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突破_第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突破_第2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突破_第3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突破_第4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阅读突破

厦门第一中学刘远军

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古诗文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据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马敏介绍,义务教育包括了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研究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实行统一编写、统一审查,将在2019年实现全覆盖。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B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⑵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⑷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现实困境考纲所要求的点都有讲,相关知识点都有分项落实,但学生得分还是不够理想。不论怎么包抄,还是有一些知识漏网。讲了很多遍的东西,学生还是会错。练多少才够?翻译难以得分如何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化常识的边界在哪里?突破什么?实词、虚词活用、通假句式、古今异义断句、文化常识翻译相对稳定的命题,相对完备的复习策略。我们能突破什么?问题在哪里?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实践出真知,突破从做题开始2017年全国Ⅰ卷文言文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试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试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试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5分)(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5分)(1)(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超过常礼。(2)而谢曜喜欢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反思1.做了很多篇文言文,还是没碰到这一篇。2.断句二选一可能会碰到困难3.文化常识讲过“字”,未讲过“以字行”;讲过“婚姻”,没讲过“姻亲”和“血亲”;讲过“母忧”;讲过“禄”,未讲过“私禄”。4.分析概括题B选项不知道学生是否还原到原文翻译,有没有注意句子的主语。5.翻译“很简单”,无生僻字词,没考特殊句式。重在常见实词的落实和翻译的规范性。词语教学是关键所有的考题都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翻译题。所有的教学都要更好地服务于翻译理解。学习文言文的价值是多元的。但高考的文言文要求的能力层级是B,即理解,并未涉及鉴赏。从服务高考的角度来说,语言教学是关键。词语重在积累一、积累的量是多少?二、积累的方法?三、积累够多是不是一定会做题?一、积累的量是多少?2002年版《大纲》附录120个文言实词。《考纲》规定18个虚词够吗?2010年上海市高考文言文300个常见实词表高中文言文160个实词哀爱安按案拔白败拜报暴备被倍悲北背奔本彼逼辟蔽毕便遍表并伯薄泊博步裁苍操草策曾差尝长超朝陈称诚出除辞驰冲传垂次刺促错处达殆怠旦独笃度断夺发法反放非分奉服伏复盖苟鼓固寡国过恨厚患或疾即既将解结矜竟景就绝堪克困怜弥靡莫逆能内迫期奇迁劝却如若稍色甚审识适是书数疏率私遂涕图徒王望微闻恶悉系相谢幸延阳要宜狱再造贼振直志治置诸族左2010年上海市高考文言文300个常见实词表初中文言文140个实词昂傲包比鄙兵病察彻乘从当道得定伐犯方负赋更故顾观归好号还会惠及极济计加假间简见节竭尽进居举具俱聚决类临虑论漫灭明名命谋难平戚启强请穷求取去全任入塞善少舍涉生胜师施实食使释恃属说顺素汤通痛退亡为务徙狭鲜向效信行形兴修徐许寻业遗贻夷异易诣益阴引盈余逾缘远云责章知止致质众专周走足卒作坐够吗?(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5分)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5分)“锡”通“赐”,见于《离骚》中的“肇锡余以嘉名”。新版教材未选此段。高考出题者很任性嘛!1978——2011高考文言文单音节实词统计统计样本(1978——2003全国卷26套,2004——2011全国各地高考卷137套,合计163套试卷)单音节实词454个。考查2次以上的127个。为(11次);属(7次);诣、济、易、薄、除、与、请(5次);质、鄙、堪、延、适、谢、及、去、以(4次);之、次、趣、尚、夺、畜、拜、责、治、兵、迫、度、期、过、病、加、干、籍、资、要、致、徇、已、当、说、遗、居、爽、乖、乘、至(3次)2002年版《大纲》附录120个文言实词。454个词中有74个属于附录范畴。《考纲》规定18个虚词1978——2011高考考查单音节虚词101个,总次数509次,18个考纲虚词占比74%。101-18=83;83-29=54;(29个兼类词,本属于120个实词范围)2004——2011考查频次:以(59);之(40);而(40);其(29);于(26);为(22);且(15);因、所、乃(14);与(12);则(10)积累的量人教版必修17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18篇。精读35篇够吗?厦门一中英语学科建议别老想着短时间内就掌握英语。笨方法笨功夫在学语言的时候是必须的。笨功夫:每读一篇文章,就把其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弄懂。一篇篇积累,循环复习。积累满100篇文章,英语考试一定在120以上。积累满300篇文章,英语考试一定在130以上。如果要考140分,那就积累600篇文章吧。二、词语积累的方法逐课积累——重点积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打下扎实基础)课外阅读积累——重点在高频词、文化常识(适度延伸拓展)编个性化小词典阅读《资治通鉴》、《聊斋志异》三、积累够多是不是一定会做题?不一定笔记做得工工整整的学生和书上没几个字的人谁的成绩好?高考阅读中的词语意义是语境义。语境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文化背景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语境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言语环境;后者是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既可指具体场合、也可指社会环境、文化背景)。语境对语言的制约作用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文化语境:1.谢混,字叔源,小字益寿。东晋文学家。陈郡阳夏人,谢琰幼子,太保谢安之孙。2.混名:也作“浑名”指绰号这薛公子的混名,人称他“呆霸王”。上下文语境:1.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2.所继叔父混名知人3.混风格高峻

混特所敬贵语境对语言的制约作用(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5分)(2)而谢曜喜欢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词语教学的解决之道1.重实词轻虚词2005全国一卷:“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考虚词2006——20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实词)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信息筛选)2014全国一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实词)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断句)2015——2017全国一卷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实词)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文化常识)2.把积累交给学生一词多义、通假、活用、古今异义、虚词用法……每课文言文都这样整理吗?吃力不讨好教给学生整理的方法,但不要越俎代庖3.教师多做分析示范,以影响学生分析能力。学生经常问“而”字,“以”字用法怎么办?“拿”是什么词类?虚词和词类活用都不是靠记忆可以掌握的而是依靠语法分析自然掌握。实词需在分析的基础上记忆。形训法、音训法、邻字推断法、成语推断法、词性分析法、语境推断法、结构分析法、课文验证法……

题型指要文化常识如何破?这么多记得住吗?1.多看,分类看、融会贯通2.以课本为底线、适度拓展3.掌握文化常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意,在语境中分析确证。4、分散掌握,不要用突击记忆的办法。文化常识如何破?《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是北京大学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46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2017全国二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断句如何破?句读能力实质是语感和分析能力某些断句的规律可以是辅助性手段,但在使用时不要绝对化。分析翻译比语感更可靠2017一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2017二卷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2017福建4月省质检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B

、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C、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D

、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概括分析题如何破?一、阅读要有区隔意识一般文章为顺序式叙述,一般选择题亦按原文顺序陈述选择项。二、文意清通后的判断概括属于原文叙述人物某些特点的提炼,分析是陈述文本中关于人物特点的相关例证。本质是对原文的意思有较为准确的把握概括分析题如何破?三、适度借鉴信息筛选的策略1.曲解词义2.夸大其词3.张冠李戴4.颠倒事实5.偷梁换柱2016全国一卷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典型政绩1:为百姓谋福]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典型政绩2:治理盗贼有力]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tuó,口袋]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sōu,隐藏]耳/索之果然/

[个人修养1:知文法明典章]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典型政绩3:保贼性命不滥杀]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典型政绩4:慧眼识才治边有功]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典型政绩5:敢于也善于应对]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个人修养2:端庄忠厚守规矩很吝啬也有私心]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王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王安石,终于得到回报。试题分析命题者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方面,然后选择较为重要并能贯穿全文的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C项,“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的解说有误,依据原文“‘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可知,并没有“派使者偕同”。“使谕以指意”属于省略句,即“使(之)谕以指意”。是派使者告诉赵滋圣上旨意。有些考生不明特殊句式,再加上读不懂原文最后的“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这几句,误认为“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中的“处处”是夸大其词,因而错选了D项。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卷第6题D项: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钟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本项错在“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钟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原文是“帝立遣寺丞钟化民赍帑金振之”,其中“赍帑(tǎng)金”指的是“带上国库中的钱币”,而非“筹措钱款”。“赍”字课本学过。“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帑金”需揣测。寺丞:官署中的佐吏翻译如何破?一、还原语境,知其大意二、调整语序,补足省略三、标示重点词语,逐次翻译四、合理推测,前后贯通2017一卷(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5分)(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5分)(2)而谢曜喜欢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2)而谢曜喜欢褒贬人物,谢曜每次谈论的时候,谢弘微经常用其它的话语打乱他(的话)。2017二卷(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2016全国一卷(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虔”“处之”各1分,大意3分)(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救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救正”“固宠”各1分,大意3分)2017二卷(1)皇帝说:“官员遵守法律,法律不委屈,你再说有什么用呢。”赵王不再说话。(2)青州遭遇大蝗灾,蝗虫一侵入平原界就随机死掉,平原境内丰收多年,百姓歌颂他。13.(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你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应对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策略一、研究考纲,明确方向。(考纲是最好的方向)二、研究真题,追本溯源。(真题是最好的范式)三、研究学生,有效备考。(学情是最大的真实)四、研究重点,有的放矢。

策略一、做好研究策略二、教学策略习得——积累与诵读语文是实践学科:学习目的为实践;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