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情景图,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平均分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在具体操作中学会平均分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圆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今天要举行盛大的聚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宴会上都来了哪些小动物?生:2只熊猫、3只小猴子、2只小白兔、2只小松鼠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宴会上还为小动物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呢,看,都有什么?你知道这些食物分别是给谁准备的吗?生:给熊猫准备了6个竹笋、给小猴子准备了12个桃子、给小白兔准备了24个萝卜、给小松鼠准备了15个松果。师:同学们表达的很完整,你们太棒了!宴会马上要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看,两只熊猫正目不转睛的盯着6个竹笋呢?你知道他们正在想什么吗?预设:1、竹笋什么味道的?2、该怎样分竹笋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竹笋分给两只熊猫,该怎么分呢?【设计意图】设计一个森林聚会的童话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物聚会课件,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1)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平均分。随意分师:请同学们开动你的小脑筋,该怎样分竹笋呢?有的同学已经有了想法,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替竹笋,按你的想法分一分吧。学生独立思考师:谁愿意把你的分法给大家说一说?预设:=1\*GB3①哥哥3个,弟弟3个,理由公平;=2\*GB3②哥哥5个,弟弟1个,理由哥哥的饭量大;=3\*GB3③哥哥2个,弟弟4个,理由哥哥让着弟弟。追问:哪种分法最公平?预设:学生找出3个和3个。师圈出3个和3个。谈话:为什么这种分法最公平?预设:学生可能说出一样多或者公平或者同样多等等。谈话:像这样每只熊猫都分到3个,我们说他们分的同样多。(板书:同样多)数学上把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追问:剩下的这几种分法为什么不是平均分?预设:因为它们分的不是同样多。谈话:谁能再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生说)师:刚才我们把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熊猫分得几个竹笋?生:3个师:谁愿意把我们刚才分竹笋的过程说一说?生: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熊猫分得3个竹笋.(2)巧设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谈话:熊猫分得了满意的食物,可小猫和小猪发生了争执,让我们去帮帮它们吧。请你们当裁判员,看看哪种分法是平均分?为什么?(一)小练习(见图1):判断是不是平均分,并说明理由图图1【设计意图】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在明确了平均分的意义以后马上进行判断应用,进一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巩固。预设:学生找出小猫分鱼,各3条,同样多。追问:小猪分西瓜为什么不是平均分?(左边小猪一个,右边小猪2个,它们分得不一样多)师:能想办法把小猪分西瓜变成平均分吗?预设:学生会想到增加、减少、或切开一个等方法。生1:把右边多的那一个西瓜分成两半,一只小猪一半生2:把右边小猪的拿掉一个生3:再给左边的小猪一个,变成每份都是2个。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现在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出示课件)生:两只小猪分得同样多了提问: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平均分吗?小结:不管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作平均分。师: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说给同桌听一听。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的定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设计意图】通过帮小熊猫分竹笋,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感悟到分竹笋的方法有好几种,为分几份和怎样分做铺垫。经过老师的引导与提炼,总结出平均分的定义。2.探究等分的方法(1)运用生活经验,动手等分①尝试等分谈话:平均分是个公平的好办法,小猴子们着急了,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得到几个桃子?谁来说一说这里的平均分是什么意思?生:让每只猴子都得到同样多的桃子。师:拿出12个圆片动手分一分吧。②展示交流:学生到前面展台上展示,边做边说。预设:学生会4个4个的分,老师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预设:3个4是12,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谈话:看来你的乘法口诀掌握的很好,可以这样分。追问其他方法。预设:1个1个的分,2个2个和3个3个的分,课堂上让学生演示,说出是怎样分的,分了几轮?学生说完后教师课件演示。③总结方法师:虽然刚刚分的过程不一样,有一点是相同的,你发现了吗?生:每只小猴子都分到了4个桃子。师:每只小猴子都分到了4个桃子也就是每份分得的同样多,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谁能把分的过程再来说一说?生: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得4个桃子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4种分法,发现1个1个的分,2个2个的分,3个3个的分,4个4个的分,不管分几轮,最后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三、引导建构,解决问题(1)体验平均分①谈话:这个时候小兔也急了,24个萝卜,每只小兔分6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谁来说一说每只小兔分6个是什么意思?并观察与前面分的这两种一样吗?借助学具分一分,学生展示并交流:先从24里面拿出6个,分给1只小兔②提问:为什么要拿6个分给1只小兔预设:每只小兔分6个萝卜,直到分完为止。师:谁再来说说我们刚刚分的过程?生:24个萝卜,每只小兔分6个,可以分给4只小兔师:刚才这种方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生:是平均分,因为每只小兔分的同样多。师:每份分的同样多,这也是平均分(2)再次体验平均分师:同学们在聚会上谁还没有吃到食物啊?生:小松鼠师: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这次我们不用圆片了,你能想办法表示出这些松果分给了几只小松鼠吗?在纸上圈一圈。同桌交流、汇报(为什么要每5个一圈)【设计意图】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平均分以后,又设计了这几个环节,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分的分法也是多样的,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同时,运用自主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学生运用知识的提高和升华。四、联系生活,体验感悟师:老师这儿有几幅图,里面也藏着平均分呢,想不想看看?1.出示:足球场(见图2),哪里有平均分?图2图2预设1:两边的场地一样大。预设2:两边的队员一样多……师:如果让这边的球门小点行不行?如果两边的队员不一样多行不行?让学生认识到不行,不公平。师:看来我们大家都指向了一个词语——公平!平均分可能是一种公平。2.出示:国庆阅兵仪式上的图片(见图3和图4),先看这个队列里面有平均分吗?那这些车队呢?图4图4图图3师:看到这两幅图片的时候,你的脑海里有没有想到一个词啊?非常的……怎么样啊?预设1:壮观!预设2:整齐!师:对,平均分可能是一种整齐!你看我们的桌椅是不是也是这样的?3.出示:太极八卦图(见图5),再看一个特别难的图,看你能看得出来吗?这里面有没有平均分?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图5图5全班交流:白色的和黑色的一样多,是平均分。师:那白色的上面有黑点,黑色的上面有白点,怎么看呢?(渗透转化思想)这是数学上一种很重要的思想,叫转化。以后你们的学习可离不开它。小小年纪能看出这样,真是了不起!师:平均分可能是一种和谐!4.出示:一堆堆的胡萝卜(见图6),最后一幅图,你们陪爸爸妈妈到菜市场可能都见到过。图6图6卖菜的阿姨把胡萝卜分成了若干堆,每堆的钱数一样,那如果卖给你小一点的堆行不行?怎么就不行呢?师:那看来每一堆的多少要怎么样?这时候的平均分就变成了一种标准。5.师:孩子们,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平均分。今天我们学习了它,还要把它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解决一些问题。【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始从生活中引入对平均分的认识,课终又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回归于生活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带来的生活的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五、点拨提升,总结铺垫师:孩子们,通过刚才的表现,老师发现你们已经非常了解平均分了。现在如果不让你动手摆,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你能不能很快就能得到平均分的答案呢?试试看:师:有12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预设:6。师:你是怎样一下子就想到6的呢?预设1:12里面有2个6。预设2:二六十二。师:你们有没有想过今天我们学习的平均分是和一种运算有关呢?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运算有加法、减法、乘法,它现在预示着我们后面将要学习的另外一种运算。【设计意图】从对平均分的过程认识引向对平均分结果的认识,为后面学习除法作好恰当的铺垫。《平均分》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熟练背诵乘法口诀;熟练掌握乘法的计算技能;会初步进行小组合作。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以直观思维为主,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虽然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已经有一定的分物品的经验。因此,他们对于“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平均分物品都感到无比困惑。综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了解平均分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平均分》效果分析本节课能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整节课比较流畅,充分体现了同桌交流合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开展积极主动的数学学习活动。我所设定的教学内容,通过这节课是学生在情景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运用平均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分竹笋的过程中理解分法的不同,从而提炼出平均分的含义,然后通过小猴分桃、小兔分萝卜、松鼠分松果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经历平均分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体会生活中的平均分,并能用平均分解决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平均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表内乘法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今后理解除法的意义打下基础。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充分感知平均分,教材安排了3个红点。第一个红点通过分6个竹笋,借助同样多,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第二个红点和第三个红点是通过动手分实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一)小练习(见图1):判断是不是平均分,并说明理由图图1(二)有12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平均分》课后反思《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成为本节课的重点。从这节课的教学整体上分析,有以下几点值得回味。1.重情境,以情境贯穿全课。本节课,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森林聚会》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始终。教师在研究教材、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教材潜在的价值与功能。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向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主动参与学习,使其在自主参与的活动过程中,有效地完成了对知识的构建。2.重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实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中,教师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帮熊猫分竹笋”,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帮小猴分桃子”,“帮小兔分萝卜”,“帮松鼠分松果”,学生在这几个环节中都经历了“猜想——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充分参与了平均分,并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3.重交流,有同位之间、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中营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承包合同和施工合同
- 白云区租房合同
- 劳动合同法 解除劳动合同
- 租公寓和物业签合同
- 活动服务合同
- 天灾解除合同
- 产品购货合同
- 车牌出租合同
- 保定劳动合同
- 员工实习合同
- 显微根管治疗的护理配合
- 中陆集团兰州中凯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智慧树知到《创新工程实践》(北京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国际贸易法规与实务课件深度解析版
- 矿热炉检修施工方案
- 2024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初三(上)期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 新疆地区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4)
- 2024高职单招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人人文库
- 语文课外拓展古诗词1年级
- 小学生待客礼仪课件模板
- 食品安全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4年秋浙江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