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一棵小桃树》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9课《一棵小桃树》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9课《一棵小桃树》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9课《一棵小桃树》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9课《一棵小桃树》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梳理情节,梳理小桃树的遭遇和生命状态。2.精读重点,进一步了解“我”和小桃树的成长历程的相似之处。3.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的理解。教学重难点: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有益的启示。教学过程情境化导入:邀请函亲爱的同学们:“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为了用朗读记录最美春意,央视栏目《朗读者》现邀请你来担任本次节目的朗读者,协助节目组完成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具体事项函告如下:征集内容一:以《一棵小桃树》为脚本设计朗读征集内容二:采访贾平凹先生,设计采访提纲征集内容三:以采访结果为脚本抒写内心独白《朗读者》节目组委会2023年5月22日任务一:邂逅桃树之“景”活动:速读文章,圈画有关小桃树的描写,关注小桃树的遭遇和生命状态,绘制曲线图,设计朗读脚本。1.请根据文章,绘制黑板上展示的曲线图,横坐标是小桃树的遭遇,竖坐标是小桃树的生命状态,老师带领大家绘制第一步,后面的请你来补充完整。好的同学们,曲线图在你们的集思广益之下,圆满完成啦!请看此图,从生命状态一栏,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小桃树?没错,从文中圈画关键词——这是一棵弯曲弱小、被人遗忘、没出息的、委屈、纤纤、病弱、孤独寂寞却又顽强的小桃树。也是一棵我亲手种下,蓄着我的梦的小桃树。那么从遭遇一栏,你能否用四字词语来概括这一棵小桃树?这是一棵命途多舛、坎坷不平的小桃树。2.接下来,请你精读文章,圈画出直接描写小桃树的语句,并对其进行朗读设计。请看黑板展示的朗读设计的示例,用咱们之前强调的朗读标注符号进行设计,请看小贴士:朗读脚本是指用一些符号和文字对朗读时的心理状态和声音处理方式做出提示,主要包括重音、停顿、语调、节奏等。重音(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面)语调(用“↗”“↘”表示语调的上扬和下降)节奏(用具体的词表达,如舒缓、激昂、轻柔、低沉等)【示例】可我的小桃树,一棵“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朗读设计】“太”连续出现了两次,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朗读时可以重读,强调作者对小桃树的怜惜之情;副词“却”有转折意味,可以重读、语速放缓,体现了作者的惊讶;“患了重病的少女”,运用比喻的手法,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了林黛玉的娇弱,所以朗读时应语速放缓,语调降低,读出小桃树的虚弱与无力。我们先齐声朗读一下示例的原句,再一起齐声朗读一下它的朗读设计吧。(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声音响亮,咬字清晰,但是作者的情感似乎还没有读出来)。比如,在读“太”的时候,应重读,延长读音,提升语调,我来示范一下;读“患了重病的少女”应重度“重病”,整体语速放缓,语调降低,读出小桃树的虚弱无力,我们可以这样读,你们也来感受一下。学生朗读,教师评价:嗯,情感出来,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次齐声朗读一下这段文字吧!悟性高的你们,一点就通,一点就透,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怜惜与疼爱之情,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吧!3.除了修辞和副词之外,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到文章当中那些具有转折意味的词语?请你从文章中找出来。找到了吗?有哪些?学生:竟、竟然、然而.....教师:是的,文章还有很多转折词,作者运用了13个却,4个但,5个竟,1个然而,一次次给作者带来惊喜,处处体现着作者对小桃树的同情、担忧、赞美、敬佩等错综复杂的情感。接下来的时间留给你自己从文中寻找有关小桃树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4.成果展示,请各小组派代表一位进行朗读,另一位说明朗读设计。预设:①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朗读设计:“拱”“委屈”“弯了头”“紧抱”“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桃树以人的情态,分别从动作、形体和色彩角度,写出了小桃树刚长出来时的“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的同情、怜爱之情,所以可以重读。“竟”体现作者的意外,“立即”体现小桃树的弱小,所以也可以重读。预设:②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朗读设计:“竟然”体现作者的意外与惊叹,“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小桃树努力、坚强、不放弃的姿态,表现了作者在外奋斗遗忘了小桃树后,猛然发现它还在努力生长的惊讶心情,所以这些词可以重读,语速放缓。预设:③如今,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朗读设计:“蓄着我的梦”的小桃树终于开花了。“竟”字表现了作者对于小桃树开花的高兴和惊喜之情,应重读,语气上扬。教师点评:同学们朗读得声情并茂,相信你的朗读一定能够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任务二:采访树下之“我”活动:为了增加节目的收视率,节目组特地邀请了贾平凹先生与你一起朗读文章。请你担任“主持人”采访贾平凹,了解贾平凹先生对《一棵小桃树》的独特见解以及个人的心路历程。1.我们先来齐读一下课本上第五单元的导语部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们许多启迪。2.现在我们将与伟大的作家进行对话,我们一起设计“朗读者:中国著名作家贾平凹”访谈提纲,请你和你的同桌进行合作,一人扮演采访者,一人扮演贾平凹先生,针对访谈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3.在正式开始采访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贾平凹先生。请生读。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3年出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曾担任《长安》文学月刊编辑、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作品有:《废都》、《浮躁》、《高老庄》、《秦腔》、《怀念狼》。4.另外,节目组还给大家准备了链接材料,请生读。我自幼便没有得到什么宠爱。长大体质差,在家里干活不行,遭大人唾骂。——贾平凹《贾平凹性格心理调查表》考上初中后,便又开始了更孤独、更困顿、更枯燥的生活。班里的干部子弟且皆高傲,在衣着上、吃食上以及大大小小的文体之类的事情上,用一种鄙夷的目光视我......——贾平凹《在乡间的十九年》从山沟走到西安,去商店,看见了香肠,不知道那是什么,问服务员,遭到哄堂大笑......——《我的台阶和台阶上的我》从上述材料中,你有没有发现小桃树和作者的相似之处?请完成表格。5.好,在了解完上述背景及生命历程的相似之处后,我们回到最初的采访问题,请各个小组自由讨论,推选出代表向我们展示。教师点评:这几组的同学很聪明,由此可见,作者通过暗藏在文字中的奥秘,借助一棵不平的小桃树在讲述着自己不平的人生,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志”。本文借一棵小桃树的顽强生长,抒写自已的理想和情志。作者笔下的小桃树瘦弱而顽强,寄寓着深刻的含意。作者明写小桃树,暗写自己。小桃树就是作者的化身,小桃树的遭遇就是作者的遭遇,二者同病相怜。作者受到挫折,陷入迷茫,觉得自己的幸福是那么渺茫,心情十分愁苦,又恰逢自己的奶奶去世了。他看到寄托着自己的梦想的小桃树在历尽风雨的磨难后还保留着一个花苞,他就仿佛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又重新燃起了斗志。6.那他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出第二个访谈问题:这棵“小桃树”和您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教师点评:这一组的同学能够结合课文的阅读提示回答问题,说明看书非常认真仔细。同时,他们还运用了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那就是“比较阅读”。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得知小桃树与我的经历是非常相似的。除了相似之外,也有不同,比如他们面对挫折时的态度是不同的。面对困难,小桃树以其特有的坚韧和顽强生长着,而作者呢?面对人生挫折,他是什么态度?学生:脾性变坏、心境“垂垂暮老”。7.那么来到了第三个访谈问题:您想通过《一棵小桃树》这篇散文告诉读者什么呢?预设:作者想告诉我们,小桃树面对风雨摧残的时候,都能保留着欲绽的花苞,从未放弃过生的希望。而我们也应该像小桃树一样,面对挫折要勇敢战胜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教师点评:听完你的陈述,老师看出你是一个积极乐观的孩子,希望就像你说的,以后面对挫折也能勇敢克服,实现梦想!任务三:抒写内心独白活动:与贾平凹先生交流后,你对《一棵小桃树》的理解已入木三分。请在朗读中设计“内心独白”,表现贾平凹先生的内心活动与情绪变化,体悟人生哲理。1.我们在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请补充小桃树与“我”的成长日记。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埋在角落里—萌芽(嫩绿)—长到二尺来高(样子猥琐,被人忘却)—有院墙高了(被猪拱折过,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暗线,"我"的经历∶"我"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从小有梦想—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后,方知人世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遭受种种磨难—像小桃树一样,"我"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和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2.那由此我们借机抒写贾平凹先生的内心独白:【示例】小桃树虽然在逆境中成长,历经种种风雨,但仍旧仍顽强生存,逆境中成长,正如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一样。请你创作内心独白,并在小组内分享。3.我们来精读一下文章的结尾:小桃树啊,我该怎样感激你?作者为什么要感谢小桃树?请抒写内心旁白。预设:“我”受到挫折,陷入了迷茫,觉得自己的幸福是那么渺茫了,心情十分愁苦,又恰逢疼爱自己的奶奶去世了。而就在这时,“我”看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