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_第1页
理论力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_第2页
理论力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_第3页
理论力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_第4页
理论力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论力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

理论力学研究的是宏观、低速的物体运动。()

A:对B:错

答案:对

第一章测试

一重物放在地面上,如图所示,P是重物的重力,Fn是重物对地面的压力,Fn′是地面对重物的约束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及组成平衡的二力分别是:()

A:P和Fn′;Fn和Fn′B:P和Fn,Fn和Fn′C:Fn和Fn′;P+Fn和Fn′D:Fn和Fn′,P和Fn′

答案:P和Fn′;Fn和Fn′

第四章测试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A:对B:错

答案:错

摩擦力是未知约束反力,其大小和方向完全可以由平衡方程来确定()

A:错B:对

答案:错

静滑动摩擦系数的正切值等于摩擦角。()

A:对B:错

答案:错

在任何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总等于摩擦力系数与正压力的乘积。()

A:错B:对

答案:错

图示以后轮发动的汽车在粗糙地面上行驶时,其后轮受发动机的主动力偶m的作用,前轮受轮轴上的水平推力P的作用,在下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A、B为汽车的前后轮与地面之间有滚动摩阻的情况,C、D为汽车的前后轮与地面之间无滚动摩阻的情况),哪一个是正确的受力分析图。()

A:B:C:D:

答案:

重的物体自由地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角为,若,则物体()。

A:处于临界状态B:静止C:当很小时能静止D:滑动

答案:滑动

重的均质圆柱放在型槽里,考虑摩擦;当圆柱上作用一力偶矩,圆柱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此时接触点处的法向反力与的关系为()。

A:B:C:

答案:

已知,,摩擦系数,物块将()。

A:向下运动B:向上运动C:静止不动

答案:静止不动

物块重,用的力按图示方向把物块压在铅直墙上,物块与墙之间的摩擦系数,则作用在物块上的摩擦力等于()。

A:15B:0C:20D:

答案:0

当考虑摩擦时,支承面对物体的法向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法线的夹角φ称为摩擦角。

A:错B:对

答案:错

第五章测试

A:对B:错

答案:错

若切向加速度符号与速度符号相同,则点做加速运动。

A:错B:对

答案:对

点做曲线运动,若切向加速度为正,则点做加速运动

A:对B:错

答案:错

A:对B:错

答案:错

动点M沿图示的轨迹运动,图中给出各瞬时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不可能的是

A:M4B:M5C:M1D:M2E:M3

答案:M4;M1;M2

做曲线运动的两个点,初速度相同,运动轨迹相同,运动中两点的法向加速度相同,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两动点的运动方程必相同B:都不对C:任一瞬时两动点的切向加速度必相同D:任一瞬时两动点的切向速度必相同

答案:任一瞬时两动点的切向加速度必相同;任一瞬时两动点的切向速度必相同

A:点在做减速运动B:这些说法都有可能C:点在做匀变速运动D:点在做加速运动

答案:这些说法都有可能

点做曲线运动,如下图所示,则关于在各点处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在M1处做匀速运动B:在M2处做加速运动C:在M3处做减速速运动D:在M1处做减运动

答案:在M1处做匀速运动;在M2处做加速运动;在M3处做减速速运动

如图,半径为R的轮的沿水平地面做纯滚动,则其上与O点重合的点随轮子转到轮子的最高点E时,其轨迹的曲率为()

A:3RB:2RC:RD:4R

答案:4R

点沿着一螺旋线自外向内运动。点所走过的弧长与时间的一次方成正比。则关于点的运动性质正确的是

A:加速度越来越小B:加速度越来越大C:越跑越快D:越跑越慢

答案:加速度越来越大

第六章测试

在定轴轮系中,因为主动轮和从动轮接触点的速度相等,所以其加速度也相同。

A:对B:错

答案:错

刚体做平动时,各点的轨迹一定是直线或平面曲线;刚体做定轴转动时,各点的轨迹一定是圆。

A:错B:对

答案:错

若刚体内各点均作圆周运动,则此刚体的运动必是定轴转动

A:对B:错

答案:错

刚体转动时,若角加速度e是负值,则刚体作减速运动.

A:对B:错

答案:错

圆盘绕O轴做定轴转动,其边缘上一点M的全加速度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哪种情况下,圆盘的角加速度为零()

A:(a)B:(c)C:(b)

答案:(a);(c)

满足下述哪个条件的刚体运动一定是定轴转动()

A:刚体上所有点都在垂直于某定轴的平面上运动,且所有点的轨迹都是圆。B:刚体运动时,其上或其扩展部分上两点固定不动C:

刚体运动时,其上所有点到某定轴的距离保持不变。

答案:刚体运动时,其上或其扩展部分上两点固定不动

转动刚体内任一点的切向加速度等于刚体的()

A:角速度矢与该点矢径的乘积

B:角加速度矢与该点矢径的乘积C:角加速度矢与该点速度矢的乘积D:角速度矢与该点速度矢的乘积

答案:角加速度矢与该点矢径的乘积

如图所示,电动绞车由皮带轮Ⅰ和Ⅱ以及鼓轮Ⅲ组成,鼓轮Ⅲ和皮带轮Ⅱ刚性地固定在同一轴上。各轮的半径分别为r1=0.3m,r2=0.75m,r3=0.4m,轮Ⅰ的转速为n1=100r/min。设皮带轮与皮带之间无滑动,则物体P上升的速度为()

A:B:C:D:

答案:

皮带轮边缘上一点A以50cm/s的速度运动,在轮内另一点B以10cm/s的速度运动,两点到轮轴距离相差20cm,则皮带轮的角速度为和直径分别为(

)。

A:2rad/s、50cm

B:

2rad/s、40cm

C:4rad/s、40cm

D:4rad/s、50cm

答案:2rad/s、50cm

刚体的(

)和(

)称为刚体的基本运动,是刚体运动的最简单形态.

A:曲线运动、平行移动B:转动、平行移动C:定轴转动、曲线运动D:平行移动、定轴转动

答案:平行移动、定轴转动

第七章测试

当牵连运动为转动时,动点的绝对加速度等于()的矢量和,这就是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A:牵连加速度和相对加速度B:相对加速度和科氏加速度C:牵连加速度、科氏加速度和相对加速度D: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相对加速度

答案:牵连加速度、科氏加速度和相对加速度

当牵连运动为平移时,动点的绝对加速度等于()的矢量和。

A:牵连加速度、科氏加速度和相对加速度B:牵连加速度和相对加速度C: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相对加速度D:相对加速度和科氏加速度

答案:牵连加速度和相对加速度

人在奔驰的高铁上,车的速度为v,去打开水的时候,人相对于车厢的速度为u,如果选择人的左脚作为动点,动系设高铁上,则牵连点是(),牵连速度大小为()

A:右脚B:左脚uC:左脚的在车厢地板上的脚印vD:左脚的在车厢地板上的脚印u

答案:左脚的在车厢地板上的脚印v

牵连运动是指动系上在该瞬时与动点重合的点相对于动系的运动。()

A:错B:对

答案:错

在点的合成运动中,动点在某瞬时的牵连速度是指该瞬时和动点相重合的动坐标系上的一点的速度。()

A:对B:错

答案:对

牵连速度是动参考系相对于固定参考系的速度。()

A:对B:错

答案:错

在点的合成运动中,动点的绝对加速度总是等于牵连加速度与相对加速度的矢量和。()

A:错B:对

答案:错

不论牵连运动是何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皆成立。

A:对B:错

答案:对

若半圆盘B点的运动方程,为求OA杆的

,应选B点为动点,OA为动系,地面为静系,则绝对运动为(),相对运动为(),牵连运动为(

)。

A:平行于OA杆的运动沿水平的直线运动

绕O的定轴转动B:沿水平的直线运动

垂直OA杆的运动

绕O的定轴转动C:沿水平的直线运动

平行于OA杆的运动

绕O的定轴转动D:绕O的定轴转动

沿水平的直线运动

平行于OA杆的运动

答案:沿水平的直线运动

平行于OA杆的运动

绕O的定轴转动

正方形板以匀角速度w绕O轴转动,小球以匀速u沿着板内半径为的圆槽内做相对运动,则M点的绝对加速度为()

A:B:C:D:

答案:

第八章测试

刚体作平面运动时,其平面图形上各点的瞬时速度若相同,则该瞬时刚体的角速度必须为零。

A:对B:错

答案:对

刚体作瞬时平移时,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在该瞬时一定都等于零。

A:对B:错

答案:错

刚体作平面运动时,平面图形内两点的速度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相等。

A:对B:错

答案:错

刚体平行移动一定是刚体平面运动的一个特例。

A:错B:对

答案:错

因为不同的瞬时,速度瞬心的位置不同,所以刚体的平面运动可以看成是绕一系列的速度瞬心所作的瞬时转动。

A:对B:错

答案:对

轮子(可视为均质圆盘)沿着地面做纯滚动,轮子半径为R,轮心的速度大小为v,加速度大小为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地面接触的点为速度瞬心B:轮子的图形角加速度大小为C:轮子的图形角速度大小为

D:与地面接触的点为加速度瞬心

答案:与地面接触的点为速度瞬心;轮子的图形角加速度大小为;轮子的图形角速度大小为

如图所示机构中,O1A∥O2B,O1A>O2B,O1A⊥O1O2,w1≠0,则w1________w2。

A:=B:>C:<D:不确定

答案:<

平面图形任一点B绕基点A转动点的切向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为_________。

A:大小等于AB的距离与角加速度的乘积,方向垂直于ABB:大小等于AB的距离与角速度平方的乘积,方向垂直于ABC:大小等于AB的距离与角加速度的乘积,方向指向基点D:大小等于AB的距离与角速度平方的乘积,方向指向基点

答案:大小等于AB的距离与角加速度的乘积,方向垂直于AB

瞬时平动刚体上___________。

A:各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各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各点的速度、加速度分布与平动刚体相同。

D:各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各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各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平面机构的曲柄OA长为2a,以匀角速度绕O轴转动。在图示位置时,AB=OB,且,则该瞬时套筒D相对于杆BC的速度为(

)。

A:B:C:D:

答案:

第九章测试

已点沿其轨迹的运动方程为s=b+ct,式中b、c均为常量,则()

A:点的轨迹必为直线B:点的轨迹必为曲线C:点的加速度必为零D:点必作匀速运动

答案:点的加速度必为零

如果某力F在空间某坐标轴上的投影为零,则这个力的大小为零。()

A:错B:对

答案:错

力偶在空间任一轴上的投影不一定都为零。()

A:对B:错

答案:错

空间平行力系的简化结果可以为力螺旋。()

A:错B:对

答案:错

理论力学研究的是宏观、低速的物体运动。()

A:错B:对

答案:对

第十章测试

变力的冲量等于零时,变力F必为零。()

A:对B:错

答案:错

内力不改变质点系的动量,但可以改变质点系内质点的动量。()

A:对B:错

答案:对

一个刚体若动量为零,该刚体就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A:对B:错

答案:错

质点系动量的方向,就是外力主矢的方向。()

A:错B:对

答案:错

如果质点系质心在某轴上的坐标保持不变,则()

A:开始时各质点的初速度均必须为零;B:开始时质点系质心的初速度必须为零;C:作用在质点系上所有外力在该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必恒等于零,但开始时质点系质心的初速度并不一定等于零。D:作用在质点系上所有外力的矢量和必恒等于零;

答案:作用在质点系上所有外力在该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必恒等于零,但开始时质点系质心的初速度并不一定等于零。

图a所示机构中,O1A¤¤O2B,且O1A=O2B=10cm,曲柄O1A以匀角速度w=Ö2rad/s绕O1轴朝逆时针向转动,O1、O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图b所示CD杆的C端沿水平面向右滑动,其速度大小vC=20cm/s,D端沿铅直墙滑动。图c所示EF杆在倾角为45°的导槽内滑动,契块以匀速u=20cm/s沿水平面向左移动。设AB、CD、EF三均质杆的重量相等,在图示位置时,它们的动量矢量分别用KAB、KCD、KEF表示,则()

A:KAB=KCD=

KEFB:KAB¹KCD¹

KEFC:KAB=KCD¹KEFD:KAB=KEF

¹

KCD

答案:KAB=KEF

¹

KCD

图示三个均质圆盘A、B、C的重量均为P,半径均为R,它们的角速度w的大小、转向都相同。A盘绕其质心转动,B盘绕其边缘上O轴转动,C盘在水平面上向右滚动而无滑动。在图示位置时,A、B、C三个圆盘的动量分别用KA、KB、KC表示,则()

A:KA¹KB=KCB:KA=KB¹KCC:KA¹KB¹KCD:KA=KB=KC

答案:KA¹KB=KC

由于质点系的动量P

=

∑mi

vi

=

m

vC(其中m

=

∑mi),则质点系的动量矩可按下式计算:

A:错B:对

答案:错

第十一章测试

图示一绳索跨过均质的定滑轮B,绳的一端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A;另一端悬挂一质量为m3的重物C。滑轮B的质量为m2,半径为R,其角加速度e设为顺时针向。绳索的质量忽略不计,则滑轮B的转动微分方程为()

A:B:C:D:

答案:

图示A、B两轮的转动惯量相同。图a中绳的一端挂一重W的物块,图b中绳的一端作用一铅直向下的拉力T,且T=W。A轮的角加速度和它对转轴A的压力大小分别用eA和PA表示,B轮的角加速度和它对转轴B的压力大小分别用eB和PB表示,则()

A:eA=eBB:PA=PBC:eA>eBD:eA<eB

答案:eA>eB

图示一细棒由铁质和木质两段构成,两段长度相等,都可视为均质的,其总质量为M。此棒对通过A、B、C的三轴z1、z2、z3的转动惯量分别用Jz1、Jz2、Jz3表示,则()

A:Jz1=Jz2>Jz3B:Jz2>Jz1

>Jz3C:Jz1=Jz3+M(L/2)2D:Jz1>Jz2>Jz3

答案:Jz2>Jz1

>Jz3

图示z轴通过某物体的质心C,该物体的质量为m,图示z1、z2、z三轴彼此平行,z1与z两轴相距为a,z与z2两轴相距为b,z1与z2两轴相距为d,则由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