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市古城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楚雄市古城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楚雄市古城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楚雄市古城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楚雄市古城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楚雄市古城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说法正确的是()①中的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②人体过敏反应时,甲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③甲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④甲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⑤甲中的a、b、c构成内环境⑥乙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2.下列属于群落研究水平的是()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B.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C.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D.性别、大小、年龄3.长白山海拔500米以下为落叶阔叶林,500~1100米为针阔混交林,1100~18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1800~2100米为亚高山草甸,2100米以上为高山灌木草甸。关于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段间的植物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由光照差异引起的群落垂直结构B.属于由地形差异引起的群落水平结构C.海拔越高植物物种丰富度越高D.主要由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引起4.碳元素能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B.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干扰了全球的CO2平衡C.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过程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叙述,正确的是()A.经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的氧气需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B.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C.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经静脉注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6.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7.每年冬季为流感爆发季,流感病毒进人人体呼吸道时,大部分会被呼吸道表面的黏膜阻止而不能进人内环境。少部分进入内环境的病毒会进入细胞快速繁殖,此时,血液中的一些蛋白质会诱导吞噬细胞吞噬被感染的细胞,从而在吞噬细胞内部将所吞噬的细胞连同病毒一起降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呼吸道黏膜对病毒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吞噬细胞吞噬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属于细胞免疫C.血液中的浆细胞不能识别病毒,但可产生识别病毒的抗体D.病毒感染者体内的效应T细胞能引起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凋亡8.(10分)束毛藻是海洋中最主要的固氮藻类之一,它能够将N2转化成NH3、NO2—等。请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束毛藻属于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B.束毛藻将N2转化成的NH3、NO2—等,可用于合成蛋白质C.束毛藻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CO2降低温室效应D.CO2浓度升高使海水pH下降,对束毛藻的生长不利二、非选择题9.(10分)南岭是广东最大的森林公园。某研究小组对南岭开展生态调研,请回答:(1)调查猕猴等保护动物的种群密度,宜采用___________法。对多种动物的调查发现,营养级越高的动物种群数量越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尽管南岭远离工业化城市,但调查发现终生未离开过南岭的小灵猫体内的含铅量较30年前高出近50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铅进入小灵猫体内的渠道是________________。(3)调查发现,某山顶的马尾松林受松材线虫入侵而出现较大范围干枯死亡现象。防治松材线虫不提倡农药防治法,请说出两个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下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1)进行极性运输时,生长素在细胞中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___________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最强的是___________。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3)主要由根尖产生并且与生长素和赤霉素等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干旱会导致植物体内生长素。赤霉素等明显减少,乙烯和___________含量大量增加,从而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促进叶片等器官脱落过程。11.(14分)下图为某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图中甲病由T、t基因决定,乙病由A、a基因决定,I-2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1)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2)II-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4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6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第I代的_________个体。(3)如果Ⅲ-2与Ⅲ-6结婚,后代中理论上最多会出现__________种基因型,他们生育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生育正常女孩的几率为__________。(4)如果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TXTY,__________(填“有可能”或“不可能”)是其父亲产生异常生殖细胞导致的(不考虑基因突变)。12.下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病菌,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物质Ⅱ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_。(2)细胞B、C、D中分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3)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DC细胞外还有图甲中细胞__________(填字母)等。(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产生________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__免疫。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甲图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其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乙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d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c为消费者。【详解】①乙中的d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①错误;②人体过敏反应时,甲中的a组织液增加引起水肿,②错误;③CO2是细胞呼吸产生的,因此甲中d处(细胞内液)的CO2浓度最高,③正确;④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④正确;⑤甲中的a组织液、b淋巴、c血浆构成内环境,⑤正确;⑥乙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看不出有几条食物链,⑥错误。故选C【点睛】2、B【解析】群落指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也可以说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详解】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种群的特征,A错误;B、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的特征,B正确;C、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错误;D、性别、大小、年龄是个体的特征,D错误。故选B。3、D【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2)群落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差别。群落水平结构的特征是镶嵌性。镶嵌性即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的现象。【详解】AB、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段间的植物分布属于由温度和湿度引起的水平结构,AB错误;C、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植物物种丰富度越低,C错误;D、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段间的植物分布主要由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引起,D正确。故选D。4、D【解析】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A正确;B、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增加了大气中CO2的来源,干扰了全球的CO2平衡,B正确;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使碳进入生物群落,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正确;D、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参与了碳循环的过程,D错误。故选D。5、D【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详解】A、氧气需要与血红蛋白结合,A错误;B、二氧化碳在细胞内产生,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故心肌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错误;C、细胞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经静脉注射的药物先进入血液,再进入组织液,最后才能进入组织细胞,D正确。故选D。6、C【解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2、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一般情况下,前两道防线可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详解】A、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A正确;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B正确;C、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C错误;D、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形成,如淋巴因子和抗体,或其他细胞产生,如溶菌酶,D正确。故选C。7、B【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细胞免疫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给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进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出来,此时体液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详解】A、呼吸道黏膜对病菌的清除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吞噬细胞吞噬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在吞噬细胞内部将所吞噬的细胞连同病毒一起降解,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浆细胞不能识别病毒,但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识别病毒,C正确;D、病毒感染者体内的效应T细胞能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这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B。8、A【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前者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详解】A、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束毛藻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A错误;B、束毛藻将N2转化成的NH3、NO2-等,可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两类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质和核酸都含有N元素,B正确;C、束毛藻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CO2降低温室效应,C正确;D、CO2浓度升高使海水pH下降,影响束毛藻细胞膜蛋白功能,对束毛藻的生长不利,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9、(1)①.标志重捕法②.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2)①.铅循环具有全球性②.食物链和食物网(3)①.造成环境污染②.线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解析】调查种群密度是根据种群的特征选择不同的方法,对运动能力强、运动范围广的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运动能力弱、运动范围小的采用样方法;对需要精确计算的采用逐个计数法。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的特点。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小问1详解】猕猴运动能力强、运动范围广,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营养级越高的动物种群数量越少,其原因是能量传递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小问2详解】南岭远离工业化城市,终生未离开过南岭的小灵猫体内的含铅量较30年前高出近50倍,,说明铅循环具有全球性;铅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入小灵猫体内;【小问3详解】使用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害虫的抗药性增强等不利影响。【点睛】本题查考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概念,要求学生能够识记相关只是并从题干中获取相应信息。10、(1)①.主动运输②.10-4③.抑制(2)①.促进②.根③.两重性(3)①.细胞分裂素②.脱落酸【解析】分析曲线图: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小问1详解】进行极性运输时,生长素在细胞中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由图可知,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10-4molL,由于根比茎更敏感,此浓度对于根的生长效应是抑制生长。【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是促进生长,对根是抑制生长;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由图可知,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纵观三条曲线可见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小问3详解】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产生,具有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种子萌发等作用,和生长素和赤霉素等有协同作用;乙烯能促进植株的成熟,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分裂和叶片等器官的脱落。【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有关生长素的知识答题,同时能根据曲线图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别曲线下降阶段,不要误认为曲线下降就代表抑制作用。附加题:11、(1)常(2)①.AaXtY②.aaXTXt③.Ⅰ-1(1号)(3)①12②.1/18③.2/9(4)不可能【解析】据图可知,Ⅰ-1和Ⅰ-2不患甲病,Ⅱ-2患甲病,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且Ⅰ-2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可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和Ⅱ-2不患乙病,Ⅲ-1患乙病,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Ⅰ-3为A_XtXt,Ⅱ-2为AaXtY,Ⅱ-4为AaXtY,Ⅲ-1为aaXTXt,Ⅲ-3为A_XtXt,Ⅲ-4为aaXTXt,Ⅲ-6为A_XtY。【小问1详解】Ⅱ-1和Ⅱ-2不患乙病,Ⅲ-1患乙病,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Ⅱ-2只患甲病,且由患乙病aa的女儿,故基因型为AaXtY;Ⅲ-1只患乙病,基因型为aaXTXt,故Ⅱ-1为AaXTXt;Ⅲ-4只患乙病,其母亲正常,父亲只患甲病,故其基因型为aaXTXt;Ⅲ-6只患甲病,基因型为A_XtY,故Ⅱ-3为AaXTXt,Ⅱ-4为AaXtY,因此Ⅲ-5的基因型为AaXTY或AAXTY,Ⅲ-6为A_XtY,其甲病致病基因Xt来自Ⅱ-3,Ⅱ-3的父亲Ⅰ-2为XTY,因此Ⅱ-3的Xt来自母亲Ⅰ-1,因此Ⅲ-6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第Ⅰ代的Ⅰ-1个体。【小问3详解】Ⅱ-2为AaXtY,Ⅲ-1为aaXTXt,故Ⅱ-1为AaXTXt,Ⅲ-2为A_XTXt,其中2/3AaXTXt、1/3AAXTXt;由上分析可知,Ⅱ-3为AaXTXt,Ⅱ-4为AaXtY,Ⅲ-6的基因型为1/3AAXtY、2/3AaXtY,Ⅲ-2与Ⅲ-6结婚,后代中理论上最多会出现3×4=12种基因型;他们生育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aaXtY的概率为2/3×2/3×1/4×1/2=1/18,生育正常女孩A_XTX-的几率为(1-2/3×2/3×1/4)×1/4=2/9。【小问4详解】Ⅱ-3为AaXTXt,Ⅱ-4为AaXtY,正常情况下,Ⅲ-5为XTY,如果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