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90页,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先求一份量)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2.借助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悟“1”与“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从不同角度理解“1”的含义。3.让学生在画图、交流和思辨中理解数学模型和渗透函数思想。4.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教学重点: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先求一份量)解决问题教学难点:体会“1”和“多”得关系,进一步理解“1”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对话交流,唤醒经验师:孩子们,2020年什么事件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新冠肺炎)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解决抗击疫情中的数学问题。在过去的解决问题中同学们获得了很好的经验,那么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要干什么?生:阅读与理解。师:对呀,不把事情搞清楚,不理解,就无法解决问题。阅读了,理解了,才有解决问题的基础。那第二步该做什么?生:画图,分析,列式。师:这个过程我们叫“分析与解答”。(板书)第三步呢?生:还要检查。师:对,检查,进一步“回顾与反思”(板书)。不仅仅是检查,要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看看积累了怎样的新经验,还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三部曲。【设计意图: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唤醒学生的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二、阅读与理解,初步感知模型思想(一)创设问题情境,体会“1”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借助这些经验来继续研究,师:来看第一个问题:9包口罩需要花多少钱?生一脸疑惑师问:怎么了?(没法算)怎么没法算?(不知道一包多少钱)师:奥,一包口罩多少钱很重要!师:如果要想知道“15条宣传条幅需要多少米布?”就要知道?(一条标语需要多少米)如果想知道“6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你会马上想到?(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二)初步体会“1”与“多”的关系。师:你看,假如知道了“1包口罩需要的钱数”就能求出9包口罩需要多少钱?你还能求出?(20件、50件……··)师:都能求出来,之所以能求出这许多包,都源于谁?(1包)师:我们知道了“1包”(板书:1)就能求出?(很多包)板书“多”师:真好!你们的经验是只要知道1包就能求出“许多包”,关键是要知道“1包”。【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厘清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深入地分析,理解题目。】(三)阅读理解,提取数量关系。师出示:看这个题:今年年初疫情形势很严峻的时候,我买了3包口罩需要花60元,9包口罩需要多少钱?会做吗?这里没有告诉你“1”啊?(可以求出来)原来1会藏起来!师:要想解决问题,就要把重要的信息挑出来!课前我们做了小研究,谁来说说?1.文字摘录生1:圈画师:你觉得这种方法好不好?(不好,麻烦)师:还有没有更简单的?生2:关键词师:这样怎么样?(更简单了)2.列表整理师:还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吗?生3:表格师:评价一下他的方法怎么样?(不仅简洁而且能清楚看出数量间的关系)还有个同学是这样整理的?他是用箭头表示的,行吗?(也可以)师:这是把表格进一步简化,画上箭头就更明显的表示出了数量间的对应关系。师小结:列表格是我们整理信息的一种简洁有效的方法,能帮我们很快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师:理清关系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设计意图:提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有利于学生用数学语言讲述现实世界中的故事,落实课标中提出的“模型的现实性”的培养。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厘清数量关系,是帮助学生沟通生活与数学模型之间联系的重要渠道。学生带着对“1”和“多”关系的理解,展开思考。】三、分析与解答,根据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集体交流,思维碰撞师:请再小组内交流一下(拍照),告诉我你们的答案是多少?生:180.师:是不是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的确)如果我们只是知道了结果是180元这个答案,那今天的收获就太小了,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看看我们又会有什么新收获?师:谁来说说你的思路?展示:生1:60➗3=20(元)20✖9=180元。交流:1.先求什么?2.为什么60➗3?(思路清晰,回答的非常条理)3.综合算式(综合思维对数学的学习也很有帮助)师小结:知道了一包需要20元,再求9包,那求10包?13包?任意包?知道了“1”就可以求出相对应的“任意多”,师:谁还有不同的思路?情况二:9➗3=33×60=180元交流:1.为什么是3×60?3怎么来的?2.能不能列综合?综合算式小结:这个同学他是把3包看作一组,9里面有这样的3组,一组60元,有这样的三组,就是求3个60。又是一个1生多的过程,只不过这里的1不是以1不是以1件为标准,而是以3包60元为标准。这种方法行吗?(行)师:要是求10包呢?一起看看,圈一圈,把3包一组,圈完后还剩下一包,用这种方法还行吗?(不行)看来不是倍数关系现在咱就不能解决。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师(回顾课件和板书):回顾刚才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根据问题找到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简单整理,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算式解答,这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策略。【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再次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更清晰地体会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本策略,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四、深入探究,感悟模型的价值。师:观察这种不同的方法,有没有什么联系?学数学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师:谁来说说?生:······师:方法一:先求出1包多少钱?再求9包方法二:需要知道有几组,先算了9÷3=3,把3包看成1组,有这样的3组,都求出了1,不过这里1指1包,而这里的1指1组3包。师:知道了1就能生出任意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多又能推出1,解决这类问题实际上就是在研究1和多的关系。师: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了万物还可以推出1。师:这个1在数学上,还可以叫“每份数”(板书),比如,每包多少钱,每千克多少,每小时多少···这个多,在数学上,还可以叫总数(板书)比如,共花了多少,共行驶了多少···建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还要靠“份数”(板书)师:有了每份数、份数,就能求出总数。知道总数、份数就能求出每份数。师:再回到刚才的题目上来(屏幕出示)仔细观察,我们又能看出什么?先竖着看,有想法的可以同桌交流一下。生:我发现3包是60元,能求出1包20元。就能求出9包多少钱。师:那9包180元,也能求出1包60元。这边是60,那边也是60.这两组就?(相等)可以画上“=”师:在横着看,你又有什么发现?生:这是3倍,那也是3倍。师:同意吗?(同意)真了不起,解决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能从不同角度看(竖着看、横着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只要解决了1的问题,1生多soeasy.【设计意图:在小学里没有学习函数的概念,但是要有函数思想的渗透。函数思想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用函数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不仅能体现函数思想的应用价值,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模型思想。】五、应用模型,解释问题练习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期间我们为武汉第一时间运送了大量的蔬菜,运送蔬菜的货车2小时行了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9小时行多少千米?第一种方法先求一份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普遍方法。练习2:4条宣传条幅需要36米的布,照这样计算做15条宣传条幅需要多少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出示着课件)都是先求1包···1小时···1条···,就可以求出任意多包,归根到底,都是在研究1和多的关系,1会生多,多也会推出一,只是情境不同,可能会是购物问题也可能会是行路问题也可能是工作问题,但描述的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一通百通,由一个问题的解决学会解决一类问题,触类旁通,这才是智慧的学习,希望大家一直走在智慧学习的道路上。【设计意图:沟通数学模型与“每份数、份数、总数”之间的关系,经历验证模型、应用模型的过程,让复杂的知识变简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模型的价值。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1”在学生的心中变活了,“1”可以小,也可以大。关键是有了“1”这个标准,进一步理解了“1”与“多”的关系。】《解决问题》课后反思从学生的前测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一步计算的归一问题都能很熟练的掌握。并且学生对于正归一问题学生在列算式解决是没有什么难度的,71%左右的学生都能书写正确。那在这节课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都已经会写的了。那我们为什么教归一问题,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这为后面的学习要做哪些知识铺垫?归一问题学生都能列算式,但是学生对于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于这些简单的解决问题学生都能感性认知。因此,在本课我重点突出两点,一是培养学生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建构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对于模型的建立不是模式化,如果模式化会越做越傻。本节课,通过开放式的选择信息,让孩子自由选择。这样一个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水平,自由选择题目,难易度就会很合适。并且这样就可以一道多用。教师充分利用素材,最大的限度的挖掘素材。让各个类型的归一都在这一题能进行巩固。本节课设计了一个画图表征学习过程中。教师巡逻,收集不同层次的反馈,通过展示,比较,学生优化出哪种画法更方便简洁,为后面比例、方程等复杂应用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并且让孩子学会用画图的策略降低题目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让孩子有意识的运用画图策略。一节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试着突破一个问题;不能培育一棵大树,但可以播下一颗种子。本节中我立足于孩子们已有的知识基础,着眼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系统认识,聚焦于对1的表征与理解,让学生完整地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层层深入地体会了1的奥秘,播下了一颗“数量关系”的种子。伴随着孩子们进一步的学习,这颗种子必将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解决问题》课标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把原来的“解决问题”调整为“问题解决”,不是简单的顺序交换,而是更关注“问题”,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课标(2011)》中关于问题解决的目标如下: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问题解决”教学的核心目标: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回顾反思”的过程,收获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能力。教材中,“问题解决”和计算教学紧密融合,也不再单独安排一些单元,而是把问题解决贯穿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应用”四个领域的学习中,问题解决的呈现方式有了新的拓展:文字、图表、图文并茂、多余信息等。教材的这些变化给教师的教学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教学中抓住一个关系、两个转化、三个步骤,既对接了学生的经验,又跳出了一招一式,站在“道”的高度,紧紧围绕“1”和“多”,把“九九归一”的思想渗透在儿童的心田,帮助学生从多维多元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学术到悟道,引领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赋予数学以统一的力量、概括的力量和思考的力量!《解决问题》教材分析《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是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的内容,本课时的关键是先用除法求出“单位数量”是多少。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生在学会简单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归一问题的,这是学生刚接触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归一问题实际是数量间成比例关系的问题。教学中,突出学生用不同的画图方式表征题意,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并解决这类问题。通过数形结合,降低理解难度,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这为以后学习比例、函数打下初步基础,也为后续的复杂问题的解决奠定了良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生都能熟练的解决一步计算乘除法问题。由于一步计算,数量关系简单,学生仅仅凭借生活经验或感性经验就能解决问题,不需要整理信息和问题。因此,学生缺乏整理信息和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通过“画图”多元表征的方式理解题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归一问题的解题规律,建构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弗赖登塔尔说,经验向科学概念运动的过程就是教学。由此可见唤起学生的经验很重要!“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学生有经验,自然就有教育的可能和空间。在本节课《解决问题》中,把经验看成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被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解决问题》评测练习一、基础作业:1、小林读一本故事书,

。(1)照这种速度,6天可以读多少页?(2)照这种速度,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选一选:①3天看24页。②4天看32页③5天看40页通过选项不同,学生各种类型的练习都能进行及时巩固。二、延伸拓展(综合性)作业:2、图1表示36,图2表示多少?

图1

图2一题多解,发散学生的思维。《解决问题》效果分析测试的班级有38人,回收试题38份,数据统计如下:根据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1)测试班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用分步来列式解答,占全部做题人数的84.4%,采用综合式解答的占少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