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鸿门宴》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鸿门宴》,完成下列小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帏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节选自《鸿门宴》)1.下列选项中与所给例句句式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籍何以至此A.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夫晋,何厌之有
句读之不知D.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不吾知也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最终被刘邦拉拢。B.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选文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C.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项伯与刘邦相见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D.节选的第一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我国古代的官职名,战国时期“司马”为武职,专门纠察军队队列秩序。B.《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再拜”是古代一种相对隆重的礼节,在表示郑重呈献某物或接待某人时,行多次的叩拜礼。D.“参乘”又写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古代四匹马拉的车。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乙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晋文公曾在外流亡十九年,得到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到晋国做了国君。秦晋两国多次联姻,成语“秦晋之好”即出于此。B.司马,古代官职名,殷商时代始置,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后也成为中国姓氏之一。C.东向坐,就是坐在东面。古人宴席座位在秦朝时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这种坐法表明项羽当时已是称雄天下的尊者。D.跽,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项羽此时是一种警备的姿势。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夜缒而出
劳苦而功高如此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招樊哙出D.以乱易整,不武
常以身翼蔽沛公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辩论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项羽具有容人之量。刘邦带领一百多人马来到了鸿门后,极力卑辞谢罪,项羽大度能容,就把告密人告诉了刘邦。D.刘邦颇具战略眼光。他秋毫无犯、封闭宫室、还军霸上,表面是等待项羽入关,实际上是审时度势,明白自己的处境。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鸿门宴(节选)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注]下,各就国。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戏,同“麾”,大将的旌旗。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B.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C.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D.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以表达敬意。旧时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B.足下,古代交际用语,是对对方的敬称,可翻译为“您”,用于上称下或同辈相称。C.“都以霸”的“霸”指称霸,与《谏逐客书》中“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的“霸”意义相同。D.国,指诸侯的封地。古代“国”也指国都,如《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之“国”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借故离开宴会并叫出樊哙,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从小路秘密回到军中。B.刘邦逃离鸿门的时候留下了张良,张良替刘邦向项羽表示谢意并献上礼物。C.刘邦做事果断,对叛徒毫不手软,一回到军中就处死了向项羽告密的曹无伤。D.得知刘邦回到军营后,范增十分愤怒,认为刘邦以后一定会夺取项羽的天下。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2)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13.楚汉相争,项羽最终失败。项羽认为“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而司马迁认为项羽的说法“岂不谬哉”。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请结合上面文段简要说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当夜溃围南出,驰走。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项王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减)乙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节选自《鸿门宴》)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项王自度不得脱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项王/自度不得脱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项王/自度不得脱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项王自度不得脱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意思是最终,“卒”与《赤壁赋》“而卒莫消长也”的“卒”含义不同。B.“固”意思是本来,“固”与《师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含义相同。C.“方”意思是土地纵横,“方”与《侍坐》“方六七十”的“方”含义相同。D.“顾”意思是回头看,“顾”与《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的“顾”含义不同。1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英雄柔情。垓下被围,弹尽粮绝时,“起”“饮”“歌”“泣”等一系列动词刻画出他面临末路时的悲壮和柔情。B.项羽缺乏自省。他率部出逃,因受农夫欺骗,陷入大泽中。而他始终认为自己失败乃是天数,这揭示了他性格中的弱点。C.项羽勇猛善战。当他逃到东城时,回顾了自己戎马征战,功绩赫赫的生平,随后为了绝境求生,又奋勇斩杀汉军数十百人。D.项羽知耻重义。他逃至乌江时,乌江亭长劝他急渡,但他认为自己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给亭长,宁死不辱。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当夜溃围南出,驰走。(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18.项羽认为自己失败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结合甲乙语段,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材料二: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摘自《孟子·梁惠王上》)19.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必须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2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B.“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列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D.“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21.下列对材料一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宝。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晏子则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国的根本。D.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23.材料一体现了圣人对待天下百姓的态度,材料二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两者的主张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回答。二、小阅读-课内24.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端数控机床智能化升级技术路径分析及市场效益预测报告
- 保险业2025年数字化理赔服务理赔服务与保险业保险服务风险管理创新报告
- 现代管理学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车载电子产品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模板)
- 行政管理的发展模型试题及答案
- 高效应对市政工程考试考生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经济数据解读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与人际关系研究试题及答案
- 建筑行业标准化建设的探索试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投资决策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天津师范大学与韩国世翰大学入学综合素质题目
- MOOC 学术英语写作-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家具·设计·生活-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基于UC3842的反激式开关电源的设计
- 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建议书范文
- 大学生对美团满意调查问卷
- 原辅材料留样观察记录
- 手语教学(课堂PPT)
- 《城市景观生态》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