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_第1页
第二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_第2页
第二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_第3页
第二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_第4页
第二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第二单元文学、文体常识(一)文学常识(作品作者)1.《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3.《论教养》作者利哈乔夫(19061999),全名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4.《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毕淑敏,1952年生,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散文集《婚姻鞋》等。(二)文体知识1.演讲词的三种类型。①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和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②说理型:以言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③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的心灵。《敬业与乐业》属于说理型演讲词。书信。(1)格式。①称呼:顶格。②问候语: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③正文。在问候语下面一行,两格起笔。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若干段来定。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一般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常用)。“敬礼”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感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你的朋友×××等。在署名下一行右侧写上日期。(2)书信体议论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本文主要观点:赞美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3.议论性散文(《精神的三间小屋》)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t"s://baike.baidu/item/%E8%AE%AE%E8%AE%BA%E6%80%A7%E6%95%A3%E6%96%87/_blank"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具有\t"s://baike.baidu/item/%E8%AE%AE%E8%AE%BA%E6%80%A7%E6%95%A3%E6%96%87/_blank"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4.议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或主张)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有的议论文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支撑与补充。★注意:①论点应为陈述语句,表达明确的观点。如:但我确信“敬业与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论题是文章所议论的问题、话题,多为词语或短语,如:“敬业与乐业”“论教养”。②中心论点只有一个,分论点可以有多个,但并不是每篇议论文都有分论点。③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2)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根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①事实论据: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和现象、统计数据等。②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警句,诗歌等。★注意:①论据要有确凿性、典型性,最好具有新颖性。②论据的表述要准确、精炼,要能证明论点。(3)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1>论证方法及作用。①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作用:使论述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⑤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作用: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浅显易懂。<2>论证思路。(三步法)①首先(提出问题),突出论点的提出方式,②然后,(分析问题),突出使用的论据及其作用,③最后,(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突出结尾的作用或结论。5.议论文的结构。(1)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2)并列式:文章的段落层次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并重的。(3)层进式:文章采取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方式,从而由浅入深,把道理说深说透。6.议论文的语言特点。(1)准确、严密,是议论文语言的第一要素。从逻辑角度分析用词的准确、严密。(2)概括性和简洁性。从说理角度分析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3)鲜明性和生动性。从修辞角度分析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二、单元教材“补白”1.并列复句。(1)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这些分句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并列复句常由分句直接组合而成,有时借助关联词语组合。(2)分类。①他不故意地冷淡谁,也不肯绕着弯子去巴结人。(平列并列)②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并举并列)③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照并列)复句。(1)概念。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2)类型。①我宁肯轰轰烈烈过几年,也不愿平平淡淡过一辈子。(已定选择,先取后舍)②与其造那么多炼不出铁的小高炉,还不如给老百姓盖一点房,改善居住条件呢!(已定选择,先舍后取)③要么被困难吓倒,要么漠视困难的存在,要么就拿出勇气来战胜困难。(未定选择)★并列复句和选择复句的区别并列复句中几个分句说的情况同时存在,而选择复句中几个分句说的情况是有选择性的存在。相应的,两者的关联词语也是不同的。例如:①“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并列复句)②“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就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选择复句)3.转折复句。(1)概念。转折复句,又称转折句。指分句之间具有转折关系的复句。前边的偏句先说一种意思,后边的正句不是顺着偏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与偏句意思相对、相反或部分相反的意思上去。(2)分类。①天才出于勤奋,但勤奋不一定都能成为天才。(重转,转折意味很重)②他长得结结实实,只是比原来瘦了些。(轻转,转折意味比较轻)4.因果复句。(1)概念。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常用“因为(由于)……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由于”“所以”“因此”等关联词语。(2)类型。①由于主要人物还没到,屋里“嘁嘁喳喳”一片。(说明因果句)②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就不要再埋怨自己了。(推论因果句)★有些因果复句不用关联词语。例如:①村子离县城的医院太远,病人没来得及抢救。②他优柔寡断,错失了难得的良机。③河里结了冰,轮船开不出去了。④你烧得这么厉害,一定是病了。★转折、因果复句的语病。(1)无转折因果关系。①这部作品虽然写的是农民,但却深刻地表达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前后分句没有转折关系,删去关联词)②他生长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无因果关系,建议将“山区”改成“农村”)(2)关联词语的问题。①他虽然是个工人,平常喜欢音乐,作曲很在行。(前面使用了关联词“虽然”,后面应该在“平常”前加“但是”)②尽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却清澈如镜。(“却”的位置放得靠后了,应把“却”放在判断词“是”的前面)③因为你拯救了我们,因此你也自由了。(关联词搭配不当,“因此”可改为“所以”,或者删去“因为”)(3)句式杂糅。①根本原因是黑暗的社会和冷漠的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删去“所造成的”)②解除预配的目的是为了年末的资产盘点。(删去“的目的”)③因为“作者景观化”的这一假说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删去前一个“因为”)●小试牛刀(1)下列各句与所给例句的复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A.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

B.这条路天气好的时候尚且坑洼不平,何况一场暴雨过后呢?

C.一方面我们要认真钻研书本,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重动手操作。

D.不辛勤地耕耘,不会有丰硕的成果。【答案】C【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并列复句。A句是选择复句,B项是递进复句,D项是条件复句。故答案为:C

(2)下列复句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A.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进步。B.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不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C.他是完完全全的中国人,只是中文只能说一点点。D.他既然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就让他去解决吧!【答案】C【解析】A.“所以”表因果关系,是因果复句,前因后果;B.“因为”表因果关系,是因果复句,前果后因;C.“只是”表转折关系,是转折复句;D.“既然……就……”表因果关系,是因果复句,是推论因果关系;故选C。三、阅读考点考点一:论题和论点考查1.找寻论点。(1)标题:标题有时可以充当论点,有时不可。但不管标题是不是论点,都能够给我们找论点而指出方向(有时标题是论题,我们可以结合论题和文章内容得出论点)。如:《厚道》一文,标题即为词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论题。我们再结合文章内容就可得出“我们做人做事要厚道”的论点。(2)文章首句:文章首句即交代论点。(3)开头(13段):通常格式为文章开头先讲述事例或引用名言,然后再以总结性词语(因此、所以、由此可见、可见、总而言之、事实上、换句话说等)引出文章论点。(4)文章中间:有时论点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位置。(5)结尾:有时,论点也常出现在结尾的位置。较多情况下,论点是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2.概括论点。在题干明确要求“概括论点”的时候,一定不要使用文章原话。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格式:论点:我们做人/做事/文章特定范畴+要/不要+论题3.标题、开头、结尾作用。考点二:论据的考查。这类考题常常针对某一个论点,请你找到事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之。在概括事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什么事怎么样;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2.论据的作用。分析论据作用时,要看所分析的论据是从属于哪一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还是从属于分论点。。补写论据一定要围绕文章的论点展开,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论据所证明的道理要与文章观点一致。首先要审清题目,看是要补充事实论据还是要补充道理论据。补写论据要做到:论点与论据统一;叙述角度合理;平时多积累;语言简明扼要。(1)补充事实论据,可举名人事例,不但有更大的说服力,而且能展示自己的知识面,更容易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和赞赏;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语言表述形式可用类似于概括事实论据的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也可模仿原文的事例格式来写。(2)补写道理论据,要补写一句与论点相关的名言警句、公理、俗语或诗词等。4.论据顺序能否调换。5.文章某一论据能否删去。考点三:分析论证过程解题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其实,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答题方式:①文章(段)首先提出……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