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轮总复习测试:5-2 我国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 湘教版)_第1页
地理一轮总复习测试:5-2 我国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 湘教版)_第2页
地理一轮总复习测试:5-2 我国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 湘教版)_第3页
地理一轮总复习测试:5-2 我国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 湘教版)_第4页
地理一轮总复习测试:5-2 我国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 湘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测试:选修5-2我国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湘教版)1.(2014·福建三明测试)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2)左图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3)右图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说明其解决的措施。(4)右图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雨涝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因此,影响雨涝区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降水和地形。第(2)题,B地区为鄱阳湖、洞庭湖平原地区,该区为多涝区的人为原因是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造成泥沙淤积,湖泊的调蓄能力下降。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可以减少泥沙下泄;退耕还湖增加湖泊的调蓄功能;裁弯取直增加河流的排泄能力.第(3)题,A地区是我国华北地区,该地区干旱多发,水资源紧张。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减少污染、浪费,提高水价,控制人口数量,海水淡化等都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第(4)题,C地区为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该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主要原因是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答案:(1)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2)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中游地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3)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减少污染、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价;控制人口数量;海水淡化.(4)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2.(2014·百校联盟)甲、乙两图分别为我国和世界的局部区域图,两图中的斜线阴影区域纬度相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两图中斜线阴影区域共有的气象灾害及发生季节,并说明这种气象灾害的成因。(2)乙图斜线阴影区域出现上述自然灾害时,还可能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是什么?解析:第(1)问,甲图中的阴影区域为长江流域,乙图中的阴影区域为美国西海岸地区,都处于30°N附近,在夏季都会受到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从而出现旱灾。第(2)问,乙图斜线阴影区域有大面积的山地森林,干旱天气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答案:(1)旱灾。夏季。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气流下沉,气温高,蒸发旺盛。(2)森林火灾。3.(2014·百校联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2年6月11日6时左右,衡阳市祁东县归阳镇廖阿村塘家岭因连降暴雨发生山体滑坡,导致一处民房倒塌,4人遇难。材料二下图示意容易出现滑坡的地区。(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滑坡形成的原因。(2)该地还需要严防哪些自然灾害?解析:第(1)问,材料一表明暴雨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材料二体现出的滑坡的成因有地势、植被、岩石状况等。第(2)问,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造成岩石破碎,加之暴雨和地形的作用,还容易引发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答案:(1)暴雨;山体植被稀疏;地势陡峭;工矿施工等造成的岩石断裂。(3点即可)(2)泥石流、崩塌。(两点即可)4.(2014·江西丰城模拟)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10年8月18日凌晨1时许,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普拉底乡力透底村委会东月各河河谷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截至记者发稿时,灾害已造成2人死亡,90人失踪,38人受伤,其中重伤10人。据初步统计,此次泥石流灾害造成直接受灾人数达275人,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其中农户损失3500余万元.材料二中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主要的人类活动有:_____________。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泥石流是山区暴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沙、石块乃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A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应从地质、地貌和气候等方面去考虑。B地区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地表径流量小,缺少泥石流发生的触发机制。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会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流速加大,是泥石流日益频繁的重要原因;有些工程的建设也会增加泥石流的发生频度。减轻泥石流危害的针对性措施主要应从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利用工程措施等方面考虑.答案:(1)①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②地形起伏,相对高度差大,山坡陡峻;③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2)B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3)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措施:①加强植树造林;②人类的大型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当地植被,保持生态平衡;③可建设一些护坡工程(答出任两点即可)5.(2014·安徽桐城检测)2011年05月01日,我国北方地区遭遇强沙尘暴天气,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据此并结合我国沙尘天气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所示,大致归纳出我国沙尘天气的分布规律.(2)根据灾害成因分类,沙尘暴属于________灾害,与沙尘暴相关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3)如果当地出现了沙尘暴,家人外出时,你该提醒他们要注意什么?(4)与广东省相比,沙尘暴对山东省的影响________(大,小)。为什么?解析:第(1)题,参考图例,依据我国的自然区划就可以得出答案。第(2)题,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是一种气象灾害,与干旱大风的天气密切相关。第(3)题,沙尘暴发生时,风沙大,可戴口罩、围纱巾等防风沙伤害;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交通事故发生.第(4)题,受沙尘暴影响大小与距离沙尘暴源地的远近、地表植被覆盖率和降水多少有关.答案:(1)南方少北方多,西北最多(主要分布在北方)。(2)气象干旱大风等(3)注意交通安全;注意防风沙伤害,可戴口罩,围纱巾等。(4)大位于北方,靠近沙源地;冬春季节降水少,植被稀少。6.(2014·河北衡水模拟)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2011年包头市草原蝗虫防治工作于6月20日开始,至7月30日结束,历时40天,共完成防治面积248万亩。根据调查,草原蝗虫防治平均灭效达到90%以上,灭杀效果明显,有效控制了蝗虫灾害的发生和蔓延,保护了草原植被及生态环境,确保了全市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111次蝗灾发生的月份统计。(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蒙古草原蝗灾发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2)从图中看出蝗灾发生最多的季节是________季,其中________月份发生频率最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冬季蝗灾几乎没有的原因是___________。(3)历史上,我国许多地区蝗灾较重,虫神崇拜盛行,在我国黄淮海平原地区有大量的虫神庙分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5)灭蝗的主要方法有(举两例即可)________.解析:近年来,内蒙古草原受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恶化、草场退化、持续的干旱使得蝗虫产卵和成活率都提高。由图可发现夏季蝗灾频率高,冬季几乎没有蝗灾,这与气温和降水因素有关.黄淮海平原是旱涝灾害多发区,蝗灾也很严重。当今气候异常,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导致近些年蝗灾加重.蝗虫造成的危害可以从对农作物、草地及林木三方面的影响回答。灭蝗的主要方法:农药灭虫、投放天敌、捕杀成虫、点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