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型聚合-阴离子聚合_第1页
离子型聚合-阴离子聚合_第2页
离子型聚合-阴离子聚合_第3页
离子型聚合-阴离子聚合_第4页
离子型聚合-阴离子聚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离子型聚合抗衡离子对聚合反应速率及聚合反应的立体特性影响极大。聚合过程中链增长活性中心与抗衡阳离子之间存在以下离解平衡:4.1阴离子聚合反应4.1.1概述反应活性增加离解程度增加一般特性:(1)多种链增长活性种共存:紧密离子对、溶剂分离离子对和自由离子都具有链增长活性;(2)单体与引发剂之间有选择性:能引发A单体聚合的引发剂,不一定能引发B单体聚合。如H2O对一般单体而言,不具备引发聚合活性,但对于一些带强吸电子取代基的1,1-二取代乙烯基,由于单体活性很高,因此即使象H2O这样非常弱的碱也能引发聚合,如:4.1阴离子聚合反应(3)无双基终止:由于链增长活性中心是负电性,相互之间不可能发生双基终止,只能与体系中其它的亲电试剂反应终止,如:4.1阴离子聚合反应4.1.2单体阴离子聚合单体必须含有能使链增长活性中心稳定化的吸电子基团,主要包括带吸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一些羰基化合物、异氰酸酯类和一些杂环化合物。(1)带吸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一方面,吸电子性能能使双基上电子云密度降低,有利于阴离子的进攻,另一方面,形成的碳阴离子活性中心由于取代基的共轭效应而稳定,因而易阴离子聚合:4.1阴离子聚合反应降低电子云密度,易与富电性活性种结合分散负电性,稳定活性中心但对于一些同时具有给电子p-π共轭效应的吸电子取代基单体,由于p-π给电子共轭效应减弱了吸电子诱导效应对双键电子云密度的降低程度,因而不易受阴离子的进攻,不易阴离子聚合。如:(2)羰基化合物:如HCHO4.1阴离子聚合反应(3)杂环化合物:一般是一些含氧、氮等杂原子的环状化合物如:4.1阴离子聚合反应4.1.3引发剂阴离子聚合引发剂从链引发机理上可分为两大类:(1)电子转移类:如碱金属、碱金属与不饱和或芳香化合物的复合物。(i)碱金属:如金属钠引发丁二烯聚合4.1阴离子聚合反应电子直接向单体转移引发聚合过程中通常是把金属与惰性溶剂加热到金属的熔点以上,剧烈搅拌,然后冷却得到金属微粒,再加入聚合体系,属非均相引发体系。(ii)碱金属与不饱和或芳香化合物的复合物:

如金属钠+萘引发苯乙烯聚合4.1阴离子聚合反应电子间接转移引发主要有:金属氨基化合物(MtNH2)、醇盐(RO-)、酚盐(PhO-)、有机金属化合物(MtR)、格氏试剂(RMgX)等。实施聚合反应时,先将金属钠与萘在惰性溶剂中反应后再加入聚合体系引发聚合反应,属均相引发体系。4.1阴离子聚合反应(2)阴离子加成引发:引发剂离解产生的阴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聚合反应:4.1阴离子聚合反应(i)金属氨基化合物:

金属氨基化合物一般认为是通过自由阴离子方式引发聚合反应:

醇(酚)盐一般先让金属与醇(酚)反应制得醇(酚)盐,然后再加入聚合体系引发聚合反应。如:

2Na+2CH3OH→2CH3ONa+H2

4.1阴离子聚合反应(ii)醇盐、酚盐:

(iii)有机金属化合物:

有机金属化合物是最常用的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多为碱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丁基锂),Ca和Ba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也具引发活性,但不常用。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活性与其金属的电负性有关,金属的电负性越小,活性越高。(iv)格氏试剂:烷基镁由于其C-Mg键极性弱,不能直接引发阴离子聚合,但制成格氏试剂后使C-Mg键的极性增大,可以引发活性较大的单体聚合。4.1阴离子聚合反应此外,碱金属与非烯醇化酮的复合物引发聚合时可以是电子转移,也可以是阴离子加成,如钠和二苯甲酮的复合物:4.1阴离子聚合反应4.1.4聚合反应机理4.1.4.1链引发(1)阴离子加成引发根据引发阴离子与抗衡阳离子的离解程度不同,可有两种情况:

(i)自由离子:如在极性溶剂中,引发剂主要以自由离子的形式存在,引发反应为引发阴离子与单体的简单加成:4.1阴离子聚合反应(ii)紧密离子对:如在非极性溶剂中,引发剂主要以紧密离子对的形式存在,一般认为其引发反应先形成引发剂与单体的π-复合物,再引发聚合。如:引发剂的离解程度随溶剂的极性↗、抗衡阳离子与阴离子相互作用↘、温度↗而↗。4.1阴离子聚合反应(2)电子转移引发引发剂将电子转移给单体形成单体阴离子自由基,两个阴离子自由基结合成一个双阴离子再引发单体聚合(包括电子直接转移与电子间接转移)。(证据:把CO2加入引发剂与单体的等摩尔混合物定量地生成二羧酸。)4.1阴离子聚合反应4.1.4.2链转移与链终止

链转移:阴离子聚合从增长链上脱去氢阴离子H-发生链转移的活化能相当高,一般难以进行;4.1阴离子聚合反应链终止:在阴离子聚合反应中,由于其链增长活性中心为阴离子,不能进行双基终止;抗衡阳离子为金属离子,链增长碳阴离子难以与其形成共价键而终止。因此,对于理想的阴离子聚合体系如果不外加链终止剂或链转移剂,一般不存在链转移反应与链终止反应。但有些单体聚合时存在链转移与链终止反应。如:4.1阴离子聚合反应再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阴离子聚合,其增长链阴离子烯醇化后发生“尾咬”亲核取代形成环己酮环末端,而离去基团CH3O-对MMA无引发活性,使聚合反应终止:副反应活化能较高,低温可抑制。4.1阴离子聚合反应4.1.4.3阴离子聚合的立体化学在阴离子聚合中,由于链增长活性中心与抗衡阳离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单体与链增长活性中心加成时,其取向会受到这种相互作用的影响,因而具有一定的立体定向性。其定向程度取决于抗衡阳离子与链增长活性中心的离解程度。(1)非共轭双烯乙烯基单体

极性溶剂中:链增长活性中心与抗衡阳离子表现为溶剂分离离子对或自由离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单体与链增长活性中心加成时,主要受立体因素影响而采取立体阻碍最小的方式加成,有利于得到间同立构产物:4.1阴离子聚合反应4.1阴离子聚合反应

非极性溶剂中:链增长活性中心与抗衡阳离子表现为紧密离子对,相互间作用较强,单体与链增长活性中心加成是主要受这种相互作用的影响,有利于获得全同立构高分子。以烷基锂引发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阴离子聚合为例,一般认为其机理如下:随着溶剂极性的提高或Li被其它弱配位能力的金属替代,产物的立体规整性下降。4.1阴离子聚合反应(2)共轭双烯单体如1,3-丁二烯和异戊二烯,当用配位能力强的Li金属有机物作引发剂在非极性溶剂中进行聚合时,可得高顺式加成含量的聚合产物。如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