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广附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广附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广附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广附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广附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广附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1.(2分)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着落/着凉静谧/奥秘 B.应和/和蔼嘹亮/潦草 C.干涩/干劲棱镜/凌乱 D.睫毛/轻捷淅沥/莅临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宽敞骄媚倘若翻来覆去 B.分歧徘徊吝啬人声顶沸 C.确凿感慨取决呼朋引伴 D.酝酿云霄荫蔽美不甚收3.(2分)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傍晚时分,水波粼粼的湖面上倒映着火红的夕阳,这美景令人陶醉。 B.回南天来了,绵绵细雨下个不停,潮湿的空气让各种细菌油然而生。 C.既然对方已承认了错误,那我们没有必要这么咄咄逼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D.这道数学题我百思不得其解,经过老师一点拨才恍然大悟了。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广东各地积极开展“万企帮万村”对接帮扶工作,目的是为了快速推进广东省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让乡村成为宜居的美好家园。 B.在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阅读水平和习惯方面,纸质阅读具有数字化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C.在教育专家看来,劳动教育最本质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学会了加工零件的技能,而在于能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D.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时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读好书、爱读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5.(8分)综合性学习。ㅤㅤ璧山中学初二某班正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2分)请写出两个有关诚信的历史故事。(2)(2分)你所在的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仿照活动一将以下的活动形式补充完整。活动一:诚信人物众人评活动二:活动三:(3)(4分)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3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清楚。)6.(8分)古诗文默写。(1)(6分)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②,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③,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④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⑤子夏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⑥,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2)(2分)某同学收集了思乡怀亲的诗文,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题目作者思乡怀亲的句子批注《次北固山下》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遥寄家书,思念亲人《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①,。悠悠笛声,思乡情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②,。情思寄月,牵挂友人二、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46分)7.(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1)(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C.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愠D.下车引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2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3分)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乙】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B.【乙】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甲文中“日中”指正午时分。C.【甲】文中陈元方小小年纪就率真正直、懂礼识义,显示出他成长于方正之家。D.古人称谓有谦称尊称之别,【甲】文中的“尊君”“君”“家君”都是敬辞。8.(4分)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尝之田,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乃省。(选自《后汉书》,有删改)(1)(2分)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①而凤持竿诵经②妻还怪问,乃省(2)(2分)结合文中内容,说说高凤是一个怎样的人?9.(4分)古诗赏析。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2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2)(2分)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家乡地名连用,空间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0.(13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凤箫①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②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见图)。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于是,人们在马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1951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③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1969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艾比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年,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④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按照设置规范,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⑤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漫漫车流中,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两者缺一不可。⑥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⑦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如彩色斑马线、3D立体斑马线等。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成为新的安全隐患,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⑧斑马线是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唯有守法守序,才是对这道风景的最好守护——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材料一】近日,广州市区里不少路口设置“人车分离”斑马线,斑马线旁新增非机动车道标识线,行人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居民过马路更快更安全。此外,减少电动自行车“抢道”的现象。前段时间,昌岗中路和江南大道交叉路口处实施升级改造,设置“人车分离”斑马线,安装隔离护栏。斑马线较之前拓宽了不少,而斑马线内侧还增加了宽约2米的非机动车道,电动车和自行车就不会跟行人抢斑马线了。与此同时,每条斑马线中间的等候区上还设置了隔离桩,斑马线内侧同样增加了非机动车道,在路口道路空间设置了非机动车红灯等待区,行人和非机动车辆均能依照地面标识线各行其道,交通通行秩序和效率比一般路口高。附近商铺老板纷纷表示:“还没改造路口时,有时被‘挤’在道路中间会特别不知所措。现在,在原有的斑马线旁设置了非机动车车道,人车分流,感觉安全多了。”【材料二】某中学组织本校学生走进社区,开展“文明出行”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他们经过仔细调查【材料三】网友言论Sherry芒果:中国人嘛,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没啥可担心的了,“法不责众”嘛。集体闯红灯过马路,别人不遭罚自己也不会遭罚栀子不悔: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心里总是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是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喜欢随大流,而不愿意坚守规矩。盐阜浪子: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才能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以上链接材料根据有关资料整合)(1)(3分)小广同学整理了关于斑马线的一些知识,下列记录与文本材料明显不符的一项是A.古罗马时期的“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B.艾比路斑马线是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2012年它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C.斑马线白色平行粗实线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间距为60~80厘米。D.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须减速避让或停车让行。(2)(3分)阅读上述文本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秀区中山五路和教育路交叉路口经改造,基本实现非机动车与行人“互不打扰”。B.从学生调查显示,社区居民交通出行违章情况十分普遍,半数以上居民经常违章。C.有网友认为“法不责众”和从众心理,让一些国人心存侥幸,集体闯红灯过马路。D.有网友认为,在斑马线上面还存在着公共交通资源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等问题。(3)(3分)综合上述材料,小广有一些看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某些城市推出闪灯斑马线,通过在斑马线上安装多条醒目的灯带,能对“低头族”过马路起到有效警示。B.昌岗中路和江南大道交叉路口处设置“人车分离”斑马线,主要为解决非机动车和行人抢斑马线的问题。C.斑马线是文明城市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需要我们各方共同维护,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行人都有义务。D.我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很频繁,致死人数也多,主要是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的原因所造成。(4)(4分)请你结合文本材料,帮助小广从市政建设、车主(含非机动车)、行人等不同角度,在安全教育班会课上分享给同学。11.(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手艺的江湖明前茶①大雨初歇,我拎着要修的鞋子出门了,才发现老鞋匠的摊位上空空荡荡,一个修自行车的师傅正在翻转自行车,我便问他:“鞋子开胶了②修车师傅打量着我手里的鞋,断然说道:“你这双鞋,他弄不来。老鞋匠原来在钢厂工作,修鞋多半是挤完502胶,像捏饺子皮似的,想永不开胶,得缝一圈麻线……”听这意思③修车师傅的修鞋功夫果然到家,我穿了缝牢的鞋,感觉他的手艺高超,经常会看到他提醒来修车的人说:“快去打盆水,把你的车子擦亮了,车子从来不保养,都脏成什么样了。我小时候,享受的是家人待遇。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鞋子是鞋子,你这么薄情,物件儿也不会跟你多久。”那些来修车的人倒也不恼,擦起自己的车子来。④看他修车是一种享受,只见他准备了半盆水,将自行车轮胎一段段搁在搪瓷盆里找漏点,将小片胶皮在喷着蓝火的电枪上烤软了,再严严实实地补在漏点上。接着,他用电动磨轮在补漏点附近小心锉磨,磨轮轻声哼唱,看不出任何补漏痕迹。⑤听修车师傅说,他在这里摆摊30年了。一开始,他只会开锁配钥匙,城市居民家里纷纷换上了指纹锁和密码锁,配钥匙的活就少了,后来出现各种共享单车,需要修理的普通自行车少了,他做了一个四轮小躺板,将摩托车用千斤顶顶起后,脚跟点地,出溜到摩托车底下,一直在领跑,绝不肯让他待在舒适圈里,最终让他支棱起所有的精气神。⑥城市的版图越来越大,骑自行车上班的人越来越少。他终于开始学修鞋了。从前,修鞋子也简单,要上点胶,用力捏拢,鞋跟磨歪了,钉个鞋跟。如今修鞋子的活计可复杂了,修法都不一样。而鞋面也五花八门,有的鞋面上绣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晶钉珠与丝缎花纹,就得找织补匠。修车师傅立刻坐上小马扎,手绘地图,找那个长年蹲守的织补大嫂。⑦修车师傅说:“她在咱们这座城市的活儿数第一,手头光是攒的丝线就有上百种,放心吧,就像脱口秀演员既会唱跳,又会弹吉他,您就能把这一带的活儿全包下来。”师傅大笑着回应说:“没了对手,这日子多没意思啊。这就好比令狐冲不见了东方不败,张无忌不见了玄冥二老,那还有啥意思?”修车师傅有这个胸襟,放着一摞金庸的书,这些书都被翻得起了毛边儿。手艺的江湖和武侠的江湖一样,又该是一个怎样的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状态,他心里可明白得很呢。我自从认识他,让给旁边的老修鞋匠。⑧他买了两个便宜的音响,放在修车铺的左右,有时放的是《英雄交响曲》,有时又是《月光奏鸣曲》。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在繁华市井中过着田园生活的平凡英雄,他都不怵,有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英雄气概。⑨每当我被生活中的变化逼到墙角,每当我气馁之时,他那双被皱纹包围的明亮眼睛就跳出来注视我(1)(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去修鞋,听了修车师傅的话,觉得他对修鞋很在行B.在文中老鞋匠的角色不可或缺,他介绍作者认识修车师傅,又衬托修车师傅。C.第⑦自然段中描写一摞金庸的书被翻得起了毛边儿,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D.对修车师傅来说,他的对手除了修鞋匠、织补匠,还有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2)(4分)结合文段,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4分)结合第②③段具体情节,简要分析修车师傅是一个怎样的人。(4)(6分)如何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修车师傅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三、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12.题目:做最好的自己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13.(8分)【名著阅读】(1)(4分)任务一:同学们打算把《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编成话剧,搜集了一些有关人物对话的素材,请你帮忙写出人物姓名。相关内容人物名称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①“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②“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③“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④(2)(4分)任务二:老师以“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为标题向同学们介绍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请你结合《朝花夕拾》的具体内容,探究老师以此为标题的原因。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广附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1.(2分)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着落/着凉静谧/奥秘 B.应和/和蔼嘹亮/潦草 C.干涩/干劲棱镜/凌乱 D.睫毛/轻捷淅沥/莅临【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解答】A.有一对读音不同,zhuó/zháo。B.有一对读音不同,hè/hé。C.两对读音都不同,gān/gàn。D.两对读音都相同,jié/jié。故选:D。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宽敞骄媚倘若翻来覆去 B.分歧徘徊吝啬人声顶沸 C.确凿感慨取决呼朋引伴 D.酝酿云霄荫蔽美不甚收【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解答】A.有误;B.有误;C.无误;D.有误。故选:C。3.(2分)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傍晚时分,水波粼粼的湖面上倒映着火红的夕阳,这美景令人陶醉。 B.回南天来了,绵绵细雨下个不停,潮湿的空气让各种细菌油然而生。 C.既然对方已承认了错误,那我们没有必要这么咄咄逼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D.这道数学题我百思不得其解,经过老师一点拨才恍然大悟了。【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解答】ACD.正确。B.有误,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发生。故选:B。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广东各地积极开展“万企帮万村”对接帮扶工作,目的是为了快速推进广东省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让乡村成为宜居的美好家园。 B.在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阅读水平和习惯方面,纸质阅读具有数字化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C.在教育专家看来,劳动教育最本质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学会了加工零件的技能,而在于能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D.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时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读好书、爱读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解答】A.正确。B.有误,搭配不当,纸质阅读具有数字化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C.有误,两面对一面,劳动教育最本质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学会了加工零件的技能。D.有误,语序不当,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善读书。故选:A。5.(8分)综合性学习。ㅤㅤ璧山中学初二某班正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写出两个有关诚信的历史故事。(2)你所在的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仿照活动一将以下的活动形式补充完整。活动一:诚信人物众人评活动二:诚信故事我来讲活动三:诚信电影我来谈(3)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3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清楚。)【答案】见解答【分析】(1)本题考查语文知识积累。写出两个关于“诚信”的历史故事。言简意赅,表达清晰,符合要求,注意涉及到人名、地名等要写正确,没有错别字。如:商鞅立木、曾子杀猪等。(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仿照示例,围绕“诚信”主题来设计,言简意赅,表达清晰得体,符合中学生特点,活动便于落实。如:诚信文章我来写;诚信名言大家背。(3)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针对题干中那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观点明确,言之有理,表达清晰得体,注意字数要求。如:这位司机的做法是对的。为了避免被讹诈,司机这样做无可厚非。【解答】答案:(1)示例:立木为信、尾生抱柱、一诺千金,等。(2)示例:诚信故事我来讲诚信电影我来谈(3)示例1:这位司机的做法是对的,司机这样做无可厚非。示例2:司机的行为不正确,因为是做好事,而应以救人为先。6.(8分)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②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2)某同学收集了思乡怀亲的诗文,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题目作者思乡怀亲的句子批注《次北固山下》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遥寄家书,思念亲人《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①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悠悠笛声,思乡情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情思寄月,牵挂友人【答案】见解答。【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1)①山岛竦峙(注意“竦峙”的书写)②岐王宅里寻常见(注意“岐”的书写)③枯藤老树昏鸦(注意“枯藤”的书写)④学而不思则罔(注意“罔”的书写)⑤博学而笃志(注意“笃”的书写)⑥遥怜故园菊(注意“怜”的书写)(2)①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意“芦管”的书写)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二、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46分)7.(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A.陈太丘与友期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C.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愠D.下车引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乙】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B.【乙】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甲文中“日中”指正午时分。C.【甲】文中陈元方小小年纪就率真正直、懂礼识义,显示出他成长于方正之家。D.古人称谓有谦称尊称之别,【甲】文中的“尊君”“君”“家君”都是敬辞。【答案】(1)A(2)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3)D【分析】【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出行;B.当时/按时;C.表顺承/表转折;D.代词,他/代词。故选:A。(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句中重点词语有:惭,惭愧;引,拉,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BC.正确。D.有误,“家君”是谦辞。故选:D。答案:(1)A(2)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3)D8.(4分)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尝之田,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乃省。(选自《后汉书》,有删改)(1)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①而凤持竿诵经拿②妻还怪问,乃省才(2)结合文中内容,说说高凤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①拿②才(2)①从高凤专心读书以至于雨水把麦子冲走,可见他是一个勤奋专注的人;②从高凤脱巾叩头劝说持兵而斗的邻居,可见他是一个崇尚仁义、与人为善的人;③从高凤百般推脱不去做官,可见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分析】参考译文:高凤,是南阳人。读书白天黑夜都不停息。他的妻子(曾经)有一次到田地里去,庭院里面晾晒着麦子,把一根竿子交给高凤,让他看住鸡(以防吃麦)。后来突然下了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读经书,没有发觉雨水冲走了麦子。妻子回来后责问他,高凤这才恍然大悟(小麦被冲走了)。【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翻译。①句意:高凤拿着竹竿读经书。持:拿。②句意:妻子回来后责问他,高凤这才恍然大悟。(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解答,而凤持竿诵经,高凤专心读书以至于雨水把麦子冲走;②从“乃脱巾叩头,奈何弃之’”知道,可见他是一个崇尚仁义;③从“太守连召请,自言本巫家,又作与寡嫂讼田,高凤百般推脱不去做官。答案:(1)①拿②才(2)①从高凤专心读书以至于雨水把麦子冲走,可见他是一个勤奋专注的人,可见他是一个崇尚仁义;③从高凤百般推脱不去做官。9.(4分)古诗赏析。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家乡地名连用,空间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描绘了一幅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的美丽画面。(2)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巧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恋恋不舍(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②诗人外出闯荡的急切、喜悦与憧憬之情。【分析】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描绘的画面。解答时抓住诗句中的峨眉山、月影,语言生动形象,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的美丽画面。(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不着痕迹,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既有“仗剑去国,也有思乡的情怀,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答案:(1)描绘了一幅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倒映着精亮月影的美丽画面。(2)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恋恋不舍(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喜悦与憧憬之情。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倒映着精亮月影,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恋恋不舍去向扬州。10.(13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凤箫①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②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见图)。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于是,人们在马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1951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③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1969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艾比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年,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④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按照设置规范,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⑤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漫漫车流中,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两者缺一不可。⑥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⑦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如彩色斑马线、3D立体斑马线等。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成为新的安全隐患,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⑧斑马线是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唯有守法守序,才是对这道风景的最好守护——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材料一】近日,广州市区里不少路口设置“人车分离”斑马线,斑马线旁新增非机动车道标识线,行人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居民过马路更快更安全。此外,减少电动自行车“抢道”的现象。前段时间,昌岗中路和江南大道交叉路口处实施升级改造,设置“人车分离”斑马线,安装隔离护栏。斑马线较之前拓宽了不少,而斑马线内侧还增加了宽约2米的非机动车道,电动车和自行车就不会跟行人抢斑马线了。与此同时,每条斑马线中间的等候区上还设置了隔离桩,斑马线内侧同样增加了非机动车道,在路口道路空间设置了非机动车红灯等待区,行人和非机动车辆均能依照地面标识线各行其道,交通通行秩序和效率比一般路口高。附近商铺老板纷纷表示:“还没改造路口时,有时被‘挤’在道路中间会特别不知所措。现在,在原有的斑马线旁设置了非机动车车道,人车分流,感觉安全多了。”【材料二】某中学组织本校学生走进社区,开展“文明出行”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他们经过仔细调查【材料三】网友言论Sherry芒果:中国人嘛,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没啥可担心的了,“法不责众”嘛。集体闯红灯过马路,别人不遭罚自己也不会遭罚栀子不悔: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心里总是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是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喜欢随大流,而不愿意坚守规矩。盐阜浪子: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才能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以上链接材料根据有关资料整合)(1)小广同学整理了关于斑马线的一些知识,下列记录与文本材料明显不符的一项是BA.古罗马时期的“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B.艾比路斑马线是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2012年它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C.斑马线白色平行粗实线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间距为60~80厘米。D.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须减速避让或停车让行。(2)阅读上述文本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越秀区中山五路和教育路交叉路口经改造,基本实现非机动车与行人“互不打扰”。B.从学生调查显示,社区居民交通出行违章情况十分普遍,半数以上居民经常违章。C.有网友认为“法不责众”和从众心理,让一些国人心存侥幸,集体闯红灯过马路。D.有网友认为,在斑马线上面还存在着公共交通资源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等问题。(3)综合上述材料,小广有一些看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某些城市推出闪灯斑马线,通过在斑马线上安装多条醒目的灯带,能对“低头族”过马路起到有效警示。B.昌岗中路和江南大道交叉路口处设置“人车分离”斑马线,主要为解决非机动车和行人抢斑马线的问题。C.斑马线是文明城市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需要我们各方共同维护,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行人都有义务。D.我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很频繁,致死人数也多,主要是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的原因所造成。(4)请你结合文本材料,帮助小广从市政建设、车主(含非机动车)、行人等不同角度,在安全教育班会课上分享给同学。【答案】(1)B(2)B(3)D(4)①在市政建设上,要在斑马线上做到合理规划,可以实行“人车分流”;红绿灯的设置要合理,尽量保障行人的安全。②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要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③行人出行要遵守交通规则。【分析】本题是关于“斑马线”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第二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第三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第四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1)ACD.正确。B.有误,结合原文“1951年10月31日,艾比路斑马线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故选:B。(2)ACD.正确。B.有误,社区居民交通出行违章情况很少。故选:B。(3)ABC.正确。D.有误,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故选:D。(4)结合材料一中的“近日,广州市区里不少路口设置‘人车分离’斑马线,供自行车和电动车通行,居民过马路更快更安全,部分路段还设隔离栏留出非机动车道,设置‘人车分离’斑马线,安装隔离护栏”“在越秀区中山五路和教育路的交叉路口,在路口道路空间设置了非机动车红灯等待区,在市政建设上,可以实行“人车分流”;结合材料三的网友的评论可得:在市政建设上,尽量保障行人的安全。答案:(1)B(2)B(3)D(4)①在市政建设上,要在斑马线上做到合理规划;红绿灯的设置要合理。②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要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11.(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手艺的江湖明前茶①大雨初歇,我拎着要修的鞋子出门了,才发现老鞋匠的摊位上空空荡荡,一个修自行车的师傅正在翻转自行车,我便问他:“鞋子开胶了②修车师傅打量着我手里的鞋,断然说道:“你这双鞋,他弄不来。老鞋匠原来在钢厂工作,修鞋多半是挤完502胶,像捏饺子皮似的,想永不开胶,得缝一圈麻线……”听这意思③修车师傅的修鞋功夫果然到家,我穿了缝牢的鞋,感觉他的手艺高超,经常会看到他提醒来修车的人说:“快去打盆水,把你的车子擦亮了,车子从来不保养,都脏成什么样了。我小时候,享受的是家人待遇。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鞋子是鞋子,你这么薄情,物件儿也不会跟你多久。”那些来修车的人倒也不恼,擦起自己的车子来。④看他修车是一种享受,只见他准备了半盆水,将自行车轮胎一段段搁在搪瓷盆里找漏点,将小片胶皮在喷着蓝火的电枪上烤软了,再严严实实地补在漏点上。接着,他用电动磨轮在补漏点附近小心锉磨,磨轮轻声哼唱,看不出任何补漏痕迹。⑤听修车师傅说,他在这里摆摊30年了。一开始,他只会开锁配钥匙,城市居民家里纷纷换上了指纹锁和密码锁,配钥匙的活就少了,后来出现各种共享单车,需要修理的普通自行车少了,他做了一个四轮小躺板,将摩托车用千斤顶顶起后,脚跟点地,出溜到摩托车底下,一直在领跑,绝不肯让他待在舒适圈里,最终让他支棱起所有的精气神。⑥城市的版图越来越大,骑自行车上班的人越来越少。他终于开始学修鞋了。从前,修鞋子也简单,要上点胶,用力捏拢,鞋跟磨歪了,钉个鞋跟。如今修鞋子的活计可复杂了,修法都不一样。而鞋面也五花八门,有的鞋面上绣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晶钉珠与丝缎花纹,就得找织补匠。修车师傅立刻坐上小马扎,手绘地图,找那个长年蹲守的织补大嫂。⑦修车师傅说:“她在咱们这座城市的活儿数第一,手头光是攒的丝线就有上百种,放心吧,就像脱口秀演员既会唱跳,又会弹吉他,您就能把这一带的活儿全包下来。”师傅大笑着回应说:“没了对手,这日子多没意思啊。这就好比令狐冲不见了东方不败,张无忌不见了玄冥二老,那还有啥意思?”修车师傅有这个胸襟,放着一摞金庸的书,这些书都被翻得起了毛边儿。手艺的江湖和武侠的江湖一样,又该是一个怎样的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状态,他心里可明白得很呢。我自从认识他,让给旁边的老修鞋匠。⑧他买了两个便宜的音响,放在修车铺的左右,有时放的是《英雄交响曲》,有时又是《月光奏鸣曲》。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在繁华市井中过着田园生活的平凡英雄,他都不怵,有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英雄气概。⑨每当我被生活中的变化逼到墙角,每当我气馁之时,他那双被皱纹包围的明亮眼睛就跳出来注视我(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我去修鞋,听了修车师傅的话,觉得他对修鞋很在行B.在文中老鞋匠的角色不可或缺,他介绍作者认识修车师傅,又衬托修车师傅。C.第⑦自然段中描写一摞金庸的书被翻得起了毛边儿,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D.对修车师傅来说,他的对手除了修鞋匠、织补匠,还有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2)结合文段,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结合第②③段具体情节,简要分析修车师傅是一个怎样的人。(4)如何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修车师傅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B(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磨轮人的情态,写出修车师乐在其中的工作状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修理好的轮胎比作美人的皮肤,写出了修车师傅的手艺高超。(3)①他断定老鞋匠修不好“我”的鞋,可以看出他是个自信的人。②他提醒来修车的人要保养车,可以看出他是个惜物的人。(4)①面对时代和生活的变化,应该积极面对,图谋变通。②不断提升自己,练就一身好手艺,才能不被淘汰出局。③要有广博的胸襟,接纳竞争者,共同提高。④虽然是打拼的底层人,但是不为现实所累,学着享受生活。【分析】文章通诺对修车师傅的描写,体现了他的不断提升自己、有广博的胸襟、自信、热爱生活的特点,给了我们很多的勉励。【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译有误,老鞋匠没有把作者介绍给修车师傅。故选:B。(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磨轮轻声哼唱,看不出任何补漏痕迹”此句中,赋予磨轮人的情态。“轮胎就变得像美人的皮肤一样平滑匀整”把修理好的轮胎比作美人的皮肤,语言生动形象。(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第②段的“你这双鞋,他断定老鞋匠修不好“我”的鞋。根据③段的“快去打盆水,我再帮你修,车子从来不保养。我小时候,享受的是家人待遇,总觉得鞋子是鞋子。要知道,物件儿也不会跟你多久”,可以看出他是个惜物的人。(4)本题考查阅读文章的感悟。需要结合修车师傅等手艺人的经历。根据“城市居民家里纷纷换上了指纹锁和密码锁,这迫使他开始学起修车,后来出现各种共享单车,这又迫使他去学习修理各种竞技自行车,修车师傅从配钥匙、修鞋,一路走来,由此可以概括出,应该积极面对;根据“他用电动磨轮在补漏点附近小心锉磨,让轮胎平滑匀整,我穿了缝牢的鞋,就陆续把家里的鞋子带去修……他做了一个四轮小躺板,可以仰面躺在小躺板上,出溜到摩托车底下,修车师傅不断提升自己,在手艺人群里站稳了脚跟,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不被淘汰出局,推荐织补手艺的活儿数第一的织补大嫂,据此可概括出,接纳竞争者;修车师傅虽然干的是底层的活,但他爱读金庸的武侠,他热爱生活,活得有滋有味,虽然是打拼的底层人,学着享受生活。答案:(1)B(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磨轮人的情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修车师傅的手艺高超。(3)①他断定老鞋匠修不好“我”的鞋,可以看出他是个自信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个惜物的人。(4)①面对时代和生活的变化,应该积极面对。②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不被淘汰出局,接纳竞争者。④虽然是打拼的底层人,学着享受生活。三、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12.(50分)题目:做最好的自己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没有任何段提示性的语段来帮我们打开思路,只有一个孤零零的题目:“做最好的自己”,很多同学会一下没有了思路,感觉本作文写作难度很大。【审题立意】做最好的自己,里面有几个关键性词语:最好的、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