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一中2023-2024学年数学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腾冲一中2023-2024学年数学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腾冲一中2023-2024学年数学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腾冲一中2023-2024学年数学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腾冲一中2023-2024学年数学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腾冲一中2023-2024学年数学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满足则的最大值为A. B.2C.4 D.162.若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则()A.10 B.12C.14 D.163.今天是星期四,经过天后是星期()A.三 B.四C.五 D.六4.已知两定点和,动点在直线上移动,椭圆C以A,B为焦点且经过点P,则椭圆C的短轴的最小值为()A. B.C. D.5.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点在的左支上,过点作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则的最小值为()A. B.C. D.6.已知,则a,b,c的大小关系为()A. B.C. D.7.已知直线过点,当直线与圆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时,其斜率的取值范围是()A. B.C. D.8.过点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是()A. B.C. D.9.已知点是抛物线的焦点,点为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为平面上点,则的最小值为A.3 B.2C.4 D.10.一个公司有8名员工,其中6名员工的月工资分别为5200,5300,5500,6100,6500,6600,另两名员工数据不清楚,那么8位员工月工资的中位数不可能是()A.5800 B.6000C.6200 D.640011.连掷一枚均匀的骰子两次,所得向上的点数分别为m,n,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事件“”的概率为 B.事件“t是奇数”与“”互为对立事件C.事件“”与“”互为互斥事件 D.事件“且”的概率为12.若某群体中成员只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既用现金支付也用非现金支付的概率为,则不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A. B.C. D.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写出满足条件的一个双曲线的标准方程__________.14.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满足通项公式,则________15.记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若,,则=_________.16.已知锐角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若,则外接圆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分)如图,圆锥的底面直径与母线长均为4,PO是圆锥的高,点C是底面直径AB所对弧的中点,点D是母线PA的中点(1)求圆锥的表面积;(2)求点B到直线CD的距离18.(12分)如图,在三棱锥中,平面平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为,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证:平面.19.(12分)已知抛物线C:x2=4y的焦点为F,过F的直线与抛物线C交于A,B两点,点M在抛物线C的准线上,MF⊥AB,S△AFM=λS△BFM(1)当λ=3时,求|AB|的值;(2)当λ∈[]时,求|+|的最大值20.(12分)在中,是的中点,,现将该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折成直二面角,如图:(1)求证:;(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21.(12分)有1000人参加了某次垃圾分类知识竞赛,从中随机抽取100人,将这100人的此次竞赛的分数分成5组:[50,60),[60,70),[70,80),[80,90),[90,100],并整理得到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1)求图中a的值;(2)估计总体1000人中竞赛分数不少于70分的人数;(3)假设同组中的每个数据都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替,估计总体1000人的竞赛分数的平均数.22.(10分)已知两动圆:和:,把它们的公共点的轨迹记为曲线,若曲线与轴的正半轴的交点为,取曲线上的相异两点、满足:且点与点均不重合.(1)求曲线的方程;(2)证明直线恒经过一定点,并求此定点的坐标;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可行域如图,则直线过点A(0,1)取最大值2,则的最大值为4,选C.点睛:线性规划的实质是把代数问题几何化,即数形结合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一,准确无误地作出可行域;二,画目标函数所对应的直线时,要注意与约束条件中的直线的斜率进行比较,避免出错;三,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会在可行域的端点或边界上取得.2、B【解析】由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由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性质可得成等差数列,,即,得.故选:B.3、C【解析】求出二项式定理的通项公式,得到除以7余数是1,然后利用周期性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一个星期的周期是7,则,即除以7余数是1,即今天是星期四,经过天后是星期五,故选:4、B【解析】根据题意,点关于直线对称点的性质,以及椭圆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根据题意,设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则,解得,即.根据椭圆的定义可知,,当、、三点共线时,长轴长取最小值,即,由且,得,因此椭圆C的短轴的最小值为.故选:B.5、D【解析】利用双曲线定义可得到,将的最小值变为的最小值问题,数形结合得解.【详解】由题意得,故,如图所示:到渐近线的距离,则,当且仅当,,三点共线时取等号,∴的最小值为.故选:D6、A【解析】根据给定条件构造函数,再探讨其单调性并借助单调性判断作答.【详解】令函数,求导得,当时,,于是得在上单调递减,而,则,即,所以,故选:A7、A【解析】设直线方程,利用圆与直线的关系,确定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半径,即可求得斜率范围.【详解】如下图:设直线l的方程为即圆心为,半径是1又直线与圆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故选:A8、A【解析】过点且与原点O距离最远的直线垂直于直线,再由点斜式求解即可【详解】过点且与原点O距离最远的直垂直于直线,,∴过点且与原点O距离最远的直线的斜率为,∴过点且与原点O距离最远的直线方程为:,即.故选:A9、A【解析】作垂直准线于点,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得到,当三点共线时,的值最小,进而可得出结果.【详解】如图,作垂直准线于点,由题意可得,显然,当三点共线时,的值最小;因为,,准线,所以当三点共线时,,所以.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上任一点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的最值问题,熟记抛物线的定义与性质即可,属于常考题型.10、D【解析】解:∵一个公司有8名员工,其中6名员工的月工资分别为5200,5300,5500,6100,6500,6600,∴当另外两名员工的工资都小于5300时,中位数为(5300+5500)÷2=5400,当另外两名员工的工资都大于5300时,中位数为(6100+6500)÷2=6300,∴8位员工月工资的中位数的取值区间为[5400,6300],∴8位员工月工资的中位数不可能是6400.本题选择D选项.11、D【解析】计算出事件“t=12”的概率可判断A;根据对立事件的概念,可判断B;根据互斥事件的概念,可判断C;计算出事件“t>8且mn<32”的概率可判断D;【详解】连掷一枚均匀的骰子两次,所得向上的点数分别为m,n,则共有个基本事件,记t=m+n,则事件“t=12”必须两次都掷出6点,则事件“t=12”的概率为,故A错误;事件“t是奇数”与“m=n”为互斥不对立事件,如事件m=3,n=5,故B错误;事件“t=2”与“t≠3”不是互斥事件,故C错误;事件“t>8且mn<32”有共9个基本事件,故事件“t>8且mn<32”的概率为,故D正确;故选:D12、A【解析】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可求得所求事件的概率.【详解】由对立事件概率公式可知,该群体中的成员不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答案不唯一例如:等,只需满足即可)【解析】根据离心率和的关系,可得到,只要满足以上关系的即可【详解】由题可知,又,所以,只要满足以上关系即可.,答案不唯一例如:等故答案为:(答案不唯一例如:等,只需满足即可)14、【解析】由时,,可得,利用累乘法得,从而即可求解.【详解】因为,所以时,,即,化简得,又,所以,检验时也成立,所以,所以,故答案:.15、18【解析】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和前n项和公式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由,得,解得,所以故答案为:1816、【解析】利用二倍角公式求出,即可得到,再利用余弦定理及基本不等式求出的取值范围,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出外接圆的半径,即可求出外接圆的面积;【详解】解:因为,所以,解得或(舍去).又为锐角三角形,所以.因为,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所以.外接圆的半径,故外接圆面积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解析】(1)直接运用圆锥的表面积公式计算即可;(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然后运用向量法计算可求得答案.【小问1详解】【小问2详解】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B在CD上投影的长度∴B到CD的距离解法2:设直线CD上一点E满足令,则∴,∴,∴∴,故B到CD距离为.18、(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MN∥AB,再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2)由已知可得AB⊥BC,VC⊥AC,再由已知结合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VC⊥平面ABC,从而有AB⊥VC,然后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小问1详解】证明:∵M,N分别为VA,VB的中点,∴MN∥AB,∵AB⊄平面CMN,MN⊂平面CMN,∴AB∥平面CMN【小问2详解】证明:∵△ABC和△VAC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BC,AC=CV,∴AB⊥BC,VC⊥AC,∵平面VAC⊥平面ABC,平面VAC∩平面ABC=AC,∴VC⊥平面ABC,∵AB⊂平面ABC,∴AB⊥VC,又VC∩BC=C,∴AB⊥平面VBC19、(1)(2)【解析】(1)由面积之比可得向量之比,设直线AB的方程,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求出两根之和及两根之积,与向量的关系可得的A,B的横坐标的关系联立求出直线AB的斜率,再由抛物线的性质可得焦点弦的值;(2)由(1)的解法类似的求出AB的中点N的坐标,可得直线AB的斜率与λ的关系,再由λ的范围,求出直线AB的斜率的范围,由题意设直线MF的方程,令y=﹣1求出M的横坐标,进而求出|MN|的最大值,而|+|=2||,求出|+|的最大值【小问1详解】当λ=3时,即S△AFM=3S△BFM,由题意可得=3,因为抛物线C:x2=4y的焦点为F(1,0),准线方程为y=﹣1,设A(x1,y1),B(x2,y2),直线AB的方程为y=kx+1,联立,整理可得:x2﹣4kx﹣4=0,显然,x1+x2=4k①,x1x2=﹣4②,y1+y2=k(x1+x2)+2=4k2+2,由=3,则(﹣x1,1﹣y1)=3(x2,y2﹣1)可得x1=﹣3x2③,①③联立可得x2=﹣2k,x1=6k,代入②中可得﹣12k2=﹣4,解得k2=,由抛物线的性质可得|AB|=y1+y2+2=4×+2=,所以|AB|的值为;【小问2详解】由(1)可得AB中点N(2k,2k2+2),由=λ,则x1=﹣λx2④,同(1)的算法:①②④联立4k2λ=(1﹣λ)2,因为λ∈[],所以4k2=λ+﹣2,令y=λ+,λ∈[],则函数y先减后增,所以λ=2或时,y最大且为2+,此时4k2最大,且为,所以k2的最大值为:,直线MF的方程为:y=﹣x+1,令y=﹣1,可得x=2k,即M(2k,﹣1),因为|+|=2||,而|NM|=|2k2+2+1|=2k2+3≤2×+3=,所以|+|的最大值为20、(1)证明见解析(2)【解析】(1)先求出BD,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再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得线面垂直,从而得线线垂直;(2)作出二面角,然后再解直角三形即可.【小问1详解】在中,,,由余弦定理有:,∴,∴,即.又∵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平面ABD平面BCD=BD,AB⊂平面ABD,∴AB⊥平面BCD.又CD⊂平面BCD,∴AB⊥CD.【小问2详解】因为点是的中点,在中,由(1)易知,.过点作垂直的延长线于,再连接.由(1)有AB⊥平面BCD,又平面BCD,所以,又,平面,平面,且,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因此的大小即二面角的大小.而在中有,,可得,所以,所以.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是.21、(1)0.040;(2)750;(3)76.5.【解析】(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列出方程,能求出图中的值;(2)先求出竞赛分数不少于70分的频率,由此能估计总体1000人中竞赛分数不少于70分的人数;(3)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能估计总体1000人的竞赛分数的平均数【详解】(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得:,解得图中的值为0.040(2)竞赛分数不少于70分的频率为:,估计总体1000人中竞赛分数不少于70分的人数为(3)假设同组中的每个数据都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替,估计总体1000人的竞赛分数的平均数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频率、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