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野有蔓草》是兴也吗_第1页
《诗经野有蔓草》是兴也吗_第2页
《诗经野有蔓草》是兴也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野有蔓草》是兴也吗

《诗经哈菲尔野香》是一首现代诗歌。现代研究诗人认为,这是一首悲伤的诗歌。细味诗意,终觉言情说欠妥。移录全诗如下: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藏。余冠英先生说:“这首诗写的是大清早上,草露未干,田野间一对情人相遇,欢喜之情,发于歌唱。“高亨先生说《野有蔓草》是一个男子在野外遇到一个思慕已久的姑娘,就歌出这支歌”。其他诸家的解说与此类似,不备举。要之,当代学者公认《野有蔓草》是写男女青年在野外相遇的言情诗。《野有蔓草》是否为言情诗?这需要考察与《野有蔓草》相类似的诗。先看《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诗序》云:“《湛露》,天子燕诸侯也。”换句话说,这是歌颂周王请诸侯饮酒的诗.据《青蝇》、《旱麓》、《洞酌》等诗可证,“岂弟君子”指周王,《诗序》之说可信。诗已明确地说了,饮酒的时间在夜里,饮酒的地方在“宗”,即在周王的宗庙或宗室。周王和诸侯们在宗庙饮酒,而且在深夜,当然看不见“丰草”上的露水,也看不到“杞棘”上的露水。诗人为什么反复地说“丰草”“杞棘“上的“湛湛露斯”呢?《毛传》在开头二句下注曰“兴也“,换句话说,写露水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欢乐饮酒。再看《小雅·蓼萧》: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革冲冲。和鸾雍雍,万福攸同。《诗序》云:“《蓼萧》,泽及四海也。”换句话说,这是歌颂周王的恩德遍及四海的诗。据诗意,“君子”指周王。全诗是以诸侯的口气,歌咏见到周王的欢乐和幸福,并表示感激和不忘。此诗没有说见到“君子”的时间和地点,但可以肯定的说,诸侯朝见周王,决不会在大清早的蒿草之间。诗人为什么反复地说“蓼彼萧斯”上的浓露呢?《毛传》在开头二句下注曰“兴也”,这是说,写蒿草上的浓露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欢乐相会。据《湛露》、《蓼萧》二诗可知,以草木上有浓露而起兴的诗,既不表示时间,也不表示地点,也不是说真有露水,而是暗含着欢乐的相会。或者说浓露是欢乐相会的象征,或者说浓露是欢乐相会的隐语,当时的人们一听到以浓露起兴的诗,便会意识到下文将说欢乐的相会,不会误解为真的有露水。《野有蔓草》两章的开头。和《湛露》、《蓼萧》的兴句极为相似,《毛传》在开头二句下也注有“兴也”。据此,《野有蔓草》的兴句,也没有表示时间、地点的作用,也不是真的有露水,而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欢乐相会。质言之,当代学者认为《野有蔓草》所写的相会地点在野外,相会时间在早晨,均失当。据上所述,《野有蔓草》所写的浓露,目的在于点明欢乐的相会,不表示相会的时间和地点。这是什么性质的相会呢?这是男女青年的偶然相遇吗?诗说“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当然是作者称颂对方的口气。言外之意,我早就盼望着见到您,如今不期而遇,实现了我的愿望。诗又说“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这也是称颂对方的话。“藏”,意为善。“与子偕藏”,即与您同善,我可以蒙受您的善教。这与《湛露》的“莫不令德”,《蓼萧》的“万福攸同”相似,都是从品德方面歌颂对方。细味“邂逅相遇”等四句,作者所会见、所称颂的人,应是一位有社会地位、有威望的人,并不是一般的人物。换言之,作者所歌的人物,类似于《湛露》、《蓼萧》中的君子,不可能是不熟悉、不了解、突然碰上的漂亮姑娘.《野有蔓草》为什么被认为是言情诗呢?就是因为两章的中间二句为“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有一美人,婉如清扬”。不可否认,这是作者称颂所会见者长得漂亮。但是,这些诗句并不是为形容女子所专用,形容男子长得漂亮时也可以用这样的诗句。试看《齐风·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失反兮,以御乱兮。诗中的“甥”应是指鲁庄公。全诗在于称颂鲁庄公善射、能舞、能御乱,同时称颂鲁庄公长得高,长得漂亮。诗中不仅有“美目扬兮”和“猗嗟娈兮”,而且有和《野有蔓草》完全相同的诗句——“清扬婉兮”。据此,“清扬婉兮”不但可以用来形容男子长得漂亮,而且证明被称颂者不是一般的人物。换言之,《野有蔓草》中所歌颂的人物,不应该是“一位漂亮的姑娘”。诗中两次说“有美一人”,这是指“溧亮的姑娘”吗?《诗经》中的“美”字,既可以形容女子美,也可以形容男子美。如《郑风·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旦仁。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此诗中的“叔”可能是指郑庄公的弟弟太叔段,无疑是男子,而且不是一般的人物。诗中反复地用“洵美”赞美这位“叔”,可证“美”字不是形容女子的专用词。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叔于田》和《野有蔓草》都是春秋时代郑国的诗。前者,作者渴望见到“洵美且仁”的叔;后者,作者见到了“清扬婉兮”的一位美人。我们虽不能说两篇诗的作者和被称颂者相同,虽不能说两篇诗有什么联系,但是,如果说《野有蔓草》的“有美一人”指“漂亮的姑娘”,和《叔于田》的“洵美且仁”恰恰相反,则难以令人置信。再如《齐风·卢令》的“其人美且鬈”,《魏风·汾沮洳》的“美无度”、“美如英”、“美如玉”,都是赞颂男子长得漂亮。简言之,按后世或现在的词汇涵义,仅仅根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认为是形容女子长得漂亮,从而判断《野有蔓草》的性质为男女相会,属于误解。春秋时代的人们是怎样理解《野有蔓草》呢?或者说《野有蔓草》的最早解说是什么?《左传》襄公二十年,即公元前546年,郑国国君郑简公送别晋国的赵孟,在郑国的垂陇设宴欢送,郑国的子展、伯有、子产、子大叔等七位大夫参与送别。赵孟请七位大夫赋诗。“伯有赋《鹑之贲贲》。赵孟曰:‘床第之言不逾阈,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子大叔赋《野有蔓草》。赵孟曰:‘吾子之惠。也’”伯有赋的诗就是《风·鹑之奔奔》,这是讽刺卫宣公和宣姜并为淫乱的诗。赵孟当场批评,不讲情面。而对子大叔赋的《野有蔓草》,赵孟却感激的说“吾子之惠也”。这是因为子大叔用“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比喻赵孟,并称颂见到赵孟是“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所以赵孟表示感谢。据此,《野有蔓草》既不是言情诗,更不是淫诗。如果说春秋时赋诗可以断章取义,而子大叔赋的是《野有蔓草》全诗,并非断章取义,赵孟也是按全诗理解的。再者,伯有赋《鹑之贲贲》,赵孟为什么不断章取义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这次赋诗盛会在郑国,时间在春秋后期,距《野有蔓草》的创作时代不到二百年,子大叔是郑国大夫,赋的是郑国之诗,不致于把诗的基本意思弄错。《野有蔓草》为什么被误解呢?我们认为《诗序》的首句作于先秦,有一定的传授依据和师承关系,可信居多。首句以下者为东汉卫宏所作,穿凿附会者居多。《诗序》首句云:“《野有蔓草》,思遇时也。”用现在的话说,《野有蔓草》的作者,盼望自己有出头露面、施展才能的机会。或者说《野有蔓草》的作者,希望遇到赏识自己的人。细味《野有蔓草》的言外之意,细味子大叔的赋诗之意,《诗序》的首句是可信的。卫宏解释“思遇时”说:“君之泽不下流,民穷于兵革,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这里毫无根据地加上“男女失时”显然是错了。《毛传》注明《野有蔓草》为“兴”体,解释了难词,没有涉及男女,这是可信的。《郑笺》引《周礼》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之无夫家家者。”以此解释“男女失时”,更是错上加错。朱熹的《诗集传》说,《野有蔓草》写的是“男女相遇于野田草露之间,故赋其所在以起兴”,这显然是误解了“野有蔓草,零露溥兮”的兴义。当代学者对《野有蔓草》的解释,实际上都是源于朱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