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九组文献综述版_第1页
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九组文献综述版_第2页
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九组文献综述版_第3页
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九组文献综述版_第4页
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九组文献综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献综述卢宁2011040497袁欣怡2011040255王天骄2011040287段妍婷2011040651劳动力市场需求与高校专业设置的关系研究:对教育的反思前言主体小结参考文献目录前言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已形成紧密的对接,对市场需求大,就业率高的专业,则扩大招生,反之则减少或者停止招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似乎再合理不过了,然而,当市场需求成为高校专业设置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指标,我们就应该更具理性而警醒地回归到对教育的反思。高校诚然是教育重镇,而就业率是否是人才培养的最主要产出?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教育本身的目的何在?主体

第一类对高校专业设置理论的研究第二类对影响高校专业设置因素的研究第三类改进高校专业设置的策略及建议的研究

对高校专业设置理论的研究高校专业设置模式的研究高校专业设置模式基础是高校自身要素禀赋,向导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关键是高校定位及相互之间的竞争。政府有效宏观调控使专业设置得到优化,机会和创新使专业设置充满活力。这方面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徐秀萍的《对高校专业设置模式的思考——基于钻石理论的一个分析》1,龚怡祖的《大学专业设置模式探析》2,杜才平的《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3,杨荣昌的《关于我国高校本科专业建设问题的思考》4,徐庆的《高校专业设置的多目标优选方法研究》5等。

对高校专业设置理论的研究高校专业设置原则的研究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发展并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必须处理好与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遵循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前瞻性原则,以学校已有学科建设为基础的优势性原则,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复合性原则,与高级学历、学位教育相衔接的持续性原则和适应社会经济变革的动态性原则。也有一些其它提法,但是含义基本上类似。这方面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周亚夫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问题探讨》6,王冰孙绍荣的《浅议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原则》7,高建立的论文《天津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实践与理论问题研究》8,杨虹的论文《新时期调整我国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研究》9。

对高校专业设置理论的研究专业设置管理机制的研究分别从社会、政府、学校等多个视角探讨了高校专业设置的调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可借鉴的调控原则和策略。这方面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阳荣威的论文《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10,杨二辉的论文《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研究》11,赵本全的论文《调整和改进高等学校本科的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12,俞佳君的《高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历史与反思》13,杨同毅《由“计划”到“市场”——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管理方式的转变》14等。

对影响高校专业设置因素的研究经济发展对高校专业设置影响高等教育是带动区域经济及高新技术发展的基地,作为区域内的高校,需适用高水平的应用研究来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高校的专业设置应面向地方、依据市场,贴近行业,使学校与企业成为科研基地,区域高等职业院校间应加强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专业优势互补。这方面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张微的《高校专业设置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15,王成涛、张健明的《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16,邯郸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组的《地方经济发展与高校专业设置的互动性研究》17,赖英腾、倪学新、陈盛的《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及发展的适应性研究》18,刘启艳的《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与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19等。

对影响高校专业设置因素的研究就业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影响高校专业设置与学生就业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并且它已成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高校必须根据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体制转型期的新要求,适应市场需求,依据自身素质适时对专业设置优化和调整,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这方面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李婵娟的《不可忽视的结构性矛盾:专业与就业》20,彭志敏的《按市场需求科学规划高校专业设置》21,陈彩娟的《就业应成为高校专业设置的指挥棒》22,贾万刚的《大学专业设置与大学生就业相协调的国际经验及启示》23,朱立峰的《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研究》24,杨立军的《本科专业设置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25,张宝蓉的《我国台湾地区高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对接分析》26等。

改进高校专业设置的策略及建议的研究改进高校专业设置的措施包括: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优化专业布局,建设专业的优胜劣汰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对专业内涵的建设。学校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理性对待专业调整成本,加快专业调整步伐;社会应建立健全高校专业设置评估体系,推动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这方面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吴红英的《关于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27,周亚夫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问题探讨》28,李云霞的论文《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建议》29,朱家安《从教育供求视角对“知识失业”问题的反思》30等。小结

从已收集到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高校专业设置的研究很多,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有相当数量,但是,关于二者关系的系统研究尚很薄弱。此方面的一些研究主要散落在关于高校专业设置或大学生就业的研究中,尚未找到关于二者关系的专门文章或专著。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中都体现出高校专业设置和毕业生就业的密切关系。小结

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来看,主要是历史法、文献法,比较单一。虽然在已有的研究中,有问卷调查法等的使用,但总体来说多是针对某一地区的,样本较小;有统计方法的使用,但一般只是停留在描述统计的阶段,只是对数据的简单分析,缺乏对二者关系的相关分析;有运用系统理论,社会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但主要还是局限在教育学领域,其他政治学、文化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尚缺乏使用。小结从对教育的反思角度来看,目前研究尚浅,仅有:于慧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依据:内在逻辑的追问》31,冯皓的《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间的错位研究》32及《专业设置趋热避冷让高校没特色》33,段作章《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冷思考》34三位学者关注到。我们的选题主旨是当市场需求成为高校专业设置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指标,我们就应该更具理性而警醒地回归到对教育的反思,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徐秀萍.对高校专业设置模式的思考——基于钻石理论的一个分析[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2龚怡祖.大学专业设置模式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1(11)3杜才平.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1(04)4杨昌荣.关于我国高校本科专业建设问题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5(01)5徐庆.高校专业设置的多目标优选方法研究[J].江苏高教,2009(06)6周亚夫.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问题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1)7王冰,孙绍荣.浅议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原则[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03)8高建立.天津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实践与理论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参考文献9杨虹.新时期调整我国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10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1杨二辉.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12赵本全.调整和改进高等学校本科的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D].河海大学,200513俞佳君,钟儒刚,彭少华.高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历史与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06)14杨同毅.由“计划”到“市场”——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管理方式的转变[J].教育发展研究,201115张微.高校专业设置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06)16王涛,张健明..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2)参考文献17邯郸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组.地方经济发展与高校专业设置的互动性研究[J].社科纵横,2006(12)18赖英腾,倪学新,陈盛.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及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8(01)19刘启艳.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与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J].高教探索,2012(02)20李婵娟.不可忽视的结构性矛盾:专业与就业[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6(12)21彭志敏.按市场需求科学规划高校专业设置[J].教育与职业,2010(07)22陈彩娟.就业应成为高校专业设置的指挥棒[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02)23贾万刚.大学专业设置与大学生就业相协调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5(04)24朱立峰.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参考文献25杨立军.本科专业设置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J].教育发展研究,2008(17)26张宝蓉.我国台湾地区高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对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23)27吴红英.关于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报,2000(06)28周亚夫.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问题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1)29李云霞.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建议[D].华东师范大学,200530朱家安.常婷.从教育供求视角对“知识失业”问题的反思[J].广西社会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