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说明:1.请考生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主观题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2.请考生认真审题,规范作答。★祝考试顺利!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17分)材料一: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呢?这需要在文化传播的理念、框架以及方式等方面用心用力。首先,在理念上,告别以“传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理念。无论是对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一厢情愿地认为受众会无条件地接受传播的内容,是不现实的。为此,需要尊重受众的接受期待,平等地与受众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灌输。盛气凌人的说教没有人愿意听,受众只会背你而去。所以,宣传工作就不能以“传者”为中心,而应充分尊重受者的权利和感受,提升传播的质量和水平,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所要传播的价值理念植入到目标受众心中去。其次,在传播框架上亟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框架问题。如今,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内外有别的宣传模式需要修正。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已经成为传播现实,这就需要从受众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二是主流价值观、非主流价值观、中国文化之间的秩序问题。三者完全重合显然是不现实的,如何寻求三者之间的最大“交集”,这是文化整合需要破解的课题。将三者有效地整合起来,获得“共识”之后,构建一个立体的传播框架,将三个维度的价值理念有效地运转起来。主流价值观传播应该处于金字塔的顶端,非主流价值观传播处在中间层,文化传播应该是金字塔的基座。三个层面的传播是上下贯通的尤其是主流价值观不是孤悬在金字塔的顶部,它应从非主流价值观和中国的文化基座中汲取最大共识,获得丰厚的民意支持和文化地气,这样才能实现主流价值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其三,创新传播方式。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的内容演绎,就是成功的文化传播案例之一。比如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设计者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复活了张择端笔下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生活,让原先静态的历史名画变成了生动的动态场景。场景生动再现了古代中国城市的祥和、热闹生活,智慧地表达了中国文化中的和谐、兼容的理念。(摘自张涛甫《中国文化如何输出》,有删改)材料二:最近,“90后”古风美食播主李子柒在海外走红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月桃花开,采来桃花酿成酒;五月樱桃季,开始酿樱桃酒、烘樱桃干;从手工造纸,养蚕缥丝,再到制作各种家居物……子柒的视频多以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及其独特的物产为中心,充满着浓郁的烟火味道和恬静的田园气息。有人说她的视频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而文化学者贾静楠认为,李子柒视频中的劳作和生活方式、饮食服饰、手工艺品等内容,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田园牧歌式的影像满足了国外一些观众对于传统中国的想象,说明中国文化可以通过创新手段发扬光大。在北大教授张颐武看来,李子柒视频创新方式,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有积极意义。这种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更有着独特优势,“大众文化从感性上会让人形成对一种文化的初步和基本印象,从而提高跨文化传播效率,也为更多的高雅文化传播打开了空间。”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吸引着海内外关注的目光:“addoil(加油)”“guanxi(关系)”等许多中式英语词汇,先后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电影《流浪地球》在北美、澳洲票房成绩亮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也成为对外文化传播的新渠道,通过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的介绍,“润物细无声”地日益凸显出文化对外传播的正面效果。业内人士指出,李子柒视频从专业性上看,视频作品质量较高,甚至不输成熟的工业化纪录片。视频中充满了数天及数季度的跟拍,大量延时拍摄则被运用于展现时节变化之美,此外还有滤镜调色、微距特写、中远景切换等技术运用。据抖音视频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现在在海外有影响的文化视频作品质量都较高,“然而不足的是,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大多还停留在功夫、美食、服饰等具象和器物层面,体现中国当代文化特征的文化产品还较少在国外产生较大影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指出,对外文化传播中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我们的故事里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所积累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如果这些故事得到外国读者的喜欢,就意味着中国文化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他们的喜欢。“文化传播要了解受众需求,不能只考虑‘我有什么’,还要考虑‘他对什么感兴趣’。”张颐武说,“李子柒视频能够引发人们的强烈兴趣,说明了传播题材的吸引力。”(据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目前中国的文化传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在于文化传播理念有偏差、框架不清晰以及传播方式陈旧。B.为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需要修正当下内外有别的宣传模式,将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C.设计者运用高科技手段将《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生活动态化,更好地表达了和谐兼容的理念。D.李子柒视频之所以受追捧,是因为顺应观众需求而选择了充满烟火味道和田园气息的中国传统乡村生活。2.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现在中国文化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既得益于国力的提升,也与大众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不无关系。B.大众文化一般具有感性化的特点,便于让外界接受,能够让外国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C.本文在充分肯定李子柒视频的同时,也指出了它存在肤浅简单、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等问题。D.尽管人们对李子柒视频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争论,这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A.为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中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开设了以汉语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孔子学院”。B.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林语堂,用英文写了《生活的艺术》一书,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该书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C.京剧文化海外推广者孙萍说:“传播的目的在于接受,我们要用别人听得懂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D.“addoil(加油)”“guanxi(关系)”等许多中式英语词汇,先后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请简要概括李子柒视频在全球走红的原因及意义。(4分)(二)现代文阅读2(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8分)文本一: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文本二:香雪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如果不是隔着玻璃,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一位中年女乘务员走过来拉开了香雪。香雪挎起篮子站在远处继续观察。当她断定它属于靠窗那位女学生模样的姑娘时,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女学生转过脸来,看见香雪臂弯里的篮子,抱歉地冲她摆了摆手,并没有打开车窗的意思。不知怎么的她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如果说跑的时候她还有点儿犹豫,那么从车厢里送出来的一阵阵温馨的、火车特有的气息却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也许,她所以能够在几秒钟内就决定上车,正是因为她拥有那么多鸡蛋吧,那是四十个。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她挽紧篮子,小心地朝车厢迈出了第一步。这时,车身忽然颤动了一下,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当她意识到眼前发生了什么事时,列车已经缓缓地向台儿沟告别了。香雪扑在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看来这不是梦,一切都是真的,她确实离开姐妹们,站在这既熟悉又陌生的火车上了。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凤娇!我怎么办呀,我可怎么办呀!”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台儿沟刹那间就被抛在后面了。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三十里,对于火车、汽车真的不算什么,西山口在旅客们闲聊之中就到了。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只有一位旅客,那就是香雪。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塞到那个女学生座位下面了。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不知怎么的也红了脸。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还说她住在学校吃食堂,鸡蛋带回去也没法吃。她怕香雪不信,又指了指胸前的校徽,上面果真有“矿冶学院”几个字。香雪却觉着她在哄她,难道除了学校她就没家吗?香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节选自铁凝《哦,香雪》)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本一中“那个扭架员负罪地说道”,“负罪”一词,表现了担架员悲痛、自责的心理,因为是他和其他担架员的过失,造成了战友的牺牲。B.百合花图案的被子有联系小说中人物的作用,白色百合花可以看作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化身,象征他们美好的品质。C.文本二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如通过描写香雪执着地追求铅笔盒,表现了香雪坚定的性格特征。D.文本一和文本二有着相近的风格,即不以情节取胜,没有什么激烈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塑造得清新美好。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通讯员衣肩上的“破洞”、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有着丰富内涵,“破洞”主要表现他的节俭,“馒头”主要表现他对“我”的关爱。B.香雪用四十个鸡蛋与矿冶学院女生换铅笔盒,表现出山里姑娘们对物质的向往与追求,也呈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山村人的精神风貌。C.文本一以“我”的视角叙事写人,不仅巧妙地在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穿针引线,而且将“牺牲”“献被”等情节连接起来,结构严谨有序。D.两则文本表现了不同时代感人的青春情怀,文本一侧重写革命战争年代的军民深情,文本二侧重写改革开放时期女学生和香雪之间的美好情感。8.细节是作品的灵魂。请结合新媳妇为小通讯员“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和香雪“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这两处文本细节,简要分析它们的共同作用。(6分)9.文本一结尾“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中,用“青年人”比用“小通讯员”和“小同乡”表达效果好,为什么?(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0分)《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远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远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远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D.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远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1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B.“金就砺则利”中的“金”代指金属制的刀斧等。C.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D.《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易》《春秋》并称为道家“五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课文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个观点,足见学习的意义重大。B.课文第2段连用了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重大意义。C.课文第5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D.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全文围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展开论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分)(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分)14.本文(《劝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9分)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注】本词作于1929年10月。1929年重阳节,是公历10月11日。这一年秋,红四军转战赣、粤、闽三省边界,在福建省西部汀江一带,歼灭当地军阀,攻克了上杭,发展了红军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所以词中说“战地黄花分外香”。15.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起句仿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突出了“天难老”,再用“天难老”与“人生易老”对比。B.“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C.“一年一度秋风劲”,紧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词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D.“寥廓江天万里霜”句摹画出一幅宏阔、秋色无限的景象,表现了词人对自身渺小、前途茫然的无限感慨。16.下阕中的“不似春光”与“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劝学》一文中,荀子从反面论证“学习应当专一”观点的句子是:,。(2)《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更睿智,因为,。(3)《沁园春•长沙》中,诗人身处危险的当下,心却飞到激情飞扬的青春岁月,开启了回忆模式:。。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9分)“虽然我们还年轻,但可以让国家放心!”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众多“90后”“00后”________、勇挑重担,展现了激荡的青春力量,书写了无悔的青春答卷。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支青春之师________,集结出征,冲锋前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医务工作者中,有他们英勇无畏、救死扶伤的身影;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障群众日常生活的社区工作者中,有他们不辞辛劳、默默付出的身影;急他人之所急、传递爱与暖的志愿者中,有他们风雨兼程、无私奉献的身影……在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在最好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情,()。精神,薪火相传;青春,生生不息。回首百年沧桑,在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的华夏神州的广袤土地上,镌刻下自强不息、为国奉献的青春。面对疫情肆虐,一声声“我要上”________,一封封自愿请战书按满手印,一支支青年突击队奋勇向前,这一代年轻人再次展现出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不屈力量。实践再次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18.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青年是新时代的担当B.这就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担当C.新时代中国青年勇于担当D.这就是担当新时代的中国青年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的华夏神州的广袤土地上,书写下自强不息、为国奉献的青春印记。B.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在华夏神州的广袤土地上,镌刻下自强不息、为国奉献的青春。C.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在华夏神州的广袤土地上,镌刻下自强不息、为国奉献的青春印记。D.在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的华夏神州的广袤土地上,留下自强不息、为国奉献的青春。语段(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11分)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①。正如诗人臧克家所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毛泽东和郭沫若都是浪漫主义诗人,但两人的创作形式明显不同:毛泽东精于传统古典诗词,②。两人的诗作都有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但郭沫若在自由诗体创作中,还多用排比、反复和呼告来抒发情感,而毛泽东诗词创作中,③。如《沁园春·长沙》中“同学少年”出自杜甫《秋兴》,“粪土当年万户侯”借用李广的故事,“中流击水”化用祖逖的“中流击楫”等。毛泽东诗词一个主要的特征是境界博大,此等境界,非他人所及。首先表现在景象的壮美上,如《沁园春·雪》中的“北国风光”,《沁园春·长沙》中的“万类霜天”……画面阔大恢宏。而且这些看似毫不经意的描写,却又透着纵横万里的大视野,展示出“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磅礴气势。除此之外,毛泽东诗词的博大境界还体现在藐视一切困难的气魄。作为革命家,他敢于扭转乾坤,视千难万险的长征“只等闲”。心中志向远大,自然诗中境界博大,如果没有敢“问苍茫大地”的雄心壮志,又怎能有如此大境界的诗词!2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某中学一名高一新生升入高中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在一个新环境中感觉与同学很难相处,导致自己情绪有些失落。无奈之下,向长辈们请教。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一些建议。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和解析1.CA.“框架不清晰”错,文中材料一说“传播框架上亟需解决两个问题”,不能等同于“框架不清晰”。B.“将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错,文中材料一说“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已经成为传播现实”,这是既成事实。D.“是因为顺应观众需求而选择了充满烟火味道和田园气息的中国传统乡村生活”以偏概全,从文中材料二看,李子柒视频之所以受追捧,原因不止一个,除选项所说外,还有“视频作品质量较高”“李子柒视频能够引发人们的强烈兴趣,说明了传播题材的吸引力”等。故选C。2.CC.“也指出了它存在肤浅简单、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等问题”不是本文的观点,文中说“有人说她的视频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而文化学者贾静楠认为……说明中国文化可以通过创新手段发扬光大”,可见文章对李子柒视频是赞同的。故选C。3.D材料一就“中国文化如何输出”的问题提出了“需要在文化传播的理念、框架以及方式等方面用心用力”的观点。D.“addoil(加油)”“guanxi(关系)”等许多中式英语词汇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是国家实力增强带来的影响,而非“中国文化如何输出”的内容。故选D。4.以设问开篇,引出中心论点。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4分)5.(1)李子柒视频内容上尊重大众需求,制作质量高,传播方式新颖。(2)传播了中国文化,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为当下中国文化的传播带来启示。(4分)6.AA.“因为是他和其他担架员的过失,造成了战友的牺牲”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小通讯员扑在手榴弹上,以自己的生命保护战友,这并非是担架员们的过失造成的,而是反动派造成的。故选A。7.CA.“‘破洞’主要表现他的节俭”错误。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牺牲后新媳妇缝破洞一细节描写,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B.“表现出山里姑娘们对物质的向往与追求”错误。“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据此看出,铅笔盒在香雪的眼中是文化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所以是表现香雪对山外世界文明生活的向往。D.“文本二侧重写改革开放时期女学生和香雪之间的美好情感”错误。应是写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和文明的向往。故选C。8.①暗示人物心理,展现人物形象。新媳妇缝破洞细节既表现了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牺牲的痛惜、歉疚、悼念的复杂心理,又表现了她淳朴、善良的性格;香雪塞篮子的细节,既突出香雪做人的尊严和原则,体现她自尊自爱的品格,也突出香雪为让对方收下鸡蛋的坚决、机智、灵活。②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一针一针地在缝”表现了新媳妇的认真,使情节更真实;“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体现出香雪在那种情况下的机智反应,具有画面感。(每点3分)9.①“小通讯员”只是单单地表现了文中革命战士这一形象;“小同乡”只是从“我”的角度表达对这个老乡革命战士纯洁的爱。②小说用“青年人”这个词,暗示像小通讯员这样的青年革命战士不是特殊、非凡的个体,而是任劳任怨的中国青年群体;刻画并赞美了为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和生命的中国革命青年群像,升华了小说的革命主题。(每点3分)10.A句意: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蓬生麻中”是“蓬生(于)麻中”的省略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D;“兰槐之根”作“是为芷”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故选A。11.DD.“并称为道家‘五经’”错误,应该是并称为儒家“五经”。故选D。12.DD.“全文围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展开论述”错误,全文是围绕“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展开论述的。故选D。13.(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5分,“博学”“日”“省”“知”每词1分,句意通顺1分)(2)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4分,“锲”“舍”“镂”每词1分,句意通顺1分)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博学”,广泛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省”,反省;“知”,通“智”,智慧。(2)“锲”,雕刻;“舍”,停下来;“镂”,雕刻成功。14.(君子曰)学不可以已(2分)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是这篇文章的特色。15.DD项,“表现了词人对自身渺小、前途茫然的无限感慨”错误,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故选D。16.不矛盾。“不似春光”是就秋天的景色与春天的景色相比较为单调这一点而言的。“胜似春光”是就秋天到处见橙黄,时时有收获这一情景说的。又加上红军打了胜仗,看到“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景色,自然就发出了由衷的赞美。(6分)首先确定这种表述并不矛盾,接着分析原因。“不似”是从春天与秋天景色的区别来说的,秋景自然不似春景;而“胜似”则是从秋天胜过春天的方面而言,秋天虽没有春天的百花齐放,但一来“橙黄橘绿”,乃是丰收季节;二来诗人是在战地,看见红军打了胜仗,这种喜悦的心境自然也让眼前的秋色比纯色更令人喜欢,由此而生赞叹之情;此处提到春光实则是为了反衬秋色“寥廓”与“万里霜”。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极写景色之瑰丽。17.(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8.无所畏惧

闻令而动不绝于耳(每词1分)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语境应是说“90后”“00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畏惧,故用“无所畏惧”。无所畏惧:没有什么怕的。结合语境“青春之师”“集结出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