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古建民居系列-江南的天井院_第1页
地方古建民居系列-江南的天井院_第2页
地方古建民居系列-江南的天井院_第3页
地方古建民居系列-江南的天井院_第4页
地方古建民居系列-江南的天井院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方古建民居系列——江南的天井院图片:

江南民居中合院式住宅也是比较常见的,宅院形制是将四周的房屋联结在一起,中间围成一个小天井,可以称为“南方天井院”。

“天井院”式住宅的产生与江南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有很大关系。江南人口稠密,丘陵地多,平整的耕地少,因而建房屋宅院时尽可能节约用地,而且三面或四面的房屋都建两层;江南夏季湿热,冬季阴寒,由三面或四面二层房屋围合成一个高而窄的天井,这种设计有利于内外空气对流及冬暖夏凉的效果。

“三间两搭厢”与“对合”

天井院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由三面房屋一面墙组成,正屋三开间居中,两边各为一开间的厢房,前面为高墙,在浙江俗称“三间两搭厢”;另一种是四面房屋围合中间的小天井,在浙江俗称“对合”,“对合”的正房称上房,隔天井靠街的称下房,大门多开在下房的中央开间。两种天井院都以堂屋(正房一层的中央开间)为住宅中心,它的开间进深大,前面一般不设门窗和墙,与天井直接相通,利于采光和通风。堂屋的后板壁成为太师壁,壁两边有门通后堂。太师壁前的长条几案是堂屋中最重要的家具,几案正中供奉祖先牌位及香炉、烛台,两侧置花瓶和镜子,寓家庭“平平静静”之意。

“四水归堂”

天井的面积不大,宽度相当于正房中央开间,长只有厢房开间大小,加上四面房屋挑出的屋檐,天井漏天部分更加狭小,不过这种高窄天井的设计,具有近似烟囱一样的作用,有利于排除屋宅内的污浊空气。天井还起着室内采光和聚集雨水再通过地沟排水的作用。皖南民居的天井院特点更突出,四面屋多为单面屋顶坡面,雨水全部集中汇流入天井,当地叫做“四水归堂”,洁净的天井汇水还可引入缸中作饮用水。

高墙窄巷

以上说的都是单一的院落,实际上大户人家宅院往往是包括几个天井院的大院落,把若干个“三间两搭厢”和“对合”组合连通。天井院之间为防止火灾蔓延,都将山墙建得高出屋顶,山墙呈错落的阶梯形,称为封火山墙。这样的一个个天井院紧挨相靠,组成条条街巷,同样处于节约地皮的考虑,街巷也多狭窄。于是,高墙窄巷成了天井院村落住宅群体的典型形态。古建民居系列——古黟民居黟县属古徽州,县制始于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故有“古黟”之称。黟县以特色民居闻名,古黟民居建筑中有两个奇特之处:一是房屋的朝向,二是天井。

房屋朝向

在黟县数以千记的古民居中,大多数房屋是“坐西朝东”或“坐南朝北”的,偶有住家的大门不得不朝南开,主人也设法把门稍微偏一偏,不朝正南。非但民宅,祠堂的大门也不向南开,惟一朝正南开门的,只有旧县衙。

从五行堪舆的角度看,有两种解释:一是在当地人的风水观念中,使黟县人发祥的“龙脉”起于西北,西北地支在“五行”中属金,而南向地支“五行”中属火。火克金,门向朝南属于“相克脉”,不吉利;二是古代早有说法流传,“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皖南徽州地区在明清时期商业兴旺,经商致富后,返乡买田盖屋,为图吉利也不会把大门开向正南。

天井的设计

黟县的老房子多以院内的小天井采光、通风及与外界沟通,外墙很少开窗。宅院布局上多为内向的方形或长方形,中间三开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之用。祭祖先、猜灯谜、发糖饼、唱大戏,村中老幼都能参与其中,娱乐兼教化,同样达到了敬宗合族的目的。汪口村的做法带有普遍性,于是在一些宗祠里出现了戏台,一般都设在门屋后,隔着天井面对享堂,享堂和两边的廊庑成了观戏席位。

祠堂还是族人举行各种礼仪活动的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