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汇总_第1页
历史常识汇总_第2页
历史常识汇总_第3页
历史常识汇总_第4页
历史常识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常识一,什么是历史在古代“历”与“史”两个字是分开的.“历”的甲骨文写法.原意是“一块平地上长满庄稼,勤劳的农夫经常在地里巡视,留下深深的脚印”,引申为“人过去发生的事”。“史”的甲骨文写法.原意是“一个器皿中放着竹简,一双手很稳重地端着”,引申为“人记录发生的事”,双手持中,强调立场中立,态度不偏不倚。“历”与“史”合到一起的意思就是“人记录过去发生的事。”历史包罗万象,每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必然包含以下因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因为什史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人过去发生的事”是客观存在的;而“人记录”就带有人的主观性。二,为什么学历史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与现在有时间间隔,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学历史呢?而且时间不能倒流,过去关于学历史的意义说法纷纭,我们只牢牢把握一点,学历史的最大意义不是为了记住过去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指导今天的活动,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古鉴今。三,怎么学历史历史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也就是不能保证真实,学历史当然希望学到客观真实的历史,而不是虚㈠正确的历史观指导,史观内容我后面有专门论述,这里不做阐发。㈡史料搜集:确定主题后,要围绕主题进行史料搜集。首先注意史料的分类:按来源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前者研究者亲自搜集,可靠性高,后者直接引用别人研究成果,可靠性不能保证.但也有史学价值,它是对历史的扭曲的反映。㈢史料整理:搜集的史料首先要辨伪存真,详细考证,只保留可信度高的史料。这里强调最近原则,即最近的时间、地点、人,人又分为旁观者与当事人。㈣史料解读:整理好的史料按正确的史观进行比较分析,初步得出经受得起推敲的结论,注意史学研究的最高原则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从证来。史料与结论必须一一对应,史料是结论的充分和必要条件,结论相对于史料不夸大也不缩小,恰如其分。1.时空观念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地使用与时空有关的概念术语、古今地图、大事年表等阐述中国及世界进程;依据历史的纪年与时序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从历史年表、历史地图中获取所需的信息;有意识地将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进行考察。2.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学是一门实学,对历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史料既是我们揭示历史真相不可或缺的证据,更是我们评析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与历史事件的基石。因此,“史料实证”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搜集、辨别、选择和使用各种历史资料,在史料中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并经过思辨与探究而判断史料是否可以作为实证的证据;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与探究的问题自行进行史料的甄别,考察史料的可信度和使用价值;教会学生运用相关史料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3.唯物史观概念界定: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内涵阐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历史是过去的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实验性,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既包含了叙述者对史事描述的整理与组合,又体现了叙述者对历史的立场、观念等。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历史的解释能力,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历史情境和当代背景下,思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重要性;了解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之间的关系;以公正的角度去理解历史叙述中不同的历史解释,以辩证的眼光评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客观的态度评判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进一步揭示历史解释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5.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从历史研究的求真、求通、立德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即对历史的探究以不断接近历史的真实为目的;以“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以丰富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情感认同等,提供历史的经验、人生的哲理和人类的共同追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就是要帮助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意识和精神;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财富,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形成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形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同时使学生形成典例1学习历史必然会涉及到历史时间,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十二生肖、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的匹配1.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匹配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A.庚申年B.癸卯年C.甲辰年D.乙酉年2.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相匹配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典例3在电视剧中,经常提到:犯人在午时三刻处斩。据考证“午时三刻”实际为午时初三刻,也就是指今天()A.中秋B.端午C.清明D.春节西方国家一样,最初也以七曜命名一星期中的各天,到清末才逐渐被星期日……星期六的叫法所代替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淮阴即淮安异名也。”按古代地理方位为地名命名原则来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衡阳:衡山之南;淮阴:淮水之北B.衡阳:衡山之北;淮阴:淮水之南C.衡阳:衡山之北;淮阴:淮水之北D.衡阳:衡山之南;淮阴:淮水之南1.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2.庙号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4.尊号是帝王、皇后活着时的称号,如慈禧太后。典例6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1.氏族的名称演化为姓。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姓大都和2.以国名为姓。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3.以居住地为姓。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5.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司空等,有些姓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7.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呼延、慕容、8.以谥号或庙号为姓。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谥号。㈣郡望:魏晋士大夫矜其门第,每郡显贵的族姓,被称为郡望,意思是世居某郡并被当地所仰望。隋唐时期虽然门阀士族消典例7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B.爵位C.谥号D.行业三、避讳的对象和方法2.避讳方法:改字法;空字法;缺漏笔画法。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火德1.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先后经历县试、府试、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2.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3.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典例10“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气冲斗牛。”(引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其中“三元”指当时下列哪三级考试的第一名()三、经史子集分类方法子:包括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九、十恶不赦:最初来自佛教的说法,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按要素分:唯物史观将社会发展的诸因素条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私有制、阶级、国家、领袖、人民群众等等,就为我们在史学研究中科学地归类历史现象与史料,透过历史的表象认按层次分:唯物史观将历史的演变及其层次分别为:社会形态的依次交替,从原始社会到私有制向非阶级社会的高级复归,国别史、区域史、民族史向整体史、世界史演进,人类发展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等等。这就为我们在史学研究中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核心)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核心)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劳动产品的分配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政治+文化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经济+政治社会意识:文化4.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的关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从人民群众中产生的英雄人物极大地影响历史首先,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把人类文明演变①文明史观强调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样重要。例如,二战后的法国,其政治、经济的世界影响力都在减弱,但文化上的影响力却相对稳定,我们谈到流行文化首先想到的是美国,而谈到高雅文化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法国,这与法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又如,建国后毛泽东极其强硬的对外政策成为了新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不是单纯由当时中②文明史观强调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价值。例如当教师讲三年自然灾害中国死了很多人的时候,有学生冲口而出:“这不愿意,你凭什么要让别人这样做呢?”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纵向: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和平与文明的未来都取决于世界各大文明的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以下最符合其本意的是()A.文明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B.为避免战争,世界各大文明应趋向统一C.文明的冲突已取代政治的冲突D.各种文明的理解与合作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从广义来看,我们可以把现代化理解为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力发展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进而引发了全球政治、胜利”?从狭义来看,则可以理解为第三世界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过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2.对僵化观念的突破过去我们一度认为,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必然会有一种惟一与之相对应的生产关系,现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例如,农业生产力可能导致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系,还有可能导致既包括奴隶制因素、又包括封建制因素的生产关系。同样,工业生产力可能有可能导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而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其实也是承认在工业化的生产力主义制度可以在一个国家里并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认为“社会主义运动是落后国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作者所持的观点是()A.革命史观B.全球史观C.现代化史观D.社会史观解析洋务运动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从倾向性看,洋务派要求改变祖宗之法,反对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逸出旧轨的趋向”即是指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如前所述,全球史观的学术流派异常杂乱,但持全球史观的各派史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所指出的那样:“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截然不同”。对于中国的学术研究来说.全球史观的这一研究取向的确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为自近代以来,中国人在思想上迅速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屡屡用西方的就中国古代史而言,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质和量与今天的经济全球化相比都不可同日可语。今天,人类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传播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这的确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如果说唯物史观以社会形态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文明史观以文明类型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那么全球史观是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所谓“社会空间”,指的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圈。这种生活圈可明史观所能解释得了的。在此思路下,移民史、疾病传播史、宗教传播史、植物传播史、气候变迁史、生态演变史、风俗流全球史观并不太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人类社会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干了些什么事情。因此,活生生的个人对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一些偶然的因素也会极大地改变历史的面貌。例如,欧洲人征服南美后面临的严峻问题是人口的不足——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人丁单薄的国家,而土著的其次,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已典题示例4(2011·江苏历史)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2.体现: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民众生存状态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关注社会进步。3.本质:大众化、生活化,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称为“社会习俗的历史”。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A.社会变迁的角度B.现代化的角度C.社会思潮的角度D.社会群体的角度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进行历史考察。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即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多因一果、矛盾的对立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等一般性的哲学方法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用现一选择题㈠审题1.勾划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制语、学科专有名词、语气转折词、重要标点符号,包括括号、省略号、分号、句号、感叹号和问号等等都是与解题有关的关键词。2.辨别材料观点,比如是肯定还是否定、赞扬还是批判,避免答题南辕北辙。㈡解题1.一般可以首先用所学史实排除其中两项明显不符合的选项,这里考查的是对知识的掌握。2.剩下符合史实的两个选项再判断是否符合答题方向。3.程度型选项要注意广度、深度,避免以偏概全或过于绝对化,几个选项还可以相互比较,从逻辑上加以区分根本或直接原因、主要或次要原因、当时或长远意义等。4.选好后,还要把选项放入题干中读一读,通不通顺。5.最后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偏离社会主流。补充选择题万能解题法:排除法①排除与史实不符的选项②排除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的选项③排除符合史实,与材料有联系,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合的选项④排除符合史实,与材料有联系,但不能完全或者不能准确概括材料的选项⑤排除符合史实,与材料有联系,但逻辑上有错的选项,比如过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