一主族且为短周期元素,则Y是S元素,W和Z同一主族,且与半径最小,则X为H元素,A.通过以上分析知,Y、Z、X、W的原子序数依次减小,故A正确;B.X是O元素,W是H元素,W与X可形成的H2O2中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C.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为NaHSO4,为强酸强碱酸式盐,其溶液显酸性,故C正确;D.X的简单氢化物为H2O,Y的简单氢化物是H2S,水中含有氢键但硫化氢不含氢键,导致水的沸点高于硫化氢,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确定元素,再结合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和性质解答,注意硫酸氢钠和碳酸氢钠在水溶液里电离方式的区别,为易错点.15.下图表示反应,,在某温度时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第6后,反应就终止了B.的平衡转化率为85%C.若升高温度,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D.若降低温度,v正和v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少参考答案:B【解析】A项,6min时反应达平衡,但未停止,故错;B项,X的变化量为1-0.15=0.85mol,转化率为0.85/1=85%,正确。?H<0,反应为放热,故升高温度,平衡将逆向移动,则X的转化率减小,C项错;D项,降温,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减小,但是降温平衡正向移动,故V正>V逆,即逆反应减小的倍数大,错误。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15分)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养剂。请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养剂。(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2)填写表中空格:(请在答题卡上填写)仪器加入试剂加入该试剂的目的B饱和NaHCO3溶液

C

D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2)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过氧化钠固体

与二氧化碳反应

NaOH溶液

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3)2Na2O3+2CO2=2Na2CO3+O2

(4)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F的管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可做供氧剂。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X、Y、Z、W、G、和H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它们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具有如下性质:①X、Y、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H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Z、W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②X和H相遇产生白烟;③Y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④Z和W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⑤G在W中燃烧可以产生Y和H2O;⑥回答下列问题:(1)H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Z的化学式是________,W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Y气体,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Y气体,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

f:

装置D的作用是_

___,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

____。参考答案:略18.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元素。⑴Li3N晶体中氮以N3-的存在,基态N3-的电子排布式为 。⑵N≡N的键能为942kJ·mol-1,N-N单键的键能为247kJ·mol-1,计算说明N2中的

键比

键稳定(填“σ”或“π”)。⑶(CH3)3NH+和AlCl4-可形成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由阴、阳离子组成,熔点低于100℃,其挥发性一般比有机溶剂 (填“大”或“小”),可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