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 结合陕西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谈谈你对宗教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_第1页
行政管理专业 结合陕西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谈谈你对宗教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_第2页
行政管理专业 结合陕西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谈谈你对宗教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_第3页
行政管理专业 结合陕西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谈谈你对宗教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_第4页
行政管理专业 结合陕西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谈谈你对宗教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多种民族和多种文化融和交汇的地方,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历史上曾和以儒教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共存"本文对陕西基督教发展的历史做了简要的考察,以期从教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上对晚清民国时期基督教教育进行纵向探讨,特别是晚清民国时期,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基督教大规模进入内地,教会教育迅速发展并呈现出显著的特点。关键词:宗教文化传统文化陕西资源

目录TOC\o"1-3"\h\u7263一、陕西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 19189(一)景教传入 128512(二)鸦片战争后基督教 129886(三)理论研究成果 117252二、宗教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 214496(一)宗教与政治的紧密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势。 232019(二)宗教文化的介入·使传统文化本身典有的宗教特质的萌芽构成了现实的文化特征 311321(三)中国传统文化宗数特质的扬弃 311896参考文献 4PAGE1一、陕西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一)景教传入明熹宗天启年间(1623-1625,在陕西西安附近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为早期基督教在陕西的传播提供了实物资料,通过对碑文考证表明,早在唐朝初年,基督教的一个分支--一“景教”就己传入中国,并在陕西关中地区开始其传播活动。景教在传入中国后的一个长期历史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固然与其采取了一系列传教策略密切相关,如景教从一开始就争取到了统治阶层的认可与支持;顺应了中国的民情,努力实现景教的本土化等,更重要的是景教在借助上层和宗教力量的同时,也在努力开展广泛的社会教育活动和施行慈善救济事业,树立景教僧的高尚形象来影响和吸引社会下层人士"景教对其教徒的教育也很得民心,景教碑显示景教对教徒的行为举止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他们从外表到内心都要超凡脱俗(/存须所以有外行,削顶所以无内情,,时严守斋戒,清除杂念,谨遵教规,净化心灵等"¹景教士的高尚品德也为扩大景教的影响、建立良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信众、发挥其独特的道德教化功能奠定了基础"(二)鸦片战争后基督教鸦片战争前天主教的流传区域大多只集中于关中地区的长安、蓝田、高陵、盐厘、渭南、同州、富平、径阳、三原、礼泉、兴平、眉县、扶风、岐山、凤翔等部分地区及陕南的南郑、洋县、商州、城固等地,陕北地区除部州曾在清初有过短暂的传播外,其余地区没有天主教的传播"但是到了1900年,天主教在关中的传播范围已经扩大到户县、临憧、宝鸡、陇县、武功、白水、蒲城、华县等地,陕南也由原先的四个县扩大到包括略阳、宁强、勉县、安康、石泉、平利、丹凤在内的11个县,陕北地区的靖边、定边、绥德、怀远、茵县等地,也有天主教传入。获得传教自由以后,传教士们的传教布道活动也以多种形式普遍展开"-一般情况下传教士会在一个新的地方现驻扎下来,此后便以此为据点向周围地区进行传教"传教士们走村串户,到各家各户登门讲道,有时则利用村民的集会集中进行公开的宣讲,扩大影响"初期可能需要在教徒家中进行诵经祈祷等宗教活动,待到教徒人数有了扩展,便由传教人筹集资金,修建教堂,设立正式的宣教场所"虽然教堂建筑在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因陋就简,但是,教堂的建立本身就具有一种向心意义,他是天主教活动的中心,对教民有一种吸引和凝聚的作用,也是宗教活动正规化。(三)理论研究成果在理论研究上,陕西宗教文化资源研究涉及到宏观层面的宗教文化资源研究、具体行业的发展研究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由江蓝生、谢绳武从2001年起主编的《宗教文化资源蓝皮书:中国宗教文化资源发展报告》(每年一本),北京大学宗教文化资源研究所每年编撰一本《中国宗教文化资源年度发展报告》,这些都有关于陕西宗教文化资源典型案例的研究。此外,陕西宗教文化资源研究还包括区域性宗教文化资源研究、文化产业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关系、高新技术与宗教文化资源发展关系、宗教文化资源资源开发、宗教文化资源投资、消费和市场等其他一些领域。宗教文化资源行业发展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核心层和外围层。对宗教文化资源传媒、旅游、广告、网络信息、体育、文博等各个子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基本经验,以及文化产品的生产营销、市场策划、品牌塑造等进行了探讨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二、宗教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一)宗教与政治的紧密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势。自然经济的高度分散与君主专制统治高度集中的互补结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结构。因此,中国传统宗教与历朝古都的紧密结合,是古代社会的特殊条件决定的,在逻辑上是必然的,在历史上有深厚的基础陕西作为历史上的政治中心,西安作为历朝古都,宗教具有深厚的底蕴与传播机能,帝王在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与历朝古都紧密结合的定势,不是宗教支配历朝古都,而是历朝古都支配宗教。神权历朝古都的表现为极端的世俗历朝古都。君主自称为天子,独揽全国性祭典中祭天地的权力,奉天承运,受天命行使权力,享有至上的宗教权威;又视国为家,实行君主一姓的家天下,百姓为其子民,拥有绝对专制的历朝古都权力,在凌驾一切的皇权之下,传统宗教由于日渐历朝古都化、伦理化,在思想上和组织上没有任何独立性。礼仪典章的知识为少数官员的事,连观察天象和制订历法都是君主的特权。宗法制社会不允许存在独立的教团组织系统,国家和家族的组织兼有奉行祭祀的职能。一个人在祭祀中的地位,由他在宗法制度中的等级来决定。传统宗教基本上是祭祀宗教。各种祭祀制度即使演变为礼仪习俗,也都具有传统的宗教含义。敬天祭祖的宗教活动,不论如何解释,所体现的目的和意义都不限于宗教本身。当具有独立性教团组织的佛、道教兴起后,皇权作为宗法制传统的代表,始终保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教权非但不能超出皇权,还必须依附于皇权,才能合法传播和发展。统治者在扶植利用其他宗教的同时,从来都是设官分职,严格加以控制,不许其社会经济势力过度膨胀,破坏宗法制社会结构,也不能反对敬天法祖的传统信仰,危害纲常名教的统治地位。必要时就采取沙汰裁抑的措施甚至打击排斥。传统宗教对历朝古都的过分依赖,使它很难有跨越宗法制社会的能力,作为与之分离的独立宗教延续到近现代。在封建社会崩溃后,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就随之消亡。(二)宗教文化的介入·使传统文化本身典有的宗教特质的萌芽构成了现实的文化特征宗教之所以能够产生渗透到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去,是由于它符合来自人们心灵深处的本能和欲望……人有着种种合情而未必合理的本能欲望,人要生存,而且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还要生存的更好,肉体生存之外还有精神上的满足,这种欲望在社会范围内受着种种压抑,但都可以在宗教领域里得到“升华’、“宣泄’或者虚假的满足。在宗教里而,佛教好象一座桥,把人们从无法满足欲望的现实世界引向可以满足各种欲望的未来彼岸,只是在这座桥上人们必须更加严格地抿灭自己的人性,才能换取进入未来宗教世界的门票,和佛教相反,道教本身就是“幸福彼岸”。很少有什么宗教比道教更露骨地迎合“人欲”了。为了迎合人的生存欲望,道教形成了养生健身术、“房中御女术”,这真是典型的“彼岸现实”。这些正是宗教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原因。外来宗教文化的辉煌发展使传统文化的宗教特质更加浓厚。接受学理论揭示,外来文化的传入,要为本土文化接受,必须克服一些障碍。首先在本土文化中必须有某种需求的愿望和接受的共同性;必须经过本土文化的过滤。在被接受的过程中,外来文化也发生着自己特定的影响,改变着木土文化。两汉时期西部佛教文化的传入,影响着中国魏晋时期玄学的形成,隋唐佛教的盛行,影响了中国传统的道教及宋明理学的形成。这样一来,就使原来就已经具有的宗教特质更加浓厚,更加巩固,积淀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处.成为本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中国传统文化宗数特质的扬弃传统与现实的结合构造未来。现实是历史的继续,传统文化的特质深深影响若现实文化,相继出现的气功热、相书热和普遍存在的跟着感觉走的心杰,反映了这种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抓实社会中,宗教和科学之间出现一种情现,从理论上讲.科学的发展会促决宗教的消亡。但有时会出现科学发展同时伴随宗教特质发展的现象。建一方面反映了传统特质的影响.’另一方面则要求必须反思科学思维本身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1]吕大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