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早过大通驿》赏析及同步练习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早过大通驿》赏析及同步练习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早过大通驿》赏析及同步练习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早过大通驿》赏析及同步练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清•查慎行《早过大通驿》赏析及同步练习早过大通驿清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词句注释】1.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2.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白话译文】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遥望青烟袅袅,市镇依稀可辨;朝霞映红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即便是荆关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费一番斟酌吧!【作品赏析】大通驿,在今安徽铜陵县大通河边。诗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离开江西去北京路经此地,这时,晓雾初散,旭日东升,翠烟红树,清风淡云,江水青山,构成一幅浓淡空灵、十分潇洒的画卷。“挥毫落纸如云烟”,诗人毫不费力,随笔写出他的所见所思,不但是“诗中有画”,而且还认为这幅画就如后梁著名的山水画家荆浩、关同师徒精心用深浅的色彩绘制出来的。这首诗写晓雾、初日中的江南秀色,红绿辉映,山水明丽,虚实相生,浓淡得宜,俨然一幅写意山水。首联“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点明过大通驿的时间: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不说雾散而用醒字,不仅把无知无觉的晨雾,比拟为有情有意的佳人,且一语双关,早行的旅人,大概也是才醒吧?不说旭日未升而用吐字,使读者感受到朝阳于转瞬之间喷薄而出的气势。“夙”“朝”两个时间名词和“才”“未”两个副词,巧妙地扣紧诗题的早字。首联即对仗工稳,于平易的叙述中,已见出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颔联“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描写大通驿周围的景色:遥望青烟袅袅,市镇依稀可辨;朝霞映红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诗人的观察是精细的:炊烟一般呈淡蓝色,但在这里,青山绿水把它染成了翠绿色。诗人的想象是丰富的:树木本来融汇在绿色的山水之间,但在朝霞忽然照射之际,变成了红色,鲜明地突现出来,好像一下子移植到河湾来,树仿佛活了。此联重在写晓雾、朝霞的色彩之美,红绿辉映,鲜艳明丽,给人以新奇之感。颈联“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作者拓展视野,进一步发挥想象:清风吹皱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软”字借触觉表现视觉,“轻”字假重感描摹观感,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这两句,上写近景实景,下写远景虚景。九子山,现名九华山,与峨眉、五台、普陀合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在青阳县西南,面积一百余平方公里,有九十九峰,以天台、莲华、天柱等九峰最为雄伟。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据《太平御览》记载,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独特别致。李白有诗赞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刘禹锡也曾叹道:奇峰一见惊魂魄。但被誉为东南第一山的九华山,毕竟距大通驿有百里之遥,作者当时未必真的看到了轻浮云表的九峰之颠。云轻九子山,大概得益于作者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从中生发的想象吧。尾联“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则由眼前的自然美联想到艺术美:即便是擅长山水画的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费一番斟酌吧!尾联二句,暗含两层意思:一是大通驿附近景物,很像荆关笔下的山水画卷,这是由实景联想到虚景,用自然美类比艺术美。二是即使以荆关的大手笔,也难以写尽此间山水之妙,这是以虚景衬实景,用艺术美来烘托自然美。前一层意思较含蓄,后一层较显露。总之,是以虚衬实,虚实相生,读来仿佛景中有画,画中有景,意境深邃,耐人品味。该诗抒写途经大通驿时所见景色:青烟袅袅,朝霞映树,晨风吹拂江水,白云飘浮在九华山。全诗紧扣“早过”二字,描绘了晓雾朝霞中的江南瑰丽景色。最后诗人断言这种自然美,就是山水画高手画起来也费斟酌。而诗作本身就用诗的语言,画家的眼光,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写意山水画。查慎行善用白描手法来摹画山光水色。这首五律,由时而景,由近而远,由实而虚,如旅人登山,攀之愈高,见之愈奇。用语看似平平,但如“醒”、“吐”、“辨”、“软”、“轻”、“浓淡”、“斟酌”等字词,无一不恰到好处,均无可移易。张维屏曾评其诗,谓“极清真,极隽永,亦典切,亦空灵,如明镜之肖形,如化工之赋物,其妙只是能达”。借以评这首诗,也是中肯的。【作者简介】查慎行(1650—1727年),著名诗人、藏书家。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为清初“国朝六家”之一。浙江海宁(现浙江海宁县)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其诗学苏轼、陆游,意境清新,擅长白描,自成一家。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敬业堂诗集》《他山诗钞》《周易玩辞集解》《经史正伪》《江南通志》《补施注苏诗》等。【同步练习】1.这首诗题为“早过大通驿”,全诗紧扣这一“过”字:首联点出“过”大通驿的(),颔联和颈联描写“过”大通驿时所见的()。2.首联“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中的“醒”和“吐”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时间、景色。2.①“醒”即“散”的意思,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不说雾“散”而用“醒”字,不仅把无知无觉的晨雾比拟为有情有意的佳人,且一语双关,同时说早行的旅人与朝雾一样,也是“才醒”。②“吐”即“升起”之意。不说旭日未“升”而用“吐”字,使读者感受到朝阳于转瞬之间喷薄而出的气势。3.“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答出手法,简要分析)4.“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